本发明涉及电源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电源插针指将电器用品等装置连接至电源的装置,现有的电源插针通常采用注塑的方式将插针和线通过高温、高压压在一起,一旦成型就不可以装拆,通过注塑成型的电源插针具有稳固、安全的优点。
电源插针线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将电源线的插针部和插头部进行角度矫正(参见说明书附图9,图中上部为插头部,下部为插针部),然后在对插针部进行扭线,使得该处的三个导线之间紧密,然后再输送到对应的注塑模具上进行注塑加工。
矫正工位分为两步,首先在插针部矫正工位进行插针部的矫正,之后再在插头部矫正工位进行插头部的矫正,而在将电源插针线放置到矫正工位过程都是采用人工手动供料,由于电源插针线放入矫正工位时插针部和插头部的初始状态不同,所以很难确保其供料速度和矫正工位的矫正速度保持精确步进运动,影响矫正工位的生产效率。同时人工手动供料时电源插针线在矫正工位中的位置难免产生误差。
扭线操作主要是针对的是插针部,具体操作是将插针部扭转180°,使其三根导线进行180°扭转,三根导线紧密后有利于注塑以及有利于注塑得到的电源线插针部的稳定。
传统人工供料方式不仅会使电源插针线的矫正质量很容易受人工因素影响,在供料位置不合格时矫正工位很难将电源线插针矫正到规定状态。而且人工供料需要大量的人力、设备和场地,相比于机械自动供料生产效率低,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提升到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包括矫正区域的循环输送机构和矫正机构、位于定型区域的扭线机构、以及设置于矫正区域与定型区域之间的转移机构,所述循环输送机构包括设备支架、用于线缆的电源线放置台、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机构和用于驱动夹持机构带着线缆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线缆插孔部矫正机构和线缆插针部矫正机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夹取机构、传送机构、以及用于支持矫正后线缆的插孔部的稳定机构;所述扭线机构包括用于支撑线缆插针部的插片固定块和驱动插片固定块带动线缆插针部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线放置台的后侧设置有支持台一和支持台二,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支持台一和支持台二的中间,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移动台和沿移动台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旋转气爪,所述旋转气爪两个为一组且每组中两个旋转气爪的间隔相等。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电源线限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移动台的下端,所述电源线限位机构包括气缸固定板、上下移动板、若干限位块和若干限位孔,所述气缸固定板设置于设备支架上且位于夹持机构的上方,所述气缸固定板的中间设置有竖直向下的气缸一,所述上下移动板固定连接在气缸一的活塞杆上且上下移动板位于支持台一的正上方,所述若干限位块沿上下移动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上下移动板的下端;所述支持台二亦设置有若干限位孔以及在支持台二上方对应设置有若干限位块。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插孔部矫正机构包括无杆气缸、滑杆、具有滑槽的移动条、连接于移动条下部的转动块、连接于转动块面向移动条一侧的转轮一、用于引导转轮一弧形移动从而实现转动块旋转的转盘、连接于转动块另一侧的手指气缸夹爪。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插孔部矫正机构还包括插针夹持装置,所述插针夹持装置为双活塞气缸,所述双活塞气缸位于所述转动块下方,所述双活塞气缸两侧夹板形状与所述插针形状相一致。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夹取机构包括下移气缸、设置于下移气缸的固定座,连接于固定座下部的插针部夹爪缸和插孔部夹爪缸,所述传送机构为丝杠机构,所述夹取机构固定连接于丝杠机构。
本发明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电源线固定座和一插针部固定座,所述插针部固定座的形状为矩形且中间开设有一圆形开槽,所述圆形开槽安装插片固定块,所述插针部固定座和驱动旋转机构位于插片固定块的两侧,所述插片固定块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插片固定块上开设有一火线插片槽、一零线插片槽和一地线插片槽;所述插片固定块面向驱动旋转机构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通孔,所述旋转通孔的轴线和插片固定块的轴线处于同一高度。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地线插片槽的下端设置有压片槽,所述压片槽中设置有旋转压片,所述旋转压片的上端贯穿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压片槽的内壁,所述旋转压片和压片槽之间设置有弹簧。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机构包括位于夹取机构后侧的稳定气缸一和稳定气缸二,所述稳定气缸一安装有用于对接插针部的插孔座,所述稳定气缸二安装有用于对接插孔部的插针座。
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循环输送机构与转移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线缆的l型限位杆。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其一为对矫正工位源源不断的送入电源线缆插针线、且能够保证电源插针线送入到矫正工位时的位置准确,提高电源插针线的矫正质量的电源线矫正工位的循环输送装置;其二为解决了人工矫正电源线插针部费时费力效率低且增加人力成本的问题,即通过无杆气缸上滑块的移动带动固定块在无杆气缸上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杆的滑杆在移动条的滑槽中进行移动,使得移动条能够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块在转盘上转动,通过和转动块固定连接的手指气缸夹爪来夹持固定电源线并且通过转动块的转动使得电源线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电源线的插针部分(即插针部)能够自动摆正使其与注塑模相对应从而便于注塑,以此达到自动矫正的效果;而对于插孔部的矫正亦是如此;其三为三芯电源插针线的插针部固定于插针部固定座上,三芯电源插针线靠近插针部的线部固定于电源线固定座上,三芯电源插针线插针部的三片插片能够从上至下放置入插片固定块中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对插片固定块进行180°旋转从而完成对连接于插片上的三条接线进行扭线,使其不会发生翘起或歪斜的现象;其四为采用转移机构中的夹取机构和传送机构实现了矫正区域与定型区域之间线缆的自动转移,而设置的稳定机构确保了当夹取机构在夹取线缆前,循环输送机构松脱线缆后,线缆矫正后的插针部和插孔部保持稳定,不发生角度偏移;其六为采用l型限位杆实现了对于短线缆在当循环输送机构松脱线缆后,避免其因为短且成环状由此应力大具有复原趋势,造成线缆偏移,不利于夹取机构夹取,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循环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循环输送机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矫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矫正机构的爆炸示图;
图5为本发明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移机构用于展示插孔座和插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扭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扭线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线缆的插针部和插头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循环输送机构;100、设备支架;101、电源线放置台;103、支持台一;104、支持台二;105、移动台;106、旋转气爪;107、气缸固定板;108、上下移动板;109、限位块;110、限位孔;111、气缸一;2、矫正机构;200、连接块;201、无杆气缸;202、滑块;203、固定块;204、滑杆;205、限位抵块;206、滑槽;207、移动条;208、转动块;209、手指气缸夹爪;210、转盘;211、滑轨一;212、转轴一;213、转轮一;214、双活塞气缸;215、夹板;3、转移机构;300、下移气缸;301、固定座;302、插针部夹爪缸;303、插孔部夹爪缸;304、稳定气缸一;305、稳定气缸二;306、插孔座;307、插针座;308、l型限位杆;4、扭线机构;400、底座;401、电源线固定座;402、插针部固定座;403、圆形开槽;404、插片固定块;405、插片槽;406、旋转通孔;407、推动气缸;408、伺服旋转气缸;409、滑轨;410、旋转块;411、带动柱;412、压片槽;413、旋转压片;4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9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包括设备支架100、电源线放置台101、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电源线放置台101设置于设备支架100的前侧且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电源线放置台101的后侧设置有支持台一103和支持台二104,支持台一103和支持台二104为长条形且上表面的高度和电源线放置台101的上表面高度相同,电源插针线呈u形放置在支持台一103、支持台二104和电源线放置台101上,电源插针线的插针部和插针部位于支持台二104的后侧。
支持台二104左端的后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发送器分别对准电源插针线的插针部和插针部,当支持台二1046的左端位置上有电源插针线时,光电传感器发射的光束被插针部和插针部阻挡,并把光部分反射回来,收光器就收到光信号并输出一个开关信号使夹持机构对电源线进行夹持。
夹持机构设置于支持台一103和支持台二104的中间,夹持机构包括移动台105和沿移动台105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旋转气爪106(图中为八个),每个旋转气爪106包括两个夹爪,图中一个旋转气爪106两侧的夹爪开合角度为180°,旋转气爪106两个为一组且具有一定间距,两个旋转气爪106用于夹持插针部和插针部的线。
移动台105的下部设置有丝杠机构,丝杠机构即为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丝杠机构连接有伺服电机,通过伺服电机将移动台105向输送方向驱动一个工位距离进而将一个工件送入到下一个工位,而后伺服电机反向转动将移动台105返回复位夹取另一个工件,旋转气爪106处于开合状态时整个移动台105位于支持台一103和支持台二104上表面的下方,而夹爪向上旋转90°后越过支撑台一表面然后夹取工件,移动台105和旋转气爪106的高度设置正好不会影响旋转气爪106在输送完电源插针线后往回移动时触碰到上方的电源线缆。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夹爪从而满足适配夹取不同粗细的线缆,这里不做过多阐述,或者夹爪选取的形状等。
夹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电源线限位机构,电源线限位机构包括气缸固定板107,通过导轨进而在竖直方向上可滑动连接于的上下移动板108,气缸固定板107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设备支架100上且位于夹持机构的上方,气缸固定板107的中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的气缸一111,上下移动板108固定连接在气缸一111的活塞杆上且上下移动板108位于支持台一103的正上方,若干限位孔110沿支持台一103和支持台二104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其上端且位于每个旋转气爪106两侧,每组限位孔110包括两个矩形限位孔110,两个矩形限位孔110中心间距为1cm~2cm且两个限位孔110的中间位置为线部放置处。限位块109沿上下移动板10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排,其中一排限位块109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上下移动板108的正下方,另一排限位块109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上下移动板108的另一侧,具体为对应于另一排限位孔110。
例如附图2所述,在线缆的输送方向上,将可以夹持线缆的位置记为一个工位,附图中设置有四个工位,本实施例在第二个工位处设置有矫正机构2,无杆气缸201位于设备支架100一侧且与设备支架100固定连接,无杆气缸201的滑块202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3,固定块203远离滑块202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204,滑杆204垂直于固定块203设置,滑杆204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抵块205,移动条207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06,滑杆204位于滑槽206内且与移动条207间隙连接。移动条207底部与转动块208通过连接块200固定连接,转动块208远离移动条207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指气缸夹爪209,用于夹取插针部上的初步定位塑料;在固定板位于转动块208和移动条207中部呈竖直设置且与设备支架100固定连接,转盘210位于固定板靠近转动块208一侧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转盘210上表面开设有滑轨一211,转轴一212一端位于转动块208顶部且与转动块20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轮一213固定连接,转轴一212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转动块208顶部两侧,转轮一213位于滑轨一211内且与滑轨一211滚动连接,为了提高稳定性可以在转盘210的下表面设置滑轨二,并且对应设置转轮二。
具体动作为当无杆气缸201移动时,固定块203随着无杆气缸201上的滑块202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滑杆204的移动,滑杆204在移动条207的滑槽206内移动带动移动条207进行转动,当移动条207进行转动时,由于连接块200的固定,转动块208随着移动条207进行转动,手指气缸夹爪209也就随着转动块208转动,而期间手指气缸夹爪209是夹住插针部前端的。
这里值得提到的是,为了提高矫正后的稳定性,实施例的矫正机构2还设置有双活塞气缸214位于主架中部且与主架固定连接,双活塞气缸214两侧夹板215形状与插针部塑料板形状相一致,当电源线矫正完成时,插针位置处于摆正状态,此时可以通过双活塞气缸214对其进行夹持固定以便下一步转移时保持摆正状态,将双活塞气缸214的夹板215设置为与插针部塑料板的外壁精密贴合构造,从而可以完全充分地对插针进行夹持包裹,避免插针发生相对移动或转动,保证矫正后的稳定性,上述主要为插针夹持装置。插针夹持装置安装于移动台105并随着移动,为了在当插针夹持装置松开插针头部的时候,矫正后的插针保持摆正状态,本实施例在第三工位处,设备支架100上设置有稳定气缸一304旋转块1,稳定气缸一304旋转块1固定安装有插孔座306,插孔座306具有三个孔,插孔座306对应所述插针部,插针部的三个针可以插入到插孔座306内,主要是当插针夹持装置将插针运送到第三工位时,稳定气缸一304旋转块1推动插孔座306前移,实现插孔座306插接插针部,然后插针夹持装置松脱插针部,此时随着移动台105的复位而实现插针夹持装置复位回到前一个工位夹料;而第三工位处的插针夹持装置可以将插针部进行夹持,避免插针部旋转,于此可以松脱稳定气缸一304。本实施例在第四工位处设置有另一矫正机构2,其用于矫正插孔部,该矫正机构2与前一矫正机构2相同,这里同样的,在插针部位置处设置了稳定气缸一304旋转块1和插孔座306,这里的稳定气缸一304旋转块1和插孔座306在转移机构3中也出现。
在循环输送机构1后续设置有转移机构3,转移机构3包括夹取机构、传送机构、以及用于支持矫正后线缆的插孔部的稳定机构,其中夹取机构包括下移气缸300、设置于下移气缸300的固定座301,连接于固定座301下部的插针部夹爪缸302和插孔部夹爪缸303,所述传送机构为丝杠机构,所述夹取机构固定连接于丝杠机构。而稳定机构包括位于夹取机构后侧的稳定气缸一304旋转块1和稳定气缸二305,所述稳定气缸一304旋转块1安装有用于对接插针部的插孔座306,所述稳定气缸二305安装有用于对接插孔部的插针座307。
此外,循环输送机构1与转移机构3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线缆的l型限位杆308,对于短线缆在当循环输送机构1松脱线缆后,避免其因为短且成环状由此应力大具有复原趋势,造成线缆偏移,不利于夹取机构夹取,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精度。
再后方属于本实施例位于定型区域内的扭线机构4,主要是对于插针部的三根细线进行扭转缠绕进而提高紧密度和结构强度。
转移机构3将电源线缆移送过来后竖直向下安装到扭线机构4内,扭线机构4处具有矩形支撑底座400,底座400的前侧设置有支架,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挂线杆。
底座400上位于前侧处设置有电源线固定座401,用于夹持电源线缆,底座400上位于后侧处设置有插头部固定座301,扭线机构4包括安装在插头部固定座301内的插片固定块203,其用于支撑线缆插针部,扭线机构4还包括驱动插片固定块203带动线缆插针部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
具体如下设置:插头部固定座301的形状为矩形且中间靠上的位置开设有一圆形开槽403,插头部固定座301两侧的内部设置有嵌片,嵌片靠近圆形开槽403的一侧为圆弧形且位于圆形开槽403内壁的中间,嵌片的厚度为1~2mm。
圆形开槽403的上端设置有开口一且开槽中设置有一插片固定块203,插片固定块203的形状为圆柱形,插片固定块203的厚度略厚于圆形开槽403的厚度,插片固定块203的外壁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环形嵌槽,嵌片靠近插片固定块203的一侧嵌设于环形嵌槽中,嵌片嵌设于环形嵌槽一方面为插片固定块203在圆形开槽403旋转时提供转动轨道,使插片固定块203能够更加平稳地进行旋转,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插片固定块203在圆形开槽403中旋转时发生前后方向的移动而滑出圆形开槽403。
插片固定块203的上端开设有一火线插片槽、一零线插片槽和一地线插片槽且三者的上端开口与开口一相通,火线插片槽、零线插片槽和地线插片槽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导向槽二,导向槽二能够更加方便地使夹持移动夹具将火线插片、零线插片和地线插片放置到火线插片槽、零线插片槽和地线插片槽中。
三芯电源插头线插头部的三片插片能够从上至下放置入插片固定块203中并通过对插片固定块203进行180°旋转从而完成对连接于插片上的三条接线进行扭线,使其不会发生翘起或歪斜的现象。
具体为:插片固定块203的中间两侧水平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通孔,旋转通孔的轴线和插片固定块203的轴线处于同一高度,旋转通孔靠近旋转驱动机构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导向槽一。
插片固定块404远离电源线固定座40130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驱动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座、推动气缸407、伺服旋转气缸408和旋转块410,推动气缸407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气缸座上,推动气缸407的活塞杆朝向插头部固定座301且推动气缸407的活塞杆上固定有连动块,连动块在推动气缸407的活塞杆的作用下能够前后移动。
气缸座的上端设置有滑轨409,滑轨409位于推动气缸407活塞杆的前侧,连动块的下端内嵌于滑轨409上,推动气缸407控制连动块前后移动过程中滑轨409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连动块前后移动更加平稳。
伺服旋转气缸408固定设于连动块上,旋转块410固定连接在伺服旋转气缸408的转轴上,旋转块410靠近插片固定块404的一侧上设置有二带动柱411,推动气缸407控制连动块向前移动时旋转块410上的带动柱411能够插入到旋转通孔406中,之后再控制伺服旋转气缸408使旋转块410进行180°旋转同时带动柱411带动插片固定块404也进行180°旋转,从而完成对插片接线的扭线工作。
带动柱411的形状为圆柱形且靠近插片固定块404的端部设置有锥形头,推动气缸407在移动时在竖直平面上可能会出现略微的位置偏差,带动柱411端部的锥形头和旋转通孔406上的导向槽一都能够使带动柱411更方便地插入到旋转通孔406中。
不但如此,地线插片槽405的下端右侧设置有压片槽412,压片槽412和地线插片槽405相通,压片槽412中设置有旋转压片413,旋转压片413的上端贯穿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压片槽412上端的内壁上,旋转压片413远离地线插片槽405的一侧和压片槽412之间设置有弹簧414,弹簧414靠近旋转压片4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旋转压片413的中间部位,弹簧414远离旋转压片4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压片槽412的侧壁上。
弹簧414的弹力作用于旋转压片413上使旋转压片413的下端向地线插片槽405的方向进行旋转,当三芯电源插头线插头部的地线插片插入到地线插片槽405的最下端时,旋转压片413能够将地线插片压紧在地线插片槽405中从而防止三芯电源插头线插头部在旋转时滑出插片固定块404,另外也能防止插片固定块404在旋转时地线插片发生松动而导致扭线不到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矫正区域的循环输送机构(1)和矫正机构(2)、位于定型区域的扭线机构(4)、以及设置于矫正区域与定型区域之间的转移机构(3),所述循环输送机构(1)包括设备支架(100)、用于线缆的电源线放置台(101)、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机构和用于驱动夹持机构带着线缆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矫正机构(2)包括线缆插孔部矫正机构(2)和线缆插针部矫正机构(2);所述转移机构(3)包括夹取机构、传送机构、以及用于支持矫正后线缆的插孔部的稳定机构;所述扭线机构(4)包括用于支撑线缆插针部的插片固定块(404)和驱动插片固定块(404)带动线缆插针部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源线放置台(101)的后侧设置有支持台一(103)和支持台二(104),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支持台一(103)和支持台二(104)的中间,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移动台(105)和沿移动台(105)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组旋转气爪(106),所述旋转气爪(106)两个为一组且每组中两个旋转气爪(106)的间隔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电源线限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移动台(105)的下端,所述电源线限位机构包括气缸固定板(107)、上下移动板(108)、若干限位块(109)和若干限位孔(110),所述气缸固定板(107)设置于设备支架(100)上且位于夹持机构的上方,所述气缸固定板(107)的中间设置有竖直向下的气缸一(111),所述上下移动板(108)固定连接在气缸一(111)的活塞杆上且上下移动板(108)位于支持台一(103)的正上方,所述若干限位块(109)沿上下移动板(108)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上下移动板(108)的下端;所述支持台二(104)亦设置有若干限位孔(110)以及在支持台二(104)上方对应设置有若干限位块(10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线缆插孔部矫正机构(2)包括无杆气缸(201)、滑杆(204)、具有滑槽(206)的移动条(207)、连接于移动条(207)下部的转动块(208)、连接于转动块(208)面向移动条(207)一侧的转轮一(213)、用于引导转轮一(213)弧形移动从而实现转动块(208)旋转的转盘(210)、连接于转动块(208)另一侧的手指气缸夹爪(2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线缆插孔部矫正机构(2)还包括插针夹持装置,所述插针夹持装置为双活塞气缸(214),所述双活塞气缸(214)位于所述转动块(208)下方,所述双活塞气缸(214)两侧夹板(215)形状与所述插针形状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夹取机构包括下移气缸(300)、设置于下移气缸(300)的固定座(301),连接于固定座(301)下部的插针部夹爪缸(302)和插孔部夹爪缸(303),所述传送机构为丝杠机构,所述夹取机构固定连接于丝杠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底座(400),所述底座(400)上设置有一电源线固定座(401)和一插针部固定座(402),所述插针部固定座(402)的形状为矩形且中间开设有一圆形开槽(403),所述圆形开槽(403)安装插片固定块(404),所述插针部固定座(402)和驱动旋转机构位于插片固定块(404)的两侧,所述插片固定块(404)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插片固定块(404)上开设有一火线插片槽(405)、一零线插片槽(405)和一地线插片槽(405);所述插片固定块(404)面向驱动旋转机构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通孔(406),所述旋转通孔(406)的轴线和插片固定块(404)的轴线处于同一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稳定机构包括位于夹取机构后侧的稳定气缸一(304)和稳定气缸二(305),所述稳定气缸一(304)安装有用于对接插针部的插孔座(306),所述稳定气缸二(305)安装有用于对接插孔部的插针座(30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结合矫正和定型的电源线注塑前自动整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循环输送机构(1)与转移机构(3)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线缆的l型限位杆(30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