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水机及四通水路转换阀。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净水机市场火爆,净水机的净饮滤芯在消费者视线中凸显,针对市场的需求厂家陆续推出各种类型的滤芯,滤芯的流量测量方式及滤芯的进出水路转换方式成为各个品牌新一轮的竞争点。市面上现有的滤芯水路转换方式中,滤芯大多采用单一进出水口或水路板连接的方式,这需要增加较大空间及成本,且不能手动切换水路,而滤芯单一进出水口也不能满足不同滤芯水路的转换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及四通水路转换阀,可切换水路,并且占用空间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四通水路转换阀,包括阀体、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
所述阀体设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两者均设有三个阀孔,两者通过各自的一个阀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阀腔的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所述阀体的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腔的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所述阀体的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转动设于所述第一阀腔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一阀芯至设定位置,第一阀芯将所述第一阀腔的其中一个阀孔封堵并使其余两个阀孔连通;
所述第二阀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阀腔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二阀芯至设定位置,第二阀芯将所述第二阀腔的其中一个阀孔封堵并使其余两个阀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芯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腔转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密封件和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一阀芯被旋转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腔的其中一个阀孔被所述第一密封件封堵,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过水口连通;或/和,
所述第二阀芯设有与所述第二阀腔转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密封件和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多个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二阀芯被旋转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腔的其中一个阀孔被所述第二密封件封堵,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过水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过水口和一个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周向均匀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水口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过水口和一个所述第二密封件沿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周向均匀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配合部转动的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伸出所述第一阀腔外。
可选地,所述第二阀芯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的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伸出所述第二阀腔外。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腔为圆柱状,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阀腔的内壁两者形状相适配;或/和,所述第二阀腔为圆柱状,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阀腔的内壁两者形状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阀腔外并形成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内设有卡持在所述第一阀腔外的第一固定圈;或/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阀腔外并形成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内设有卡持在所述第二阀腔外的第二固定圈。
可选地,所述四通水路转换阀还包括流量检测装置,所述流量检测装置包括叶轮和电控装置,所述叶轮转动设于所述阀体的流道内并在水流作用下转动,所述电控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叶轮的转动圈数并根据所述转动圈数计算水流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滤芯,所述滤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任一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口或第二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水口或第四水口连通。
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两个阀腔、两个阀芯、四个水口,并通过调节两个阀芯的转动位置,可使得阀的进出水方向及水流路径自由切换,可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并且所占空间小。
2、阀芯与阀腔相配合的配合部的侧壁上设有密封件,以及与配合部内部的空腔连通的多个过水口,这样,可根据水路切换需要,将两个阀芯转动至各自相应位置,使其密封件密封阀腔相应的一个阀孔,其过水口将各自阀腔的另两个阀孔连通,从而实现将水流按所需的特定方向调节。
3、阀芯与阀腔相配合的配合部上连接有伸出阀腔外的操作部,这样,可通过操作部来手动调节阀芯在阀腔内的转动位置,以此调节阀内的水流方向。
4、阀芯与阀腔相配合的配合部的一端凸出于阀腔外并形成凸出部,在凸出部上设置固定圈并卡持在阀腔外,这样可以起到限制阀芯轴向位置的作用。
5、在阀体内的流道内设置叶轮,并在阀体外设置电控装置以检测所述叶轮的转动圈数并根据所述转动圈数计算水流流量,这样,可实现对水路中水流的流量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四通水路转换阀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阀体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第一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组装后的四通水路转换阀的剖面图;
图6为图1的组装后的四通水路转换阀的一种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7为图1的组装后的四通水路转换阀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8为图1的组装后的四通水路转换阀的又一种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9为图1的组装后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安装在净水机的滤芯上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2、阀体,201、第一阀腔,2011、阀孔a,2012、阀孔b,2013、阀孔c,
202、第二阀腔,2021、阀孔d,2022、阀孔e,2023、阀孔f;
203、第一水口,204、第二水口,205、第三水口,206、第四水口,207、底固定块;
3、第一阀芯,301、第一配合部,3011,第一空腔,3012、第一密封件,3013、第一过水口,3014、第一凸出部,3015、第一限位槽,3016、第一固定圈,3017、第一固定槽,3018、第一密封槽,302、第一操作部;
4、第二阀芯,401、第二配合部,4011、第二空腔,4012、第二密封件,4013、第二过水口,4014、第二凸出部,4015、第二限位槽,4016、第二固定圈,4018、第二密封槽,402、第二操作部;
5、流量检测装置,501、叶轮,502、第一固定块,503、第二固定块,504、电控装置;
6、滤芯,601、进水口,602、出水口;
7、第一旋钮,8、第二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四通水路转换阀,包括阀体2、第一阀芯3和第二阀芯4;所述阀体2设有第一阀腔201和第二阀腔202,所述第一阀腔201和所述第二阀腔202两者均设有三个阀孔,两者通过各自的一个阀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阀腔201的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所述阀体2的第一水口203和第二水口204连通,所述第二阀腔202的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所述阀体2的第三水口205和第四水口206连通;所述第一阀芯3转动设于所述第一阀腔201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一阀芯3至设定位置,第一阀芯3将所述第一阀腔201的其中一个阀孔封堵并使其余两个阀孔连通;所述第二阀芯4转动设于所述第二阀腔202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二阀芯4至设定位置,第二阀芯4将所述第二阀腔202的其中一个阀孔封堵并使其余两个阀孔连通。
本实施例的四通水路转换阀,通过设置两个阀腔、两个阀芯、四个水口,并通过调节两个阀芯的转动位置,可使得阀的进出水方向及水流路径自由切换,可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并且所占空间小。
如图2、图3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腔201的三个阀孔分别为阀孔a2011、阀孔b2012、阀孔c2013,其中,阀孔a2011与阀体2的第一水口203连通,阀孔c2013与阀体2的第二水口204连通。所述第二阀腔202的三个阀孔分别为阀孔d2021、阀孔e2022、阀孔f2023,其中,阀孔d2021与阀体2的第三水口205连通,阀孔f2023与阀体2的第四水口206连通。第一阀腔201的阀孔b2012通过阀体2内的一小段流道与第二阀腔202的阀孔e2022连通。其中,阀体2的第一水口203、第二水口204、第三水口205和第四水口206均可以呈直管状,其圆周外壁上可以设置密封槽,以安装密封圈,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插接在待安装件的插口内,密封圈将两者之间进行密封,安装便捷快速。
所述第一阀腔201、第二阀腔202均可以为圆柱状,第一阀腔201、第二阀腔202两者各自的两端可以均为敞口设置。其中,第一阀腔201的阀孔a2011和阀孔c2013可以相对设置,两者在第一阀腔201的圆周方向上可呈180度夹角设置,阀孔b2012设置在阀孔a2011和阀孔c2013之间,在第一阀腔201的圆周方向上阀孔b2012与阀孔a2011,以及与阀孔c2013均呈90度夹角设置。第二阀腔202的阀孔d2021和阀孔f2023可以相对设置,两者在第二阀腔202的圆周方向上可呈180度夹角设置,阀孔e2022设置在阀孔d2021和阀孔f2023之间,在第二阀腔202的圆周方向上阀孔e2022与阀孔d2021,以及与阀孔f2023均呈90度夹角设置。
第一阀腔201与第一阀芯3的配合方式,以及第二阀腔202与第二阀芯4的配合方式,可以相同。第一阀芯3与第二阀芯4的结构也可以相同。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阀芯3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腔201转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301,第一配合部301整体可呈圆柱状,其圆周外壁与圆柱状的第一阀腔201的圆周内壁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30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3011,所述第一配合部301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第一密封件3012和与所述第一空腔3011连通的多个第一过水口3013。其中,根据第一阀腔201的三个阀孔的设置方式,第一过水口3013可以设置在三个以上,各第一过水口3013与第一密封件3012可以沿第一配合部301的圆周侧壁周向间隔设置,这样,当所述第一阀芯3被旋转至某一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腔201的其中一个阀孔被所述第一密封件3012封堵,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过水口3013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水口3013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一过水口3013与第一密封件3012沿第一配合部301的圆周侧壁均匀间隔90度设置。
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二阀芯4设有与所述第二阀腔202转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401,第二配合部401整体可呈圆柱状,其圆周外壁与圆柱状的第二阀腔202的圆周内壁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401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4011,所述第二配合部401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第二密封件4012和与所述第二空腔4011连通的多个第二过水口4013。其中,根据第二阀腔202的三个阀孔的设置方式,第二过水口4013可以设置在三个以上,各第二过水口4013与第二密封件4012可以沿第二配合部401的圆周侧壁周向间隔设置,这样,当所述第二阀芯4被旋转至某个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腔202的其中一个阀孔被所述第二密封件4012封堵,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过水口4013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水口4013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二过水口4013与第二密封件4012沿第二配合部401的圆周侧壁均匀间隔90度设置。
第一配合部301的圆周外壁上可以设有第一固定槽3017,第一密封件3012固定在第一固定槽3017内。第二配合部401的圆周外壁上可以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密封件4012固定在第二固定槽内。
如图1-图5所示,第一阀腔201、第二阀腔202均可以为圆柱状,第一阀腔201、第二阀腔202两者各自的两端可以均为敞口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301的底端从第一阀腔201的底端敞口凸出于所述第一阀腔201外并形成第一凸出部3014。所述第一凸出部3014的圆周外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槽3015,第一限位槽3015内设有卡持在所述第一阀腔201外的第一固定圈3016,通过第一固定圈3016可防止第一阀芯3向上移动。第一配合部301的圆周外壁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密封槽3018,第一密封槽3018内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密封在第一阀腔201的圆周内壁与第一配合部301的圆周外壁之间,从而将第一阀腔201的底端敞口密封。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配合部401的底端从第二阀腔202的底端敞口凸出于所述第二阀腔202外并形成第二凸出部4014。所述第二凸出部4014的圆周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槽4015,第二限位槽4015内设有卡持在所述第二阀腔202外的第二固定圈4016,通过第二固定圈4016可防止第二阀芯4向上移动。第二配合部401的圆周外壁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密封槽4018,第二密封槽4018内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密封在第二阀腔202的圆周内壁与第二配合部401的圆周外壁之间,从而将第二阀腔202的底端敞口密封。
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二阀芯4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配合部401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配合部401转动的第二操作部402,所述第二操作部402可以与第二配合部401一体连接,所述第二操作部402从第二阀腔202的顶端敞口伸出所述第二阀腔202外。为便于旋转操作,第二操作部402上可以连接有第二旋钮8,用于手动旋转第二阀芯4,以调节第二阀芯4的转动位置,进而调节第二阀腔202内的水流方向。第二旋钮8卡持在第二阀腔202顶端外部,可以防止第二阀芯4向下移动。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阀芯3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301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配合部301转动的第一操作部302,第一操作部302可以与第一配合部3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操作部302从第一阀腔201的顶端敞口伸出所述第一阀腔201外。为便于旋转操作,第一操作部302上可以连接有第一旋钮7,用于手动旋转第一阀芯3,以调节第一阀芯3的转动位置,进而调节第一阀腔201内的水流方向。第一旋钮7卡持在第一阀腔201顶端外部,可以防止第一阀芯3向下移动。
本实施例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在装配过程中,第一阀芯3的第一配合部301从第一阀腔201的底端敞口插入第一阀腔201内,并使第一固定圈3016卡在第一阀腔201的底端外部;随后,将第一旋钮7连接在第一配合部301的顶端,并使第一旋钮7卡在第一阀腔201的顶端外部;第一固定圈3016和第一旋钮7共同将第一阀芯3的轴向位置进行限位,第一阀芯3只能周向转动。第二阀芯4的安装方法与第一阀芯3的安装方法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四通水路转换阀还可以包括流量检测装置5,所述流量检测装置5包括叶轮501和电控装置504,所述叶轮501转动设于所述阀体2的流道内并在水流作用下转动,所述电控装置504用于检测所述叶轮501的转动圈数并根据所述转动圈数计算水流流量。
叶轮501可以设置在阀体2的其中一个直管状的水口的流道内,示例性地,叶轮501设置在第四水口206内。第四水口206的圆周侧壁上设有三个开口,其中有两个开口相对设置,这两个开口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固定块502和第二固定块503,其中,第二固定块503上设有从叶轮501一侧插入到叶轮501的中心孔内的轴,叶轮501另一侧设置的凸出轴插入到第一固定块502的轴孔内,由此,叶轮501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块502和第二固定块503上。电控装置504位于阀体2外侧并与第一固定块502连接。第四水口206的圆周侧壁上的另一个开口用于将叶轮501从该开口安装入第四水口206内,该开口在叶轮501安装后通过底固定块207封闭。第一固定块502、第二固定块503和底固定块207在安装后,可以旋融在阀体2上。
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四通水路转换阀的第一种使用状态下的水流路径,图6中箭头方向代表水流路径方向。参见图3和图6,第一阀芯3转动至某个位置,第一密封件3012密封阀孔c2013,第一阀芯3的两个第一过水口3013分别与阀孔a2011和阀孔b2012连通;第二阀芯4转动至某个位置,第二密封件4012密封阀孔d2021,第二密封件4012的两个第二过水口4013分别与阀孔e2022和阀孔f2023连通。由此,水经第一水口203进入第一阀腔201后,经阀孔b2012、阀孔e2022进入第二阀腔202,然后经阀孔f2023、第四水口206流出阀体2外。水在流经第四水口206过程中,会驱动其内部的叶轮501转动,电控装置504根据叶轮501的转动圈数计算水流的流量。
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四通水路转换阀的第二种使用状态下的水流路径,图7中箭头方向代表水流路径方向。参见图3和图7,第一阀芯3转动至某位置,第一密封件3012密封阀孔b2012(即阻断了第一阀腔201和第二阀腔202的连通),第一过水口3013连通阀孔a2011和阀孔c2013;第二阀芯4转动至某位置,第二密封件4012密封阀孔f2023。由此,第二阀腔202内水路不通,水只能从第一阀腔201内流过,如图7所示,水经第一水口203进入第一阀腔201后,经阀孔c2013从第二水口204流出阀体2外。
如图8所示,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四通水路转换阀的第三种使用状态下的水流路径,图8中箭头方向代表水流路径方向。参见图3和图8,第一阀芯3转动至某位置,第一密封件3012密封阀孔c2013,第一过水口3013连通阀孔a2011和阀孔b2012;第二阀芯4转动至某位置,第二密封件4012密封阀孔f2023,第二过水口4013连通阀孔d2021和阀孔e2022。由此,水从第一水口203进入第一阀腔201内,然后进入第二阀腔202,最后从第三水口205流出阀体2外。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滤芯6,所述滤芯6设有进水口601和出水口602,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所述进水口601可以与所述第一水口203或第二水口204连通,所述出水口602可以与所述第三水口205或第四水口206连通。示例性地,所述进水口601与第二水口204连通,所述出水口602与第四水口206连通,可以为插接配合,可便捷快速安装阀。
图9中箭头方向代表水流路径方向,参见图3和图9,第一阀芯3转动至某位置,第一密封件3012密封阀孔b2012(即阻断了第一阀腔201和第二阀腔202的连通),第一过水口3013连通阀孔a2011和阀孔c2013;第二阀芯4转动至某位置,第二密封件4012密封阀孔e2022(即阻断了第一阀腔201和第二阀腔202的连通),第二过水口4013连通阀孔d2021和阀孔f2023。由此,水从第一水口203进入阀体2,经第一阀腔201、第二水口204进入滤芯6的进水口601,水经滤芯6过滤后,从滤芯6的出水口602流入阀体2的第四水口206,然后流经第二阀腔202,最后从第三水口205流出阀体2外。水在流经第四水口206过程中,冲击叶轮501并驱动叶轮501转动,电控装置504根据叶轮501的转动圈数计算水流的流量。
本实施例的净水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通水路转换阀,水路可以多种转变,自由切换。并且,阀可快速安装,所占空间小。在四通水路转换阀上设置流量检测装置5,可根据流量检测装置5检测的水流流量计算滤芯6的使用寿命。将流量检测装置5的叶轮501设置在阀内,可节省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1.一种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
所述阀体设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两者均设有三个阀孔,两者通过各自的一个阀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阀腔的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所述阀体的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腔的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所述阀体的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转动设于所述第一阀腔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一阀芯至设定位置,第一阀芯将所述第一阀腔的其中一个阀孔封堵并使其余两个阀孔连通;
所述第二阀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阀腔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二阀芯至设定位置,第二阀芯将所述第二阀腔的其中一个阀孔封堵并使其余两个阀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腔转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密封件和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第一过水口;所述第一阀芯被旋转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腔的其中一个阀孔被所述第一密封件封堵,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过水口连通;或/和,
所述第二阀芯设有与所述第二阀腔转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密封件和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多个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二阀芯被旋转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腔的其中一个阀孔被所述第二密封件封堵,其余两个阀孔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过水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口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过水口和一个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周向均匀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水口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过水口和一个所述第二密封件沿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周向均匀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配合部转动的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伸出所述第一阀腔外。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的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伸出所述第二阀腔外。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腔为圆柱状,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阀腔的内壁两者形状相适配;或/和,
所述第二阀腔为圆柱状,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阀腔的内壁两者形状相适配。
8.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阀腔外并形成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内设有卡持在所述第一阀腔外的第一固定圈;或/和,
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阀腔外并形成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内设有卡持在所述第二阀腔外的第二固定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检测装置,所述流量检测装置包括叶轮和电控装置,所述叶轮转动设于所述阀体的流道内并在水流作用下转动,所述电控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叶轮的转动圈数并根据所述转动圈数计算水流流量。
10.一种净水机,包括滤芯,所述滤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四通水路转换阀,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口或第二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三水口或第四水口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