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静脉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在长时间站立或者重体力劳动后,下肢出现肿胀、乏力,血管迂曲、扩张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或者瓣膜功能不全、血液返流导致的下肢静脉压力增高,继而出现上述的不适症状。对于轻度的静脉曲张或者预防静脉曲张时,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改善下肢的肿胀,促进静脉回流,按压的作用是促进局部的肌肉收缩,在外力的作用下促进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淤积的血液,改善局部微循环,并且应该采取逆向按摩,就是与我们平时按摩的方向相反,现有的康复训练装置只会进行反复按摩,并且按摩的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就是与我们平时按摩的方向相反,可以适当活动足部和小腿及大腿肌肉,以发挥下肢肌肉泵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也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但是现有装置在锻炼过程中不能调节锻炼的强度,影响锻炼的效果,应该适当抬高患肢,等待淤积在小腿的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协助静脉血进一步向心脏方向流动,减轻静脉腔内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不能对患者的静脉曲张部位进行逆向按摩,并且按摩的方式比较单一,按摩康复的效果不明显,并且在按摩过程中不能抬高患肢,以及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锻炼的强度不能调节,无法有效的发挥下肢肌肉泵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床板,床板的前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托板,托板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后方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后方固定连接有t型块,t型块滑动连接于床板下端面,t型块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两侧均螺纹连接有插杆,插杆的后方滑动连接有四个伸缩阻尼杆,伸缩阻尼杆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床板的后部下端面,双向螺纹杆转动形成滑块向前移动时阻力变大的结构;
所述托板前部设有两个方槽,两个方槽左右对称排布,每个方槽内左右两侧面均设有导轨,导轨内滑动连接有箱体,托板下端设有可随托板向上下翻转而前后移动的推杆,推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内壁滑动连接于箱体外表面,托板向上翻转形成两个箱体同时沿导轨从托板内部滑出的结构;
所述箱体内设有可转动的齿形带,齿形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按摩盒,齿形带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按摩盒,齿形带转动形成第一按摩盒和第二按摩盒在箱体内循环转动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滑块的后端,第一齿条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下方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皮带,皮带的后端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的上方同轴固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都转动连接于托板的下端面,第二齿轮的后方啮合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转动连接于床板的下端,第三齿轮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的后端固定连接于t型块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床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下方固定连接有小齿轮,小齿轮的前方啮合有大齿轮,大齿轮的上方同轴固接有蜗杆,蜗杆转动连接于床板的前端左侧面,蜗杆的前方啮合有蜗轮,蜗轮与托板的后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床板的前端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左侧铰接有两个键槽杆,两个键槽杆左右对称排布,每个键槽杆的内侧都滑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托板的下端面,键槽杆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杆;
所述托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大气缸,大气缸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小气缸,大气缸内滑动连接有大活塞,小气缸内滑动连接有小气缸,大活塞的后端铰接于连接杆的前端,小活塞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推杆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长齿轮和第二长齿轮,第一长齿轮和第二长齿轮位于齿形带内部两侧,且第一长齿轮、第二长齿轮和齿形带的内侧互相啮合,第一长齿轮的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后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于箱体内部左侧面;
所述箱体的内部左右两侧面均设有齿轮槽,齿轮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摩齿条,齿轮槽的外侧都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按摩盒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四齿轮,两个第四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的两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第一连接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三角凸轮,三角凸轮上方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杆,滑杆上方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按摩盒内侧壁,导杆贯穿限位杆,限位杆和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内侧面滑动连接于导杆的外表面,第四齿轮转动形成导杆上下往复运动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杆的上端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杆,两个第一连杆左右对称,每个第一连杆的外侧铰接有拉杆,拉杆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外侧都设有第三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下端都铰接于第一按摩盒前后两内侧壁,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上端共同铰接有按摩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按摩盒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两个第五齿轮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两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有圆形凸轮,圆形凸轮上方滑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两个圆柱凸轮,两个圆柱凸轮左右对称,圆柱凸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按摩板;
所述第二按摩盒的内部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圆柱杆,圆柱杆和圆柱凸轮互相配合,移动板的上方设有挡板,挡板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按摩盒的内壁,挡板和移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五齿轮转动形成两个按摩板往复升降的同时进行往复转动的结构。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现有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患者下肢进行逆向按摩,通过齿形带带动第一按摩盒和第二按摩盒循环转动,进而实现对患者静脉曲张位置进行逆向按摩,防止血液回流。
2、现有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在按摩过程中不能抬高患肢,通过转动第二把手实现托板向上翻转,将腿部抬高,协助静脉血进一步向心脏方向流动。
3、现有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按摩的方式比较单一,通过两个按摩块往复捏动和两个按摩板上下按捏同时转动增加了按摩的方式,提升了按摩的效果。
4、现有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康复锻炼的过程中锻炼的强度不能调节,通过转动双向螺纹杆实现滑块向前移动时阻力变大的结构,循序渐进的对病人的下肢进行锻炼,彻底发挥病人下肢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托板翻转后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床板和托板下部零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向螺纹杆和插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支撑杆和支撑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大气缸和小气缸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箱体和导轨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导轨形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箱体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齿轮和按摩齿条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按摩箱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第二按摩箱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移动板和挡板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1-托板、2-方槽、3-脚托、4-滑块、5-床板、6-竖杆、7-软垫、8-枕头、9-底座、10-第一把手、11-第二把手、12-小齿轮、13-大齿轮、14-蜗杆、15-蜗轮、16-箱体、17-第一齿轮、18-第一齿条、19-第一带轮、20-皮带、21-第二齿轮、22-第二带轮、23-第三齿轮、24-第二齿条、25-t型块、26-伸缩阻尼杆、27-插杆、28-双向螺纹杆、29-支撑杆、30-固定杆、31-键槽杆、32-连接杆、33-大活塞、34-大气缸、35-小气缸、36-支撑框、37-推杆、38-小活塞、39-导轨、40-齿形带、41-第四齿轮、42-第一按摩盒、43-第一长齿轮、44-第一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6-电机、47-第五齿轮、48-第二按摩盒、49-齿轮槽、50-限位槽、51-按摩齿条、52-第一连接轴、53-三角凸轮、54-滑杆、55-第一弹簧、56-限位杆、57-导杆、58-第一连杆、59-拉杆、60-第二连杆、61-第三连杆、62-按摩块、63-第二连接轴、64-圆形凸轮、65-圆柱凸轮、66-按摩板、67-圆柱杆、68-固定带、70-第二弹簧、71-挡板、72-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4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包括底座9,所述底座9上方固定连接有床板5,床板5的前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托板1,托板1滑动连接有滑块4,滑块4的后方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后方固定连接有t型块25,t型块25滑动连接于床板5下端面,t型块25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8,双向螺纹杆28两侧均螺纹连接有插杆27,插杆27的后方滑动连接有四个伸缩阻尼杆26,伸缩阻尼杆26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床板5的后部下端面,双向螺纹杆28转动形成滑块4向前移动时阻力变大的结构。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滑块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脚托3,每个脚托3上都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带68,固定戴上设有魔术贴,可以将病人的两个脚通过固定带68的折叠缠绕固定在脚托3上,进行康复锻炼,此时病人躺在床板5上,双腿屈膝,然后缓慢向前蹬直双腿,带动滑块4在托板1上前后滑动,进而通过传动机构来带动t型块25在床板5下端面前后滑动,通过转动第一把手10,带动t型块25内的与第一把手10固接的双向螺纹杆28转动,此时两个插杆27可在t型块25内左右滑动,两个插杆27的后端可在伸缩阻尼杆26的前端圆孔内左右滑动,进而实现每个插杆27带动一个伸缩阻尼杆26,或者每个插杆27带动两个伸缩阻尼杆26,伸缩阻尼杆26为有拉力的伸缩杆,就可以实现向前蹬动滑块4的力度大小的调节,循序渐进的对病人的下肢进行锻炼,彻底发挥病人下肢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所述托板1前部设有两个方槽2,两个方槽2左右对称排布,每个方槽2内左右两侧面均设有导轨39,导轨39内滑动连接有箱体16,托板1下端设有可随托板1向上下翻转而前后移动的推杆37,推杆37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36,支撑框36内壁滑动连接于箱体16外表面,托板1向上翻转形成两个箱体16同时沿导轨39从托板1内部滑出的结构。
如图1、图2、图3、图8和图9所示,每个箱体16的外表面都设有圆柱凸起,可在导轨39内沿着导轨39的方向进行滑动,进而约束箱体16的运动轨迹,导轨39形状如图9所示,保证再日常状态下,箱体16可以隐藏在托板1的下端,不影响病人进行下肢的锻炼,当托板1向上翻转的时候,患者腿部伸直,此时滑块4会到达托板1的最前端,并且随着托板1的向上翻转的同时推杆37会同时向前伸出,带动前方的支撑框36向前移动,从而使箱体16从托板1的下方滑出,此时也将病人的下肢抬起,然后可以进行按摩,促进按摩的效果,加快血液流动。
所述箱体16内设有可转动的齿形带40,齿形带4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按摩盒42,齿形带40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按摩盒48,齿形带40转动形成第一按摩盒42和第二按摩盒48在箱体16内循环转动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当齿形带40进行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一按摩盒42和第二按摩盒48在箱体16内进行循环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对病人的下肢进行从小腿的下部向上部进行的逆向按摩,促进血液的回流。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滑块4的后端,第一齿条18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17,第一齿轮17的下方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19,第一带轮19的外缘连接有皮带20,皮带20的后端连接有第二带轮22,第二带轮22的上方同轴固接有第二齿轮21,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21都转动连接于托板1的下端面,第二齿轮21的后方啮合有第三齿轮23,第三齿轮23转动连接于床板5的下端,第三齿轮23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齿条24,第二齿条24的后端固定连接于t型块25的前端。
如图3和图4所示,当滑块4进行前后移动的时候,带动后方的第一齿条18进行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啮合的第一齿轮17转动,通过第一带轮19,皮带20和第二带轮22的配合,实现第二齿轮21的转动,第二齿轮21带动后方啮合的第三齿轮23转动,第三齿轮23带动啮合的第二齿条24进行前后运动,进而实现带动t型块25进行往复运动,当托板1向上翻转的时候,第二齿轮21和第三齿轮23会摆脱啮合,此时滑块4在随着脚托3向前滑动的时候不会带动后方的t型块25移动。
所述床板5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11,第二把手11下方固定连接有小齿轮12,小齿轮12的前方啮合有大齿轮13,大齿轮13的上方同轴固接有蜗杆14,蜗杆14转动连接于床板5的前端左侧面,蜗杆14的前方啮合有蜗轮15,蜗轮15与托板1的后侧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当转动第二把手11的时候带动下方的小齿轮12转动,小齿轮12带动啮合的大齿轮13转动,大齿轮13带动上方的蜗杆14转动,蜗杆14带动蜗轮15转动,蜗轮15和托板1后侧的轴是固定连接,这样蜗轮15转动就会通过轴带动托板1缓缓升起,并且由于蜗轮15蜗杆14的特性,托板1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不会转动,并且由于是小齿轮12带动大齿轮13转动,可以很轻松的转动第二把手11使托板1翻转上去。
所述床板5的前端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9,支撑杆29的左侧铰接有两个键槽杆31,两个键槽杆31左右对称排布,每个键槽杆31的内侧都滑动连接有固定杆30,固定杆3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托板1的下端面,键槽杆31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杆32,所述托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大气缸34,大气缸3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小气缸35,大气缸34内滑动连接有大活塞33,小气缸35内滑动连接有小气缸35,大活塞33的后端铰接于连接杆32的前端,小活塞38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推杆37的后端。
如图6和图7所示,当托板1向上翻转的时候,床板5保证支撑杆29竖直不动,此时键槽杆31会随着托板1进行翻转,但是键槽杆31的下端是铰接在支撑杆29上的,支撑杆29不动保证键槽杆31只能沿着下端铰接点进行转动,此时的固定杆30也是随着托板1进行向上翻转的,固定杆30的下端固定有销杆,销杆在键槽杆31的键槽内滑动,此时固定杆30的销杆会推着键槽杆31向前翻转,从而实现键槽杆31推动前方铰接的大活塞33在大气缸34内滑动,大气缸34内的溶剂和小气缸35内的容积使相同的,当大活塞33向前移动时,会推动大气缸34内的气体向小气缸35内移动,从而快速将小活塞38向前推出,进而将推杆37向前推出,实现当托板1向上翻转的时候,推杆37同时向前移动。
所述箱体16内转动连接有第一长齿轮43和第二长齿轮,第一长齿轮43和第二长齿轮位于齿形带40内部两侧,且第一长齿轮43、第二长齿轮和齿形带40的内侧互相啮合,第一长齿轮43的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44,第一锥齿轮44的后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机46,电机46的外侧固定连接于箱体16内部左侧面,所述箱体16的内部左右两侧面均设有齿轮槽49,齿轮槽4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摩齿条51,齿轮槽49的外侧都设有限位槽50。
如图10和图11所示,电机46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带动第一长齿轮43转动,第二长齿轮通过齿形带40随着第一长齿轮43转动,实现齿形带40的不断转动,并且齿轮只能在齿轮槽内滑动,当第四齿轮41和第五齿轮47滑动到齿轮槽的上部时,开始和按摩齿条51进行啮合,带动第四齿轮41和第五齿轮47转动。
所述第一按摩盒42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四齿轮41,两个第四齿轮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2,第一连接轴52的两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50内,第一连接轴5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三角凸轮53,三角凸轮53上方滑动连接有滑杆54,滑杆5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杆57,滑杆54上方设有限位杆56,限位杆56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按摩盒42内侧壁,导杆57贯穿限位杆56,限位杆56和滑杆5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5,第一弹簧55的内侧面滑动连接于导杆57的外表面,第四齿轮41转动形成导杆57上下往复运动的结构。
如图10、图12所示,当齿形带40转动的时候会带着第一按摩盒42在箱体16内转动,第一连接轴52在限位槽50内滑动,约束第一按摩盒42只能沿限位槽50滑动,第四齿轮41只能在齿轮槽49内滑动,当齿形带40带着第一按摩盒42从下方转动上来时,第四齿轮41开始和按摩齿条51啮合,当第一按摩盒42继续转动的时候,按摩齿条51带动第四齿轮41转动,两个第四齿轮41带动第一连接轴52转动,实现三角凸轮53的转动,三角凸轮53的外表面非常光滑,摩擦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三角凸轮53的凸起转动到最上方时会将滑杆54顶起,当三角凸轮53再继续转动的时候,在第一弹簧55的作用下会使滑杆54沿着三角凸轮53的外表面进行滑动,实现导杆57的往复升降,限位杆56可以保证导杆57只能竖直上下运动,同时第一按摩盒42左右两内侧壁上设有竖直凹槽,保证滑杆54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摆动。
所述导杆57的上端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杆58,两个第一连杆58左右对称,每个第一连杆58的外侧铰接有拉杆59,拉杆59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第二连杆60,第二连杆60的外侧都设有第三连杆61,第二连杆60和第三连杆61的下端都铰接于第一按摩盒42前后两内侧壁,第二连杆60和第三连杆61的上端共同铰接有按摩块62。
如图10和图12所示,当导杆57上下往复运动的时候,拉动第一连杆58进行上下运动,第一连杆58通过拉杆59拉动第二连杆60进行翻转,此时第二连杆60和第三连杆61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形成两个按摩块62同时水平向内侧移动的结构,以此来模仿医护人员用手捏病人小腿肚部位的动作,加快下肢的血液流通,同时放松锻炼过后的腿部肌肉。
所述第二按摩盒48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47,两个第五齿轮4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63,第二连接轴63的两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50内,第二连接轴63固定连接有圆形凸轮64,圆形凸轮64上方滑动连接有移动板72,移动板72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两个圆柱凸轮65,两个圆柱凸轮65左右对称,圆柱凸轮6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按摩板66,所述第二按摩盒48的内部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圆柱杆67,圆柱杆67和圆柱凸轮65互相配合,移动板72的上方设有挡板71,挡板71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按摩盒48的内壁,挡板71和移动板7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0,第五齿轮47转动形成两个按摩板66往复升降的同时进行往复转动的结构。
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齿形带40转动的时候会带着第二按摩盒48在箱体16内转动,第二连接轴63在限位槽50内滑动,约束第二按摩盒48只能沿限位槽50滑动,第五齿轮47只能在齿轮槽49内滑动,当齿形带40带着第二按摩盒48从下方转动上来时,第五齿轮47开始和按摩齿条51啮合,当第二按摩盒48继续转动的时候,按摩齿条51带动第五齿轮47转动,两个第五齿轮47带动第二连接轴63转动,第二连接轴63带动圆形凸轮64扎转动,当凸轮转动的时候将上方的移动板72向上顶起,继续转动时在第二弹簧70的作用下移动板72会继续向下运动,形成往复上下运动的结构,当移动板72向上运动的时候,圆柱杆67滑动连接于圆柱凸轮65的凹槽内,并且圆柱杆67是固定不动的,当圆柱凸轮65随着移动板72上升的时候,圆柱凸轮65会在圆柱杆67的作用下发生旋转,当移动板72下降时,圆柱凸轮65发生反转,进而实现按摩板66的在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往复旋转,按摩板66上均匀设有若干按摩球,增加了按摩的效果。
本发明使用时,病人只需要先躺在床板5上,床板5上设有软垫7和枕头8,增加了病人在进行康复锻炼过程中的舒适性,并且床体上端面还有两个竖杆6,方便病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双手进行握持,病人的两个脚通过固定带68的折叠缠绕固定在脚托3上,进行康复锻炼,此时病人躺在床板5上,双腿屈膝,然后缓慢向前蹬直双腿,带动滑块4在托板1上前后滑动,当滑块4进行前后移动的时候,带动后方的第一齿条18进行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啮合的第一齿轮17转动,通过第一带轮19,皮带20和第二带轮22的配合,实现第二齿轮21的转动,第二齿轮21带动后方啮合的第三齿轮23转动,第三齿轮23带动啮合的第二齿条24进行前后运动,进而实现带动t型块25进行往复运动,当托板1向上翻转的时候,第二齿轮21和第三齿轮23会摆脱啮合,此时滑块4在随着脚托3向前滑动的时候不会带动后方的t型块25移动,然后通过转动第一把手10,带动t型块25内的与第一把手10固接的双向螺纹杆28转动,此时两个插杆27可在t型块25内左右滑动,两个插杆27的后端可在伸缩阻尼杆26的前端圆孔内左右滑动,进而实现每个插杆27带动一个伸缩阻尼杆26,或者每个插杆27带动两个伸缩阻尼杆26,伸缩阻尼杆26为有拉力的伸缩杆,就可以实现向前蹬动滑块4的力度大小的调节,循序渐进的对病人的下肢进行锻炼,彻底发挥病人下肢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当病人锻炼结束后,此时转动第二把手11的时候带动下方的小齿轮12转动,小齿轮12带动啮合的大齿轮13转动,大齿轮13带动上方的蜗杆14转动,蜗杆14带动蜗轮15转动,蜗轮15和托板1固定连接,此时托板1就会缓缓升起,并且由于蜗轮15蜗杆14的特性,托板1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不会转动,并且由于是小齿轮12带动大齿轮13转动,可以很轻松的转动第二把手11使托板1翻转上去,当托板1向上翻转的时候,床板5保证支撑杆29竖直不动,此时键槽杆31会随着托板1进行翻转,但是键槽杆31的下端是铰接在支撑杆29上的,支撑杆29不动保证键槽杆31只能沿着下端铰接点进行转动,此时的固定杆30也是随着托板1进行向上翻转的,固定杆30的下端固定有销杆,销杆在键槽杆31的键槽内滑动,此时固定杆30的销杆会推着键槽杆31向前翻转,从而实现键槽杆31推动前方铰接的大活塞33在大气缸34内滑动,大气缸34内的溶剂和小气缸35内的容积使相同的,当大活塞33向前移动时,会推动大气缸34内的气体向小气缸35内移动,从而快速将小活塞38向前推出,进而将推杆37向前推出,实现当托板1向上翻转的时候,推杆37同时向前移动,带动前方的支撑框36向前移动,从而使箱体16从托板1的下方滑出,此时箱体16内的电机46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带动第一长齿轮43转动,第二长齿轮通过齿形带40随着第一长齿轮43转动,实现齿形带40的不断转动,会带动第一按摩盒42和第二按摩盒48在箱体16内进行循环转动,当齿形带40转动的时候会带着第一按摩盒42在箱体16内转动,第一连接轴52在限位槽50内滑动,约束第一按摩盒42只能沿限位槽50滑动,第四齿轮41只能在齿轮槽49内滑动,当齿形带40带着第一按摩盒42从下方转动上来时,第四齿轮41开始和按摩齿条51啮合,当第一按摩盒42继续转动的时候,按摩齿条51带动第四齿轮41转动,两个第四齿轮41带动第一连接轴52转动,实现三角凸轮53的转动,三角凸轮53的外表面非常光滑,摩擦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当三角凸轮53的凸起转动到最上方时会将滑杆54顶起,当三角凸轮53再继续转动的时候,在第一弹簧55的作用下会使滑杆54沿着三角凸轮53的外表面进行滑动,实现导杆57的往复升降,限位杆56可以保证导杆57只能竖直上下运动,同时第一按摩盒42左右两内侧壁上设有竖直凹槽,保证滑杆54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摆动,当导杆57上下往复运动的时候,拉动第一连杆58进行上下运动,第一连杆58通过拉杆59拉动第二连杆60进行翻转,此时第二连杆60和第三连杆61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形成两个按摩块62同时水平向内侧移动的结构,以此来模仿医护人员用手捏病人小腿肚部位的动作,加快下肢的血液流通,同时放松锻炼过后的腿部肌肉,当齿形带40转动的时候会带着第二按摩盒48在箱体16内转动,第二连接轴63在限位槽50内滑动,约束第二按摩盒48只能沿限位槽50滑动,第五齿轮47只能在齿轮槽49内滑动,当齿形带40带着第二按摩盒48从下方转动上来时,第五齿轮47开始和按摩齿条51啮合,当第二按摩盒48继续转动的时候,按摩齿条51带动第五齿轮47转动,两个第五齿轮47带动第二连接轴63转动,第二连接轴63带动圆形凸轮64扎转动,当凸轮转动的时候将上方的移动板72向上顶起,继续转动时在第二弹簧70的作用下移动板72会继续向下运动,形成往复上下运动的结构,当移动板72向上运动的时候,圆柱杆67滑动连接于圆柱凸轮65的凹槽内,并且圆柱杆67是固定不动的,当圆柱凸轮65随着移动板72上升的时候,圆柱凸轮65会在圆柱杆67的作用下发生旋转,当移动板72下降时,圆柱凸轮65发生反转,进而实现按摩板66的在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往复旋转,按摩板66上均匀设有若干按摩球,增加了按摩的效果,这样就会形成病人躺在床体上,然后双腿抬高,箱体16会循环对患者下肢小腿部位进行捏动,捏动方向是从小腿下部向上按捏,然后按摩板66在继续从小腿下部向小腿上部进行按摩,保证只能进行逆向按摩,防止血液回流,增加了按摩的效果。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不能对患者的静脉曲张部位进行逆向按摩,并且按摩的方式比较单一,按摩康复的效果不明显,并且在按摩过程中不能抬高患肢,以及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锻炼的强度不能调节,无法有效的发挥下肢肌肉泵作用的问题,帮助病人进行更好的康复锻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上方固定连接有床板(5),床板(5)的前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托板(1),托板(1)滑动连接有滑块(4),滑块(4)的后方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后方固定连接有t型块(25),t型块(25)滑动连接于床板(5)下端面,t型块(25)内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8),双向螺纹杆(28)两侧均螺纹连接有插杆(27),插杆(27)的后方滑动连接有四个伸缩阻尼杆(26),伸缩阻尼杆(26)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床板(5)的后部下端面,双向螺纹杆(28)转动形成滑块(4)向前移动时阻力变大的结构;
所述托板(1)前部设有两个方槽(2),两个方槽(2)左右对称排布,每个方槽(2)内左右两侧面均设有导轨(39),导轨(39)内滑动连接有箱体(16),托板(1)下端设有可随托板(1)向上下翻转而前后移动的推杆(37),推杆(37)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框(36),支撑框(36)内壁滑动连接于箱体(16)外表面,托板(1)向上翻转形成两个箱体(16)同时沿导轨(39)从托板(1)内部滑出的结构;
所述箱体(16)内设有可转动的齿形带(40),齿形带(4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按摩盒(42),齿形带(40)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按摩盒(48),齿形带(40)转动形成第一按摩盒(42)和第二按摩盒(48)在箱体(16)内循环转动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滑块(4)的后端,第一齿条(18)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17),第一齿轮(17)的下方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19),第一带轮(19)的外缘连接有皮带(20),皮带(20)的后端连接有第二带轮(22),第二带轮(22)的上方同轴固接有第二齿轮(21),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21)都转动连接于托板(1)的下端面,第二齿轮(21)的后方啮合有第三齿轮(23),第三齿轮(23)转动连接于床板(5)的下端,第三齿轮(23)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齿条(24),第二齿条(24)的后端固定连接于t型块(25)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5)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11),第二把手(11)下方固定连接有小齿轮(12),小齿轮(12)的前方啮合有大齿轮(13),大齿轮(13)的上方同轴固接有蜗杆(14),蜗杆(14)转动连接于床板(5)的前端左侧面,蜗杆(14)的前方啮合有蜗轮(15),蜗轮(15)与托板(1)的后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5)的前端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9),支撑杆(29)的左侧铰接有两个键槽杆(31),两个键槽杆(31)左右对称排布,每个键槽杆(31)的内侧都滑动连接有固定杆(30),固定杆(3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托板(1)的下端面,键槽杆(31)的上端铰接有连接杆(32);
所述托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大气缸(34),大气缸(3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小气缸(35),大气缸(34)内滑动连接有大活塞(33),小气缸(35)内滑动连接有小气缸(35),大活塞(33)的后端铰接于连接杆(32)的前端,小活塞(38)的前端固定连接于推杆(37)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6)内转动连接有第一长齿轮(43)和第二长齿轮,第一长齿轮(43)和第二长齿轮位于齿形带(40)内部两侧,且第一长齿轮(43)、第二长齿轮和齿形带(40)的内侧互相啮合,第一长齿轮(43)的左侧同轴固接有第一锥齿轮(44),第一锥齿轮(44)的后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机(46),电机(46)的外侧固定连接于箱体(16)内部左侧面;
所述箱体(16)的内部左右两侧面均设有齿轮槽(49),齿轮槽(4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按摩齿条(51),齿轮槽(49)的外侧都设有限位槽(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盒(42)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四齿轮(41),两个第四齿轮(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2),第一连接轴(52)的两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50)内,第一连接轴(5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三角凸轮(53),三角凸轮(53)上方滑动连接有滑杆(54),滑杆(5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杆(57),滑杆(54)上方设有限位杆(56),限位杆(56)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按摩盒(42)内侧壁,导杆(57)贯穿限位杆(56),限位杆(56)和滑杆(5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5),第一弹簧(55)的内侧面滑动连接于导杆(57)的外表面,第四齿轮(41)转动形成导杆(57)上下往复运动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57)的上端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杆(58),两个第一连杆(58)左右对称,每个第一连杆(58)的外侧铰接有拉杆(59),拉杆(59)的前后两侧均铰接有第二连杆(60),第二连杆(60)的外侧都设有第三连杆(61),第二连杆(60)和第三连杆(61)的下端都铰接于第一按摩盒(42)前后两内侧壁,第二连杆(60)和第三连杆(61)的上端共同铰接有按摩块(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静脉曲张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摩盒(48)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五齿轮(47),两个第五齿轮(4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63),第二连接轴(63)的两端滑动连接于限位槽(50)内,第二连接轴(63)固定连接有圆形凸轮(64),圆形凸轮(64)上方滑动连接有移动板(72),移动板(72)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两个圆柱凸轮(65),两个圆柱凸轮(65)左右对称,圆柱凸轮(6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按摩板(66);
所述第二按摩盒(48)的内部前后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圆柱杆(67),圆柱杆(67)和圆柱凸轮(65)互相配合,移动板(72)的上方设有挡板(71),挡板(71)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按摩盒(48)的内壁,挡板(71)和移动板(7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0),第五齿轮(47)转动形成两个按摩板(66)往复升降的同时进行往复转动的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