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1


本发明涉及按摩保健与信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火车、高铁、飞机、长途汽车、营运网约车出租车、长时间驾驶的私家车、车站候车室、机场候机室、家里以及商业服务等场所的座椅上,设有一些按摩功能的装置,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循环,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但其按摩功能多利用机械的滚动力作用和机械力挤压来进行硬接触按摩,硬接触按摩容易引起不适或者机械伤害,而且多只实现背部按摩,无法实现坐部按摩的缺陷,并且无法适合长时间保持坐姿状态。

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1220388898.0,公开了一种车用气压按摩座垫,其包括外套,外套内设置海绵座垫,所述的海绵座垫内设有一排以上的气垫组,气垫组由气囊组成,气囊通过导气管与电器控制盒连接,该车用气压按摩座垫只设有背部按摩气囊,未设有腰部气囊,不能对腰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及支撑,而且,其气囊压力不可调,按摩效果又会大打折扣,另外,该车用气压按摩座垫的气囊直接与电器控制盒连接,不便对使用者进行远程收费管理。

中国专利201420061101.5公开了一种按摩系统,该按摩系统包括:支撑表面(2),其被配置用于收纳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按摩机构(4),其包括按摩元件(5,6),按摩元件突出地布置在支撑表面上并且在该支撑表面上移动;以及支撑表面的覆盖元件,使用者的所述身体的一部分抵靠在该覆盖元件上。覆盖元件包括可充气袋,该可充气袋被配置用于在由按摩元件的移动限定的区域中覆盖支撑表面。可充气袋包括空气保持机构,该空气保持机构被配置用于在按摩元件移动时将空气保持在所述区域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摩系统通过更好地适应于使用者的敏感性来确保按摩效率。按摩系统呈现为不同的产品,例如按摩椅、按摩床或按摩垫。

但是,上述按摩系统在工作时,按摩元件仅能够沿垂直方向(轴向)发生位移作用于人体,仅能实现轴向挤压或放松按摩动作,而不能实现周向位移作用于人体,因此其按摩效果受到较大的限制;且不可以分区域进行按摩,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需开发一种能实现不同的按摩模式和功能,适应不同人群需求,既能实现轴向挤压或放松按摩动作,又能实现周向的按摩,并能对按摩压力自适应调整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能实现不同的按摩模式和功能,适应不同人群需求,既能实现轴向挤压或放松按摩动作,又能实现周向的按摩,并能对按摩压力自适应调整,避免因气袋材料参数变化、或者气泵工作异常时,造成的人体压力过大或者损坏气袋;该控制方法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柔性按摩装置、控制装置、气泵,所述的控制装置控制柔性按摩装置和气泵,按照设定规则和压强范围调节气体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实施柔性按摩;

其中,所述柔性按摩装置为层状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面套层、气袋层和毛毡层,其中的气袋层设有多个有序设置的按摩气袋;三层之间相互作用、调节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的位置、力度和持续时间,共同实施个性化的柔性按摩;

其中,气袋层为动力层,其与气泵连接,通过对气袋的充放气,使气袋层发生轴向鼓形形变,使其外侧面的压强发生设定范围的变化;

其中的面套层为可变形弹性褶皱层,该褶皱层为非匀质、软硬间隔交替排列,其用来将来自气袋层外侧面的轴向形变和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进行轴向挤压,同时将部分鼓形形变和压强转换为周向位移、对人体表面进行周向的按摩;

所述的毛毡层为支撑层,其用来支撑和辅助调节气袋层向面套层输出的表面压力;且当面套层受到的来自人体与气袋之间的压强大于设定阈值时,可向内侧变形,自动降低面套层的压力,避免出现人体按摩作用力过大或者使气袋损坏的现象。

所述的控制装置控制通过pwm方式控制气泵的输出功率、调节各气袋气压处于30~60kpa,为使用者提供按摩强弱力度的选择、满足多种体质用户及功能需求;所述每个按摩气袋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时刻侦测气袋压力变化,实时远程监控气袋是否存在漏气或破损。

所述按摩气袋包括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所述气袋层包括坐垫部、靠垫部,所述靠垫部的下端与所述坐垫部折叠连接,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分别安装在所述靠垫部的上方、下方,所述坐部按摩气袋安装在所述坐垫部上,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泵连通。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云服务器、壳体、扫码装置、网络通讯模块、控制主板、多个气压检测延长端、多个气压传感器,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控制主板、多个所述气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扫码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面上,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扫码装置、气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网络通讯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器远程通信连接,各所述气压传感器通过各所述气压检测延长端分别与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的内部连通。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多个充放气输出端口、电磁阀组件、电源输入端口,所述电磁阀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充放气输出端口及电源输入端口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所述电磁阀组件、电源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分别与多个所述充放气输出端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电磁阀组件与所述气泵连通。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液晶显示屏、智能语音交互装置,所述控制面板、液晶显示屏、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面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

所述靠垫部包括背部靠垫、腰部靠垫,所述背部靠垫位于所述腰部靠垫的上方,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分别安装在所述背部靠垫、腰部靠垫上,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呈竖向整齐排列,并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泵连通。

多个所述背部按摩气袋包括上双联气袋、下双联气袋,所述上双联气袋位于所述下双联气袋的上方,并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泵连通,所述上双联气袋包括第一背部气袋、第二背部气袋,所述下双联气袋包括第三背部气袋、第四背部气袋,所述第一背部气袋、第三背部气袋与所述第二背部气袋、第四背部气袋分别位于所述靠垫部竖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所述坐部按摩气袋为四个,四个所述坐部按摩气袋呈方形四角分布在所述坐垫部的中部,并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泵连通。

一种上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全部的气袋划分为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可交替工作的多个气袋组,以通过各气袋组交替工作,实现对于不同人体部位和不同按摩目的的按摩;

s12、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程序控制气泵向柔性按摩装置的第一组气袋充气,第一组是全部气袋中的一部分;使该组气袋的体积同步膨胀、发生轴向鼓形形变,其外侧面向面套层传递压强和发生轴向位移,面套层将该压强及轴向位移,部分转换为于轴向挤压作用力,部分转换为周向位移,同步对人体表面进行轴向和周向按摩,并保持设定的时间,然后放气,其对应的按摩部位压力消失;

s13、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程序,控制气泵向柔性按摩装置的第二组气袋充气,使该组气袋的体积同步膨胀、发生轴向鼓形形变,其外侧面向面套层传递压强和发生轴向位移,面套层将该压强及轴向位移,部分转换为于轴向挤压作用力,部分转换为周向位移,同步对人体表面进行轴向和周向按摩,并保持设定的时间,然后放气;

s14、依次交替多组气袋充气和放气,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

还包括如下步骤:

s15、当面套层受到的来自人体与气袋之间的压强大于设定阈值时,毛毡层可向内侧变形,自动降低面套层的压力,避免出现人体按摩作用力过大或者使气袋损坏。

还包括如下步骤:

s21、设置基于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的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使用者将该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下载到智能移动终端中;在柔性按摩装置上设置与该设备相对应的二维码;

s22、使用者打开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扫描控制装置上的二维码、连接云服务器,通过身份验证后打开选择页面,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按摩模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工作参数,然后由使用者点击支付按钮、完成付款;

s23、云服务器处理判定该智能移动终端的付款完成后,云服务器给控制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发送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工作指令;

s24、控制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收到云服务器发来的系统工作指令后,根据该指令启动柔性按摩装置;

s25、若控制装置启动成功,则控制装置将启动成功信息反馈回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允许使用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或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对多功能按摩装置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控制、调整,直至完成该按摩指令设定的时长;若控制装置启动不成功,则控制装置将启动不成功信息反馈回云服务器,云服务器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或者智能语音交互装置语音提示使用者选择更换设备或者退款。

所述步骤s22还包括以下步骤:

s221、当使用者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按摩模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工作参数后,云服务器将其转换为控制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可交替工作的多个气袋组的工作指令,通过各气袋组交替工作,实现对于不同人体部位和不同按摩目的的按摩。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外”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朝向使用者的一面,术语“内”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发明产品使用时背向使用者的一面,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能实现不同的按摩模式和功能,适应不同人群需求,既能实现轴向挤压或放松按摩动作,又能实现周向的按摩,并能对按摩压力自适应调整,避免因气袋材料参数变化、或者气泵工作异常时,造成的人体压力过大或者损坏气袋;该控制方法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

2、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柔性按摩装置、控制装置、气泵,其中,柔性按摩装置为层状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面套层、气袋层和毛毡层,气袋层的气袋分组(分不同区域)进行充气和放气,以实现不同的模式和功能,适应不同人群需求;面套层为可变形弹性褶皱层(非匀质、软硬间隔交替排列),其用来将来自气袋层外侧面的轴向形变和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进行轴向挤压,同时将部分鼓形形变和压强转换为周向位移、对人体表面进行周向的按摩;毛毡层的压力自适应调整,避免因气袋材料参数变化、或者气泵工作异常时,造成的人体压力过大或者损坏气袋。所述柔性按摩装置为按摩座椅、按摩座椅垫或者按摩床、按摩床垫之一。

3、本发明的按摩气袋包括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本发明采用气动按摩方式,相比较机械按摩硬接触,按摩接触更加安全,坐部按摩气袋的按摩功能填补了市场机械按摩座椅无法实现坐部按摩的缺陷;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气泵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对椅垫上的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进行充气放气,气袋充气时体积膨胀给被接触体有挤压作用,当气袋泄气时体积有收缩给被接触体松弛感觉,从而起到减缓疲劳的作用;实现对用户人体的背部、腰部和/或坐部进行按摩,实现对用户的背部、腰部、坐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腰部按摩气袋除了按摩功能,还兼有腰部支撑功能,该多功能按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分别实现对使用者的背部、腰部、坐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

4、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包括云服务器、壳体、扫码装置、网络通讯模块、控制主板、多个气压检测延长端、多个气压传感器,通过气压传感器获取各按摩气袋内的气压变化,实现按摩力度强弱可调,适应多种体质人群,适应人群更广;气压传感器时刻侦测气袋压力变化,实现远程监控气袋是否存在漏气等不良现象,智能监测每个按摩气袋压力是否正常,一旦有异常或到达使用寿命时限,在云服务器上实时显示报警;本发明产品的使用寿命一旦达到使用寿命时效,也会在云服务器上实时显示报警;控制装置的网络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远程通信连接,通过云服务器实现网络化智能检测与识别,方便进行远程收费管理,极大简便管理与维护;

使用时,用户先打开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扫描控制装置上的二维码;扫码完成后,用户打开选择页面,用户点击支付按钮付款;云服务器收到来自智能移动终端发来的付款信息后,云服务器给控制装置发送扫码触发事件;控制装置收到云服务器发来的扫码触发事件后,启动控制装置;用户根据个人的按摩需求,在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上选择按摩项目,实现对使用者的背部、腰部、坐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另外通过控制装置对该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进行收费控制管理,方便对使用者进行远程收费管理;该发明产品可以做成较为轻便的按摩座椅垫,可以套在座椅上直接使用,安装简单,非常适合长时间保持坐姿状态的地方,比如:火车、高铁、飞机、长途汽车、营运网约车出租车、长时间驾驶的私家车、家里以及商业服务等场所座椅,适用性广。

5、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多个充放气输出端口、电磁阀组件、电源输入端口,电磁阀组件用于控制多个充放气输出端口分别对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进行充放气,各气袋充气时,体积膨胀给被接触体有挤压作用,气袋泄气时体积有收缩给被接触体松弛感觉,如果这些接触的部位为人体穴位,那么会达到人体穴位按摩作用,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可以有多种不同按摩模式,并可以实现强弱按摩力度的选择,适应多种体质人群。

6、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液晶显示屏,控制面板的设置,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控制各气袋的充放气,实现手动控制各气袋对人体穴位按摩,方便使用;液晶显示屏用于用户通过控制面板手动控制各气袋充放气,提供各气袋充放气状态的显示;智能语音交互装置为该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在使用时,提供语言提醒功能,方便使用。

7、本发明的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分别为多个,多个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分别对人体背部、腰部实现多点按摩,能更好的对人体的背部、腰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

8、本发明的背部按摩气袋包括四个分列于靠垫竖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分别实现对人体背部脊椎两侧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

9、本发明的坐部按摩气袋为四个,四个坐部按摩气袋分别对人体坐部的四个点上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

10、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

11、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控制方法中,其收费方法通过在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上实现对该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扫码支付、选择服务菜单、按摩项目选择,实现智能监控和实时显示工作时间,全程数字扣费管理,可以看到工作多久了,产生了多少收益,操作简单、灵活、方便;通过云服务器实现网络化智能检测与识别,极大简便管理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物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整体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柔性按摩装置,11、气袋层,111、坐垫部,112、靠垫部,12、背部按摩气袋,121、上双联气袋,122、下双联气袋,13、腰部按摩气袋,14、坐部按摩气袋,15、面套层,16、毛毡层,20、控制装置,21、云服务器,22、扫码装置,23、电源输入端口,30、气泵,40、智能移动终端,50、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柔性按摩装置10、控制装置20、气泵30,所述的控制装置20控制柔性按摩装置10和气泵30,按照设定规则和压强范围调节气体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实施柔性按摩;

其中,所述柔性按摩装置10为层状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面套层15、气袋层11和毛毡层16,其中的气袋层11设有多个有序设置的按摩气袋;三层之间相互作用、调节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的位置、力度和持续时间,共同实施个性化的柔性按摩;

其中,气袋层11为动力层,其与气泵30连接,通过对气袋的充放气,使气袋层11发生轴向鼓形形变,使其外侧面的压强发生设定范围的变化;

其中的面套层15为可变形弹性褶皱层,该褶皱层为非匀质、软硬间隔交替排列,其用来将来自气袋层11外侧面的轴向形变和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进行轴向挤压,同时将部分鼓形形变和压强转换为周向位移、对人体表面进行周向的按摩;

该褶皱层为非匀质、软硬材质构件间隔交替排列,可以为近似手风琴气囊的褶皱结构,也可以是条状的硬条与软布横向或者竖向均匀间隔设置构成的褶皱层,其中的硬质材料用于按摩,软质材料用于密封。当然,采用能够实现本发明效果的其他褶皱层结构,如采用在软质皮面中间隔嵌入硬质的滚珠等结构,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效果。

所述的毛毡层16为支撑层,其用来支撑和辅助调节气袋层11向面套层15输出的表面压力;且当面套层15受到的来自人体与气袋之间的压强大于设定阈值时,可向内侧变形,自动降低面套层15的压力,避免出现人体按摩作用力过大或者使气袋损坏的现象。

本发明通过气袋层11的气袋分组(分不同区域)进行充气和放气,以实现不同的模式和功能,适应不同人群需求;面套层15为可变形弹性褶皱层;该褶皱层由非匀质、软硬间隔交替排列的多层褶皱组成,其中的较硬的褶皱层伸出的时候,对接触部位起到表面摩擦的按摩效果;其用来将来自气袋层11外侧面的轴向形变和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进行轴向挤压,同时将部分鼓形形变和压强转换为周向位移、对人体表面进行周向的按摩;毛毡层16的压力自适应调整,避免因气袋材料参数变化、或者气泵30工作异常时,造成的人体压力过大或者损坏气袋。所述柔性按摩装置10为按摩座椅、按摩座椅垫或者按摩床、按摩床垫。

本发明中所述柔性按摩装置为按摩座椅、按摩座椅垫或者按摩床、按摩床垫之一。本实施例中为按摩座椅垫,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的产品结构形式。

本发明中,气泵30作为动力机构输出压缩气体,通过控制单元里面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对各组气袋进行充气放气,气袋充气时体积膨胀后通过面套层给被接触人体部位有挤压和表面摩擦等作用,当气袋泄气时体积有收缩给被接触体松弛感觉,从而起到减缓疲劳的作用。

所述的控制装置20控制通过pwm方式控制气泵30的输出功率、调节各气袋气压处于30~60kpa,为使用者提供按摩强弱力度的选择、满足多种体质用户及功能需求;所述每个按摩气袋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时刻侦测气袋压力变化,实时远程监控气袋是否存在漏气或破损。

其中,所述按摩气袋包括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坐部按摩气袋14,所述气袋层11包括坐垫部111、靠垫部112,所述靠垫部112的下端与所述坐垫部111折叠连接,所述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分别安装在所述靠垫部112的上方、下方,所述坐部按摩气袋14安装在所述坐垫部111上,所述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坐部按摩气袋14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与所述气泵30连通。本发明采用气动按摩方式,相比较机械按摩硬接触,按摩接触更加安全,坐部按摩气袋14的按摩功能填补了市场机械按摩座椅无法实现坐部按摩的缺陷;通过控制装置20控制气泵30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对椅垫上的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坐部按摩气袋14进行充气放气,气袋充气时体积膨胀给被接触体有挤压作用,当气袋泄气时体积有收缩给被接触体松弛感觉,从而起到减缓疲劳的作用;实现对用户人体的背部、腰部和/或坐部进行按摩,实现对用户的背部、腰部、坐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腰部按摩气袋13除了按摩功能,还兼有腰部支撑功能,该多功能按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分别实现对使用者的背部、腰部、坐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

所述控制装置20包括云服务器21、壳体、扫码装置22、网络通讯模块、控制主板、多个气压检测延长端、多个气压传感器,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控制主板、多个所述气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扫码装置22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面上,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扫码装置22、气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网络通讯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器21远程通信连接,各所述气压传感器通过各所述气压检测延长端分别与所述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坐部按摩气袋14的内部连通。通过气压传感器获取各按摩气袋内的气压变化,实现按摩力度强弱可调,适应多种体质人群,适应人群更广;气压传感器时刻侦测气袋压力变化,实现远程监控气袋是否存在漏气等不良现象,智能监测每个按摩气袋压力是否正常,一旦有异常或到达使用寿命时限,在云服务器21上实时显示报警;本发明产品的使用寿命一旦达到使用寿命时效,也会在云服务器21上实时显示报警;控制装置20的网络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21远程通信连接,通过云服务器21实现网络化智能检测与识别,方便进行远程收费管理,极大简便管理与维护;

使用时,用户先打开智能移动终端40的app或微信小程序,扫描控制装置20上的二维码;扫码完成后,用户打开选择页面,用户点击支付按钮付款;云服务器21收到来自智能移动终端40发来的付款信息后,云服务器21给控制装置20发送扫码触发事件;控制装置20收到云服务器21发来的扫码触发事件后,启动控制装置20;用户根据个人的按摩需求,在智能移动终端40的app或微信小程序上选择按摩项目,实现对使用者的背部、腰部、坐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另外通过控制装置20对该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进行收费控制管理,方便对使用者进行远程收费管理;该发明产品可以做成较为轻便的按摩座椅垫,可以套在座椅50上直接使用,安装简单,非常适合长时间保持坐姿状态的地方,比如:火车、高铁、飞机、长途汽车、营运网约车出租车、长时间驾驶的私家车、家里以及商业服务等场所座椅50,适用性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20还包括多个充放气输出端口、电磁阀组件、电源输入端口23、控制面板、液晶显示屏、智能语音交互装置,所述电磁阀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充放气输出端口及电源输入端口23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所述电磁阀组件、电源输入端口23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坐部按摩气袋14分别与多个所述充放气输出端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电磁阀组件与所述气泵30连通。电磁阀组件用于控制多个充放气输出端口分别对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坐部按摩气袋14进行充放气,各气袋充气时,体积膨胀给被接触体有挤压作用,气袋泄气时体积有收缩给被接触体松弛感觉,如果这些接触的部位为人体穴位,那么会达到人体穴位按摩作用,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可以有多种不同按摩模式,并可以实现强弱按摩力度的选择,适应多种体质人群。

所述控制面板、液晶显示屏、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面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控制各气袋的充放气,实现手动控制各气袋对人体穴位按摩,方便使用;液晶显示屏用于用户通过控制面板手动控制各气袋充放气,提供各气袋充放气状态的显示;智能语音交互装置为该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在使用时,提供语言提醒功能,方便使用。

所述靠垫部112包括背部靠垫、腰部靠垫,所述背部靠垫位于所述腰部靠垫的上方,所述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分别安装在所述背部靠垫、腰部靠垫上,所述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呈竖向整齐排列,并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与所述气泵30连通。多个背部按摩气袋12、腰部按摩气袋13分别对人体背部、腰部实现多点按摩,能更好的对人体的背部、腰部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

多个所述背部按摩气袋12包括上双联气袋121、下双联气袋122,所述上双联气袋121位于所述下双联气袋122的上方,并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与所述气泵30连通,所述上双联气袋121包括第一背部气袋、第二背部气袋,所述下双联气袋122包括第三背部气袋、第四背部气袋,所述第一背部气袋、第三背部气袋与所述第二背部气袋、第四背部气袋分别位于所述靠垫部112竖向中轴线的左右两侧。分别实现对人体背部脊椎两侧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

所述坐部按摩气袋14为四个,四个所述坐部按摩气袋14呈方形四角分布在所述坐垫部111的中部,并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与所述气泵30连通。四个坐部按摩气袋14分别对人体坐部的四个点上的经络穴位进行疏导、按摩。

参见图3,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将全部的气袋划分为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可交替工作的多个气袋组,以通过各气袋组交替工作,实现对于不同人体部位和不同按摩目的的按摩;

步骤s12、控制装置20根据设定程序控制气泵30向柔性按摩装置10的第一组气袋充气,第一组是全部气袋中的一部分;使该组气袋的体积同步膨胀、发生轴向鼓形形变,其外侧面向面套层15传递压强和发生轴向位移,面套层15将该压强及轴向位移,部分转换为于轴向挤压作用力,部分转换为周向位移,同步对人体表面进行轴向和周向按摩,并保持设定的时间,然后放气,其对应的按摩部位压力消失;

步骤s13、控制装置20根据设定程序,控制气泵30向柔性按摩装置10的第二组气袋充气,使该组气袋的体积同步膨胀、发生轴向鼓形形变,其外侧面向面套层15传递压强和发生轴向位移,面套层15将该压强及轴向位移,部分转换为于轴向挤压作用力,部分转换为周向位移,同步对人体表面进行轴向和周向按摩,并保持设定的时间,然后放气;

步骤s14、依次交替多组气袋充气和放气,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

步骤s15、当面套层15受到的来自人体与气袋之间的压强大于设定阈值时,毛毡层16可向内侧变形,自动降低面套层15的压力,避免出现人体按摩作用力过大或者使气袋损坏。

该控制方法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

参见图4,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设置基于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装置20通讯的智能移动终端40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使用者将该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下载到智能移动终端40中;在柔性按摩装置10上设置与该设备相对应的二维码;

步骤s22、使用者打开智能移动终端40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扫描控制装置20上的二维码、连接云服务器21,通过身份验证后打开选择页面,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按摩模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工作参数,然后由使用者点击支付按钮、完成付款;

步骤s23、云服务器21处理判定该智能移动终端40的付款完成后,云服务器21给控制装置20及智能移动终端40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发送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工作指令;

步骤s24、控制装置20及智能移动终端40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收到云服务器21发来的系统工作指令后,根据该指令启动柔性按摩装置10;

步骤s25、若控制装置20启动成功,则控制装置20将启动成功信息反馈回云服务器21,云服务器21允许使用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40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或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对多功能按摩装置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控制、调整,直至完成该按摩指令设定的时长;若控制装置20启动不成功,则控制装置20将启动不成功信息反馈回云服务器21,云服务器21通过智能移动终端40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或者智能语音交互装置语音提示使用者选择更换设备或者退款。

该收费方法通过在智能移动终端40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上实现对该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扫码支付、选择服务菜单、按摩项目选择,实现智能监控和实时显示工作时间,全程数字扣费管理,可以看到工作多久了,产生了多少收益,操作简单、灵活、方便;通过云服务器21实现网络化智能检测与识别,极大简便管理与维护。

其中,所述步骤s22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21、当使用者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按摩模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工作参数后,云服务器21将其转换为控制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可交替工作的多个气袋组的工作指令,通过各气袋组交替工作,实现对于不同人体部位和不同按摩目的的按摩。例如,指令处于上部、中部及下部的气袋组自上而下依序工作,以促进血液循环;或者仅指令下部的气袋组左右方向依序工作,以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当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还可以设定更多的工作模式和顺序。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实现不同的按摩模式和功能,适应不同人群需求,既能实现轴向挤压或放松按摩动作,又能实现周向的按摩,并能对按摩压力自适应调整,避免因气袋材料参数变化、或者气泵工作异常时,造成的人体压力过大或者损坏气袋;该控制方法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柔性按摩装置、控制装置、气泵,所述的控制装置控制柔性按摩装置和气泵,按照设定规则和压强范围调节气体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实施柔性按摩;

其中,所述柔性按摩装置为层状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面套层、气袋层和毛毡层,其中的气袋层设有多个有序设置的按摩气袋;三层之间相互作用、调节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的位置、力度和持续时间,共同实施个性化的柔性按摩;

其中,气袋层为动力层,其与气泵连接,通过对气袋的充放气,使气袋层发生轴向鼓形形变,使其外侧面的压强发生设定范围的变化;

其中的面套层为可变形弹性褶皱层,该褶皱层为非匀质、软硬间隔交替排列,其用来将来自气袋层外侧面的轴向形变和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进行轴向挤压,同时将部分鼓形形变和压强转换为周向位移、对人体表面进行周向的按摩;

所述的毛毡层为支撑层,其用来支撑和辅助调节气袋层向面套层输出的表面压力;且当面套层受到的来自人体与气袋之间的压强大于设定阈值时,可向内侧变形,自动降低面套层的压力,避免出现人体按摩作用力过大或者使气袋损坏的现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控制通过pwm方式控制气泵的输出功率、调节各气袋气压处于30~60kpa,为使用者提供按摩强弱力度的选择、满足多种体质用户及功能需求;所述每个按摩气袋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时刻侦测气袋压力变化,实时远程监控气袋是否存在漏气或破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气袋包括: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所述气袋层包括坐垫部、靠垫部,所述靠垫部的下端与所述坐垫部折叠连接,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分别安装在所述靠垫部的上方、下方,所述坐部按摩气袋安装在所述坐垫部上,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分别通过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泵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云服务器、壳体、扫码装置、网络通讯模块、控制主板、多个气压检测延长端、多个气压传感器,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控制主板、多个所述气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扫码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面上,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扫码装置、气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网络通讯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器远程通信连接,各所述气压传感器通过各所述气压检测延长端分别与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的内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多个充放气输出端口、电磁阀组件、电源输入端口,所述电磁阀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充放气输出端口及电源输入端口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所述电磁阀组件、电源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背部按摩气袋、腰部按摩气袋、坐部按摩气袋分别与多个所述充放气输出端口连通,并通过所述电磁阀组件与所述气泵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液晶显示屏、智能语音交互装置,所述控制面板、液晶显示屏、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板面上,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性连接。

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全部的气袋划分为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可交替工作的多个气袋组,以通过各气袋组交替工作,实现对于不同人体部位和不同按摩目的的按摩;

s12、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程序控制气泵向柔性按摩装置的第一组气袋充气,第一组是全部气袋中的一部分;使该组气袋的体积同步膨胀、发生轴向鼓形形变,其外侧面向面套层传递压强和发生轴向位移,面套层将该压强及轴向位移,部分转换为于轴向挤压作用力,部分转换为周向位移,同步对人体表面进行轴向和周向按摩,并保持设定的时间,然后放气,其对应的按摩部位压力消失;

s13、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程序,控制气泵向柔性按摩装置的第二组气袋充气,使该组气袋的体积同步膨胀、发生轴向鼓形形变,其外侧面向面套层传递压强和发生轴向位移,面套层将该压强及轴向位移,部分转换为于轴向挤压作用力,部分转换为周向位移,同步对人体表面进行轴向和周向按摩,并保持设定的时间,然后放气;

s14、依次交替多组气袋充气和放气,通过对气袋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s15、当面套层受到的来自人体与气袋之间的压强大于设定阈值时,毛毡层可向内侧变形,自动降低面套层的压力,避免出现人体按摩作用力过大或者使气袋损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s21、设置基于无线网络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的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使用者将该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下载到智能移动终端中;在柔性按摩装置上设置与该设备相对应的二维码;

s22、使用者打开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扫描控制装置上的二维码、连接云服务器,通过身份验证后打开选择页面,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按摩模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工作参数,然后由使用者点击支付按钮、完成付款;

s23、云服务器处理判定该智能移动终端的付款完成后,云服务器给控制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发送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工作指令;

s24、控制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收到云服务器发来的系统工作指令后,根据该指令启动柔性按摩装置;

s25、若控制装置启动成功,则控制装置将启动成功信息反馈回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允许使用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或智能语音交互装置对多功能按摩装置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控制、调整,直至完成该按摩指令设定的时长;若控制装置启动不成功,则控制装置将启动不成功信息反馈回云服务器,云服务器通过智能移动终端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或者智能语音交互装置语音提示使用者选择更换设备或者退款。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还包括以下步骤:

s221、当使用者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按摩模式、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工作参数后,云服务器将其转换为控制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可交替工作的多个气袋组的工作指令,通过各气袋组交替工作,实现对于不同人体部位和不同按摩目的的按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柔性按摩系统,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柔性按摩装置、控制装置、气泵,所述的控制装置控制柔性按摩装置和气泵,按照设定规则和压强范围调节气体压强、作用于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实施柔性按摩。本发明还公开了其控制方法,通过对各气袋组的充气放气顺序的调整、强弱按摩力度和作用位置的选择,以完成不同按摩模式,适应多种体质人群及多种按摩功能;本发明能实现不同的按摩模式和功能,适应不同人群需求,既能实现轴向挤压或放松按摩动作,又能实现周向的按摩,并能对按摩压力自适应调整;还能通过在智能移动终端APP上实现扫码支付、选择服务菜单、按摩项目选择,通过云服务器实现网络化智能检测与识别,方便管理与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尹拥军;尹思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尹拥军
技术研发日:2020.03.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7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