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



背景技术:

mipi(mobileindustryprocessor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是2003年由arm、nokia、意法半导体st和ti等公司成立的一个联盟,目的是把手机内部的接口如摄像头、显示屏接口、射频和基带接口等标准化,从而减少手机设计的复杂程度和增加设计灵活性。目前mipi接口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视机等电子产品。

由于显示屏厂家没有固定标准的屏接口定义,即使是采用mipidsi协议作为接口的配屏,不同屏厂的屏由于mipi数据通道不同、lcd控制信号、供电电压不同、触屏控制信号不同以及上述信号的顺序不同,接口完全不同,并且同一屏厂不同尺寸的屏接口也有差异,因此现有的小尺寸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方案中,往往是一个副屏只能搭配一个副屏主板,如果需要导入更多的副屏,则主板种类也要同步增多,增加了开发成本和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mipi接口副屏点屏时副屏主板只能支持一种副屏,导致开发成本和周期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所述点屏装置包括转接板及设置有预设接口的副屏主板;所述预设接口包括mipi信号引脚、输入输出引脚及供电引脚;其中,

所述副屏主板,通过所述预设接口与所述转接板连接,用于将点屏信号及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转接板;

所述转接板,与具有mipi接口的副屏连接,用于对所述点屏信号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点屏信号传输至所述副屏,并将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后为所述副屏供电,以使所述副屏点亮。

优选地,所述输入输出引脚包括lcd复位信号引脚、触摸屏复位信号引脚、触摸屏中断信号引脚及i2c信号引脚。

优选地,所述供电引脚包括3.3v供电引脚、1.8v供电引脚以及5v供电引脚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预设接口还包括背光电流引脚,和/或,所述输入输出引脚还包括背光控制引脚。

优选地,所述转接板包括电平转换模块及供电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通过信号电平转换对所述副屏进行适配,并将与所述副屏适配的点屏信号传输至所述副屏;

所述供电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后为所述副屏供电。

优选地,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电平转换芯片,所述电平转换芯片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及所述副屏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副屏主板的供电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副屏主板的第一输入输出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的供电引脚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的第二输入输出引脚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副屏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副屏主板的第一输入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副屏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副屏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关断电压输出电路、开启电压输出电路及驱动供电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关断电压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发送关断电压;

所述开启电压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发送开启电压;

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发送lcd驱动模块供电电压。

优选地,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二极管及电感;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的供电引脚及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开启电压输出电路及所述副屏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转接板还包括显示屏接口及触摸屏接口,所述显示屏接口与所述触摸屏接口分别与所述副屏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中设置转接板及有预设接口的副屏主板;所述预设接口包括mipi信号引脚、输入输出引脚及供电引脚;其中,副屏主板通过预设接口与转接板连接,用于将点屏信号及电压信号发送至转接板;转接板与具有mipi接口的副屏连接,用于将与所述副屏适配的点屏信号传输至副屏,并将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后为副屏供电,以使副屏点亮。其中,通过在副屏主板上设置兼容大多数mipi接口副屏所需要的点屏信号和供电配置的接口,再通过转接板分离出符合目标副屏点屏规格要求的点屏信号,实现了同一块副屏主板对不同副屏的点屏需求,减少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副屏主板的种类,缩短了开发时间,减少实验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是图1预设接口一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电平转换模块一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供电管理模块一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转换板接口一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点屏装置包括转接板20和设置有预设接口cn1的副屏主板10;所述预设接口cn1包括mipi信号引脚(图未示)、输入输出引脚(图未示)及供电引脚(图未示);其中,所述副屏主板10,通过所述预设接口cn1与所述转接板20连接,用于将点屏信号及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转接板20;所述转接板20,与具有mipi接口的副屏30连接,用于将与所述副屏30适配的点屏信号传输至所述副屏30,并将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后为所述副屏30供电,以使所述副屏30点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副屏30,为具有mipi接口的小尺寸显示屏,其中,小尺寸显示屏指小于21寸的显示屏。副屏30在点亮过程中需要副屏主板10提供点屏信号(如背光信号及图像信号)和电压。考虑到不同屏厂生产的屏接口不同,在将其作为副屏30时往往需要多个副屏主板10。本实施例在副屏主板10上设置兼容大多数mipi接口副屏30所需要的点屏信号和供电配置的接口,由转接板20分离出符合目标副屏30点屏规格要求的点屏信号,实现了同一块副屏主板10对不同副屏30的点屏需求。

请一并参照图2,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预设接口cn1包括mipi信号引脚(d0p、d0n、d1p、d1n、clkp、clkn、d2p、d2n、d3p及d3n)、供电引脚及输入输出引脚。所述输入输出引脚包括lcd复位信号引脚(tx_panel_rst)、触摸屏复位信号引脚(tp_rst)、触摸屏中断信号引脚(tp_int)及i2c信号引脚(panel_sda和panel_scl)。

当然,由于副屏30还有背光模块,预设接口cn1中还可以设置背光电流引脚(bl_led-和bl_led )和背光控制引脚(bl_on/off和bl_pwm)中的一种或两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供电引脚包括3.3v供电引脚(vcc3.3)、1.8v(vcc1.8)供电引脚以及5v供电引脚vcc5中的至少一个。供电引脚可以包括上述三种引脚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副屏30的lcd驱动模块(未标示)和tp(touchpanel,触摸屏)模块(未标示)的常用供电电压为3.3v(有的lcd驱动模块供电是1.8v,副屏主板10上的预设接口cn1也可以预留1.8v供电)。由于有的副屏30需要提供vgh、vgl、avdd(lcd驱动模块的工作电压)等电压,因此预设接口cn1还可以兼容预留5v作为转接板20供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电压。此外副屏主板10的背光控制芯片输出led \led-通过预设接口cn1到转接板20,再由转接板20通过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提供给副屏30的背光模块。有的副屏30内置有背光控制芯片,只需要副屏主板10提供bl_on/off和bl_pwm控制灯条的开关和亮暗,因此预设接口cn1也可以预留bl_on/off和bl_pwm给需要的副屏30点背光。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预设接口的具体定义可以如下:

请返回参照图1,所述转接板20包括电平转换模块210及供电管理模块220;其中,所述电平转换模块210,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10及所述副屏30连接,用于通过信号电平转换对所述副屏进行适配,并将与所述副屏适配的点屏信号传输至所述副屏30;所述供电管理模块220,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10及所述副屏30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后为所述副屏3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转接板20是连接通用副屏主板10和副屏30的桥梁。转接板20筛选出目标副屏30所需的点屏信号,根据副屏30的座子规格要求给各信号排序,通过fpc连接线连接副屏30。由于有的副屏30控制信号电平与通用副屏主板10不兼容,所以转接板20也可增加电平转换模块210给出符合点屏要求的信号。

电平转换模块210可以采用电平转换芯片,也可以使用电平转换电路实现,采用电平转换芯片的方案时,将电平转换芯片分别与副屏主板10及副屏30连接即可。采用电平转换电路请一并参照图3,图3为电平转换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平转换模块210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副屏主板10的供电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副屏主板10的第一输入输出引脚io1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10的供电引脚及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10的第二输入输出引脚io2及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及所述副屏30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还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及所述副屏主板10的第一输入输出引脚io1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及所述副屏30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副屏3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副屏主板10的供电引脚vcc1.8连接时,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副屏30的3.3v电源引脚vcc3.3连接,当然,也可以将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副屏30的1.8v电源脚连接,并将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副屏主板10的供电引脚vcc3.3连接,相应地,还需要更换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及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副屏主板10或副屏30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管理模块220包括电源管理芯片ic、关断电压输出电路2201、开启电压输出电路2202及驱动供电输出电路2203;其中,所述关断电压输出电路2201,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ic及所述副屏30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30发送关断电压;所述开启电压输出电路2202,分别与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2203、所述电源管理芯片ic及所述副屏30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30发送开启电压;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2203,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10、所述电源管理芯片ic及所述副屏30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30发送lcd驱动模块供电电压。

应当理解的是,有的副屏30除了需要提供3.3v的电压来给lcd驱动模块供电,还需要vgh、vgl、avdd电压等来使lcd驱动模块工作,因此转接板20可根据通用副屏主板10提供的5v、3.3v通过电源管理芯片ic输出目标电压。

其中,vgh是lcd驱动模块中开关管的开启电压,vgl是lcd驱动模块中开关管的关闭电压,avdd是副屏的lcd驱动模块的供电电压。

请一并参照图4,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2203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二极管d1及电感l;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均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10的供电引脚vcc5及所述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电感l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ic、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及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三电容c3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所述开启电压输出电路2202及所述副屏30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ic及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关断电压输出电路2201及所述开启电压输出电路2202的电路结构图可一并参照图4,另外,所述供电管理模块22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电压输出电路2204,可一并参照图4的电路结构,该电路用于为副屏30的存储电容的公共电极提供电压。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5,所述转接板20还包括显示屏接口cn3及触摸屏接口cn4,所述显示屏接口cn3与所述触摸屏接口cn4分别与所述副屏30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转接板20还包括第一接口cn2,所述第一接口cn2与预设接口cn1连接,显示屏接口cn3可以与副屏30的lcd驱动模块连接,触摸屏接口cn4可以与tp模块连接。转接板20从副屏主板10的通用信号中分离出副屏30所需的点屏信号,并通过显示屏接口cn3及触摸屏接口cn4传送至副屏30中,实现了一个副屏主板对多种副屏的点屏。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中设置转接板和有预设接口的副屏主板;所述预设接口包括mipi信号引脚、输入输出引脚及供电引脚;其中,副屏主板通过预设接口与转接板连接,用于将点屏信号及电压信号发送至转接板;转接板与具有mipi接口的副屏连接,用于将与所述副屏适配的点屏信号传输至副屏,并将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后为副屏供电,以使副屏点亮。其中,通过在副屏主板上设置兼容大多数mipi接口副屏所需要的点屏信号和供电配置的接口,再通过转接板分离出符合目标副屏点屏规格要求的点屏信号,实现了同一块副屏主板对不同副屏的点屏需求,减少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副屏主板的种类,缩短了开发时间,减少实验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及设置有预设接口的副屏主板;所述预设接口包括mipi信号引脚、输入输出引脚及供电引脚;其中,

所述副屏主板,通过所述预设接口与所述转接板连接,用于将点屏信号及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转接板;

所述转接板,与具有mipi接口的副屏连接,用于将与所述副屏适配的点屏信号传输至所述副屏,并将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后为所述副屏供电,以使所述副屏点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引脚包括lcd复位信号引脚、触摸屏复位信号引脚、触摸屏中断信号引脚及i2c信号引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引脚包括3.3v供电引脚、1.8v供电引脚以及5v供电引脚中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接口还包括背光电流引脚,和/或,所述输入输出引脚还包括背光控制引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包括电平转换模块及供电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通过信号电平转换对所述副屏进行适配,并将与所述副屏适配的点屏信号传输至所述副屏;

所述供电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将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后为所述副屏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电平转换芯片,所述电平转换芯片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及所述副屏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副屏主板的供电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副屏主板的第一输入输出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的供电引脚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的第二输入输出引脚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副屏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副屏主板的第一输入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副屏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副屏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关断电压输出电路、开启电压输出电路及驱动供电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关断电压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发送关断电压;

所述开启电压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发送开启电压;

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及所述副屏连接,用于向所述副屏发送lcd驱动模块供电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供电输出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二极管及电感;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分别与所述副屏主板的供电引脚及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三电容接地;

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开启电压输出电路及所述副屏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10.如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还包括显示屏接口及触摸屏接口,所述显示屏接口与所述触摸屏接口分别与所述副屏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所述MIPI接口副屏的点屏装置包括转接板及设置有预设接口的副屏主板;预设接口包括MIPI信号引脚、输入输出引脚及供电引脚;副屏主板通过预设接口与转接板连接,将点屏信号及电压信号发送至转接板;转接板与具有MIPI接口的副屏连接,将与副屏适配的点屏信号和转换后的电压信号传输至副屏,以使副屏点亮。其中,通过在副屏主板上设置兼容大多数MIPI接口副屏所需要的点屏信号和供电配置的接口,再通过转接板分离出符合副屏点屏要求的点屏信号,实现了同一块副屏主板对不同副屏的点屏需求,减少了产品开发过程中副屏主板的种类,缩短了开发时间,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思;余明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7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