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通径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全通径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属自动阀类,又称逆止阀、单向阀、回流阀或隔离阀。阀瓣运动方式分为升降式和旋启式。升降式止回阀与截止阀结构类似,仅缺少带动阀瓣的阀杆。止回阀常用作抽水装置的底阀,可以阻止水的回流。止回阀与截止阀组合使用,可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

现有市面上的全通径止回阀只能起到开启关闭的作用,在使用时会对流体产生的能量消耗,影响流速,未考虑流量设计,而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通径止回阀,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通径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盖、活塞和弹簧,所述阀体内设有供活塞和弹簧放置的阀腔,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阀体的另一端上设有与阀腔连通的出水孔,所述活塞t型设置,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并抵触连接在活塞的一侧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连接在阀腔的底端上,所述阀盖上贯穿设有进水孔,所述阀盖朝向活塞的一端上设有环形凸块,所述阀盖通过环形凸块抵触连接在活塞远离弹簧的一侧上,所述阀体设有开口的一端内壁上通过螺纹一与阀盖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对流体的能量消耗,关闭力矩小,使流体能够快速有效的流过,增加了实用性和创新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的孔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全通径,对能量消耗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朝向弹簧的一端中心上设有凹槽一,所述活塞朝向阀盖的一端中心上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一的半径大于凹槽二的半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倒流的流体及时响应,关闭活塞,反应速度快,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和阀盖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相对设置的平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阀体的开启和关闭更加方便、更容易拿握,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和阀盖相互远离的一端外表面上均设有螺纹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螺纹二将回止阀与管道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有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朝向阀盖的顶端上与阀盖间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密封性,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腔的底端朝向出水孔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流体更容易流出,减少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出水孔和阀腔的内壁均光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易残留物质,减少阻力,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凸块和阀盖一体成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连接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分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通径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盖2、活塞3和弹簧4,所述阀体1内设有供活塞3和弹簧4放置的阀腔5,所述阀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阀体1的另一端上设有与阀腔5连通的出水孔6,所述活塞3t型设置,所述弹簧4的一端套设并抵触连接在活塞3的一侧上,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抵触连接在阀腔5的底端上,所述阀盖2上贯穿设有进水孔7,所述阀盖2朝向活塞3的一端上设有环形凸块8,所述阀盖2通过环形凸块8抵触连接在活塞3远离弹簧4的一侧上,所述阀体1设有开口的一端内壁上通过螺纹一9与阀盖2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对流体的能量消耗,关闭力矩小,使流体能够快速有效的流过,增加了实用性和创新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7和出水孔6的孔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全通径,对能量消耗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活塞3朝向弹簧4的一端中心上设有凹槽一10,所述活塞3朝向阀盖2的一端中心上设有凹槽二11,所述凹槽一10的半径大于凹槽二11的半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倒流的流体及时响应,关闭活塞,反应速度快,增加了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和阀盖2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相对设置的平面凹槽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阀体的开启和关闭更加方便、更容易拿握,增加了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和阀盖2相互远离的一端外表面上均设有螺纹二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螺纹二将回止阀与管道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有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朝向阀盖2的顶端上与阀盖2间设有密封圈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密封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阀腔5的底端朝向出水孔6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流体更容易流出,减少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7、出水孔6和阀腔5的内壁均光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易残留物质,减少阻力,增加了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块8和阀盖2一体成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连接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通径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盖(2)、活塞(3)和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设有供活塞(3)和弹簧(4)放置的阀腔(5),所述阀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阀体(1)的另一端上设有与阀腔(5)连通的出水孔(6),所述活塞(3)t型设置,所述弹簧(4)的一端套设并抵触连接在活塞(3)的一侧上,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抵触连接在阀腔(5)的底端上,所述阀盖(2)上贯穿设有进水孔(7),所述阀盖(2)朝向活塞(3)的一端上设有环形凸块(8),所述阀盖(2)通过环形凸块(8)抵触连接在活塞(3)远离弹簧(4)的一侧上,所述阀体(1)设有开口的一端内壁上通过螺纹一(9)与阀盖(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7)和出水孔(6)的孔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朝向弹簧(4)的一端中心上设有凹槽一(10),所述活塞(3)朝向阀盖(2)的一端中心上设有凹槽二(11),所述凹槽一(10)的半径大于凹槽二(11)的半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和阀盖(2)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相对设置的平面凹槽(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和阀盖(2)相互远离的一端外表面上均设有螺纹二(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朝向阀盖(2)的顶端上与阀盖(2)间设有密封圈(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5)的底端朝向出水孔(6)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7)、出水孔(6)和阀腔(5)的内壁均光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通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块(8)和阀盖(2)一体成型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通径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盖、活塞和弹簧,所述阀体内设有供活塞和弹簧放置的阀腔,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阀体的另一端上设有与阀腔连通的出水孔,所述活塞T型设置,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并抵触连接在活塞的一侧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连接在阀腔的底端上,所述阀盖上贯穿设有进水孔,所述阀盖朝向活塞的一端上设有环形凸块,所述阀盖通过环形凸块抵触连接在活塞远离弹簧的一侧上,所述阀体设有开口的一端内壁上通过螺纹一与阀盖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减少了对流体的能量消耗,关闭力矩小,使流体能够快速有效的流过,增加了实用性和创新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天阀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7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