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6


本发明涉及布料印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



背景技术:

布料在印染完成后,通常是在卷绕机上卷成筒状后再进行包装,包装后再收集运输,而如果以人力进行包装、搬运,既耗费人工,又会影响搬运效率。

目前,公告号为cn11009203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作业系统,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布料卷绕机相接,布卷从卷绕机中输出后通过传送带依次经过包装机构、提升机构,最终投入到储存车中;在传送带直角转向处设置有推送机构,推送机构设置在传送带下方,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传输辊轴、固定在传送带侧边下方的固定轴,以及与气缸联动的活动轴,所述固定轴和活动轴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活动轴上还设置有推送杆,所述推送杆在气缸的推动下能从传输辊轴之间的间隙穿过,将传输辊轴上的布卷推出传送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推送机构每次向布料施加的推力大小和推动方向均相同,导致布料从传送带上抛出的角度相近,布料落入到储料车内的下落位置相似。布料与储料车底部的摩擦力相对较小,布料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大,最早进入储料车的布料在相互碰撞后还能在储料车底部滑动来改变布料最终在储料车内的位置,而当储料车底部铺满一层布料后,仍然以同一角度进入储料车的布料会在下落点位置进行堆叠,储料车在未达到满收纳的状态下,下落点位置上就会先出现堆叠过高的情况,后续从传送带上抛出的布料容易在碰撞后落到储料车外的地面上,导致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具有自动改变布料下落角度的功能,使布料能够更均匀地堆叠在储料车中。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包括包装机构、提升机构以及储料车,所述包装机构与提升机构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提升机构与储料车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还包括处在第二传送带靠近储料车一侧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架、倾斜设置在下料架上的下料板、与下料板朝向地面一侧表面相抵的凸轮、靠近第二传送带的转轮、用于在转轮与凸轮之间传动的传动组件,所述转轮转动连接在下料架上,且转轮上设有若干绕转轮中心轴分布的直杆,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设有用于拨动直杆的随动件,所述下料板处在第二传送带与布料接触表面的侧下方,所述转轮上同轴连接有棘轮,所述下料架上设有与棘轮啮合连接的棘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布料进入到第二传送带中时,第二传送带启动并带着布料向下料板移动,随动件先随着第二传送带的运转接触到转轮上的直杆,直杆被随动件拨动,使得转轮转动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凸轮的转动,使下料板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之后布料落到下料板再沿着下料板滚落到储料车中,后续布料到来前,下料板的倾斜角度又会得到改变,使得前后落入到储料车内的布料位置不同,自动完成一定的布料排布,使储料车内的布料均匀叠放。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料架上还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一端铰接在下料架远离储料车的一侧,放置板的另一端上设有弹簧并通过弹簧支撑在下料架靠近储料车的一侧上,所述放置板处在第二传送带传送方向的水平延伸方向上,且放置板的顶面同第二传送带与布料接触的表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布料从第二传送带上进入到放置板的过程中,布料对于放置板施加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弹簧被压缩的程度也是逐渐变明显的,放置板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尽量维持在相对水平的状态,使得布料能够在大部分进入到放置板上后再开始向储料车一侧滑动,使布料两端之间的偏转角度较小,布料的落料更加稳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放置板未铰接的一端处在下料板的铰接端部的正上方,且放置板朝向下料板的表面上安装有用于与下料板抵接的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放置板被布料的重力压得倾斜时,放置板能够抵在下料板上,使得放置板和下料板连接在一起,方便布料从放置板上滚落到下料板上,缓冲垫能够减少放置板和下料板的碰撞,并且使放置板在不同倾斜角度设置的下料板上均有足够的接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直杆包括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所述第二直杆有多个,所述转轮的周向侧壁被均分成安装区和空白区,多个第二直杆均设置在安装区,所述第一直杆处在安装区与空白区之间,所述第一直杆的长度大于第二直杆的长度,当随动件拨动第一直杆完成转动时,与第一直杆距离最远的第二直杆朝向第二传送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上每个第二直杆均被随动件拨动一轮后,下料板相应地完成一轮倾斜角度的变化,然后第一直杆被拨动,使下料板以及滚轮上的第二直杆实现复位,以便于下一轮布料运输工作的进行,并且储料车内每层布料的铺设顺序都是相同的,以便于形成更加紧密的堆放。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转轮同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转动在下料架上的同步杆,所述同步杆与凸轮同轴连接,所述同步杆的一端靠近转轮且同轴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使得凸轮和转轮之间实现同步的转动,达到通过转动转轮来控制凸轮的目的,另一方面同步杆增加了凸轮和转轮之间的距离,使凸轮能够稳定支撑下料板,而转轮能够更靠近第二传送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包装机构包括用于完成布料初步包装的门架、将布料向第一传送带移动的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的两侧设有封口器,所述封口器之间的传输通道中设置有升降式的v型托盘,所述封口器包括可向传输通道靠近或远离的移动座、安装在移动座上的抽气管以及两个设置在抽气管两侧的热切刀,两个热切刀可相对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门架中完成初步包装的布料通过传输通道移动到封口器之间,v型托盘将布料托起后,移动座靠近布料的端部,同时抽气管抽气将布料端部上未闭合的薄膜吸入到抽气管中,随着热切刀对薄膜的切除,使布料端部上的薄膜进行闭合,完成薄膜对布料的包裹。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输通道的两侧还设有热封器,所述热封器之间的传送通道中设置有升降式的滚轮,所述封口器和热封器沿传输通道的传输方向依次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封器将热量辐射到布料端部边缘上,使布料端部的薄膜受热收缩,使薄膜对于布料包裹得更紧,而滚轮使布料停止在热封器之间时能够不断转动,避免热封器对于布料端部的同一位置加热过久。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输通道的两侧还设有用于对布料的两端进行相对挤压的挤压器,所述挤压器处在热封器远离封口器的一侧,所述挤压器之间的传输通道中同样设置有升降式的v型托盘,且挤压器靠近热封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器能够在热封器加热完成后马上对布料的端部进行挤压,使还具有热塑性的薄膜能够进一步被压缩并紧贴布料。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提升机构和第二传送带之间搭建有引导架,所述引导架呈倾斜设置,所述引导架与提升机构连接的一端高于引导架与第二传送带连接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提升机构需要能够循环对布料进行运输,提升机构与第二传送带之间需存在一定的距离,在这距离之间架设引导架能够对布料起到引导作用,降低布料出现掉落,并且利用布料的重力来推动布料在引导架上移动,保障布料能够顺利移动到第二传送带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下料机构,自动进行下料板角度的调节,使得前后落入到储料车内的布料位置不同,使储料车内的布料叠放得更加均匀;

2.通过依次设置的封口器、热封器和挤压器,完成薄膜对布料的最终包裹,且薄膜和布料贴合紧密;

3.通过在提升机构和第二传送带之间设置引导架,方便提升机构的循环运行,使布料运输中的过渡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包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提升机构与第二传送带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与下料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装机构;11、门架;12、传输通道;13、封口器;131、移动座;132、抽气管;133、热切刀;14、热封器;15、挤压器;16、v型托盘;17、滚轮;2、提升机构;3、储料车;4、第一传送带;5、第二传送带;51、随动件;6、下料机构;61、下料架;62、下料板;63、凸轮;64、转轮;641、第一直杆;642、第二直杆;65、传动组件;651、主动锥齿轮;652、从动锥齿轮;653、同步杆;66、棘轮;67、棘爪;68、放置板;681、缓冲垫;69、弹簧;7、引导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沿布料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有包装机构1、第一传送带4、提升机构2、第二传送带5、下料机构6以及储料车3,其中包装机构1、第一传送带4均直接设置在地面上,第二传送带5和下料机构6安装在离地较高的位置上以便于利用布料的重力来进行落料,且一般而言会减少空间占用会贴墙设置。提升机构2正是将布料从靠近地面一侧的第一传送带4上移动到高于地面设置的第二传送带5上的设备。

参见图2,包装机构1包括用于完成布料初步包装的门架11、将布料向第一传送带4传输的传输通道12,传输通道12的两侧沿布料的传输方向依次设有封口器13、热封器14和挤压器15,热封器14和挤压器15之间的距离相对比较靠近。封口器13之间的传输通道12中设置有升降式的v型托盘16,热封器14之间的传送通道中设置有升降式的滚轮17,挤压器15之间的传输通道12中同样设置有升降式的v型托盘16。封口器13包括可向传输通道12靠近或远离的移动座131、安装在移动座131上的抽气管132以及两个设置在抽气管132两侧的热切刀133,两个热切刀133可相对运动。

在通过门架11后已经包裹上薄膜的布料会依次通过封口器13、热封器14和挤压器15,在这一过程中布料会被升起的v型托盘16和滚轮17暂时拦截下来,封口器13通过抽气管132将薄膜的端部吸住并将薄膜和布料之间的空气抽出,热切刀133再将薄膜的端部密封起来,将多余的薄膜切除。热封器14和挤压器15再对薄膜端部进行整形,使薄膜能够紧贴布料。

参见图1、图3,提升机构2和第二传送带5之间搭建有引导架7,引导架7呈倾斜设置,引导架7与提升机构2连接的一端高于引导架7与第二传送带5连接的一端。

参见图3,第二传送带5有两个,两个第二传送带5沿布料运输方向依次排列设置。远离下料机构6的第二传送带5用于承接由提升机构2运输上来的布料。而靠近下料机构6的第二传送带5上设有随动件51。且随动件51有两个,两个随动件51均安装在第二传送带5的同一侧壁上。当一个随动件51处在第二传送带5靠近下料机构6的一端时,另一个随动件51处在第二传送带5靠近提升机构2的一端。

参见图4、图5,下料机构6包括支撑在地面上的下料架61、倾斜设置在下料架61上的下料板62、处在下料板62侧上方的放置板68、与下料板62朝向地面一侧表面相抵的凸轮63、靠近第二传送带5的转轮64、用于在转轮64与凸轮63之间传动的传动组件65。储料车3处在下料架61的侧下方,放置板68的一端铰接在下料架61远离储料车3的一侧,放置板68的另一端上设有弹簧69并通过弹簧69支撑在下料架61靠近储料车3的一侧上。弹簧69有两对,两对弹簧69分别处在放置板68的两侧上。放置板68处在第二传送带5传送方向的水平延伸方向上并靠近第二传送带5。当放置板68上未放置任何重物时,放置板68的顶面同第二传送带5与布料接触的表面平齐。放置板68未铰接的端部朝向地面的一端上固定有具有良好形变能力的缓冲垫681。下料板62的一端铰接在下料架61上,下料板62的另一端向储料车3一侧延伸,下料板62的中部侧壁抵在凸轮63上,使下料板62呈倾斜设置。下料板62的长度略小于放置板68,且下料板62处在两对弹簧69之间。

参见图4、图5,转轮64转动连接在下料架61上,转轮64靠近第二传送带5且处在第二传送带5与随动件51同侧的位置上。转轮64的周向侧壁可均分成安装区和空白区,转轮64的安装区中设有若干绕转轮64中心轴分布的第二直杆642,在安装区和空白区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一直杆641,第一直杆641的长度大于第二直杆642的长度。转轮64上同轴连接有棘轮66,下料架61上设有与棘轮66啮合连接的棘爪67。通过棘轮66和棘爪67的限位,使得转轮64只能与第二传送带5的传输方向相对转动,而不能顺着第二传送带5的传输方向同向转动。传动组件65包括与转轮64同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651、转动在下料架61上的同步杆653、固定在同步杆653端部上的从动锥齿轮652。凸轮63有两个,两个凸轮63分别靠近两对弹簧69,同步杆653将两个凸轮63同轴连接在一起,且同步杆653设有从动锥齿轮652的端部靠近第二传送带5,使从动锥齿轮652与主动锥齿轮651啮合连接。当随动件51拨动第一直杆641完成转动时,与第一直杆641距离最远的第二直杆642朝向第二传送带5一侧。且此时的凸轮63的转动轴与下料板62之间的距离最远,下料板6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小。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布料在运输过程中经过包装机构1完成薄膜的包装后,继续经第一传送带4和提升机构2移动到处在高处的第二传送带5上。两个第二传送带5均是在与布料接触后才开始运转。远离布料的第二传送带5在运输布料的单次行程中,其中一个随动件51会先于布料经过转轮64,随动件51拨动拦截在其移动路径上的第一直杆641或是第二直杆642,使转轮64转动,转轮64再通过传动组件65带动凸轮63转动,下料板62的倾斜角度随着凸轮63的转动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下料板62对于先后经过的布料具有不同方向的引导,使得布料能够分前后落入到储料车3内的不同位置,无需外置的驱动源就可以自动使布料按顺序叠放到储料车3中,降低工人对布料的整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包括包装机构(1)、提升机构(2)以及储料车(3),所述包装机构(1)与提升机构(2)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4),所述提升机构(2)与储料车(3)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在第二传送带(5)靠近储料车(3)一侧的下料机构(6),所述下料机构(6)包括下料架(61)、倾斜设置在下料架(61)上的下料板(62)、与下料板(62)朝向地面一侧表面相抵的凸轮(63)、靠近第二传送带(5)的转轮(64)、用于在转轮(64)与凸轮(63)之间传动的传动组件(65),所述转轮(64)转动连接在下料架(61)上,且转轮(64)上设有若干绕转轮(64)中心轴分布的直杆,所述第二传送带(5)上设有用于拨动直杆的随动件(51),所述下料板(62)处在第二传送带(5)与布料接触表面的侧下方,所述转轮(64)上同轴连接有棘轮(66),所述下料架(61)上设有与棘轮(66)啮合连接的棘爪(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架(61)上还设有放置板(68),所述放置板(68)的一端铰接在下料架(61)远离储料车(3)的一侧,放置板(68)的另一端上设有弹簧(69)并通过弹簧(69)支撑在下料架(61)靠近储料车(3)的一侧上,所述放置板(68)处在第二传送带(5)传送方向的水平延伸方向上,且放置板(68)的顶面同第二传送带(5)与布料接触的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68)的长度大于下料板(62)的长度,且连接在放置板(68)上的弹簧(69)有两对,两对弹簧(69)分别处在下料板(62)的两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包括第一直杆(641)和第二直杆(642),所述第二直杆(642)有多个,所述转轮(64)的周向侧壁被均分成安装区和空白区,多个第二直杆(642)均设置在安装区,所述第一直杆(641)处在安装区与空白区之间,所述第一直杆(641)的长度大于第二直杆(642)的长度,当随动件(51)拨动第一直杆(641)完成转动时,与第一直杆(641)距离最远的第二直杆(642)朝向第二传送带(5)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65)包括与转轮(64)同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651)、转动在下料架(61)上的同步杆(653),所述同步杆(653)与凸轮(63)同轴连接,所述同步杆(653)的一端靠近转轮(64)且同轴连接有从动锥齿轮(652),所述主动锥齿轮(651)和从动锥齿轮(652)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机构(1)包括用于完成布料初步包装的门架(11)、将布料向第一传送带(4)移动的传输通道(12),所述传输通道(12)的两侧设有封口器(13),所述封口器(13)之间的传输通道(12)中设置有升降式的v型托盘(16),所述封口器(13)包括可向传输通道(12)靠近或远离的移动座(131)、安装在移动座(131)上的抽气管(132)以及两个设置在抽气管(132)两侧的热切刀(133),两个热切刀(133)可相对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12)的两侧还设有热封器(14),所述热封器(14)之间的传送通道中设置有升降式的滚轮(17),所述封口器(13)和热封器(14)沿传输通道(12)的传输方向依次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通道(12)的两侧还设有用于对布料的两端进行相对挤压的挤压器(15),所述挤压器(15)处在热封器(14)远离封口器(13)的一侧,所述挤压器(15)之间的传输通道(12)中同样设置有升降式的v型托盘(16),且挤压器(15)靠近热封器(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2)和第二传送带(5)之间搭建有引导架(7),所述引导架(7)呈倾斜设置,所述引导架(7)与提升机构(2)连接的一端高于引导架(7)与第二传送带(5)连接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料全自动打包流水线,包括包装机构、提升机构以及储料车,包装机构与提升机构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提升机构与储料车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还包括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架、倾斜设置在下料架上的下料板、与下料板相抵的凸轮、转动连接在下料架上的转轮、用于在转轮与凸轮之间传动的传动组件,且转轮上设有若干绕转轮中心轴分布的直杆,第二传送带上设有随动件。第二传送带只有承载布料时才会启动,并在运输布料的过程中随动件会拨动转轮,从而改变下料板的倾斜角度,而当前一个布料完成运输后,后一个布料到达下料机构前,下料板的倾斜角度又会得到改变,使得前后落入到储料车内的布料位置不同,使储料车内的布料均匀叠放。

技术研发人员:俞祝恩;许华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鸿元针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6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