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古琴试音器。
背景技术: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的琴坯制作好以后,需要用到古琴专用的试音器在进行试音,以判断琴坯的制作质量。
目前古琴试音有两种方式,一是正常上弦试音,此种方式需要将七根琴弦依次固定在琴首并绕过琴尾,并将弦尾缠绕在雁足上,耗时极久,且拆装不方便,每试音一次需上弦一次,试音结束需调整琴体结构时再将琴弦逐根拆下,且拆下的琴弦很容易缠结在一起,十分不便,调整完再次试音时,又需重新上弦,耗时极久;二是使用试音架辅助试音,但试音架的体积巨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将古琴固定在试音架上,改变了琴体振动的均衡状态,且试音架在试音过程中也参与了震动,所以,不能够精准模拟古琴成品状态的正常振动特性,使得使用试音架试音的结果与实际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古琴试音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快捷、操作方便、试音结果准确的新型古琴试音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包括:弦尾固定块;弦尾分隔板,所述弦尾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侧;弦首固定机构,所述弦首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侧,所述弦尾固定块位于所述弦尾分隔板与弦首固定机构之间;七个琴弦,七个所述琴弦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和弦尾分隔板及弦首固定机构上。
优选的,所述弦首固定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弦路稳定板,所述弦路稳定板的一侧设置有音高调节板,所述底板与弦路稳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长螺杆,所述弦路稳定板与音高调节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长螺杆,两个所述第一长螺杆上均螺纹套设有位于所述弦路稳定板上方的第一调节螺母,两个所述第二长螺杆上均螺纹套设有位于所述弦路稳定板与所述音高调节板之间的第二调节螺母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弦路稳定板相接触,所述第二调节螺母与所述音高调节板相接触,所述音高调节板上设置有音高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音高调节机构包括七个第五圆孔和七个转动孔,七个所述第五圆孔分别与七个所述转动孔相连通,所述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圆轴,所述圆轴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孔外并且固定套设有涡轮,所述音高调节板上转动安装有七个蜗杆,七个所述蜗杆分别与七个所述涡轮相啮合,七个所述蜗杆远离所述弦路稳定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圆轴上开设有第五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过线孔和两个第二过线孔,两个所述第一过线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过线孔之间,所述弦尾固定块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通槽。
优选的,所述弦尾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圆孔,所述弦路稳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圆孔,两个所述第一长螺杆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弦路稳定板的一侧外部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圆孔,所述音高调节板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四圆孔,两个所述第二长螺杆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所述弦路稳定板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七个第四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所述弦尾固定块远离所述固定夹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远离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所述方形杆上滑动套设有活动夹板,所述方形杆的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夹板固定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古琴试音器,先将琴坯的右端从底板和弦路稳定板之间穿过后,通过扳手顺时针拧动两个第一调节螺母便可使底板和弦路稳定板可靠夹在琴坯上,弦尾固定块可通过两个方形通槽卡在琴坯底部的两个雁足上,这样便完成了初步安装工作,操作简单;再通过扳手依次顺时针拧动两个第二调节螺母便可使音高调节板向右侧运动,七根琴弦便能被绷紧,需要对任意一根琴弦进行音高调节时,只需转动该琴弦相对应的旋钮,便能对琴弦进行收卷或释放,从而能调整琴弦的音高,避免了对琴弦进行重复拆卸和安装,省时省力,如此可完美模拟正常上弦时的应力状态,弹奏效果与正常上弦极为接近;先向左拉动活动夹板,可增加活动夹板与固定夹板之间的距离,弹簧会受到压缩存储弹性势能,调整弦尾固定块的位置使其两个方形通槽分别卡入琴坯雁足上后,然后公开活动夹板,可使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相配合可夹紧琴坯,在琴弦较为松弛时,能使弦尾固定块不会掉落,进一步提高弦尾固定块的安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一实施例中底板与弦路稳定板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一实施例中音高调节板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一实施例中底板与弦路稳定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一实施例中弦尾固定块1的俯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一实施例中弦尾分隔板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二实施例中弦尾固定块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二实施例中弦尾固定块的右视图。
图中标号:1、弦尾固定块,2、弦尾分隔板,3、底板,4、弦路稳定板,5、音高调节板,6、第一长螺杆,7、第二长螺杆,8、第一调节螺母,9、第二调节螺母,10、第一过线孔,11、第二过线孔,12、第三过线孔,13、第四过线孔,14、第一圆孔,15、第二圆孔,16、第三圆孔,17、第四圆孔,18、第五圆孔,19、转动孔,20、圆轴,21、涡轮,22、蜗杆,23、旋钮,24、第五过线孔,25、方形通槽,26、琴弦,27、固定夹板,28、方形杆,29、限位圆板,30、活动夹板,3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新型古琴试音器包括:弦尾固定块1;弦尾分隔板2,所述弦尾分隔板2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1的一侧;弦首固定机构,所述弦首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1的一侧,所述弦尾固定块1位于所述弦尾分隔板2与弦首固定机构之间;七个琴弦26,七个所述琴弦26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1和弦尾分隔板2及弦首固定机构上。
所述弦首固定机构包括底板3,所述底板3的上方设置有弦路稳定板4,所述弦路稳定板4的一侧设置有音高调节板5,所述底板3与弦路稳定板4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长螺杆7,所述弦路稳定板4与音高调节板5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长螺杆7,两个所述第一长螺杆6上均螺纹套设有位于所述弦路稳定板4上方的第一调节螺母8,两个所述第二长螺杆7上均螺纹套设有位于所述弦路稳定板4与所述音高调节板5之间的第二调节螺母9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弦路稳定板4相接触,所述第二调节螺母9与所述音高调节板5相接触,所述音高调节板5上设置有音高调节机构。
所述音高调节机构包括七个第五圆孔18和七个转动孔19,七个所述第五圆孔18分别与七个所述转动孔19相连通,所述转动孔19内转动安装有圆轴20,所述圆轴20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孔19外并且固定套设有涡轮21,所述音高调节板5上转动安装有七个蜗杆22,七个所述蜗杆22分别与七个所述涡轮21相啮合,七个所述蜗杆22远离所述弦路稳定板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钮23,所述圆轴20上开设有第五过线孔24。
所述弦尾固定块1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过线孔10和两个第二过线孔11,两个所述第一过线孔10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过线孔11之间,所述弦尾固定块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通槽25。
所述弦尾分隔板2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过线孔12。
所述底板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圆孔14,所述弦路稳定板4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圆孔15,两个所述第一长螺杆6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圆孔14和第二圆孔15,所述弦路稳定板4的一侧外部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圆孔16,所述音高调节板5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四圆孔17,两个所述第二长螺杆7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圆孔16和第四圆孔17,所述弦路稳定板4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七个第四过线孔13。
所述弦尾固定块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27,所述弦尾固定块1远离所述固定夹板27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方形杆28,所述方形杆28远离所述弦尾固定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29,所述方形杆28上滑动套设有活动夹板30,所述方形杆28的上套设有弹簧31,所述弹簧31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板29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1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夹板30固定连接。
所述弦尾固定块1、弦尾分隔板2、底板3、弦路稳定板4、音高调节板5均为木材质制成,七个所述琴弦26依次分别穿过七个所述第四过线孔13、七个所述第三过线孔12,七根所述琴弦26的首端分别穿过七个所述第五过线孔24并进行打结,其中位于左侧的三根所述琴弦26的尾端一起穿过位于左侧的第一过线孔10,随后转弯再穿过位于左侧的第二过线孔11并打结,另外四根所述琴弦26的尾端一起穿过位于右侧的第一过线孔10,随后转弯再穿过位于右侧的第二过线孔11并打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试音时,将本装置安装在琴坯上,具体操作为:先将琴坯的右端从底板3和弦路稳定板4之间穿过,底板3及弦路稳定板4均位于琴坯岳山的右侧,随后通过扳手顺时针拧动两个第一调节螺母8便可使底板3和弦路稳定板4可靠夹在琴坯上,然后将七根琴弦26绕过琴坯尾部,并将弦尾固定块1通过两个方形通槽25卡在琴坯底部的两个雁足的右侧,这样便完成了初步安装工作。
第二步:完成初步安装工作后,通过扳手依次顺时针拧动两个第二调节螺母9便可使音高调节板5向右侧运动,七根琴弦26便能被绷紧,然后可进行试音工作,需要对任意一根琴弦26进行音高调节时,只需转动该琴弦26相对应的旋钮23,旋钮23能带动蜗杆23转动,蜗杆23能带动涡轮21转动,从而能使圆轴20正转或者反转,这样便能对琴弦26进行收卷或释放,从而能调整琴弦26的音高,由于涡轮21和蜗杆22本身具有自锁的特性,所以调节完毕后琴弦能保证当前的紧绷度,依照此方法,根据所需,可对其余六根琴弦26进行音高调节,如此可完美模拟正常上弦时的应力状态,弹奏效果与正常上弦极为接近。
完成试音后,先通过扳手依次逆时针拧动两个第二调节螺母9,在琴弦26的牵引力下,音高调节板5会向右运动,这样琴弦26便会松弛,然后便可将弦尾固定块1从琴坯雁足上取下,随后再依次逆时针拧动两个第一调节螺母8,即可使弦路稳定板4能够向上抬起,随后便可将地板3、弦路稳定板4及音高调节板5从琴坯的右端取下,弦尾分隔板2能还很的防止七根琴弦26相互缠绕。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先将琴坯的右端从底板3和弦路稳定板4之间穿过后,通过扳手顺时针拧动两个第一调节螺母8便可使底板3和弦路稳定板4可靠夹在琴坯上,弦尾固定块1可通过两个方形通槽25卡在琴坯底部的两个雁足上,这样便完成了初步安装工作,操作简单;再通过扳手依次顺时针拧动两个第二调节螺母9便可使音高调节板5向右侧运动,七根琴弦26便能被绷紧,需要对任意一根琴弦26进行音高调节时,只需转动该琴弦26相对应的旋钮23,便能对琴弦26进行收卷或释放,从而能调整琴弦26的音高,避免了对琴弦26进行重复拆卸和安装,省时省力,如此可完美模拟正常上弦时的应力状态,弹奏效果与正常上弦极为接近。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古琴试音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新型古琴试音器。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7-图9,新型古琴试音器还包括有固定夹板27,所述固定夹板27固定安装在所述弦尾固定块1的一侧,所述弦尾固定块1远离所述固定夹板27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方形杆28,所述方形杆28远离所述弦尾固定块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29,所述方形杆28上滑动套设有活动夹板30,所述方形杆28的上套设有弹簧31,所述弹簧31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板29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1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夹板30固定连接。
在对将弦尾固定块1进行安装时,可先向左拉动活动夹板30,增加活动夹板30与固定夹板27之间的距离,弹簧31会受到压缩存储弹性势能,然后将活动夹板30和固定夹板27分别位与琴坯的两侧,并调整弦尾固定块1的位置,使其两个方形通槽25分别卡入琴坯雁足上,然后公开活动夹板30,在弹簧31的弹力下,活动夹板30会向固定夹板27的方向运动,最终,活动夹板30和固定夹板27相配合可夹紧琴坯,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弦尾固定块1的安装的可靠性,在琴弦26较为松弛时,能使弦尾固定块1不会掉落,提高安装的快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新型古琴试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弦尾固定块;
弦尾分隔板,所述弦尾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侧;
弦首固定机构,所述弦首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侧,所述弦尾固定块位于所述弦尾分隔板与弦首固定机构之间;
七个琴弦,七个所述琴弦设置在所述弦尾固定块和弦尾分隔板及弦首固定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弦首固定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弦路稳定板,所述弦路稳定板的一侧设置有音高调节板,所述底板与弦路稳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长螺杆,所述弦路稳定板与音高调节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长螺杆,两个所述第一长螺杆上均螺纹套设有位于所述弦路稳定板上方的第一调节螺母,两个所述第二长螺杆上均螺纹套设有位于所述弦路稳定板与所述音高调节板之间的第二调节螺母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弦路稳定板相接触,所述第二调节螺母与所述音高调节板相接触,所述音高调节板上设置有音高调节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高调节机构包括七个第五圆孔和七个转动孔,七个所述第五圆孔分别与七个所述转动孔相连通,所述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圆轴,所述圆轴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孔外并且固定套设有涡轮,所述音高调节板上转动安装有七个蜗杆,七个所述蜗杆分别与七个所述涡轮相啮合,七个所述蜗杆远离所述弦路稳定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圆轴上开设有第五过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过线孔和两个第二过线孔,两个所述第一过线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过线孔之间,所述弦尾固定块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弦尾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过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圆孔,所述弦路稳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圆孔,两个所述第一长螺杆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弦路稳定板的一侧外部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圆孔,所述音高调节板的一侧外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四圆孔,两个所述第二长螺杆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所述弦路稳定板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七个第四过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所述弦尾固定块远离所述固定夹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远离所述弦尾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所述方形杆上滑动套设有活动夹板,所述方形杆的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圆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夹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古琴试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板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方形限位孔,所述方形杆贯穿所述方形限位孔并与所述方形限位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