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民族吹奏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音域埙。
背景技术:
埙是空气团振动发声的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埙从一个吹孔发展到三个指孔、五个指孔、六个指孔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近年来经过不少人的努力研究,目前埙,增加了指孔的数量,扩大了音域,可以奏出两个八度,但仍有不足,如在胴音作低音5时实音可到高音2改良后的实音高音可到升2,泛音从高音3到高音5全音域刚好两个八度,但存在实音区和泛音区交界处不交叉重叠、不能很好的衔接、平稳过渡,从最低音到最高音每个音和每个半音节都有对应指法,在演奏实音最高音2的指颤音时无法演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宽音域埙,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实音区和泛音区交界处不交叉重叠、不能很好的衔接、平稳过渡,无法吹奏指颤音的问题,吹奏出了实音区和泛音区有一个小三度音的重叠,能更好的衔接、平稳过渡,而且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音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宽音域埙,包括子弹头型腔体及吹口,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腔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中心制有通气孔;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上制有上指孔组,所述下腔体的腔壁上制有下指孔组。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位于子弹头形腔体高度的百分之四十六到百分之四十九处;所述隔板沿腔体径向向内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上指孔组包括指孔八和指孔四;所述下指孔组包括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所述下指孔组还包括指孔九和指孔十。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九、指孔十均为椭圆孔;所述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均是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体积比为4-5:6-5,所述隔板厚度为5-7mm,所述通气孔直径为15-18mm。
进一步地,所述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所述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八以人的右手指型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八和指孔四位于腔壁的正面;所述指孔九和指孔十位于腔壁的背面。
进一步地,所述指孔一直径为3mm,指孔二直径为5mm,指孔三直径为4mm,指孔四和指孔八直径为9mm,指孔五直径为6mm,指孔六和指孔七直径为10mm,指孔九和指孔十直径为11mm。
进一步地,所述吹口形状为心形或v形。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材料为陶瓷或木头或竹子或树脂。
为进一步的阐述表达本埙使用后的音域和演奏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下使用方法:
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指孔十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指孔八、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对应右手大拇指;
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
当吹奏小三度音的重叠音时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九、指孔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4;指孔全堵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3;打开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4。
为进一步的阐述表达本埙使用后的音域和演奏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下使用方法:
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指孔十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指孔八、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对应右手大拇指;
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
当吹奏小二度音的重叠音时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指孔全堵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3。
为进一步的阐述表达本埙使用后的音域和演奏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下使用方法:
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指孔十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指孔八、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对应右手大拇指;
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
为进一步的阐述表达本埙使用后的音域和演奏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下使用方法:
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指孔十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指孔八、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对应右手大拇指;
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四、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如下:
1.一种宽音域埙,包括子弹头型腔体及吹口,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腔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中心制有通气孔;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上制有上指孔组,所述下腔体的腔壁上制有下指孔组。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可制作出四种埙种,即高配埙、中配埙、标配埙、咪埙。高配埙不仅可吹奏出泛音高音5、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还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实音高音4、可吹奏出泛音高音3、可吹奏出泛音高音4,该埙的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而且还多出了一个重叠的小三度音;中配埙不仅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而且还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可吹奏出泛音高3,该埙的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音,而且还多出了一个重叠的小二度音。标配埙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该埙的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咪埙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可吹奏出泛音高音7,该埙的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四度音。
2.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指孔十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指孔八、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对应右手大拇指;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当吹奏小三度音的重叠音时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九、指孔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4;指孔全堵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3;打开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4。这样的设计使得该埙的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音,而且还多出了一个重叠的小三度音。
3.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指孔十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指孔八、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对应右手大拇指;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当吹奏小二度音的重叠音时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指孔全堵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3。这样的设计使得该埙的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音,而且还多出了一个重叠的小二度音。
4.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指孔十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指孔八、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对应右手大拇指;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这样的设计使得该埙的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音。
5.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指孔十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指孔八、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对应右手大拇指;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四、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7。这样的设计使得该埙的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四度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背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气流动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正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正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对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说明:显然本申请主要是提供一种构思,所有技术特征细节不可能完全细化,没有公开的内容均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知识面和高度进行选择。
实施例1,结合附图1-4描述。
一种宽音域埙,属于高配埙乐器,包括子弹头型腔体12及吹口11,所述腔体12内部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腔体12分隔为上腔体15和下腔体16,所述隔板13中心制有通气孔14;所述上腔体15的腔壁上制有上指孔组,所述下腔体16的腔壁上制有下指孔组;
所述隔板13位于子弹头形腔体12高度的百分之四十九处;所述隔板13沿腔体12径向向内延伸。
如附图1-3所示,所述上指孔组包括指孔八8和指孔四4;所述下指孔组包括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所述下指孔组还包括指孔九9和指孔十1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宽音域埙采用子弹头形腔体结构,该腔体内设置有根据演奏的需要调节高度的径向向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中心设置的通气孔直径为15毫米,使其具有了双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高度根据演奏的需要进行选择,当需要演奏时采用如下方法和隔板设置高度,子弹头形腔体整体高度为120.7毫米,腔体底面至隔板高度为59毫米;隔板厚度为5毫米;
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如附图1-3所示,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四4、指孔十10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10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9、指孔八8、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9对应右手大拇指;
步骤2、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六6、指孔七7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
步骤3、打开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
步骤4、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指孔十10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
步骤5、当吹奏小三度音的重叠音时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九9、指孔十10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
步骤6、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指孔十10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4;
步骤7、指孔全堵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3;
步骤8、打开指孔八8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4。
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和吹法可吹奏出泛音高音5、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使得本埙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拓宽了音域,提高了使用场合;为了实现实音区和泛音区的衔接,本埙的实音音域在胴音作低音5时最高音可以到高音4,而它的泛音区又从高音3开始,这个泛音高音3比实音区的最高音4低一个音,泛音区的音域从高音3一直到高音降7,这样一来实音区在高音部分有高音3和高音4,而泛音区从高音3开始,又有高音的3和4,实际形成了两个(不同指法的)3和两个4,也就是说实音区和泛音区交接的地方发生音的重叠,而且是两个音都重叠,专业上叫一个小三度的重叠。演奏时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九、指孔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4;指孔全按(全堵)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3,打开指孔8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4,这样一个小三度音的重叠设计,使实音区与泛音区更好的衔接、平稳过渡,使得演奏者在演奏跨越重叠区的乐句或乐章时,使用上、下滑音、打音、波音、叠音、颤音等各种演奏技法时得心应手没有障碍,使得演奏的效果通畅,圆润、顺滑、优美动听。
进一步地,所述指孔四4、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九9、指孔十10均为椭圆孔;所述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均是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指孔四、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九、指孔十均设计为椭圆孔是为了便于手指放置、而且椭圆孔和手指大小容易吻合,使得吹奏时更加贴合。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这几个指孔都稍微小一点,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是为了美观和与埙体更加的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腔体15与下腔体16体积比为4-5:6-5,所述隔板厚度为5-7mm,所述通气孔直径为15-18mm。
进一步地,所述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四4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八8以人的右手指型排布。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是为了方便左手四指的把持,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八是为了方便右手四指的把持,这样的排布使得手在使用的时候比较方便而且音域调校比较好。
进一步地,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八8和指孔四4位于腔壁的正面;所述指孔九9和指孔10十位于腔壁的背面。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八和指孔四设计在腔壁的正面是为了方便右手四指、左手四指的把持和使用;指孔九和指孔十设计在腔壁的反面是为了方便右手大拇指和左手大拇指和的把持,这样的设计使得左右手十指刚好将整个埙固定住,利于对埙整体的捧持和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指孔一1直径为3mm,指孔二2直径为5mm,指孔三3直径为4mm,指孔四4和指孔八8直径为9mm,指孔五5直径为6mm,指孔六6和指孔七7直径为10mm,指孔九9和指孔十10直径为11mm。
进一步地,所述吹口11形状为心形或v形。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12的材料为陶瓷或木头或竹子或树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本子弹头形埙采用了在全国流行最广的西安指法为了方便演奏者的学习和使用,我们也生产低音从右手起的本埙,只需要在制作中开指孔时按照附图1标识把前后两面左右手的指孔颠倒一下。本申请埙的西安指法为: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十、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分别对应的手指为左手小拇指、左手无名指、左手左手中指、左手食指、左手拇指、右手小拇指、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右手拇指。
为了便于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埙的工作原理,列举出以下指序排列及发音规则。
本专利埙的音节指法排列顺序如下(胴音作低音5):
一低音5十指全按(音孔全堵住)
二低音升5指孔1开半孔
三低音6开指孔1
四低音升6开指孔3
五低音7开指孔2
六中音1开指孔1、2
七中音升1开指孔2、3
八中音2开指孔1、2、3
九中音升2开指孔2、3、5
十中音3开指孔1、2、3、5
十一中音4开指孔1、5、6
十二中音升4开指孔1、2、5、6
十三中音5开指孔1、2、3、5、6
十四中音升5开指孔1、5、6、7
十五中音6开指孔1、2、3、5、6、7
十六中音升6开指孔5、6、7、9
十七中音7开指孔1、2、3、5、6、7、9
十八高音1开指孔1、2、3、5、6、7、9、10
十九高音升1开指孔1、2、3、5、6、7、8、9
二十高音2开指孔1、2、3、5、6、7、8、9、10
二十一高音升2开指孔1、2、3、4、5、6、7、9
二十二高音3开指孔1、2、3、4、5、6、7、9、10
二十三高音4开指孔1、2、3、4、5、6、7、8、9、10
二十四泛音高音3指孔全按(全堵)超吹
二十五泛音高音4开指孔8超吹
二十六泛音高音升4开指孔6、7、8超吹
二十七泛音高音5开指孔2、3、4超吹
二十八泛音高音升5开指孔2、3、4、6、7超吹
二十九泛音高音6开指孔2、3、4、5、6、7、8,指孔9开半孔超吹
三十泛音高音降7开指孔1、2、3、4、5、6、7、8、9,指孔10开半孔超吹
本子弹头形埙的工作原理如下:
参考附图1-4,吹奏本埙时,由吹口进入埙腔体内的气流在上腔体下部被中间隔板阻拦,改变方向后顺隔板向后流动,流经隔板中间的通气孔的气流因下腔体压力小,快速流入下腔体,并沿腔体的后下壁,埙底转向埙前壁往上,又碰到隔板改变方向后,流经隔板通气孔时被新入的气流推动又往后、往下形成了旋转的空气团。在上腔体下部改变方向后流动而经过隔板中间通气孔两边的气流一直流向后腔体,被后腔体阻拦后向上转往吹口方向转动,到吹口时被吹入的气流压下。从而在上腔又形成一个旋转的空气团,上下腔的这两个空气团它们独立旋转,但又因下腔体空气团是上腔体气流流经隔板中间的通气孔下流的压力支撑形成,故而在发声时弹性振动中又相互关联,协同振动,所以在中低音时看作是一个哑铃形气团。
本埙上腔体体积比下腔体体积小,上下腔体的体积比为4-5:6-5即这个埙总体积为10时,上腔体为4,下腔体为6,调整中间隔板位置上下移动即可改变上下腔体体积的比例。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本埙在上腔体的腔壁上开了两个指孔,即指孔四和指孔八,而在下腔体的腔壁上开了8个指孔,即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九、指孔十。从指法排序上又可以看出,在下腔体内依次打开的指孔顺序可以吹奏出从低音5到高音1的音,这包括了全部的中音区和低音区,正好是弱吹区和平吹区。从低音往中音依次打开指孔下腔体会因空气泄漏,空气团逐渐变小,声音逐渐变高,下腔体的8个指孔全部打开(参考指序排列十八)最高音为高音1,这个音是打开了下腔体的全部指孔,也可以认为这个音是由隔板中间的通气孔发出的。如果沿附图1中的隔板以下把下半部分埙切掉,余下的部分则是一个三孔小埙,中间隔板成了这个小埙的底。隔板中间的通气孔成了这个小埙向下开的一个孔,另外还有两个指孔即指孔八和指孔四。在吹奏低音区时指孔四和指孔八一直不需要打开,这个小埙向下开的孔就满足了下腔体打开8个指孔时高音发声的需求,所以说下腔体8个指孔依次全部打开所发的音都是由这个小埙向下的通气孔控制发出的。
吹高音时要用强吹,强吹时气流很急,上腔体的空气团旋转很快,因为通气孔的面积很小,通气孔的直径为15mm,按通气孔的直径以15mm计算,其面积只有2平方厘米,而隔板以直径60mm计算,则面积是28平方厘米,是通气孔面积的十四倍,所以在强吹时,上腔实际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埙,这个小埙体积只有整个埙的2/5左右,所以它能发出比整埙发出的最高音高的多的声音。虽然这个小埙在底部开了2平方厘米的通气孔释放了部分能力用于支撑下腔体8个指孔全部打开时的发声,但剩余能力足以在打开指孔四和指孔八时使高音吹奏出高音2、高音3。
吹奏泛音要超吹,超吹时气流比强吹要强得多,超吹时十个手指把指孔全部堵住,急速的气流在上腔内形成高速旋转的空气团,空气团的振动频率成倍增长即产生倍高音-泛音,泛音也遵循着音的高低随打开指孔面积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十指全堵时超吹发出的泛音我们叫它第一泛音,打开上腔的指孔四和指孔八可发出第2、第3泛音,配合下腔体指孔放开还可以抬高泛音的音高。调整中间隔板的高低,通气孔的大小,上腔体的腔壁上指孔的大小,可以调整泛音的音准、音高。
从音节的指法排列中可以看出在实音区和泛音区都有高音3和高音4,这样在实音区和泛音区相连接的音区中有一个小三度音的重叠,这样一个小三度音的重叠设计,使实音区与泛音区更好的衔接、平稳过渡,使得演奏者在演奏跨越重叠区的乐句或乐章时使用上、下滑音、打音、波音、叠音、颤音等各种演奏技法时得心应手没有障碍,使得演奏的效果通畅,圆润、顺滑、优美动听。
本子弹头形埙使用了双腔制作技术,使本埙的全音域在胴音作5时,从低音5可到泛音高音降7,本埙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使音质、音色在高音、中音、低音三个音区统一优美,拓宽了音域、提升了乐器的表现力,提高了使用场合。
实施例2,参照附图5-6,结合附图1-4描述。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宽音域埙,属于中配埙乐器,包括子弹头型腔体12及吹口11,所述腔体12内部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腔体12分隔为上腔体15和下腔体16,所述隔板13中心制有通气孔14;所述上腔体15的腔壁上制有上指孔组,所述下腔体16的腔壁上制有下指孔组;
所述隔板13位于子弹头形腔体12高度的百分之四十八处;所述隔板13沿腔体12径向向内延伸。
如附图5-6所示,所述上指孔组包括指孔八8和指孔四4;所述下指孔组包括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所述下指孔组还包括指孔九9和指孔十10。
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九9、指孔十10均为椭圆孔;所述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均是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指孔四、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九、指孔十均设计为椭圆孔是为了便于手指放置、而且椭圆孔和手指大小容易吻合,使得吹奏时更加贴合。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这几个指孔都稍微小一点,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是为了美观和与埙体更加的贴合。
所述上腔体15与下腔体16体积比为4-5:6-5,所述隔板13厚度为5-7mm,所述通气孔14直径为15-18mm。
所述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四4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八8以人的右手指型排布。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是为了方便左手四指的把持,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八是为了方便右手四指的把持,这样的排布使得手在使用的时候比较方便而且音域调校比较好。
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八8和指孔四4位于腔壁的正面;所述指孔九9和指孔10十位于腔壁的背面。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八和指孔四设计在腔壁的正面是为了方便右手四指、左手四指的把持和使用;指孔九和指孔十设计在腔壁的反面是为了方便右手大拇指和左手大拇指和的把持,这样的设计使得左右手十指刚好将整个埙固定住,利于对埙整体的捧持和使用。
所述指孔一1直径为3mm,指孔二2直径为5mm,指孔三3直径为4mm,指孔四4和指孔八8直径为9mm,指孔五5直径为6mm,指孔六6和指孔七7直径为10mm,指孔九9和指孔十10直径为11mm。
所述吹口11形状为心形或v形。
所述腔体12的材料为陶瓷或木头或竹子或树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宽音域埙采用子弹头形腔体结构,该腔体内设置有根据演奏的需要调节高度的径向向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中心设置的通气孔直径为16毫米,使其具有了双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高度根据演奏的需要进行选择,当需要演奏时采用如下方法和隔板设置高度,子弹头形腔体整体高度为120.7毫米,腔体底面至隔板高度为58毫米;隔板厚度约6毫米;
为进一步的阐述表达本埙使用后的音域和演奏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下使用方法:
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参照附图5-6,结合附图1-4描述,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四4、指孔十10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10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9、指孔八8、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9对应右手大拇指;
步骤2、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四4、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
步骤3、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
步骤4、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指孔十10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
步骤5、当吹奏小二度音的重叠音时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指孔十10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
步骤6、指孔全堵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3。
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和吹法既可以当普通的埙进行使用和演奏,也可以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使得本埙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拓宽了音域,提高了使用场合。
为了实现实音区和泛音区的衔接,本埙的实音音域在胴音作低音5时最高音可以到高音3,而它的泛音区是从高音3开始一直到高音降7,这样实音区在高音部分有一个高音3,而泛音区从高音3开始也就有了一个高音3,从而形成了两个(不同指法的)高音3,也就是说实音区和泛音区衔接的地方发生了音的重叠,是一个整音的重叠即一个小二度音的重叠。演奏时打开指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吹奏可吹奏出实音高音3;指孔全按(全堵)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3;这样一个小二度音的重叠设计,使实音区与泛音区更好的衔接、平稳过渡,使得演奏者在演奏跨越重叠区的乐句或乐章时使用上、下滑音、打音、波音、叠音、颤音等各种演奏技法时得心应手没有障碍,使得演奏的效果通畅,圆润、顺滑、优美动听。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本子弹头形埙采用了在全国流行最广的西安指法为了方便演奏者的学习和使用,我们也生产低音从右手起的本埙,只需要在制作中开指孔时按照附图5标识把前后两面左右手的指孔颠倒一下。本申请埙的西安指法为: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十、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分别对应的手指为左手小拇指、左手无名指、左手左手中指、左手食指、左手拇指、右手小拇指、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右手拇指。
为了便于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埙的工作原理,列举出以下指序排列及发音规则。
本专利埙的音节指法排列顺序如下(胴音作低音5):
一低音5十指全按(指孔全堵)
二低音升5指孔1开半孔
三低音6开指孔1
四低音升6开指孔3
五低音7开指孔2
六中音1开指孔1、2
七中音升1开指孔2、3
八中音2开指孔1、2、3
九中音升2开指孔2、3、5
十中音3开指孔1、2、3、5
十一中音4开指孔1、5、6
十二中音升4开指孔1、2、5、6
十三中音5开指孔1、2、3、5、6
十四中音升5开指孔1、5、6、7
十五中音6开指孔1、2、3、5、6、7
十六中音升6开指孔5、6、7、9
十七中音7开指孔1、2、3、5、6、7、9
十八高音1开指孔1、2、3、5、6、7、9、10
十九高音升1开指孔1、2、3、5、6、7、8、9
二十高音2开指孔1、2、3、5、6、7、8、9、10
二十一高音升2开指孔1、2、3、4、5、6、7、8、9
二十二高音3开指孔1、2、3、4、5、6、7、8、9、10
二十三泛音高音3十指全按(全堵)超吹
二十四泛音高音4开指孔8超吹
二十五泛音高音升4开指孔6、7、8超吹
二十六泛音高音5开指孔4、8超吹
二十七泛音高音升5开指孔4、6、7、8超吹
二十八泛音高音6开指孔1、2、3、4、5、6、7、8,指孔9孔开半孔超吹
二十九泛音高音降7开指孔1、2、3、4、5、6、7、8、9,指孔10开半孔超吹
本子弹头形埙的工作原理如下:
参照附图5-6,结合附图1-4描述,吹奏本埙时,由吹口进入埙腔体内的气流在上腔体下部被中间隔板阻拦,改变方向后顺隔板向后流动,流经隔板中间的通气孔的气流因下腔体压力小,快速流入下腔体,并沿腔体的后下壁,埙底转向埙前壁往上,又碰到隔板改变方向后,流经隔板通气孔时被新入的气流推动又往后、往下形成了旋转的空气团。在上腔体下部改变方向后流动而经过隔板中间通气孔两边的气流一直流向后腔体,被后腔体阻拦后向上转往吹口方向转动,到吹口时被吹入的气流压下。从而在上腔又形成一个旋转的空气团,上下腔的这两个空气团它们独立旋转,但又因下腔体空气团是上腔体气流流经隔板中间的通气孔下流的压力支撑形成,故而在发声时弹性振动中又相互关联,协同振动,所以在中低音时看作是一个哑铃形气团。
本埙上腔体体积比下腔体体积小,上下腔体的体积比为4-5:6-5即这个埙总体积为10时,上腔体为4.5,下腔体为5.5,调整中间隔板位置上下移动即可改变上下腔体体积的比例。从附图5中可以看出本埙在上腔体的腔壁上开了两个指孔,即指孔四和指孔八,而在下腔体的腔壁上开了8个指孔,即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九、指孔十。从指法排序上又可以看出,在下腔体内依次打开的指孔顺序可以吹奏出从低音5到高音1的音,这包括了全部的中音区和低音区,正好是弱吹区和平吹区。从低音往中音依次打开指孔下腔体会因空气泄漏,空气团逐渐变小,声音逐渐变高,下腔体的8个指孔全部打开(参考指序排列十八)最高音为高音1,这个音是打开了下腔体的全部指孔,也可以认为这个音是由隔板中间的通气孔发出的。如果沿附图5中的隔板以下把下半部分埙切掉,余下的部分则是一个三孔小埙,中间隔板成了这个小埙的底。隔板中间的通气孔成了这个小埙向下开的一个孔,另外还有两个指孔即指孔八和指孔四。在吹奏低音区时指孔四和指孔八一直不需要打开,这个小埙向下开的孔就满足了下腔体打开8个指孔时高音发声的需求,所以说下腔体8个指孔依次全部打开所发的音都是由这个小埙向下的通气孔控制发出的。
吹高音时要用强吹,强吹时气流很急,上腔体的空气团旋转很快,因为通气孔的面积很小,通气孔的直径为16mm,按通气孔的直径以16mm计算,其面积只有2平方厘米,而隔板以直径60mm计算,则面积是28平方厘米,是通气孔面积的十四倍,所以在强吹时,上腔实际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埙,这个小埙体积只有整个埙的2/5多点,所以它能发出比整埙发出的最高音高的多的声音。虽然这个小埙在底部开了2平方厘米的通气孔释放了部分能力用于支撑下腔体8个指孔全部打开的发声,但剩余能力足以在打开指孔四和指孔八时使高音吹奏出高音2、高音3。
吹奏泛音要超吹,超吹时气流比强吹要强得多,超吹时十个手指把指孔全部堵住,急速的气流在上腔内形成高速旋转的空气团,空气团的振动频率成倍增长即产生倍高音-泛音,泛音也遵循着音的高低随打开指孔面积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十指全堵时超吹发出的泛音我们叫它第一泛音,打开上腔的指孔四和指孔八可发出第2、第3泛音,配合下腔体指孔放开还可以抬高泛音的音高。调整中间隔板的高低,通气孔的大小,上腔体的腔壁上指孔的大小,可以调整泛音的音准、音高。
从音节的指法排列中可以看到在本埙的实音区和泛音区都有高音3,这样有一个音的重叠即一个小二度的音的重叠设计使实音区与泛音区更好的衔接、平稳过渡,这种设计为演奏者提供了极大方便,使演奏者在演奏中使用的各种技巧可无障碍通过。
本子弹头形埙使用了双腔制作技术,使本埙的全音域在胴音作5时,从低音5可到泛音高音降7,本埙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使音质、音色在高音、中音、低音三个音区统一优美,拓宽了音域、提升了乐器的表现力,提高了使用场合。
实施例3,参照附图7-8,结合附图1-4描述。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一种宽音域埙,属于标配埙乐器,包括子弹头型腔体12及吹口11,所述腔体12内部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腔体12分隔为上腔体15和下腔体16,所述隔板13中心制有通气孔14;所述上腔体15的腔壁上制有上指孔组,所述下腔体16的腔壁上制有下指孔组;
所述隔板13位于子弹头形腔体15高度的百分之四十七处;所述隔板13沿腔体12径向向内延伸。
如附图7-8所示,所述上指孔组包括指孔八8和指孔四4;所述下指孔组包括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所述下指孔组还包括指孔九9和指孔十10。
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九9、指孔十10均为椭圆孔;所述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均是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指孔四、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九、指孔十均设计为椭圆孔是为了便于手指放置、而且椭圆孔和手指大小容易吻合,使得吹奏时更加贴合。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这几个指孔都稍微小一点,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是为了美观和与埙体更加的贴合。
所述上腔体15与下腔体16体积比为4-5:6-5,所述隔板13厚度为5-7mm,所述通气孔14直径为15-18mm。
所述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四4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八8以人的右手指型排布。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是为了方便左手四指的把持,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八是为了方便右手四指的把持,这样的排布使得手在使用的时候比较方便而且音域调校比较好。
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八8和指孔四4位于腔壁的正面;所述指孔九9和指孔10十位于腔壁的背面。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八和指孔四设计在腔壁的正面是为了方便右手四指、左手四指的把持和使用;指孔九和指孔十设计在腔壁的反面是为了方便右手大拇指和左手大拇指和的把持,这样的设计使得左右手十指刚好将整个埙固定住,利于对埙整体的捧持和使用。
所述指孔一1直径为3mm,指孔二2直径为5mm,指孔三3直径为4mm,指孔四4和指孔八8直径为9mm,指孔五5直径为6mm,指孔六6和指孔七7直径为10mm,指孔九9和指孔十10直径为11mm。
所述吹口11形状为心形或v形。
所述腔体12的材料为陶瓷或木头或竹子或树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宽音域埙采用子弹头形腔体结构,该腔体内设置有根据演奏的需要调节高度的径向向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中心设置的通气孔直径为17毫米,使其具有了双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高度根据演奏的需要进行选择,当需要演奏时采用如下方法和隔板设置高度,子弹头形腔体整体高度为120.7毫米,腔体底面至隔板高度为57.2毫米;隔板厚度约6.5毫米;
为进一步的阐述表达本埙使用后的音域和演奏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下使用方法:
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参照附图7-8,结合附图1-4描述,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四4、指孔十10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7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9、指孔八8、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9对应右手大拇指;
步骤2、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八8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
步骤3、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
步骤4、打开指孔一1、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五5、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指孔十10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
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和吹法既可以当普通的埙进行使用和演奏,也可以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使得本埙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拓宽了音域,提高了使用场合。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本子弹头形埙采用了在全国流行最广的西安指法为了方便演奏者的学习和使用,我们也生产低音从右手起的本埙,只需要在制作中开指孔时按照附图7标识把前后两面左右手的指孔颠倒一下。本申请埙的西安指法为: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十、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分别对应的手指为左手小拇指、左手无名指、左手左手中指、左手食指、左手拇指、右手小拇指、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右手拇指。
为了便于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埙的工作原理,列举出以下指序排列及发音规则。
本专利埙的音节指法排列顺序如下(胴音作低音5):
一低音5十指全按(指孔全堵)
二低音升5指孔1开半孔
三低音6开指孔1
四低音升6开指孔3
五低音7开指孔2
六中音1开指孔1、2
七中音升1开指孔2、3
八中音2开指孔1、2、3
九中音升2开指孔2、3、5
十中音3开指孔1、2、3、5
十一中音4开指孔1、5、6
十二中音升4开指孔1、2、5、6
十三中音5开指孔1、2、3、5、6
十四中音升5开指孔1、5、6、7
十五中音6开指孔1、2、3、5、6、7
十六中音升6开指孔5、6、7、9
十七中音7开指孔1、2、3、5、6、7、9
十八高音1开指孔1、2、3、5、6、7、9、10
十九高音升1开指孔1、2、3、5、6、7、8、9
二十高音2开指孔1、2、3、5、6、7、8、9、10
二十一高音升2开指孔1、2、3、4、5、6、7、8、9
二十二高音3开指孔1、2、3、4、5、6、7、8、9、10
二十三泛音高音4十指全按(全堵)超吹
二十四泛音高音升4开指孔4超吹
二十五泛音高音5开指孔1、2、3、4、5超吹
二十六泛音高音升5开指孔1、2、3、4、5、8超吹
二十七泛音高音6开指孔1、2、3、4、5、6、7、8,指孔9开半孔超吹
二十八泛音高音降7开指孔1、2、3、4、5、6、7、8、9,指孔10开半孔超吹
本子弹头形埙的工作原理如下:
参照附图7-8,结合附图1-4描述,吹奏本埙时,由吹口进入埙腔体内的气流在上腔体下部被中间隔板阻拦,改变方向后顺隔板向后流动,流经隔板中间的通气孔的气流因下腔体压力小,快速流入下腔体,并沿腔体的后下壁,埙底转向埙前壁往上,又碰到隔板改变方向后,流经隔板通气孔时被新入的气流推动又往后、往下形成了旋转的空气团。在上腔体下部改变方向后流动而经过隔板中间通气孔两边的气流一直流向后腔体,被后腔体阻拦后向上转往吹口方向转动,到吹口时被吹入的气流压下。从而在上腔又形成一个旋转的空气团,上下腔的这两个空气团它们独立旋转,但又因下腔体空气团是上腔体气流流经隔板中间的通气孔下流的压力支撑形成,故而在发声时弹性振动中又相互关联,协同振动,所以在中低音时看作是一个哑铃形气团。
本埙上腔体体积比下腔体体积小,上下腔体的体积比为4-5:6-5即这个埙总体积为10时,上腔体为4.8,下腔体为5.2,调整中间隔板位置上下移动即可改变上下腔体体积的比例。从附图7中可以看出本埙在上腔体的腔壁上开了两个指孔,即指孔四和指孔八,而在下腔体的腔壁上开了8个指孔,即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九、指孔十。从指法排序上又可以看出,在下腔体内依次打开的指孔顺序可以吹奏出从低音5到高音1的音,这包括了全部的中音区和低音区,正好是弱吹区和平吹区。从低音往中音依次打开指孔下腔体会因空气泄漏,空气团逐渐变小,声音逐渐变高,下腔体的8个指孔全部打开(参考指序排列十八)最高音为高音1,这个音是打开了下腔体的全部指孔,也可以认为这个音是由隔板中间的通气孔发出的。如果沿附图7中的隔板以下把下半部分埙切掉,余下的部分则是一个三孔小埙,中间隔板成了这个小埙的底。隔板中间的通气孔成了这个小埙向下开的一个孔,另外还有两个指孔即指孔八和指孔四。在吹奏低音区时指孔四和指孔八一直不需要打开,这个小埙向下开的孔就满足了下腔体打开8个指孔时高音发声的需求,所以说下腔体8个指孔依次全部打开所发的音都是由这个小埙向下的通气孔控制发出的。
吹高音时要用强吹,强吹时气流很急,上腔体的空气团旋转很快,因为通气孔的面积很小,通气孔的直径为17mm,按通气孔的直径以17mm计算,其面积只有2平方厘米,而隔板以直径60mm计算,则面积是28平方厘米,是通气孔面积的十四倍,所以在强吹时,上腔实际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埙,这个小埙体积只有整个埙的2/5多点,所以它能发出比整埙发出的最高音高的多的声音。虽然这个小埙在底部开了2平方厘米的通气孔释放了部分能力用于支撑下腔体8个指孔全部打开的发声,但剩余能力足以在打开指孔四和指孔八时使高音吹奏出高音2、高音3。
吹奏泛音要超吹,超吹时气流比强吹要强得多,超吹时十个手指把指孔全部堵住,急速的气流在上腔内形成高速旋转的空气团,空气团的振动频率成倍增长即产生倍高音-泛音,泛音也遵循着音的高低随打开指孔面积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十指全堵时超吹发出的泛音我们叫它第一泛音,打开上腔的指孔四和指孔八可发出第2、第3泛音,配合下腔体指孔放开还可以抬高泛音的音高。调整中间隔板的高低,通气孔的大小,上腔体的腔壁上指孔的大小,可以调整泛音的音准、音高。
本子弹头形埙使用了双腔制作技术,使本埙的全音域在胴音作5时,从低音5可到泛音高音降7,本埙音域比两个八度还多出一个小三度,使音质、音色在高音、中音、低音三个音区统一优美,拓宽了音域、提升了乐器的表现力,提高了使用场合。
实施例4,参照附图9-10,结合附图1-4描述。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一种宽音域埙,属于咪埙乐器,包括子弹头型腔体12及吹口11,所述腔体12内部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腔体12分隔为上腔体15和下腔体16,所述隔板13中心制有通气孔14;所述上腔体15的腔壁上制有上指孔组,所述下腔体16的腔壁上制有下指孔组;
所述隔板13位于子弹头形腔体12高度的百分之四十六处;所述隔板13沿腔体12径向向内延伸。
如附图9-10所示所述上指孔组包括指孔八8和指孔四4;所述下指孔组包括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所述下指孔组还包括指孔九9和指孔十10。
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九9、指孔十10均为椭圆孔;所述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均是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指孔四、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九、指孔十均设计为椭圆孔是为了便于手指放置、而且椭圆孔和手指大小容易吻合,使得吹奏时更加贴合。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这几个指孔都稍微小一点,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是为了美观和与埙体更加的贴合。
所述上腔体15与下腔体16体积比为4-5:6-5,所述隔板13厚度为5-7mm,所述通气孔14直径为15-18mm。
所述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四4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八8以人的右手指型排布。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是为了方便左手四指的把持,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八是为了方便右手四指的把持,这样的排布使得手在使用的时候比较方便而且音域调校比较好。
所述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八8和指孔四4位于腔壁的正面;所述指孔九9和指孔10十位于腔壁的背面。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八和指孔四设计在腔壁的正面是为了方便右手四指、左手四指的把持和使用;指孔九和指孔十设计在腔壁的反面是为了方便右手大拇指和左手大拇指和的把持,这样的设计使得左右手十指刚好将整个埙固定住,利于对埙整体的捧持和使用。
所述指孔一1直径为3mm,指孔二2直径为5mm,指孔三3直径为4mm,指孔四4和指孔八8直径为9mm,指孔五5直径为6mm,指孔六6和指孔七7直径为10mm,指孔九9和指孔十10直径为11mm。
所述吹口11形状为心形或v形。
所述腔体12的材料为陶瓷或木头或竹子或树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宽音域埙采用子弹头形腔体结构,该腔体内设置有根据演奏的需要调节高度的径向向内的隔板,所述隔板中心设置的通气孔直径为18毫米,使其具有了双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高度根据演奏的需要进行选择,当需要演奏时采用如下方法和隔板设置高度,子弹头形腔体整体高度为120.7毫米,腔体底面至隔板高度为56毫米;隔板厚度为7毫米;
为进一步的阐述表达本埙使用后的音域和演奏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下使用方法:
一种宽音域埙的使用方法,参照附图9-10,结合附图1-4描述,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将指孔三3、指孔二2、指孔一1、指孔四4、指孔十10对应左手指型按住,指孔十10对应左手大拇指;同时将指孔九9、指孔八8、指孔七7、指孔六6、指孔五5对应右手指型按住,指孔九9对应右手大拇指;
步骤2、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八8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
步骤3、打开指孔四4、指孔八8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
步骤4、打开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
步骤5、打开指孔二2、指孔三3、指孔四4、指孔六6、指孔七7、指孔八8、指孔九9、指孔十10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7。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构设置和吹法既可以当普通的埙进行使用和演奏,也可以需要吹奏超过两个八度音的时候,打开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升5;打开指孔四、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6;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降7;打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指孔十开半孔超吹,可吹奏出泛音高音7,使得本埙在泛音区高音增加了一个半度音即高音7,增加了本埙在高音区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本子弹头形埙采用了在全国流行最广的西安指法为了方便演奏者的学习和使用,我们也生产低音从右手起的本埙,只需要在制作中开指孔时按照附图9标识把前后两面左右手的指孔颠倒一下。本申请埙的西安指法为: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四、指孔十、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八、指孔九分别对应的手指为左手小拇指、左手无名指、左手左手中指、左手食指、左手拇指、右手小拇指、右手无名指、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右手拇指。
为了便于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埙的工作原理,列举出以下指序排列及发音规则。
本专利埙的音节指法排列顺序如下(胴音作低音5):
一低音5十指全按(指孔全堵)
二低音升5指孔1开半孔
三低音6开指孔1
四低音升6开指孔3
五低音7开指孔2
六中音1开指孔1、2
七中音升1开指孔2、3
八中音2开指孔1、2、3
九中音升2开指孔2、3、5
十中音3开指孔1、2、3、5
十一中音4开指孔1、5、6
十二中音升4开指孔1、2、5、6
十三中音5开指孔1、2、3、5、6
十四中音升5开指孔1、5、6、7
十五中音6开指孔1、2、3、5、6、7
十六中音升6开指孔5、6、7、9
十七中音7开指孔1、2、3、5、6、7、9
十八高音1开指孔1、2、3、5、6、7、9、10
十九高音升1开指孔1、2、3、5、6、7、8、9
二十高音2开指孔1、2、3、5、6、7、8、9、10
二十一高音升2开指孔1、2、3、4、5、6、7、8、9
二十二高音3开指孔1、2、3、4、5、6、7、8、9、10
二十三泛音高音5十指全按(全堵)超吹
二十四泛音高音升5开指孔8超吹
二十五泛音高音6开指孔4、8超吹
二十六泛音高音降7开指孔2、3、4、6、7、8超吹
二十七泛音高音7开指孔2、3、4、6、7、8、9、指孔10开半孔超吹
本子弹头形埙的工作原理如下:
参照附图9-10,结合附图1-4描述,吹奏本埙时,由吹口进入埙腔体内的气流在上腔体下部被中间隔板阻拦,改变方向后顺隔板向后流动,流经隔板中间的通气孔的气流因下腔体压力小,快速流入下腔体,并沿腔体的后下壁,埙底转向埙前壁往上,又碰到隔板改变方向后,流经隔板通气孔时被新入的气流推动又往后、往下形成了旋转的空气团。在上腔体下部改变方向后流动而经过隔板中间通气孔两边的气流一直流向后腔体,被后腔体阻拦后向上转往吹口方向转动,到吹口时被吹入的气流压下。从而在上腔又形成一个旋转的空气团,上下腔的这两个空气团它们独立旋转,但又因下腔体空气团是上腔体气流流经隔板中间的通气孔下流的压力支撑形成,故而在发声时弹性振动中又相互关联,协同振动,所以在中低音时看作是一个哑铃形气团。
本埙上腔体体积比下腔体体积小,上下腔体的体积比为4-5:6-5即这个埙总体积为10时,上腔体为5,下腔体为5,调整中间隔板位置上下移动即可改变上下腔体体积的比例。从附图9中可以看出本埙在上腔体的腔壁上开了两个指孔,即指孔四和指孔八,而在下腔体的腔壁上开了8个指孔,即指孔一、指孔二、指孔三、指孔五、指孔六、指孔七、指孔九、指孔十。从指法排序上又可以看出,在下腔体内依次打开的指孔顺序可以吹奏出从低音5到高音1的音,这包括了全部的中音区和低音区,正好是弱吹区和平吹区。从低音往中音依次打开指孔下腔体会因空气泄漏,空气团逐渐变小,声音逐渐变高,下腔体的8个指孔全部打开(参考指序排列十八)最高音为高音1,这个音是打开了下腔体的全部指孔,也可以认为这个音是由隔板中间的通气孔发出的。如果沿附图9中的隔板以下把下半部分埙切掉,余下的部分则是一个三孔小埙,中间隔板成了这个小埙的底。隔板中间的通气孔成了这个小埙向下开的一个孔,另外还有两个指孔即指孔八和指孔四。在吹奏低音区时指孔四和指孔八一直不需要打开,这个小埙向下开的孔就满足了下腔体打开8个指孔时高音发声的需求,所以说下腔体8个指孔依次全部打开所发的音都是由这个小埙向下的通气孔控制发出的。
吹高音时要用强吹,强吹时气流很急,上腔体的空气团旋转很快,因为通气孔的面积很小,通气孔的直径为18mm,按通气孔的直径以18mm计算,其面积只有2.5平方厘米,而隔板以直径60mm计算,则面积是28平方厘米,是通气孔面积的十一倍,所以在强吹时,上腔实际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埙,这个小埙体积只有整个埙的2/5多点,所以它能发出比整埙发出的最高音高的多的声音。虽然这个小埙在底部开了2平方厘米的通气孔释放了部分能力用于支撑下腔体8个指孔全部打开的发声,但剩余能力足以在打开指孔四和指孔八时使高音吹奏出高音2、高音3。
吹奏泛音要超吹,超吹时气流比强吹要强得多,超吹时十个手指把指孔全部堵住,急速的气流在上腔内形成高速旋转的空气团,空气团的振动频率成倍增长即产生倍高音-泛音,泛音也遵循着音的高低随打开指孔面积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十指全堵时超吹发出的泛音我们叫它第一泛音,打开上腔的指孔四和指孔八可发出第2、第3泛音,配合下腔体指孔放开还可以抬高泛音的音高。调整中间隔板的高低,通气孔的大小,上腔体的腔壁上指孔的大小,可以调整泛音的音准、音高。
本子弹头形埙使用了双腔制作技术,使本埙的全音域在胴音作5时,从低音5可到泛音高音7,从音节的指法排列可以看出本专利埙的实音音域从低音5可以到高音3,这种埙在实音音域内的这二十二个音已经能满足大多数爱埙人对埙的音域的要求,大多数常见的乐曲都能吹奏完成。虽然在总音域内牺牲了高音4和高音升4,但在高音却增加了一个半度音高音7,拓宽了音域、提升了本专利埙在高音区的表现力,提高了使用场合。
1.一种宽音域埙,包括子弹头型腔体及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腔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中心制有通气孔;所述上腔体的腔壁上制有上指孔组,所述下腔体的腔壁上制有下指孔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位于子弹头形腔体高度的百分之四十六到百分之四十九处;所述隔板沿腔体径向向内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指孔组包括指孔八和指孔四;所述下指孔组包括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所述下指孔组还包括指孔九和指孔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九、指孔十均为椭圆孔;所述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均是外小内大的圆台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体积比为4-5:6-5,所述隔板厚度为5-7mm,所述通气孔直径为15-18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四以人的左手指型排布;所述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八以人的右手指型排布。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孔七、指孔六、指孔五、指孔三、指孔二、指孔一、指孔八和指孔四位于腔壁的正面;所述指孔九和指孔十位于腔壁的背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孔一直径为3mm,指孔二直径为5mm,指孔三直径为4mm,指孔四和指孔八直径为9mm,指孔五直径为6mm,指孔六和指孔七直径为10mm,指孔九和指孔十直径为11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口形状为心形或v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音域埙,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材料为陶瓷或木头或竹子或树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