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26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



背景技术:

引水渠已经成为民生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一项,将水资源运输至田地中,以供农业灌溉,但是现有的引水渠在长时间使用会很容易造成淤泥、沙粒的积累,对于淤泥、沙粒的积累也不好方便的清理,并且,对水流不能进行有效的导流作用,从而阻碍水渠的通道,影响水渠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通过结构与功能性的改进,以解决由于现有的水渠对淤泥、沙粒的积累不方便清理影响正常使用、对水流不能进行有效的导流作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包括:水渠底座,集砂槽,卡槽,过滤板,引水口,阻淤槽,阻隔板,导流槽,导流通道,导流侧板,第一集淤槽,第二集淤槽,过滤网,水渠侧座;所述水渠底座的左端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集砂槽,所述卡槽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上表面,且远离集砂槽的右端面,所述过滤板卡接安装于卡槽内部,所述引水口固定安装于卡槽右端面,所述阻淤槽固定连接在引水口的右端口,且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阻隔板,所述导流槽固定连接于阻淤槽的右端面,所述导流通道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上表面的中部,且远离导流槽的内侧两端,所述导流侧板固定安装于导流通道的外侧,所述第一集淤槽固定连接于导流槽的内侧两端,且中间通过第二集淤槽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于第二集淤槽的左侧端面,所述水渠侧座固定安装于水渠底座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卡槽延伸至水渠侧座的顶端面。

优选的,所述阻淤槽呈环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阻隔板的内部均匀排列固定安装有过滤孔,且过滤孔的直径小于过滤板过滤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导流通道正对于引水口的右端面。

优选的,所述导流侧板呈环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引水口右端面呈开口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集砂槽可以有效的对水中的夹带的淤泥、沙粒进行初步有效的沉淀,进一步的,通过卡接安装在卡槽内部的过滤板可以对水中的大块的垃圾进行有效的拦截过滤,有效的避免了因垃圾对水渠造成的堵塞情况。

其次,通过引水口的结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对水渠中的水进行有效的导流作用,进一步的,通过阻淤槽的结构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对水体中剩余的淤泥进行拦截沉淀作用。

再者,通过导流槽的结构作用下更加有效的对水流进行导流作用,进一步的,将水体中的剩余的淤泥进行导入至第一集淤槽与第二集淤槽内部,通过过滤网的作用下可以对水体中剩余的垃圾进行拦截过滤作用,进一步的,通过第一集淤槽与第二集淤槽的结构可以对水流进行更好的导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1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在图1至图3中,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水渠底座1,集砂槽2,卡槽3,过滤板4,引水口5,阻淤槽6,阻隔板7,导流槽8,导流通道9,导流侧板10,第一集淤槽11,第二集淤槽12,过滤网13,水渠侧座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包括:水渠底座1,集砂槽2,卡槽3,过滤板4,引水口5,阻淤槽6,阻隔板7,导流槽8,导流通道9,导流侧板10,第一集淤槽11,第二集淤槽12,过滤网13,水渠侧座14;水渠底座1的左端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集砂槽2,卡槽3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1上表面,且远离集砂槽2的右端面,过滤板4卡接安装于卡槽3内部,引水口5固定安装于卡槽3右端面,阻淤槽6固定连接在引水口5的右端口,且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阻隔板7,导流槽8固定连接于阻淤槽6的右端面,导流通道9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且远离导流槽8的内侧两端,导流侧板10固定安装于导流通道9的外侧,第一集淤槽11固定连接于导流槽8的内侧两端,且中间通过第二集淤槽12固定连接,过滤网13固定安装于第二集淤槽12的左侧端面,水渠侧座14固定安装于水渠底座1的外侧。

其中,卡槽3延伸至水渠侧座14的顶端面。

其中,阻淤槽6呈环状结构。

其中,阻隔板7的内部均匀排列固定安装有过滤孔,且过滤孔的直径小于过滤板4过滤孔的直径。

其中,导流通道9正对于引水口5的右端面。

其中,导流侧板10呈环状结构。

其中,引水口5右端面呈开口状。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水流在水渠底座1上表面流动时,水中的淤泥、沙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一部分淤泥、沙粒会沉淀在集砂槽2内部,水体通过过滤板4时,在过滤板4的结构作用下会将水体中的较大块垃圾进行拦截过滤作用,水体到达引水口5表面时在引水口5的结构作用下将水流导流至阻淤槽6内部,在阻隔板7的作用下剩余的淤泥、沙粒进行有效的沉淀在阻淤槽6内部,然后,阻淤槽6将水体导流至导流槽8中,在导流通道9与导流侧板10的结构、作用下将水流进行有效的导流,最后,在导流槽8、导流通道9与导流侧板10的结构、位置配合下将水体中的淤泥、沙粒进行导入至第一集淤槽11与第二集淤槽12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包括:水渠底座(1),集砂槽(2),卡槽(3),过滤板(4),引水口(5),阻淤槽(6),阻隔板(7),导流槽(8),导流通道(9),导流侧板(10),第一集淤槽(11),第二集淤槽(12),过滤网(13),水渠侧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渠底座(1)的左端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集砂槽(2),所述卡槽(3)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1)上表面,且远离集砂槽(2)的右端面,所述过滤板(4)卡接安装于卡槽(3)内部,所述引水口(5)固定安装于卡槽(3)右端面,所述阻淤槽(6)固定连接在引水口(5)的右端口,且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阻隔板(7),所述导流槽(8)固定连接于阻淤槽(6)的右端面,所述导流通道(9)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且远离导流槽(8)的内侧两端,所述导流侧板(10)固定安装于导流通道(9)的外侧,所述第一集淤槽(11)固定连接于导流槽(8)的内侧两端,且中间通过第二集淤槽(12)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13)固定安装于第二集淤槽(12)的左侧端面,所述水渠侧座(14)固定安装于水渠底座(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延伸至水渠侧座(14)的顶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淤槽(6)呈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7)的内部均匀排列固定安装有过滤孔,且过滤孔的直径小于过滤板(4)过滤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9)正对于引水口(5)的右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侧板(10)呈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口(5)右端面呈开口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清理淤泥的引水渠,涉及水渠技术领域,包括:水渠底座、集砂槽、卡槽、过滤板、引水口、导流槽、分流开口、集淤槽、水渠侧座;水渠底座的左端上表面嵌入安装有集砂槽,卡槽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上表面,且远离集砂槽的右端面,过滤板卡接于卡槽内部,引水口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上表面,且远离卡槽右端面,导流槽嵌入安装于水渠底座上表面,且固定安装于引水口右端面,分流开口固定安装于导流槽右端面,集淤槽固定安装于分流开口两侧,水渠侧座固定安装于水渠底座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集砂槽可以有效的对水中的沙粒进行沉淀,通过引水口与导流槽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将水中的淤泥、沙粒导流至集淤槽。

技术研发人员:徐迎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河泽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