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分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
背景技术:
锂电池极片分切机是按照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要求,完成电池极片的分切成条。设备主要由切刀机构、主动辊、毛刷机构、压箔机构和滑差轴等组成。极片由放卷轴开卷,在切刀机构完成极片分切后,经主动辊、张力辊、毛刷机构和压箔机构,最后由滑差轴将极片收取成卷。
当前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如图1所示),极片分切后,按照上、下两组过辊的交错路径走带,最后由两根滑差轴8分别完成收卷。根据分切机自身的情况以及后道工艺的限制,分切后极片收卷直径最大700mm,但随着前道涂布、辊压设备的技术水平提升,转运到分切机的电池极片直径最大可达1200mm。这样,单卷分切机放卷的极片可满足2次的分切收卷;分切机收卷机构每完成一个卷筒的卸料大约需要5分钟,以收4卷料来核算,卸料大约需要20分钟;再加上换卷筒的时间,一次分切机卸料大约就要花费30分钟。每次从涂布机或碾压机转运过来的极片,正常情况下,分切机需要大约1小时左右完成分切工序,而中间用于分切极片卸料换卷的时间就需要花费30分钟,造成了较大的时间成本,生产效率低,这大大降低了前道工序技术提升所带来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锂电池极片分切过程中至少存在的分切极片卸料换卷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包括:第一极片输送机构、第二极片输送机构、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的入料口和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的入料口分别设于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的分切机构的出料口下游,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设于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的出料口下游,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设于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的出料口下游。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过辊,极片绕过所述第一过辊并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之间切换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过辊,所述极片绕过所述第二过辊并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之间切换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链条,所述第一过辊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链条,所述第二过辊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三链条和至少一根第一辅助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第一辅助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链条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四链条和至少一根第二辅助链条,所述第四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卷筒连接,所述第二辅助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链条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卷筒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辊,所述第一主动辊设于所述第一过辊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辊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辊,所述第二主动辊设于所述第二过辊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辊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四链轮,所述第四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
其中,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还包括极片导入辊,所述极片导入辊设置于所述分切机构的入料口处。
其中,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还包括极片导出辊,所述极片导出辊设置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
其中,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卷筒、所述第二卷筒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将分切后的极片分别通入第一极片输送机构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第一极片输送机构将极片输送到其中一个第一卷筒进行收卷,操作人员可以对另一个第一卷筒进行卸料,同时第二极片输送机构将极片输送到其中一个第二卷筒进行收卷,操作人员可以对另一个第二卷筒进行卸料。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锂电池极片收卷和卸料同时进行,提高了锂电池极片分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01:第一过辊;102:第一链条;103:第一主动辊;2: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01:第二过辊;202:第二链条;203:第二主动辊;3:第一卷筒;4:第二卷筒;5:分切机构;6:极片导入辊;7:极片导出辊;8、滑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包括: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筒4,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的入料口和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的入料口分别设于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的分切机构5的出料口下游,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3设于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的出料口下游,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4设于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的出料口下游。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经分切机构5分切后的锂电池极片分别通过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输送到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筒4。至少两个第一卷筒3设于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的出料口下游,保证极片通过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至少与一个第一卷筒3连接且存在至少一个第一卷筒3不与该极片连接,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第一卷筒3分别命名为a卷筒和b卷筒。至少两个第二卷筒4设于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的出料口下游,保证极片通过第一极片输送机构2至少与一个第二卷筒4连接且存在至少一个第二卷筒4不与该极片连接,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第二卷筒4分别命名为c卷筒和d卷筒。a卷筒、b卷筒、c卷筒和d卷筒分别套在对应的滑差轴上。根据实际情况,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筒4的个数可以至少设置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如下:
s1、将由分切机构5分切好的极片分别黏在a卷筒和c卷筒,并分别绕在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上,将极片运送至a卷筒和c卷筒,a卷筒和c卷筒转动进行收卷;
s2、当a卷筒和c卷筒上的极片收卷达到最大直径时,将绕在a卷筒和c卷筒上的极片割断,并分别粘接在b卷筒和d卷筒上,分别绕在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上,将极片运送至b卷筒和d卷筒,b卷筒和d卷筒转动进行收卷;
s3、在b卷筒和d卷筒收卷过程中,操作人员对a卷筒和c卷筒上的极片进行卸料;
s4、当放卷原料全部释放后,更换一卷新的的电池极片,重复以上步骤。
利用上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并依据上述工作流程,可实现极片收卷和极片卸料同时进行,提高分切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将分切后的极片分别通入第一极片输送机构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第一极片输送机构将极片输送到其中一个第一卷筒进行收卷,操作人员可以对另一个第一卷筒进行卸料,同时第二极片输送机构将极片输送到其中一个第二卷筒进行收卷,操作人员可以对另一个第二卷筒进行卸料。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锂电池极片收卷和卸料同时进行,提高了锂电池极片分切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过辊101,所述极片绕过所述第一过辊101并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3之间切换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包括第二过辊201,所述极片绕过所述第二过辊201并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4之间切换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极片缠绕于第一过辊101和第二过辊201,并分别通向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筒4,在极片收卷达到最大直径时,操作人员可以手动割断极片,并粘贴在其他卷筒上,实现极片在两个第一卷筒3之间的切换连接,同理也可以实现极片在两个第二卷筒4之间的切换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极片输送距离设置设置多个过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还包括第一链条102,所述第一过辊101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链条10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链条102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5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3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还包括第二链条202,所述第二过辊201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20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链条202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5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4之间切换。本实施例中各个过辊通过链条进行传动,保证过辊的传输一致性。具体地,本实施例在过辊的基础上增设传动链条,过辊带动其两端部的链轮同轴转动,链轮与链条啮合连接,带动链条进行传输。链条连接在对应极片输送机构的各个过辊与该输送机构对应的卷筒的滑差轴上,使得过辊与卷筒进行同步传输。本实施例中需要反复在不同的第一卷辊1之间切换链条,以实现第一卷辊1与第一过辊101之间通过第一链条102的同步传输,以及反复在不同的第二卷辊2之间切换链条,以实现第二卷辊2与第二过辊201之间通过第二链条202的同步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还包括第三链条和至少一根第一辅助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5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卷筒3连接,所述第一辅助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链条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卷筒3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还包括第四链条和至少一根第二辅助链条,所述第四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卷筒4连接,所述第二辅助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链条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卷筒4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辅助链条连接在卷筒与临近于卷筒的过辊之间,实现过辊与该卷筒之间的同步传输。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极片能够在至少两个卷筒上进行切换连接,选用多根链条,即第三链条(第四链条)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卷筒3(第二卷筒4)连接,其他的第一辅助链条(第二辅助链条)一端与第三链条(第四链条)连接,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第一卷筒3(第四卷筒4)连接。在极片传输过程中,极片可通过第三链条(第四链条)传输到其对应连接的第一卷筒3(第二卷筒4),也可以将极片割断,粘接在其他的第一卷筒3(第四卷筒4)上,通过第一辅助链条(第二辅助链条)带动传输到其对应连接的第一卷筒3(第二卷筒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还包括第一主动辊103,所述第一主动辊103设于所述第一过辊101与所述分切机构5的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辊103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条10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还包括第二主动辊203,所述第二主动辊203设于所述第二过辊201与所述分切机构5的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辊203的两侧设有同轴转动的第四链轮,所述第四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202啮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主动辊103和第二主动辊203均为动力输送部件,通过链轮传动给链条,带动链条和过辊按照一定方向输送极片,并最终输送到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筒4。
其中,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还包括极片导入辊6,所述极片导入辊6设置于所述分切机构5的入料口处。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还包括极片导出辊7,所述极片导出辊7设置于所述分切机构5的出料口处。本实施例中的极片导入辊6和极片导出辊7可选用张力辊,张力辊一般成对使用,极片穿绕过上、下辊之间形成s型,通常张力辊带有阻尼装置,以便形成张力。
其中,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卷筒3、所述第二卷筒4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辊4,将极片粘接在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筒4,并分别通过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运输到对应的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筒4。驱动机构具有开机和停机功能,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关按钮来控制驱动机构的开机和停机,进而控制第一卷筒3和第二卷筒4的运行和停止。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可以为驱动电机等。在设有链条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驱动卷筒转动,可以通过链条传动给对应的过辊。利用驱动机构的工作流程如下:
s1、将由分切机构5分切好的极片分别黏在a卷筒和c卷筒,并分别绕在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上;
s2、打开驱动机构控制a卷筒和c卷筒开机,极片分别通过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运送至a卷筒和c卷筒进行收卷;
s3、当a卷筒和c卷筒上的极片收卷达到最大直径时,关闭驱动机构控制a卷筒和c卷筒停机,将绕在a卷筒和c卷筒上的极片割断,并分别粘接在b卷筒和d卷筒上;
s4、打开驱动机构控制b卷筒和d卷筒开机,极片分别通过第一极片输送机构1和第二极片输送机构2运送至b卷筒和d卷筒进行收卷,在收卷过程中,操作人员对a卷筒和c卷筒上的极片进行卸料;
s5、当放卷原料全部释放后,更换一卷新的的电池极片,重复以上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输送机构、第二极片输送机构、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的入料口和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的入料口分别设于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的分切机构的出料口下游,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设于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的出料口下游,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设于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的出料口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过辊,极片绕过所述第一过辊并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之间切换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过辊,所述极片绕过所述第二过辊并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之间切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链条,所述第一过辊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卷筒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链条,所述第二过辊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三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卷筒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三链条和至少一根第一辅助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第一辅助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链条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卷筒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四链条和至少一根第二辅助链条,所述第四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卷筒连接,所述第二辅助链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链条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卷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辊,所述第一主动辊设于所述第一过辊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辊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极片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辊,所述第二主动辊设于所述第二过辊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二主动辊的两端部设有同轴转动的第四链轮,所述第四链轮与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还包括极片导入辊,所述极片导入辊设置于所述分切机构的入料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极片分切机还包括极片导出辊,所述极片导出辊设置于所述分切机构的出料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电池极片分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卷筒、所述第二卷筒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