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及卷盘包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封装生产过程中,从编带机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经过打标签,贴标签,标签验证,保护带包装,真空包装,折叠纸盒,纸盒包装等十多道繁琐的手动作业工序。由于这些工序繁琐,而且是手动操作,耗时时间较长,每个工序之间的等待时间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于半导体这种高精行业,任何的产品混淆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是行业内绝对不可以接收的。但是手动作业都是人为操作,产品可能装错,即发生混料的风险特别高,而且不是所有混料都可以被检测出来,很容易流到客户手中,导致客户无法使用或者使用时出现故障,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半导体行业,能够在保证不混料的情况下完成产品的自动包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能够有效避免混料现象的出现,避免混料产品被输送至客户手上。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包括控制器、上位机、生产管理系统及按照生产流程依次设置的信息录入装置、上料模组、保护带安装模组、输送机构、干燥剂供给模组、入袋模组、真空包装模组与纸盒折叠包装模组,所述控制器与上料模组、保护带安装模组、输送机构、干燥剂供给模组、入袋模组、真空包装模组及纸盒折叠包装模组电连接,
所述信息录入装置适于识别产品随工单信息,并将随工单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传输至所述生产管理系统中,所述生产管理系统根据随工单信息找到该批次产品信息,并将该批次产品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
所述上料模组与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机械手与第一检测装置,所述上料模组适于将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一检测装置适于对产品表面印字进行检测,并将印字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印字信息与所述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印字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印字信息与所述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将产品输送至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当印字信息与所述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将产品输送至预设不良品处理工位,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适于对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识别后的产品安装保护带并将安装后的产品输送至输送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适于将产品输送至入袋模组,所述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所述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适于将第一校对标签粘贴在产品表面;
所述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侧面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含一个第一视觉系统和一个扫描枪,并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第一视觉系统适于识别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扫描枪适于读取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信息并将初始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扫描枪读取得到的初始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传送机构将信息验证后的产品送至干燥剂供给模组,所述干燥剂供给模组适于将干燥剂及湿度指示卡放至产品上,当所述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作混料处理;
还包括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的第三及第四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适于读取粘贴在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适于识别粘贴在铝箔袋表面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从第三检测装置读取得到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入袋模组将产品装入铝箔袋中;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入袋模组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所述真空包装模组包括、真空包装机械手与第一真空包装机,所述真空包装机械手设置在所述真空包装模组前端,所述上位机将产品信息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产品信息选择所需的真空包装程序并传给第一真空包装机,所述真空包装机械手将待封装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真空包装机中,由所述第一真空包装机根据所述控制器返回的真空包装程序进行包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上的第五检测装置,所述第五检测装置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五检测装置适于识别真空包装后产品的铝箔袋上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中,由所述控制器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将装有产品的纸盒进行合盒;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纸盒折叠包装模组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还包括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及第六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适于将第三校对标签粘贴在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折叠包装后的包装盒表面,所述第六检测装置适于识别粘贴在包装盒表面上的第三校对标签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产品输送至下一工位,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产品做混料处理。
进一步地,还包括铝箔袋供给模组及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所述铝箔袋供给模组适于为所述入袋模组提供铝箔袋,所述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适于将第二校对标签粘贴在所述铝箔袋供给模组提供的铝箔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剂供给模组包括主供给机构,所述主供给机构包括轨道、压料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切断机构;
所述轨道用于放置条状干燥剂,所述压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方的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端的压杆,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压杆朝向所述轨道运动,以使所述压杆压紧置于所述轨道上的条状干燥剂,所述压料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压料机构沿所述轨道长度方向运动,以能够带动条状干燥剂沿所述轨道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轨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进料端与出料端,所述切断机构适于分割输送至所述出料端的条状干燥剂,以将条状干燥剂分割成袋状;
所述主供给机构还包括盛放架,所述盛放架适于盛放由所述切断机构切下的干燥剂;
还包括副供给机构,所述副供给机构包括开口朝上设置的置物盒,所述置物盒用于放置袋状干燥剂;
还包括干燥剂感应器、色标感应器、控制器与干燥机机械手;
所述干燥剂感应器安装于所述轨道下端,所述色标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出料端,所述色标感应器适于识别设置在条状干燥剂表面的标志,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所述干燥剂感应器适于检测条状干燥剂是否存在,并将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适于根据所述干燥剂感应器传回信息,控制所述干燥剂机械手从所述盛放架或所述置物盒抓取袋状干燥剂。
进一步地,还包括纸盒供给模组与纸盒供给机械手,所述纸盒供给模组适于提供纸板,所述纸盒供给机械手适于将所述纸盒供给模组提供纸板或所述第一真空包装机真空包装后的产品输送至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中,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适于将纸盒折叠成包装盒并将真空包装后的产品装入包装盒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码垛模组,所述码垛模组包括码垛机械手与放置架,所述码垛机械手适于将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折好纸盒送至所述放置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七检测装置,所述第七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上料模组上,所述第七检测装置适于识别所述上料模组内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信息,并将初始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上位机将传回初始标签信息与所述上位机内存储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产品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将上料模组内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当产品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作混料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包装模组还包括第二真空包装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的第八检测装置,所述第八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输送机构侧面,所述第八检测装置适于对保护带安装模组处理后产品进行检测,当产品上安装有保护带时,所述输送机构将产品输送至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当产品上未安装有保护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放回在保护带安装模组重新安装保护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视觉系统适于读取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以及获取第一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一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一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检测装置包括第二视觉系统,所述第二视觉系统适于读取第二校对标签信息及获得第二校对标签图像,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二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二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检测装置包括第三视觉系统,所述第三视觉系统适于读取第三校对标签信息及获得第三校对标签图像,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三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三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料步骤:利用扫描枪扫描产品工单信息,将工单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上传至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系统根据批次码将该批次产品信息传输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将产品信息传输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打开舱门,将产品放入料仓中,舱门关闭,装有产品的料仓旋转步进至上料升降机位置;
标签验证步骤:上料升降机将产品抬升至预设抓取工位后,安装于抓取工位的第七检测装置将识别粘贴在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并将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初始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初始标签信息与产品信息一致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检测装置,当初始标签信息与产品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第一检测步骤: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对产品表面的印字信息进行识别并将印字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从第一检测装置得到的印字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印字信息与产品信息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送至保护带安装模组;当印字信息与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送至预设不良品处理工位;
保护带安装步骤:产品移送至保护带安装模组后,控制器根据产品信息选择保护带型号,并控制保护带安装模组将保护带安装至产品上,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装好保护带的产品移送至输送机构;
第一次标签粘贴步骤: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将第一校对标签粘贴在输送机构输送的产品表面;
第二次检测步骤:第二检测装置读取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输送机构将产品输送至干燥剂供给模组,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干燥剂装填步骤:控制器控制干燥剂供给机械手从盛放架或置物盒中抓取袋状干燥剂,并移送至放置在输送机构上的产品中;
第三检测及入袋步骤:所述第三检测装置适于读取粘贴在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适于识别粘贴在铝箔袋表面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从第三检测装置读取得到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入袋模组将产品装入铝箔袋中;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入袋模组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真空包装步骤:控制器控制真空包装机械手将装入铝箔袋的产品移送至第一真空包装机或第二真空包装机中,由第一真空包装机或第二真空包装机根据产品信息选择包装程序对产品进行真空包装;
第四检测及包装步骤:第五检测装置读取真空包装后产品的铝箔袋上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中,由所述控制器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将装有产品的纸盒进行合盒;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纸盒折叠包装模组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第三次标签粘贴步骤: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将第三校对标签粘贴在包装盒表面;
第五检测步骤:第六检测装置识别粘贴在包装盒表面上的第三校对标签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码垛机械手将纸盒折叠包装模组折好包装盒送至胶纸粘贴模组上,由所述胶纸粘贴模组将胶纸粘贴在包装盒侧面,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胶纸粘贴步骤:胶纸粘贴模组将胶纸粘贴在包装盒侧面;
堆垛步骤:堆垛机械手将胶纸粘贴模组处理后的包装盒放入放置架中进行堆叠。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次标签粘贴步骤之前,所述保护带安装步骤之后还包括保护带检测步骤,所述保护带检测步骤:保护带安装至产品后,安装于输送机构侧面的第八检测装置将对产品进行识别,当产品上安装有保护带时,输送机构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当产品上未安装有保护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动至保护带安装模组重新安装保护带。
进一步地,还包括铝箔袋供给步骤,在所述铝箔袋供给步骤中,铝箔袋供给模组将铝箔袋输送至入袋模组。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次标签粘贴步骤,在所述第二次标签粘贴步骤中,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将第二校对标签粘贴在由铝箔袋供给模组输送至入袋模组的铝箔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次检测步骤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将获取第一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检测及入袋步骤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将获取第二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二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检测步骤中所述第六检测装置将获取第三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三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第四检测装置、第五检测装置及第六检测装置配合,以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第二校对标签信息、第三校对标签信息及产品信息进行相互比较,以有效避免出现混料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真空包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第一真空包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干燥剂供给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干燥剂供给模组的爆炸视图。
图示:1、上料模组;2、保护带安装模组;3、输送机构;4、干燥剂供给模组;411、轨道;4111、进料端;4112、出料端;412、干燥剂感应器;413、色标感应器;414、干燥剂机械手;421、压料机构;4211、固定板;4212、第二驱动机构;4213、压杆;4214、安装板;4215、固定杆;4216、驱动板;4217、轴承套;430、第一驱动机构;440、切断机构;441、切刀;442、切刀座;443、切刀驱动机构;451、盛放架;461、置物盒;462、外壳;463、副驱动机构;471、第一导向板;472、第二导向板;473、第一送料辊筒;474、第二送料辊筒;481、停止板驱动气缸;482、停止板;5、入袋模组;6、真空包装模组;61、真空包装机械手;62、第一真空包装机;621、机体;622、盖体;623、气缸;63、第二真空包装机;7、纸盒折叠包装模组;8、铝箔袋供给模组;10、第一机械手;11、第一检测装置;21、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2、第二检测装置;221、第一视觉系统;31、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32、第三检测装置;33、第四检测装置;51、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71、第五检测装置;52、第六检测装置;12、第七检测装置;91、码垛机械手;92、放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包括控制器、上位机、生产管理系统及按照生产流程依次设置的信息录入装置、上料模组1、保护带安装模组2、输送机构3、干燥剂供给模组4、入袋模组5、真空包装模组6与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所述控制器与上料模组1、保护带安装模组2、输送机构3、干燥剂供给模组4、入袋模组5、真空包装模组6及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电连接,
所述信息录入装置适于识别产品随工单信息,并将随工单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传输至所述生产管理系统中,所述生产管理系统根据随工单信息找到该批次产品信息,并将该批次产品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
所述上料模组1与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2之间设置有第一机械手10与第一检测装置11,所述上料模组1适于将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机械手10,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适于对产品表面印字进行检测,并将印字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印字信息与上位机中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印字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印字信息与上位机中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输送至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2,当印字信息与上位机中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输送至预设不良品处理工位,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2适于对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识别后的产品安装保护带并将安装后的产品输送至输送机构3;
所述输送机构3适于将产品输送至入袋模组5,所述输送机构3上设置有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1,所述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1适于将第一校对标签粘贴在产品表面;
所述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1侧面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22,所述第二检测装置22包含一个第一视觉系统221和一个扫描枪,并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装置22的第一视觉系统221适于识别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扫描枪适于读取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信息并将初始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扫描枪读取得到的初始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传送机构将信息验证后的产品送至干燥剂供给模组4,所述干燥剂供给模组4适于将干燥剂及湿度指示卡放至产品上,当所述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作混料处理;
还包括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的第三及第四检测装置33,所述第三检测装置32适于读取粘贴在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33适于识别粘贴在铝箔袋表面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从第三检测装置32读取得到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入袋模组5将产品装入铝箔袋中;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入袋模组5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所述真空包装模组6包括、真空包装机械手61与第一真空包装机62,所述真空包装机械手61设置在所述真空包装模组6前端,控制器根据产品信息选择所需的真空包装程序并传给第一真空包装机62,所述真空包装机械手61将待封装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真空包装机62中,由所述第一真空包装机62根据所述控制器返回的真空包装程序进行包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上的第五检测装置71,所述第五检测装置71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五检测装置71适于识别真空包装后产品的铝箔袋上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中,由所述控制器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将装有产品的纸盒进行合盒;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还包括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51及第六检测装置52,所述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51适于将第三校对标签粘贴在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折叠包装后的包装盒表面,所述第六检测装置52适于识别粘贴在包装盒表面上的第三校对标签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产品输送至下一工位,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产品做混料处理。
工作时,工作人员利用扫描枪扫描产品的随行工单,将工单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由上位机传输至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系统根据工单信息选择该批次产品信息,并将产品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然后工作人员将产品放入上料模组1中,由上料模组1将产品输送至预设抓取工位,第一机械手10抓取运输至抓取工位的产品,并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检测装置11,第一检测装置11将对产品表面的印字进行检测,并将印字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上位将对印字信息与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并将验证信息传输至控制器中,当印字信息与产品信息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输送至保护带安装模组2,保护带安装模组2将保护带安装在产品上,并将装有保护带的产品运至输送机构3,由输送机构3送至入袋模组5,在产品运往入袋模组5的过程中,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1将把第一校对标签粘贴在产品表面,设置在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1侧面的第二检测装置22将读取第一校对标签以及粘贴在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及初始标签传输至上位机中,上位机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验证,并将验证信息传输至控制器中,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输送机构3将产品输送至干燥剂供给模组4,由干燥剂供给模组4将干燥剂及湿度指示卡放至产品内,然后第三检测装置32读取粘贴在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同时第四检测装置33将读取粘贴在铝箔袋表面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由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入袋模组5将产品装入铝箔袋中;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入袋模组5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真空包装机械手61将抓取装有产品的铝箔袋,并将铝箔袋移送至第一真空包装机62中,控制器根据产品信息选择所需包装程序,并传输至第一真空包装机62中,第一真空包装机62根据包装程序对产品进行真空包装,真空包装后的产品被移送至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安装于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上的第五检测装置71将识别真空包装后产品的铝箔袋上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中,由所述控制器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将装有产品的包装盒进行合盒;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合盒后,包装盒被移送至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51及第六检测装置52,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51适于将第三校对标签粘贴在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折叠包装后的包装盒表面,第六检测装置52识别粘贴在包装盒表面上的第三校对标签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产品输送至下一工位,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产品做混料处理。
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第一检测装置11、第二检测装置22、第三检测装置32、第四检测装置33、第五检测装置71及第六检测装置52配合,以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第二校对标签信息、第三校对标签信息及产品信息进行相互比较,以有效避免出现混料现象的发生。
本申请中第一、第二、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51其具体结构可参见申请号201821078193.2专利文件中的打印贴标机,也可采用现有打印贴标装置。
具体地,还包括铝箔袋供给模组8及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31,工作时,铝箔袋供给模组8将铝箔袋输送至入袋模组5,在铝箔袋的运输过程中,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31将第二校对标签粘贴在铝箔袋表面,当铝箔袋到达入袋模组5后,安装于入袋模组5上的第三检测装置32将识别粘贴在铝箔袋表面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上位机对信息进行验证,当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入袋模组5将产品装入铝箔袋中;当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不一致时,控制器控制入袋模组5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本申请中铝箔袋供给模组8可参见申请号201711192214.3中包装袋移栽机构与包装袋储料分料机构。
此外,为避免安装有保护带的产品被输送至下一加工步骤,本申请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七检测装置12,所述第七检测装置12安装于所述上料模组1上,所述第七检测装置12适于识别所述上料模组1内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信息,并将初始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上位机将传回初始标签信息与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产品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10将上料模组1内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检测装置11,当产品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作混料处理。
本申请中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检测装置可采用orc识别装置。
具体地,还包括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的第八检测装置,所述第八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输送机构3侧面,所述第八检测装置适于对保护带安装模组2处理后产品进行检测,当产品上安装有保护带时,所述输送机构3将产品输送至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1,当产品上未安装有保护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放回在保护带安装模组2重新安装保护带。
此外,所述第一视觉系统221适于读取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以及获取第一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一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一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当第一校对标签图像打印质量较差时,控制器将提醒工作人员将产品取出并重新打印第一校对标签,并将打印好的第一校对标签粘贴在产品表面,以避免后期识别第一校对标签出现错误。
具体地,所述第四检测装置33包括第二视觉系统,所述第二视觉系统适于读取第二校对标签信息及获得第二校对标签图像,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二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二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当第二校对标签图像打印质量较差时,控制器将提醒工作人员将产品取出并重新打印第二校对标签,并将打印好的第二校对标签粘贴在产品表面,以避免后期识别第二校对标签出现错误。
具体地,所述第六检测装置52包括第三视觉系统,所述第三视觉系统适于读取第三校对标签信息及获得第三校对标签图像,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三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三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当第三校对标签图像打印质量较差时,控制器将提醒工作人员将产品取出并重新打印第三校对标签,并将打印好的第三校对标签粘贴在产品表面,以避免后期识别第三校对标签出现错误。
具体地,所述干燥剂供给模组4包括主供给机构,所述主供给机构包括轨道411、压料机构421、第一驱动机构430与切断机构440;
所述轨道411用于放置条状干燥剂,所述压料机构421包括设置在所述轨道411上方的固定板4211、安装于所述固定板4211的第二驱动机构4212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212驱动端的压杆4213,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212适于驱动所述压杆4213朝向所述轨道411运动,以使所述压杆4213压紧置于所述轨道411上的条状干燥剂,所述压料机构421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30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30适于驱动所述压料机构421沿所述轨道411长度方向运动,以能够带动条状干燥剂沿所述轨道411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轨道41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进料端4111与出料端4112,所述切断机构440适于分割输送至所述出料端4112的条状干燥剂,以将条状干燥剂分割成袋状;
所述主供给机构还包括盛放架451,所述盛放架451适于盛放由所述切断机构440切下的干燥剂;
还包括副供给机构,所述副供给机构包括开口朝上设置的置物盒461,所述置物盒461用于放置袋状干燥剂;
还包括干燥剂感应器412、色标感应器413、控制器与干燥剂机械手414;
所述干燥剂感应器412安装于所述轨道411下端,所述色标感应器413设置在所述出料端4112,所述色标感应器413适于识别设置在条状干燥剂表面的标志,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所述干燥剂感应器412适于检测条状干燥剂是否存在,并将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适于根据所述干燥剂感应器412传回信息,控制所述干燥剂机械手414从所述盛放架451或所述置物盒461抓取袋状干燥剂。
本申请中条状干燥剂是由多个袋状干燥剂依次拼接而成。
工作时,将条状干燥剂沿轨道411拖至出料端4112,此时,干燥剂感应器412将识别条状干燥剂表面的标志,并将信息传送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传回信息控制第二驱动机构4212工作,以驱使压杆4213朝向轨道411方向运动压紧置于轨道411上的条状干燥剂,然后第一驱动机构430驱动压料机构421沿轨道411长度方向运动,以带动条状干燥剂运动至出料端4112,然后压杆4213与压料机构421复位,重复上述动作,以实现条状干燥剂的运输,当条状干燥剂运动至出料端4112后,色标感应器413将识别条状干燥剂表面的标志,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控制切断机构440工作,对条状干燥剂进行切割,以将条状干燥剂分割成袋状,并落至盛放架451上,控制器控制干燥剂机械手414落至盛放架451上的袋状干燥剂取走并送至下一工序;当干燥剂感应器412未识别到条状干燥剂表面时,干燥剂感应器412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干燥剂机械手414将置物盒461中盛装的袋状干燥剂取出,并送至下一工序,以方便使用者重新装料。
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副供给机构与干燥剂感应器412、色标感应器413配合,以能够在主供料机构中条状干燥剂用完后切换至副供给机构,由副供给机构提供原料,以方便使用者在副供给机构进行供料时,为主供料机构补充条状干燥剂时无需停机,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切断机构440包括设置在出料端4112的切刀441、切刀座442与切刀驱动机构443,切刀441与切刀座442转动连接,切刀驱动机构443与切刀441传动连接,切刀驱动机构443适于接收色标感应器413传回信号驱动切刀441转动,以使切刀441切断移至出料端4112的条状干燥剂。
切刀驱动机构443包括切刀441驱动气缸623与安装于切刀441驱动气缸623动力端的连接杆,该连接杆与切刀441另一端转动连接,以使切刀441驱动气缸623能够通过连接杆驱动切刀441绕其与切刀座442的连接端转动,以切断出料端4112的条状干燥剂,使得条状干燥剂分割成袋状。
具体地,压料机构421包括安装板4214与四根固定杆4215,多根固定杆4215底端与安装板4214角部固接,固定板4211安装于固定杆4215顶端,固定杆4215、安装板4214与固定板4211围成供轨道411穿过的通道,结构稳定,避免第二驱动机构4212工作时,发生晃动,第二驱动机构4212安装于固定板4211下端。
更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4212为驱动气缸623,驱动气缸623的驱动轴穿过固定板4211并安装有驱动板4216,对应驱动板4216角部各设置有一根压杆4213,压杆4213一端与驱动板4216固接,另一端穿过安装于固定板4211的轴承套4217。
使用时,四根压杆4213能够压住构成条状干燥剂的袋状干燥剂的角部,以避免移动时出现松脱,此外,可在压杆4213末端设置橡胶垫,以提高压杆4213与袋状干燥剂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430为线性驱动机构,可采用如马达与丝杆配合,将安装板4214与丝杆螺纹连接,并设置与安装板4214滑动连接的导向杆,该丝杆及导向杆的轴向与轨道411的长度方向平行,工作时,通过马达驱动丝杆转动,以驱使安装板4214沿丝杆轴向运动,进而带动条状干燥剂沿轨道411长度方向运动,此外,也可采用驱动气缸623或油缸等,将安装板4214与驱动气缸623或油缸的驱动端连接,以使驱动气缸623或油缸能够驱使安装板4214沿轨道411长度方向运动。
更具体地,副供给机构包括侧开口的外壳462与副驱动机构463,置物盒461设置在外壳462内,且适于沿外壳462内壁滑动,副驱动机构463适于驱动置物盒461移动,以使置物盒461通过开口凸出外壳462。本申请中副驱动机构463可采用气缸623。
通过设置外壳462能够对置物盒461进行保护,避免杂物落入置物盒461中,置物盒461内可设置有多列用于放置袋状干燥剂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朝上,以便于干燥剂机械手414取出容纳腔中的袋状干燥剂。
此外,本申请还包括供料机构,供料机构设置在进料端4111,供料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板471、第二导向板472、第一送料辊筒473与第二送料辊筒474,第一导向板471与水平面呈垂直设置,第二导向板472设置在第一导向板471第一导向板471左侧,第一导向板471与第二导向板472围成供条状干燥剂通过的通道,第一送料辊筒473及第二送料辊筒474设置在通道内,且第一送料辊筒473设置在第二送料辊筒474上端,条状干燥剂依次绕过第一送料辊筒473与第二送料辊筒474。
通过设置第一送料辊筒473以及第二送料辊筒474,以为条状干燥剂进行导向,避免条状干燥剂移动过程中发生缠绕导致卡死。
更具体地,供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轨道411上的停止板驱动气缸481以及安装于停止板驱动气缸481上的停止板482,停止板驱动气缸481适于驱动停止板482朝向轨道411方向运动,以压紧轨道411上的条状干燥剂,能够在机器停止后压紧条状干燥剂避免其移动,使得机器再次启动时,条状干燥剂能够维持原状。
更具体地,本申请还包括纸盒供给模组与纸盒供给机械手,纸盒供给模组适于提供纸板,纸盒供给机械手适于将纸盒供给模组提供纸板或第一真空包装机62真空包装后的产品输送至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中,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适于将纸盒折叠成包装盒并将真空包装后的产品装入包装盒中。
本申请中纸盒供给模组可参见申请号201710284952.4中的纸皮储存及供料机构。
真空包装模组6还包括第二真空包装机63,工作时控制器根据初始标签信息,控制真空包装机械手61将待包装产品输送至第一真空包装机62或第二真空包装机63中,由第一真空包装机62或第二真空包装机63根据预设程序进行包装。
本申请中第一真空包装机62与第二真空包装机63两者结构相同,其预设包装参数不同,以能够对不同封装需求的产品进行封装,无需人工进行调校设置,节省时间与人力,能够适用于流水线式生产,此外,第一真空包装机62与第二真空包装机63两者也可采用相同的参数设置,以同时对同一封装需求的产品进行封装,提高包装效率。
具体地,第一真空包装机62包括机体621与盖体622,盖体622设置在机体621上端,且盖体622一端与机体621转动连接,盖体622适于转动至与机体621上端面贴合,以与机体621上端面围成用于放置待封装产品的密封腔,第一真空包装机62还包括与密封腔连通的真空泵。机体621侧面设置有气缸623,气缸623一端与机体6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盖体622转动连接,气缸623适于驱动盖体622转动。
通过设置的气缸623用于驱动盖体622开启与关闭,无需人工控制,有利于减少人力,提高包装速度。
本申请中上料模组1的结构可参见申请号201711192214.3,名称为一种智能包装机中的电子料库,本申请中输送机构3可采用现有输送带,入袋模组5可参见申请号201711192214.3,名称为一种智能包装机中的干燥剂入袋机构,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可参见申请号201620835528.5专利文献。
具体地,本申请还包括码垛模组,码垛模组包括码垛机械手91与放置架92放置架92,工作时,码垛机械手91将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折好纸盒送至放置架92放置架92上进行堆垛,以方便工作人员移送包装好的卷盘。
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上料步骤:利用扫描枪扫描产品工单信息,将工单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上传至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系统根据批次码将该批次产品信息传输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将产品信息传输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打开舱门,将产品放入料仓中,舱门关闭,装有产品的料仓旋转步进至上料升降机位置;
标签验证步骤:上料升降机将产品抬升至预设抓取工位后,安装于抓取工位的第七检测装置12将识别粘贴在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并将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初始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初始标签信息与产品信息一致时,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检测装置11,当初始标签信息与产品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第一检测步骤: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检测装置11,第一检测装置11对产品表面的印字信息进行识别并将印字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从第一检测装置11得到的印字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印字信息与产品信息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移送至保护带安装模组2;当印字信息与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移送至预设不良品处理工位;
保护带安装步骤:产品移送至保护带安装模组2后,控制器根据产品信息选择保护带型号,并控制保护带安装模组2将保护带安装至产品上,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10将装好保护带的产品移送至输送机构3;
第一次标签粘贴步骤: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1将第一校对标签粘贴在输送机构3输送的产品表面;
第二次检测步骤:第二检测装置22读取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输送机构3将产品输送至干燥剂供给模组4,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干燥剂装填步骤:控制器控制干燥剂供给机械手从盛放架451或置物盒461中抓取袋状干燥剂,并移送至放置在输送机构3上的产品中;
第三检测及入袋步骤:所述第三检测装置32适于读取粘贴在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33适于识别粘贴在铝箔袋表面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从第三检测装置32读取得到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入袋模组5将产品装入铝箔袋中;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入袋模组5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真空包装步骤:控制器控制真空包装机械手61将装入铝箔袋的产品移送至第一真空包装机62或第二真空包装机63中,由第一真空包装机62或第二真空包装机63根据产品信息选择包装程序对产品进行真空包装;
第四检测及包装步骤:第五检测装置71读取真空包装后产品的铝箔袋上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中,由所述控制器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将装有产品的纸盒进行合盒;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第三次标签粘贴步骤: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51将第三校对标签粘贴在包装盒表面;
第五检测步骤:第六检测装置52识别粘贴在包装盒表面上的第三校对标签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码垛机械手91将纸盒折叠包装模组7折好包装盒送至胶纸粘贴模组上,由所述胶纸粘贴模组将胶纸粘贴在包装盒侧面,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胶纸粘贴步骤:胶纸粘贴模组将胶纸粘贴在包装盒侧面;
堆垛步骤:堆垛机械手将胶纸粘贴模组处理后的包装盒放入放置架92中进行堆叠。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次标签粘贴步骤之前,所述保护带安装步骤之后还包括保护带检测步骤,所述保护带检测步骤:保护带安装至产品后,安装于输送机构3侧面的第八检测装置将对产品进行识别,当产品上安装有保护带时,输送机构3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21,当产品上未安装有保护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10将产品移动至保护带安装模组2重新安装保护带。
进一步地,还包括铝箔袋供给步骤,在所述铝箔袋供给步骤中,铝箔袋供给模组8将铝箔袋输送至入袋模组5。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次标签粘贴步骤,在所述第二次标签粘贴步骤中,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31将第二校对标签粘贴在由铝箔袋供给模组8输送至入袋模组5的铝箔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次检测步骤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22将获取第一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检测及入袋步骤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33将获取第二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二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检测步骤中所述第六检测装置52将获取第三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三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1.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上位机、生产管理系统及按照生产流程依次设置的信息录入装置、上料模组、保护带安装模组、输送机构、干燥剂供给模组、入袋模组、真空包装模组与纸盒折叠包装模组,所述控制器与上料模组、保护带安装模组、输送机构、干燥剂供给模组、入袋模组、真空包装模组及纸盒折叠包装模组电连接;
所述信息录入装置适于识别产品随工单信息,并将随工单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传输至所述生产管理系统中,所述生产管理系统根据随工单信息找到该批次产品信息,并将该批次产品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
所述上料模组与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之间设置有第一机械手与第一检测装置,所述上料模组适于将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一检测装置适于对产品表面印字进行检测,并将印字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印字信息与上位机中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印字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印字信息与上位机中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将产品输送至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当印字信息与上位机中产品信息不一致时,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将产品输送至预设不良品处理工位,所述保护带安装模组适于对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识别后的产品安装保护带并将安装后的产品输送至输送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适于将产品输送至入袋模组,所述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所述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适于将第一校对标签粘贴在产品表面;
所述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侧面设置有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含一个第一视觉系统和一个扫描枪,并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第一视觉系统适于识别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扫描枪适于读取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信息并将初始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扫描枪读取得到的初始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传送机构将信息验证后的产品送至干燥剂供给模组,所述干燥剂供给模组适于将干燥剂及湿度指示卡放至产品上,当所述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作混料处理;
还包括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的第三检测装置及第四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适于读取粘贴在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适于识别粘贴在铝箔袋表面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从第三检测装置读取得到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入袋模组将产品装入铝箔袋中;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入袋模组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所述真空包装模组包括、真空包装机械手与第一真空包装机,所述真空包装机械手设置在所述真空包装模组前端,所述上位机将产品信息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产品信息选择所需的真空包装程序并传给第一真空包装机,所述真空包装机械手将待封装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真空包装机中,由所述第一真空包装机根据所述控制器返回的真空包装程序进行包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上的第五检测装置,所述第五检测装置与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所述第五检测装置适于识别真空包装后产品的铝箔袋上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中,由所述控制器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将装有产品的纸盒进行合盒;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纸盒折叠包装模组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还包括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及第六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适于将第三校对标签粘贴在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折叠包装后的包装盒表面,所述第六检测装置适于识别粘贴在包装盒表面上的第三校对标签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产品输送至下一工位,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产品做混料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箔袋供给模组及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所述铝箔袋供给模组适于为所述入袋模组提供铝箔袋,所述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适于将第二校对标签粘贴在所述铝箔袋供给模组提供的铝箔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剂供给模组包括主供给机构,所述主供给机构包括轨道、压料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切断机构;
所述轨道用于放置条状干燥剂,所述压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方的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端的压杆,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压杆朝向所述轨道运动,以使所述压杆压紧置于所述轨道上的条状干燥剂,所述压料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压料机构沿所述轨道长度方向运动,以能够带动条状干燥剂沿所述轨道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轨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进料端与出料端,所述切断机构适于分割输送至所述出料端的条状干燥剂,以将条状干燥剂分割成袋状;
所述主供给机构还包括盛放架,所述盛放架适于盛放由所述切断机构切下的干燥剂;
还包括副供给机构,所述副供给机构包括开口朝上设置的置物盒,所述置物盒用于放置袋状干燥剂;
还包括干燥剂感应器、色标感应器、控制器与干燥机机械手;
所述干燥剂感应器安装于所述轨道下端,所述色标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出料端,所述色标感应器适于识别设置在条状干燥剂表面的标志,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所述干燥剂感应器适于检测条状干燥剂是否存在,并将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适于根据所述干燥剂感应器传回信息,控制所述干燥剂机械手从所述盛放架或所述置物盒抓取袋状干燥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纸盒供给模组与纸盒供给机械手,所述纸盒供给模组适于提供纸板,所述纸盒供给机械手适于将所述纸盒供给模组提供纸板或所述第一真空包装机真空包装后的产品输送至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中,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适于将纸盒折叠成包装盒并将真空包装后的产品装入包装盒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码垛模组,所述码垛模组包括码垛机械手与放置架,所述码垛机械手适于将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折好纸盒送至所述放置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七检测装置,所述第七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上料模组上,所述第七检测装置适于识别所述上料模组内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信息,并将初始标签信息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上位机将传回初始标签信息与所述上位机内存储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产品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机械手将上料模组内产品输送至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当产品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作混料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包装模组还包括第二真空包装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的第八检测装置,所述第八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输送机构侧面,所述第八检测装置适于对保护带安装模组处理后产品进行检测,当产品上安装有保护带时,所述输送机构将产品输送至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当产品上未安装有保护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放回在保护带安装模组重新安装保护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视觉系统适于读取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以及获取第一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一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一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检测装置包括第二视觉系统,所述第二视觉系统适于读取第二校对标签信息及获得第二校对标签图像,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二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二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盘自动包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检测装置包括第三视觉系统,所述第三视觉系统适于读取第三校对标签信息及获得第三校对标签图像,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及第三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及对第三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12.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上料步骤:利用扫描枪扫描产品工单信息,将工单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上传至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系统根据批次码将该批次产品信息传输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将产品信息传输至控制器中,控制器打开舱门,将产品放入料仓中,舱门关闭,装有产品的料仓旋转步进至上料升降机位置;
(2)标签验证步骤:上料升降机将产品抬升至预设抓取工位后,安装于抓取工位的第七检测装置将识别粘贴在产品表面的初始标签,并将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初始标签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初始标签信息与产品信息一致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检测装置,当初始标签信息与产品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3)第一检测步骤: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对产品表面的印字信息进行识别并将印字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从第一检测装置得到的印字信息与上位机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印字信息与产品信息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送至保护带安装模组;当印字信息与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送至预设不良品处理工位;
(4)保护带安装步骤:产品移送至保护带安装模组后,控制器根据产品信息选择保护带型号,并控制保护带安装模组将保护带安装至产品上,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装好保护带的产品移送至输送机构;
(5)第一次标签粘贴步骤: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将第一校对标签粘贴在输送机构输送的产品表面;
(6)第二次检测步骤:第二检测装置读取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一致时,输送机构将产品输送至干燥剂供给模组,当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7)干燥剂装填步骤:控制器控制干燥剂供给机械手从盛放架或置物盒中抓取袋状干燥剂,并移送至放置在输送机构上的产品中;
(8)第三检测及入袋步骤:所述第三检测装置适于读取粘贴在产品表面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并将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适于识别粘贴在铝箔袋表面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从第三检测装置读取得到的第一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产品信息验证后,所述上位机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一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所述入袋模组将产品装入铝箔袋中;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初始标签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入袋模组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8)真空包装步骤:控制器控制真空包装机械手将装入铝箔袋的产品移送至第一真空包装机或第二真空包装机中,由第一真空包装机或第二真空包装机根据产品信息选择包装程序对产品进行真空包装;
(9)第四检测及包装步骤:第五检测装置读取真空包装后产品的铝箔袋上的第二校对标签并将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中,由所述控制器对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进行验证,当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一致时,所述纸盒折叠包装模组将装有产品的纸盒进行合盒;所述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与控制器存储的产品信息不一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纸盒折叠包装模组停止工作并作混料处理。
(10)第三次标签粘贴步骤:第三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将第三校对标签粘贴在包装盒表面;
(11)第五检测步骤:第六检测装置识别粘贴在包装盒表面上的第三校对标签并将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传送至上位机中,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传送给控制器,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码垛机械手将纸盒折叠包装模组折好包装盒送至胶纸粘贴模组上,由所述胶纸粘贴模组将胶纸粘贴在包装盒侧面,当第三校对标签信息与第二校对标签信息不一致时,则做混料处理;
(12)胶纸粘贴步骤:胶纸粘贴模组将胶纸粘贴在包装盒侧面;
(13)堆垛步骤:堆垛机械手将胶纸粘贴模组处理后的包装盒放入放置架中进行堆叠。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次标签粘贴步骤之前,所述保护带安装步骤之后还包括保护带检测步骤,所述保护带检测步骤:保护带安装至产品后,安装于输送机构侧面的第八检测装置将对产品进行识别,当产品上安装有保护带时,输送机构将产品移送至第一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当产品上未安装有保护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机械手将产品移动至保护带安装模组重新安装保护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箔袋供给步骤,在所述铝箔袋供给步骤中,铝箔袋供给模组将铝箔袋输送至入袋模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次标签粘贴步骤,在所述第二次标签粘贴步骤中,第二校对标签粘贴模组将第二校对标签粘贴在由铝箔袋供给模组输送至入袋模组的铝箔袋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检测步骤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将获取第一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一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一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及入袋步骤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将获取第二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二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二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卷盘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检测步骤中所述第六检测装置将获取第三校对标签图像,并将获得的第三校对标签图像传输至所述上位机,由所述上位机对第三校对标签图像的打印质量进行检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