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对洁净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到家庭,大到公司、商场甚至是工厂的无尘车间,都对地面清洁有一定的要求,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一般是换拖鞋,或者在鞋子上套鞋套,但是这些方案都有弊端,比如拖鞋难以为每位进入者准备;而且鞋套一般为塑料制品,成本较高且不利于环保,因此对应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开发出专用的鞋底清洁装置,但是目前的鞋底清洁装置有着如下的弊端:1、运动方向单一,体验差;2、结构繁琐,拆装和维护不便;3、产品笨重,且故障率高;4、毛刷拆装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联接的外部驱动组件,及清洁模块;所述清洁模块包括与所述壳体联接的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两端的左传动组件和右传动组件,及与所述左传动组件和右传动组件联接的若干条清洁毛刷;所述外部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左传动组件和右传动组件带动相邻的所述清洁毛刷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构成交叉循环清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左传动组件包括左传动轴,套设于所述左传动轴上的若干个左惰轮和若干个左传动轮;所述左惰轮与左传动轮间隔分布,所述左传动轴一端与所述壳体联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驱动组件传动联接;所述右传动组件包括右传动轴,套设于所述右传动轴上的若干个右惰轮和若干个右传动轮;所述右传动轴一端与所述壳体联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驱动组件传动联接;所述左惰轮与所述右传动轮相对应,所述左传动轮与所述右惰轮相对应;所述清洁毛刷套设于所述左惰轮与右传动轮或所述左传动轮与所述右惰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架纵向对应于所述清洁毛刷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嵌设所述清洁毛刷,所述支撑架横向穿设有若干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若干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位于所述清洁毛刷的下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外部驱动组件包括左电机,右电机,链条,及链轮;所述左电机和所述左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链轮,所述左电机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左传动轴运转;所述右电机和所述右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链轮,所述右电机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右传动轴运转;所述左电机和右电机的运转方向相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外部驱动组件包括左电机,右电机,及齿轮;所述左电机和所述左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齿轮,以形成齿轮组;所述左电机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方式带动所述左传动轴运转;所述右电机和所述右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齿轮,以形成齿轮组;所述右电机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方式带动所述右传动轴运转;所述左电机和右电机的运转方向相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外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动力轮,及链条;所述电机,左传动轴,及右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动力轮;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运转;所述链条与所述左传动轴上的动力轮下端联接,所述链条与所述右传动轴上的动力轮上端联接,以构成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运转方向相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外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组,及若干个齿轮;所述齿轮组与所述电机,及左传动轴或右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联接,所述左传动轴或右传动轴的另一端联接有齿轮,所述右传动轴或左传动轴远离于所述电机一端设有所述齿轮,所述左传动轴或右传动轴与右传动轴或左传动轴通过若干个并排分布的所述齿轮啮合传动,以构成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运转方向相反。
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联接的外部驱动组件,及清洁模块;所述清洁模块包括与所述壳体联接的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两端的前传动组件和后传动组件,及与所述前传动组件和后传动组件联接的若干条清洁毛刷;所述外部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前传动组件和后传动组件带动相邻的所述清洁毛刷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构成交叉循环清洁;所述前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前传动轴,第二前传动轴,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前传动轴和第二前传动轴上的若干个前传动轮;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与第二前传动轴上下分布;所述后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联接的后传动轴,套设于所述后传动轴上的若干个后惰轮;所述后惰轮与所述前传动轮相对应,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上的前传动轮与所述第二前传动轴上的前传动轮交错分布,所述清洁毛刷套设于所述前传动轮与后惰轮;所述支撑架纵向对应于所述清洁毛刷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嵌设所述清洁毛刷,所述支撑架横向穿设有若干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若干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位于所述清洁毛刷的下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外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及齿轮;所述电机,所述第一前传动轴,及第二前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齿轮,以形成齿轮组传动;所述电机通过齿轮组传动方式带动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与第二前传动轴运转,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上的齿轮与第二前传动轴的齿轮上下啮合传动,运转方向相反。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外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动力轮,及链条;所述第一前传动轴,及第二前传动轴的一端均设有所述齿轮,且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上的齿轮与第二前传动轴的齿轮上下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前传动轴的另一端,及所述电机均设有所述动力轮;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第一前传动轴运转,所述第一前传动轴通过齿轮上下啮合带动所述第二前传动轴运转,以构成第一前传动轴和第二前传动轴运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相邻清洁毛刷反向循环运动,实现高效清洁;清洁毛刷相互交叉循环运动,使用时不会有被拉动感,更安全,体验更好,同时清洁毛刷排布均匀且相互间反向运动,传动轴受力更均匀,减少配件磨损;该装置结构简单,轻便,容易拆装和维护,且传动效率高,故障率低;还可实现模块化组装,可根据应用场景而拼接,使用更方便,实用性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叉循环清洁装置的第一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清洁模块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外部驱动组件与清洁模块的传动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交叉循环清洁装置的第二结构图;
图9为图8中清洁模块的爆炸图;
图10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1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包括壳体10,与壳体10联接的外部驱动组件20,及清洁模块30;清洁模块30包括与壳体10联接的支撑架31,设于支撑架31两端的左传动组件32和右传动组件33,及与左传动组件32和右传动组件33联接的若干条清洁毛刷34;外部驱动组件20驱动左传动组件32和右传动组件33带动相邻的清洁毛刷34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构成交叉循环清洁。
其中,该清洁装置结构简单,相邻的清洁毛刷34反向循环运动,实现高效清洁;清洁毛刷34相互交叉循环运动,使用时不会有被拉动感,更安全,体验更好。
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左传动组件32包括左传动轴321,套设于左传动轴321上的若干个左惰轮322和若干个左传动轮323;左惰轮322与左传动轮323间隔分布,左传动轴321一端与壳体10联接,另一端与外部驱动组件20传动联接;右传动组件33包括右传动轴331,套设于右传动轴331上的若干个右惰轮332和若干个右传动轮333;右传动轴331一端与壳体10联接,另一端与外部驱动组件20传动联接;左惰轮322与右传动轮333相对应,左传动轮323与右惰轮332相对应;清洁毛刷34套设于左惰轮322与右传动轮333或左传动轮323与右惰轮332。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左惰轮322和右惰轮332为内部中间放置轴承,主要起辅助转动作用,无动力输出;结构简单,且运行稳定。
具体地,如图1至图2所示,支撑架31纵向对应于清洁毛刷34的位置设有凹槽311,凹槽311用于嵌设清洁毛刷34,支撑架31横向穿设有若干条支撑杆312,支撑杆312上套设有若干支撑轮313,支撑轮313嵌设于凹槽311内,且位于清洁毛刷34的下方。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轮313起到支撑清洁毛刷34和辅助运转的作用,多条伸出凹槽311上表面的清洁毛刷34构成清洗平面;支撑架31由高强度特殊材质(比如,铝合金)一体成型而成,支撑架31底部与壳体10底部贴紧,防止挪动和渣子堆积构成重复污染。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外部驱动组件20包括左电机21,右电机22,链条23,及链轮24;左电机21和左传动轴321上均设有链轮24,左电机21通过链条23带动左传动轴321运转;右电机22和右传动轴331上均设有链轮24,右电机22通过链条23带动右传动轴331运转;左电机21和右电机22的运转方向相反,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故障率低。
进一步,在其他实施例中,链轮24也可以为皮带轮,采用带式传动的方式带动传动轴运转,从而构成毛刷的圆周运动。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二,外部驱动组件20包括左电机21,右电机22,及齿轮25;左电机21和左传动轴321上均设有齿轮25,以形成齿轮组26;左电机21通过齿轮组26传动方式带动左传动轴321运转;右电机22和右传动轴331上均设有齿轮25,以形成齿轮组26;右电机22通过齿轮组26传动方式带动右传动轴331运转;左电机21和右电机22的运转方向相反,传动效率高,故障率低。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26可以为齿轮,伞齿轮,或蜗轮蜗杆等方式带动传动轴运转,从而构成毛刷的交叉和圆周运动。
如图5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三,外部驱动组件20包括电机27,动力轮28,及链条23;电机27,左传动轴321,及右传动轴331上均设有动力轮28;电机27通过链条23带动左传动轴321和右传动轴331运转;链条23与左传动轴321上的动力轮28下端联接,链条23与右传动轴331上的动力轮28上端联接,以构成左传动轴321和右传动轴331运转方向相反,结构简单,节约空间,且传动效率高,故障率低。
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四,外部驱动组件20包括电机27,齿轮组26,及若干个齿轮25;齿轮组26与电机27,及左传动轴321或右传动轴331的一端传动联接,左传动轴321或右传动轴331的另一端联接有齿轮25,右传动轴331或左传动轴321远离于电机27一端设有齿轮25,左传动轴321或右传动轴331与右传动轴331或左传动轴321通过若干个并排分布的齿轮25啮合传动,以构成左传动轴321和右传动轴331运转方向相反,丰富了传动方式,扩大了应用场景。
具体地,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包括壳体10,与壳体10联接的外部驱动组件20,及清洁模块30;清洁模块30包括与壳体10联接的支撑架31,设于支撑架31两端的前传动组件35和后传动组件36,及与前传动组件35和后传动组件36联接的若干条清洁毛刷34;外部驱动组件20驱动前传动组件35和后传动组件36带动相邻的清洁毛刷34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构成交叉循环清洁;前传动组件35包括第一前传动轴351,第二前传动轴352,及套设于第一前传动轴351和第二前传动轴352上的若干个前传动轮353;第一前传动轴351与第二前传动轴352上下分布;后传动组件36包括与壳体10联接的后传动轴361,套设于后传动轴361上的若干个后惰轮362;后惰轮362与前传动轮353相对应,第一前传动轴351上的前传动轮353与第二前传动轴352上的前传动轮353交错分布,清洁毛刷34套设于前传动轮353与后惰轮362;支撑架31纵向对应于清洁毛刷34的位置设有凹槽311,凹槽311用于嵌设清洁毛刷34,支撑架31横向穿设有若干条支撑杆312,支撑杆312上套设有若干支撑轮313,支撑轮313嵌设于凹槽311内,且位于清洁毛刷34的下方。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传动轴351和第二前传动轴352上的前传动轮353相互交错排布,互不干涉,运转稳定,后传动轴361上的设置若干个后惰轮362,后惰轮362为内部中间放置轴承,主要起辅助转动作用,无动力输出;一个前传动轮353,一个后惰轮362、及支撑轮313构成一个环形清洁结构;支撑轮313起到支撑清洁毛刷34和辅助运转的作用,多条伸出凹槽311上表面的清洁毛刷34构成清洗平面;支撑架31由高强度特殊材质一体成型而成,支撑架31底部与壳体10底部贴紧固定,可防止挪动和渣子堆积构成重复污染。
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五,外部驱动组件20包括电机27,及齿轮25;电机27,第一前传动轴351,及第二前传动轴352上均设有齿轮25,以形成齿轮组26传动;电机27通过齿轮组26传动方式带动第一前传动轴351与第二前传动轴352运转,第一前传动轴351上的齿轮25与第二前传动轴352的齿轮25上下啮合传动,运转方向相反,结构简单,传动效果好,且稳定,故障率低。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26可以为齿轮,伞齿轮,或蜗轮蜗杆等方式带动传动轴运转,从而构成毛刷的交叉和圆周运动。
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六,外部驱动组件20包括电机27,齿轮25,动力轮28,及链条23;第一前传动轴351,及第二前传动轴352的一端均设有齿轮25,且第一前传动轴351上的齿轮25与第二前传动轴352的齿轮25上下啮合传动,第一前传动轴351的另一端,及电机27均设有动力轮28;电机27通过链条23带动第一前传动轴351运转,第一前传动轴351通过齿轮25上下啮合带动第二前传动轴352运转,以构成第一前传动轴351和第二前传动轴352运转方向相反,丰富了传动方式,扩大了应用场景。
其中,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相邻清洁毛刷可反向循环运动且循环周长合理,可高效清洁;2、清洁毛刷相互交叉循环运动,使用时不会有被拉动感,更安全,体验更好;3、清洁毛刷排布均匀且相互间反向运动,传动轴受力更均匀,减少配件磨损;4、该装置系列清洁毛刷尺寸统一,可实现标准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5、该装置清洁毛刷传动采用带式传动,且相邻毛刷反向拉伸,可有效防止毛刷打滑和磨损;6、该装置清洗底槽采用一体成型方式,清洁毛刷放置槽内,无隐藏易清洁;7、该装置清洁毛刷传动轴采用一刷配一个独立轴方式组装,拆装和维护更方便,维护使用成本更低;8、该装置外部主传动部分可采用多种结构传动,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故障率低;9、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使用高度低,更轻便;10、该装置可实现模块化组装,可根据应用场景而拼接,使用更方便。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1.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联接的外部驱动组件,及清洁模块;所述清洁模块包括与所述壳体联接的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两端的左传动组件和右传动组件,及与所述左传动组件和右传动组件联接的若干条清洁毛刷;所述外部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左传动组件和右传动组件带动相邻的所述清洁毛刷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构成交叉循环清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组件包括左传动轴,套设于所述左传动轴上的若干个左惰轮和若干个左传动轮;所述左惰轮与左传动轮间隔分布,所述左传动轴一端与所述壳体联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驱动组件传动联接;所述右传动组件包括右传动轴,套设于所述右传动轴上的若干个右惰轮和若干个右传动轮;所述右传动轴一端与所述壳体联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驱动组件传动联接;所述左惰轮与所述右传动轮相对应,所述左传动轮与所述右惰轮相对应;所述清洁毛刷套设于所述左惰轮与右传动轮或所述左传动轮与所述右惰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纵向对应于所述清洁毛刷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嵌设所述清洁毛刷,所述支撑架横向穿设有若干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若干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位于所述清洁毛刷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驱动组件包括左电机,右电机,链条,及链轮;所述左电机和所述左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链轮,所述左电机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左传动轴运转;所述右电机和所述右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链轮,所述右电机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右传动轴运转;所述左电机和右电机的运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驱动组件包括左电机,右电机,及齿轮;所述左电机和所述左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齿轮,以形成齿轮组;所述左电机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方式带动所述左传动轴运转;所述右电机和所述右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齿轮,以形成齿轮组;所述右电机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方式带动所述右传动轴运转;所述左电机和右电机的运转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动力轮,及链条;所述电机,左传动轴,及右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动力轮;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运转;所述链条与所述左传动轴上的动力轮下端联接,所述链条与所述右传动轴上的动力轮上端联接,以构成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运转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组,及若干个齿轮;所述齿轮组与所述电机,及左传动轴或右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联接,所述左传动轴或右传动轴的另一端联接有齿轮,所述右传动轴或左传动轴远离于所述电机一端设有所述齿轮,所述左传动轴或右传动轴与右传动轴或左传动轴通过若干个并排分布的所述齿轮啮合传动,以构成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运转方向相反。
8.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联接的外部驱动组件,及清洁模块;所述清洁模块包括与所述壳体联接的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两端的前传动组件和后传动组件,及与所述前传动组件和后传动组件联接的若干条清洁毛刷;所述外部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前传动组件和后传动组件带动相邻的所述清洁毛刷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构成交叉循环清洁;所述前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前传动轴,第二前传动轴,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前传动轴和第二前传动轴上的若干个前传动轮;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与第二前传动轴上下分布;所述后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联接的后传动轴,套设于所述后传动轴上的若干个后惰轮;所述后惰轮与所述前传动轮相对应,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上的前传动轮与所述第二前传动轴上的前传动轮交错分布,所述清洁毛刷套设于所述前传动轮与后惰轮;所述支撑架纵向对应于所述清洁毛刷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嵌设所述清洁毛刷,所述支撑架横向穿设有若干条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若干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位于所述清洁毛刷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及齿轮;所述电机,所述第一前传动轴,及第二前传动轴上均设有所述齿轮,以形成齿轮组传动;所述电机通过齿轮组传动方式带动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与第二前传动轴运转,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上的齿轮与第二前传动轴的齿轮上下啮合传动,运转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交叉循环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动力轮,及链条;所述第一前传动轴,及第二前传动轴的一端均设有所述齿轮,且所述第一前传动轴上的齿轮与第二前传动轴的齿轮上下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前传动轴的另一端,及所述电机均设有所述动力轮;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链条带动所述第一前传动轴运转,所述第一前传动轴通过齿轮上下啮合带动所述第二前传动轴运转,以构成第一前传动轴和第二前传动轴运转方向相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