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许多眼部疾病都伴随有眼底情况的变化,眼底造影是检查和记录眼底视网膜、血管状况的重要诊断技术。但是现有的检查台通常采用传统的固定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无法满足不同人员的使用需求,而且对检查角度高度无法调整,不能达到最适合的检查高度和角度,影响检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升降稳定可靠,便于控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包括控制系统、操作手柄和升降机构,所述操作手柄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升或下降,所述操作手柄外套有能转动的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内设有角度检测器,所述角度检测器角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角度信号输入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左右并排设置有设有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上方设有升降座,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上开设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内套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顶部固定在升降座底面的左部,其底端伸到安装底座下方,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上开设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第二通孔,在该第二通孔中内套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的上端固定在升降座底面的右部,所述升降轴的下端延伸到安装底座下方;

所述导向轴的后侧设有位移检测机构,所述位移检测机构包括安装钣金件,所述安装钣金件的前侧上下间隔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且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正上方,所述导向轴的后侧设有被检测块,所述被检测块能伸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的u形槽内,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最高限位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最低限位输入端;

所述升降轴伸到安装底座下方的部分外套设有传动螺母,所述升降轴和传动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螺母与安装底座之间连接有第一滚动轴承,所述传动螺母的底端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安装底座的右部设有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伸到安装底座下方并连接有与从动齿轮齐平的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直流电机用于转动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用于带动从动齿轮转动,通过从动齿轮转动传动螺母,由于传动螺母固定在滚动轴承上,当传动螺母转动时,升降轴则会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座上下移动,导向轴用于导向。角度检测器用于检测转动套的转动角度,控制系统根据角度检测器检测的角度信息调节直流电机正反转和转速,从而调节升降轴或升或降以及升降速度。第一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最高限位,当第一位置检测器检测到被检测块时,控制系统停止直流电机。第二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最低限位,当第二位置检测器将测到被检测块是,控制系统停止直流电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升降轴的底端设有限位块,且升降轴与限位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传动螺母底部设有供限位块卡入的卡口。避免升降轴脱离传动螺母。

上述方案中:所述传动螺母底端向外扩大形成连接沿,所述从动齿轮通过两个螺母连接在连接沿的底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安装底座上,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在升降座上。弹簧用于配重,只需要很小的力便可上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导向轴之间设有滑动轴承,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与升降轴之间也设有滑动轴承。减小零件磨损。

上述方案中:所述操作手柄的底端设有固定底座。固定操作手柄,避免操控操作手柄时发生移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动套外侧设有摩擦纹。增加摩擦力,便于转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需通过转动转动套便能实现升降机构快速升降、慢速升降;可控性强,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手柄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手柄的剖视图;

图6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7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包括控制系统15、操作手柄14和升降机构,操作手柄14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升或下降。操作手柄14外套有能转动的转动套13,转动套内设有角度检测器16,角度检测器16角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15角度信号输入端。最好是,转动套13外侧设有摩擦纹,能够增加转动转动套13时的摩擦力,便于转动。

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底座9,安装底座9上左右并排设置有设有第一限位凸台91和第二限位凸台92。第一限位凸台91和第二限位凸台92上方设有升降座1,第一限位凸台91上开设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内套有导向轴8。导向轴8的顶部固定在升降座1底面的左部,其底端伸到安装底座9下方。第二限位凸台92上开设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第二通孔,在该第二通孔中内套有升降轴2。升降轴2的上端固定在升降座1底面的右部,升降轴2的下端延伸到安装底座9下方。第二限位凸台外套设有弹簧11,弹簧11的底端固定在安装底座9上,弹簧11的顶端固定在升降座1上。

所述导向轴8的后侧设有位移检测机构,所述位移检测机构包括安装钣金件10,所述安装钣金件102的前侧上下间隔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1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8,第一光电传感器17位于第二光电传感器18的正上方,且第一光电传感器1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8均为槽型光电传感器。所述导向轴8的后侧设有被检测块81,所述被检测块81能伸到第一光电传感器1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8的u形槽内。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17的检测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15最高限位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18的位置检测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15最低限位输入端。

升降轴2伸到安装底座9下方的部分外套设有传动螺母3,升降轴2和传动螺母3螺纹连接。传动螺母3与安装底座9之间连接有第一滚动轴承4,传动螺母3底端向外扩大形成连接沿31,从动齿轮7通过两个螺母连接在连接沿31的底侧。

安装底座9的右部设有直流电机5,直流电机5的输出轴伸到安装底座9下方并连接有与从动齿轮7齐平的驱动齿轮6,且驱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7啮合。

升降轴2的底端设有限位块21,且升降轴2与限位块21通过螺钉连接,传动螺母3底部设有供限位块21卡入的卡口32。

第一限位凸台91和导向轴之间设有滑动轴承93,第二限位凸台92与升降轴2之间也设有滑动轴承93。

操作手柄14为中空设置,操作手柄14包括手柄首部141和手柄底部142,手柄底部142的底端设有固定底座12,固定底座12用于固定在检测台或者操作台上,便于操作手柄14的固定。转动套13位于手柄首部141和手柄底部142之间,最好是,转动套13的外径与手柄首部141外径、手柄底部142外径一致。转动套13内套设有连接件143。连接件143的底部与手柄底部142连接,连接件143顶部与手柄首部141连接。连接件143中部开设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套有转动轴144。转动轴144与转动套13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杆133固定连接,转动轴144与连接件143之间设有第二滚动轴承145。为避免转动轴144从第二滚动轴承145内滑落,转动轴144位于第二滚动轴承145的上方的部位设有凸起,便于转动轴144固定在第二滚动轴承145的上方。转动轴144的中部套设有复位扭簧132,复位扭簧132用于将转动套13自动回到原始位置。转动套13的内侧壁上设有供复位扭簧132一端卡入的竖向卡槽131,复位扭簧132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件143上。手柄首部141的底部为设有底板,转动轴144的顶端穿过底板1411。角度传感器16固定在转动轴144的底端。

使用时,转动转动套13,转动套13由于通过横向连接杆133与转动轴144固定连接,因此带动转动轴144转动,转动轴144带动底端的角度传感器16转动。角度传感器16将检测出的转动角度传送给控制系统15,利用控制系统15启动直流电机5转动。其中,还通过转动的大小调整直流电机5的速度,通过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改变直流电机5正转或者反转。直流电机5驱动驱动齿轮6转动,驱动齿轮6带动从动齿轮7转动。从动齿轮7带动升传送螺母3转动,由于升降轴2和传送螺母3螺纹连接,且传送螺母3通过第一滚动轴承4固定连接在安装底座9上,当升降轴2转动时,升降轴2会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即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升降座1和导向轴8上升或下降。

当导向轴8上升时,被检测块81逐渐向第一位置检测器17靠近,当被检测块81被第一位置检测器17检测到时,第一位置检测器17将被检测块81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15,控制系统15停止直流电机5。

同理,当导向轴8下降时,被检测块81逐渐向第二位置检测器17靠近,当被检测块81倍第二位置检测器18检测到时,第二位置检测器18将被检测块81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15,控制系统15停止直流电机5。

其中,第二光电传感器18的优选型号为itr9707,第一光电传感器17的优选型号为itr9707,控制系统15的优选型号为rz7899,直流电机5的优选型号为634jsx75-31zy,角度传感器16的优选型号为sv01a103aea01r0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5)、操作手柄(14)和升降机构,所述操作手柄(14)用于控制升降机构上升或下降,所述操作手柄(14)外套有能转动的转动套(13),所述转动套内设有角度检测器(16),所述角度检测器(16)角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15)角度信号输入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底座(9),所述安装底座(9)上左右并排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91)和第二限位凸台(92),所述第一限位凸台(91)和第二限位凸台(92)上方设有升降座(1),所述第一限位凸台(91)上开设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内套有导向轴(8),所述导向轴(8)的顶部固定在升降座(1)底面的左部,其底端伸到安装底座(9)下方,所述第二限位凸台(92)上开设有轴线上下延伸的第二通孔,在该第二通孔中内套有升降轴(2),所述升降轴(2)的上端固定在升降座(1)底面的右部,所述升降轴(2)的下端延伸到安装底座(9)下方;

所述导向轴(8)的后侧设有位移检测机构,所述位移检测机构包括安装钣金件(10),所述安装钣金件(10)的前侧上下间隔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1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8),且第一光电传感器(17)位于第二光电传感器(18)的正上方,所述导向轴(8)的后侧设有被检测块(81),所述被检测块(81)能伸到第一光电传感器(1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8)的u形槽内,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17)的检测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15)最高限位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端连接控制系统(15)最低限位输入端;

所述升降轴(2)伸到安装底座(9)下方的部分外套设有传动螺母(3),所述升降轴(2)和传动螺母(3)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螺母(3)与安装底座(9)之间连接有第一滚动轴承(4),所述传动螺母(3)的底端套设有从动齿轮(7),所述安装底座(9)的右部设有直流电机(5),所述直流电机(5)的输出轴伸到安装底座(9)下方并连接有与从动齿轮(7)齐平的驱动齿轮(6),且驱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7)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轴(2)的底端设有限位块(21),且升降轴(2)与限位块(2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传动螺母(3)底部设有供限位块(21)卡入的卡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3)底端向外扩大形成连接沿(31),所述从动齿轮(7)通过两个螺母连接在连接沿(31)的底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外套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底端固定在安装底座(9)上,所述弹簧(11)的顶端固定在升降座(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91)和导向轴之间设有滑动轴承(93),所述第二限位凸台(92)与升降轴(2)之间也设有滑动轴承(9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14)的底端设有固定底座(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13)外侧设有摩擦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眼底造影升降结构,包括控制系统、操作手柄和升降机构,操作手柄外套有能转动的转动套,转动套内设有角度检测器,角度检测器角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角度信号输入端,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设置有设有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上方设有升降座,第一限位凸台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内套有导向轴,导向轴的顶部固定在升降座底面左部,其底端伸到安装底座下方,第二限位凸台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在该第二通孔中内套有升降轴,升降轴上端固定在升降座底面右部,升降轴的下端延伸到安装底座下方。可直接转动转动套便能实现升降机构快速升降、慢速升降,可控性强,便于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汪钲栖;陶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贝奥新视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60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