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新建变电站在铺设二次电缆时,电缆通常直接在地面上拖动施工,如果没有合适的辅助铺设装置,在拖动电缆的过程中,会对变电站的墙角土建基础造成磨损,也会导致电缆自身绝缘皮发生磨损,这不仅影响新建变电站的建筑质量,也会给变电站投运后带来安全隐患。
公开号为cn104882829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铺设清洁保护装置,包括安装架和夹持清洁器,安装架夹持在墙体上,夹持清洁器通过组合连接件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此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点:1)安装架结构不适合用在垂直交叉的两墙体凸出拐角处,无法实现与墙体相对固定;2)二次电缆通过夹持清洁器时需要一根根穿过,如果项目施工中使用了多个此种保护装置,则穿线过程必须得是顺序的,若中间向多增加一套保护装置,将非常繁琐,效率低;3)此种支架只能在安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避免电缆磨损墙体,但是并不能避免电缆在拖动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导致电缆外皮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以实现使用方便,有效避免电缆与地面产生摩擦。
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台和中间支撑台,第一支撑台和中间支撑台均包括支撑台本体、托辊、转动辊a、转动辊b、滑动座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支撑台本体包括台面和支腿,支腿底部设有刹车滚轮;托辊为水平设置,数量为2个,托辊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支撑台本体的台面上,2个托辊相对且平行设置;转动辊a和转动辊b均为竖直设置,位于2个托辊之间,转动辊a和转动辊b相对设置,由转动辊a指向转动辊b的方向与托辊的中心轴方向平行,转动辊a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a上,转动辊b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滑动座上,滑动座固定在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的移动端,固定座a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均固定在支撑台本体的台面上;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伸长时,转动辊b逐渐靠近转动辊a,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缩短时,转动辊b逐渐远离转动辊a;第一支撑台的转动辊a或转动辊b的端部设有转动阻力组合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本体的台面为矩形,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2个所述托辊分别靠近支撑台本体台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转动辊a和转动辊b分别靠近支撑台本体台面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包括螺杆、螺母和轴承支撑座,螺杆和螺母通过螺纹配合相连,螺杆的端部设有连接法兰,螺杆的连接法兰与滑动座固定连接,螺母的外圆周与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滚动轴承固定在轴承支撑座上,轴承支撑座固定在支撑台本体的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座与支撑台本体的台面的相对运动通过导向组件直线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本体的台面上设有一对导向孔ka,所述滑动座的底部设有一对导向凸台,导向凸台与导向孔ka对应匹配构成所述导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阻力组合件包括ω型件和摩擦片,摩擦片粘接在ω型件的内圆周,摩擦片用于与给所述转动辊a或转动辊b提供转动阻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角支撑台,角支撑台包括角支撑台本体、第一托辊、第二托辊、转动辊c、第一导向转动辊、第二导向转动辊和转动辊b;角支撑台本体包括台面和支腿,支腿底部设有刹车滚轮;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均为水平设置,并通过两端的滚动轴承固定在角支撑台本体的台面上,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相互垂直;转动辊c、第一托辊、第二托辊和转动辊b均为竖直设置,转动辊c和转动辊b位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之间,转动辊c和转动辊b相对设置,转动辊c和转动辊b的中心轴均位于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的对称面内;第一导向转动辊和第二导向转动辊分列于转动辊c的两侧,由转动辊c指向第一导向转动辊的方向为方向nⅰ,由转动辊c指向第二导向转动辊的方向为方向nⅱ,方向nⅰ与方向nⅱ呈135°;转动辊c、第一导向转动辊和第二导向转动辊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b上,转动辊b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滑动座上,滑动座固定在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的移动端,固定座b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均固定在角支撑台本体的台面上;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伸长时,转动辊b逐渐靠近转动辊c,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缩短时,转动辊b逐渐远离转动辊c。
进一步地,所述角支撑台本体的台面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的夹角为135°,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夹角为135°,第四侧面与第三侧面的夹角为135°,第五侧面与第四侧面的夹角为135°,第六侧面与第五侧面的夹角为90°,第一侧面与第六侧面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分别靠近角支撑台本体台面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角支撑台的所述转动辊c和转动辊b分别靠近角支撑台本体台面的第三侧面和第六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角支撑台上固定设有角定位组合件,角定位组合件包括第一角定位件和第二角定位件,第一角定位件和第二角定位件结构对称,第一角定位件和第二角定位件均包括一体成型的平板m和平板n,平板m和平板n之间的夹角为45°,平板n贴的合角支撑台本体台面的第三侧面,第一角定位件和第二角定位件的平板m之间夹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辊和托辊上均设有橡胶外层。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各支撑台通过刹车滚轮移动和固定,使用布置方便;
2)对多根电缆线的夹持无需逐根穿过支撑台,可以自上而下依次放入,还可自下而上整体托举与支撑台分离,操作方便,且效率高;
3)中间支撑台的设置有效解决了电缆线在铺设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问题,避免了铺设过程中电缆线的外皮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台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台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台的立体图ⅰ;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台的立体图ⅱ;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角支撑台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角支撑台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角支撑台的立体图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角支撑台的立体图ⅱ;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台本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滑动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角支撑台本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座b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阻力组合件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角定位件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台,101-支撑台本体,1011-导向孔ka,102-托辊,103-固定座a,104-转动辊a,105-转动阻力组合件,1051-ω型件,1052-摩擦片,106-转动辊b,107-滑动座,1071-导向凸台,108-螺杆,109-螺母,110-滚动轴承,111-轴承支撑座,2-中间支撑台,3-角支撑台,301-角支撑台本体,3011-导向孔kb,302-角定位组合件,3021-第一角定位件,30211-平板m,30212-平板n,3022-第二角定位件,303-第一托辊,304-第一导向转动辊,305-固定座b,3051-第一面,3052-第二面,3053-第三面,306-第二托辊,307-第二导向转动辊,308-转动辊c,4-电缆线;
注:附图中第一支撑台1、中间支撑台2和角支撑台3之间的间距只是示意性的,实际应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台1和中间支撑台2,第一支撑台1和中间支撑台2均包括支撑台本体101、托辊102、转动辊a104、转动辊b106、滑动座107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支撑台本体101包括台面和支腿,支腿底部设有刹车滚轮;托辊102为水平设置,数量为2个,托辊102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上,2个托辊102相对且平行设置;转动辊a104和转动辊b106均为竖直设置,位于2个托辊102之间,转动辊a104和转动辊b106相对设置,由转动辊a104指向转动辊b106的方向与托辊102的中心轴方向平行,转动辊a104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a103上,转动辊b106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滑动座107上,滑动座107固定在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的移动端,固定座a103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均固定在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上;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伸长时,转动辊b106逐渐靠近转动辊a104,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缩短时,转动辊b106逐渐远离转动辊a104;第一支撑台1的转动辊a104或转动辊b106的端部设有转动阻力组合件105,转动阻力组合件105包括ω型件1051和摩擦片1052,摩擦片1052粘接在ω型件1051的内圆周,摩擦片1052用于与给转动辊a104或转动辊b106提供转动阻力。
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为矩形,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2个托辊102分别靠近支撑台本体101台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转动辊a104和转动辊b106分别靠近支撑台本体101台面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
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包括螺杆108、螺母109和轴承支撑座111,螺杆108和螺母109通过螺纹配合相连,螺杆108的端部设有连接法兰,螺杆108的连接法兰与滑动座107固定连接,螺母109的外圆周与滚动轴承110的内圈固定相连,滚动轴承110固定在轴承支撑座111上,轴承支撑座111固定在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上。
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上设有一对导向孔ka1011,滑动座107的底部设有一对导向凸台1071,导向凸台1071与导向孔ka1011对应匹配构成导向组件,为滑动座107与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的相对运动提供直线导向。
还包括角支撑台3,角支撑台3包括角支撑台本体301、第一托辊303、第二托辊306、转动辊c308、第一导向转动辊304、第二导向转动辊307和转动辊b106;角支撑台本体301包括台面和支腿,支腿底部设有刹车滚轮;第一托辊303和第二托辊306均为水平设置,并通过两端的滚动轴承固定在角支撑台本体301的台面上,第一托辊303与第二托辊306相互垂直;转动辊c308、第一托辊303、第二托辊306和转动辊b106均为竖直设置,转动辊c308和转动辊b106位于第一托辊303和第二托辊306之间,转动辊c308和转动辊b106相对设置,转动辊c308和转动辊b106的中心轴均位于第一托辊303与第二托辊306的对称面内;第一导向转动辊304和第二导向转动辊307分列于转动辊c308的两侧,由转动辊c308指向第一导向转动辊304的方向为方向nⅰ,由转动辊c308指向第二导向转动辊307的方向为方向nⅱ,方向nⅰ与方向nⅱ呈135°;转动辊c308、第一导向转动辊304和第二导向转动辊307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b305上,转动辊b106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滑动座107上,滑动座107固定在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的移动端,固定座b305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均固定在角支撑台本体301的台面上;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伸长时,转动辊b106逐渐靠近转动辊c308,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缩短时,转动辊b106逐渐远离转动辊c308;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支撑台1和中间支撑台2的伸缩顶紧装置的结构相同。
固定座b305包括竖直设立的依次排列的第一面3051、第二面3052和第三面3053,第一面3051与第二面3052之间的夹角为135°,第二面3052与第三面3053之间的夹角为135°,第一面3051与第三面3053关于第二面3052对称分布;第一导向转动辊304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b305的第一面3051上,转动辊c308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b305的第二面3052上,第二导向转动辊307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b305的第三面3053上。
角支撑台本体301的台面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的夹角为135°,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夹角为135°,第四侧面与第三侧面的夹角为135°,第五侧面与第四侧面的夹角为135°,第六侧面与第五侧面的夹角为90°,第一侧面与第六侧面的夹角为90°;第一托辊303与第二托辊306分别靠近角支撑台本体301台面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角支撑台3的转动辊c308和转动辊b106分别靠近角支撑台本体301台面的第三侧面和第六侧面。
角支撑台3上固定设有角定位组合件302,角定位组合件302包括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结构对称,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均包括一体成型的平板m30211和平板n30212,平板m30211和平板n30212之间的夹角为45°,平板n30212贴的合角支撑台本体301台面的第三侧面,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的平板m30211之间夹角为90°;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的平板m30211相对面上均粘接有柔性垫片,例如海绵层,防止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卡接损坏墙角。
角支撑台3的角支撑台本体301的台面上设有一对导向孔kb3011,滑动座107的底部设有一对导向凸台1071,导向凸台1071与导向孔kb3011对应匹配构成导向组件,为滑动座107与角支撑台本体3011的台面的相对运动提供直线导向。
托辊102、第一托辊303、第二托辊306、转动辊a104、转动辊b106和转动辊c308
上均设有橡胶外层,橡胶外层的设置使得电缆线4与托辊接触时,摩擦力增大,从而带动托辊的顺畅转动,通过托辊的转动输送电缆线4前进,大大降低电缆线4在铺设过程中的磨损。
本实施例的使用:
第一支撑台1、中间支撑台2和角支撑台3的位置固定是通过支腿底部的刹车滚轮实现的;
1)通过调整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使转动辊a104与转动辊b106、转动辊c308与转动辊b106之间的间隙略大于电缆线4的外径;
2)将多根电缆线4依次自上而下放置入第一支撑台1的转动辊a104与转动辊b106之间,最低下的电缆线4接触托辊102,调整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使转动辊a104与转动辊b106将电缆线4夹紧;
3)调整第一支撑台1上的摩擦片1052与转动辊a104之间的摩擦力,使拉动电缆线4时,有一定阻力可以使电缆线4张紧;
4)如果第一支撑台1与角支撑台3之间的距离较远,则二者之间则需布置中间支撑台2,用以防止电缆线4下垂拖地;将多根电缆线4依次自上而下放置入中间支撑台2的转动辊a104与转动辊b106之间,最低下的电缆线4接触托辊102,调整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使转动辊a104与转动辊b106将电缆线4夹紧;
5)将角支撑台3上的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卡在墙角的90度突出墙角处,将多根电缆线4依次自上而下放置入角支撑台3上的转动辊c308与转动辊b106之间,调整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使的转动辊c308与转动辊b106将电缆线4夹紧,最低下的电缆线4接触第一托辊303和第二托辊306电缆线4自然贴合、第一导向转动辊304和第二导向转动辊307;通过角支撑台3使电缆线4实现了垂直转弯;
6)铺设电缆线4完成后,调整水平伸缩顶紧装置,松开对电缆线4的夹紧,托举电缆线4,逐个撤离第一支撑台1、中间支撑台2和角支撑台3。
本实施例的优点:
1)第一支撑台1、中间支撑台2和角支撑台3通过刹车滚轮移动和固定,使用布置方便;
2)对多根电缆线4的夹持无需逐根穿过支撑台,可以自上而下依次放入,还可自下而上整体托举与支撑台分离,操作方便,且效率高;
3)中间支撑台2的设置有效解决了电缆线4在铺设过程中与地面的摩擦问题,避免了铺设过程中电缆线4的外皮磨损。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思路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撑台(1)和中间支撑台(2),第一支撑台(1)和中间支撑台(2)均包括支撑台本体(101)、托辊(102)、转动辊a(104)、转动辊b(106)、滑动座(107)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支撑台本体(101)包括台面和支腿,支腿底部设有刹车滚轮;托辊(102)为水平设置,数量为2个,托辊(102)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上,2个托辊(102)相对且平行设置;转动辊a(104)和转动辊b(106)均为竖直设置,位于2个托辊(102)之间,转动辊a(104)和转动辊b(106)相对设置,由转动辊a(104)指向转动辊b(106)的方向与托辊(102)的中心轴方向平行,转动辊a(104)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a(103)上,转动辊b(106)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滑动座(107)上,滑动座(107)固定在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的移动端,固定座a(103)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均固定在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上;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伸长时,转动辊b(106)逐渐靠近转动辊a(104),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缩短时,转动辊b(106)逐渐远离转动辊a(104);第一支撑台(1)的转动辊a(104)或转动辊b(106)的端部设有转动阻力组合件(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为矩形,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2个所述托辊(102)分别靠近支撑台本体(101)台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转动辊a(104)和转动辊b(106)分别靠近支撑台本体(101)台面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包括螺杆(108)、螺母(109)和轴承支撑座(111),螺杆(108)和螺母(109)通过螺纹配合相连,螺杆(108)的端部设有连接法兰,螺杆(108)的连接法兰与滑动座(107)固定连接,螺母(109)的外圆周与滚动轴承(110)的内圈固定相连,滚动轴承(110)固定在轴承支撑座(111)上,轴承支撑座(111)固定在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动座(107)与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的相对运动通过导向组件直线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台本体(101)的台面上设有一对导向孔ka(1011),所述滑动座(107)的底部设有一对导向凸台(1071),导向凸台(1071)与导向孔ka(1011)对应匹配构成所述导向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阻力组合件(105)包括ω型件(1051)和摩擦片(1052),摩擦片(1052)粘接在ω型件(1051)的内圆周,摩擦片(1052)用于与给所述转动辊a(104)或转动辊b(106)提供转动阻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角支撑台(3),角支撑台(3)包括角支撑台本体(301)、第一托辊(303)、第二托辊(306)、转动辊c(308)、第一导向转动辊(304)、第二导向转动辊(307)和转动辊b(106);角支撑台本体(301)包括台面和支腿,支腿底部设有刹车滚轮;第一托辊(303)和第二托辊(306)均为水平设置,并通过两端的滚动轴承固定在角支撑台本体(301)的台面上,第一托辊(303)与第二托辊(306)相互垂直;转动辊c(308)、第一托辊(303)、第二托辊(306)和转动辊b(106)均为竖直设置,转动辊c(308)和转动辊b(106)位于第一托辊(303)和第二托辊(306)之间,转动辊c(308)和转动辊b(106)相对设置,转动辊c(308)和转动辊b(106)的中心轴均位于第一托辊(303)与第二托辊(306)的对称面内;第一导向转动辊(304)和第二导向转动辊(307)分列于转动辊c(308)的两侧,由转动辊c(308)指向第一导向转动辊(304)的方向为方向nⅰ,由转动辊c(308)指向第二导向转动辊(307)的方向为方向nⅱ,方向nⅰ与方向nⅱ呈135°;转动辊c(308)、第一导向转动辊(304)和第二导向转动辊(307)的两端均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固定座b(305)上,转动辊b(106)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滑动座(107)上,滑动座(107)固定在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的移动端,固定座b(305)和水平伸缩顶紧装置均固定在角支撑台本体(301)的台面上;水平伸缩顶紧装置伸长时,转动辊b(106)逐渐靠近转动辊c(308),水平伸缩顶紧装置缩短时,转动辊b(106)逐渐远离转动辊c(3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角支撑台本体(301)的台面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的夹角为135°,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夹角为135°,第四侧面与第三侧面的夹角为135°,第五侧面与第四侧面的夹角为135°,第六侧面与第五侧面的夹角为90°,第一侧面与第六侧面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一托辊(303)与第二托辊(306)分别靠近角支撑台本体(301)台面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角支撑台(3)的所述转动辊c(308)和转动辊b(106)分别靠近角支撑台本体(301)台面的第三侧面和第六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角支撑台(3)上固定设有角定位组合件(302),角定位组合件(302)包括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结构对称,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均包括一体成型的平板m(30211)和平板n(30212),平板m(30211)和平板n(30212)之间的夹角为45°,平板n(30212)贴的合角支撑台本体(301)台面的第三侧面,第一角定位件(3021)和第二角定位件(3022)的平板m(30211)之间夹角为9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降低线损的二次线铺设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辊和托辊上均设有橡胶外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