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是加工时用来迅速紧固工件,使机床、刀具、工件保持正确相对位置的工艺装置,夹具又称卡具。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例如焊接夹具、检验夹具、装配夹具、机床夹具等。其中机床夹具最为常见,常简称为夹具。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定位、夹牢。现有的夹具结构都比较复杂,操作繁琐,且由于需要对工件的侧面与顶面等多个表面进行加工,龙门加工中心正常加工需拆卸侧铣头和换压压板,且侧铣头加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工装夹具,通过使用该气动工装夹具,实现待加工件的全面正面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减小变形量,保证加工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工装夹具,包括工装台,沿所述工装台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定位装置与顶面定位装置;

所述侧面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气动夹具,每一所述气动夹具包括一组相对的侧面定位结构,同一所述气动夹具中的侧面定位结构分别夹紧待加工件相对的两个侧面;

所述顶面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固定柱,每一所述固定柱上包括有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固定所述待加工件的顶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动夹具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面定位结构包括支撑架及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的气动压板,同一所述气动夹具中,所述气动压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包括背离所述气动压板的外定位边与朝向所述气动压板的内定位边,所述外定位边与所述内定位边间形成限位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柱呈倒t型,包括立柱及由所述立柱分别向两侧折弯形成的搁置部,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相背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分别与搁置部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通过通过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配合固定所述待加工件的顶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面定位装置还包括多个侧定位柱,所述侧定位柱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气动夹具排列方向的两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该气动工装夹具包括侧面定位装置与顶面定位装置,侧面定位装置包括一组相对的侧面定位结构,同一气动夹具中的侧面定位结构分别夹紧待加工件相对的两个侧面,从而使待加工件架设在侧面定位结构上,保证待加工件的顶面朝上,实现待加工件顶面的正面加工;顶面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固定柱,固定柱上的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相背设置,将待加工件的顶面固定于固定柱的第一定位面时,其一侧的侧面朝上,将其翻转固定在第二定位面时,其另一侧的侧面朝上,从而保证待加工件的两侧面也能朝上,实现待加工件侧面的正面加工。实现全部正面加工,无需换压,提高加工效率。

2.利用气动夹具,可调节其夹紧的压力,满足粗精加工夹紧力的不同要求,达到更好的加工精度。

3.气动夹具、固定柱分别设置有多个,气动夹具、固定柱均匀分布,使待加工件受到的装夹力均匀,变形量小,提高产品质量。

4.气动压板设置于支撑架的内侧,将待加工件放置于限位槽内,且待加工件的侧面靠紧外定位边设置,再由气动压板从待加工件的内侧压紧待加工件,避免夹具对加工过程中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工装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气动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有待加工件的气动工装夹具示意图。

其中:1、工装台;2、侧面定位装置;21、气动夹具;22、侧面定位结构;23、支撑架;24、气动压板;25、外定位边;26、内定位边;27、限位槽;28、侧定位柱;3、顶面定位装置;31、固定柱;32、第一定位面;33、第二定位面;34、立柱;35、搁置部;36、定位孔;4、待加工件;41、顶面;42、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气动工装夹具,包括工装台1,沿所述工装台1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定位装置2与顶面定位装置3;

所述侧面定位装置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气动夹具21,每一所述气动夹具21包括一组相对的侧面定位结构22,同一所述气动夹具21中的侧面定位结构22分别夹紧待加工件4相对的两个侧面42;

所述顶面定位装置3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固定柱31,每一所述固定柱31上包括有第一定位面32与第二定位面33,所述第一定位面32、所述第二定位面33用于固定所述待加工件4的顶面41。通过该气动工装夹具,实现全部正面加工,无需换压,提高加工效率。且利用气动夹具21,可调节其夹紧的压力,满足粗精加工夹紧力的不同要求,达到更好的加工精度。

参见图1所示,所述气动夹具2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柱31的数量为四个。

参见图2所示,为了避免夹具对加工过程中产生影响,所述侧面定位结构22包括支撑架23及与所述支撑架23相配合的气动压板24,同一所述气动夹具21中,所述气动压板24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3的内侧,参见图1~2所示。

所述支撑架23包括背离所述气动压板24的外定位边25与朝向所述气动压板24的内定位边26,所述外定位边25与所述内定位边26间形成限位槽27。

参见图3所示,所述固定柱31呈倒t型,包括立柱34及由所述立柱34分别向两侧折弯形成的搁置部35,所述第一定位面32与所述第二定位面33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34相背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定位面32、第二定位面33分别与搁置部35垂直。所述第一定位面32与所述第二定位面33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6,所述第一定位面32、所述第二定位面33通过通过定位孔36与定位销的配合固定所述待加工件4的顶面41。

参见图1所示,所述侧面定位装置2还包括多个侧定位柱28,所述侧定位柱28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气动夹具21排列方向的两端。

使用传统工装加工待加工件4,从装夹开始到加工结束,效率、成本、精度等各方面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使用该气动工装夹具,经过精确测算,效率比传统工装效率提升了将近60%,加工成本节约了大约25%。该气动工装夹具可以减小变形量,保证产品加工后的精度,而传统工装加工后产品不能达到要求的精度,经常返修后仍不能达到要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台,沿所述工装台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定位装置与顶面定位装置;

所述侧面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气动夹具,每一所述气动夹具包括一组相对的侧面定位结构,同一所述气动夹具中的侧面定位结构分别夹紧待加工件相对的两个侧面;

所述顶面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固定柱,每一所述固定柱上包括有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固定所述待加工件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夹具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柱的数量为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定位结构包括支撑架及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的气动压板,同一所述气动夹具中,所述气动压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背离所述气动压板的外定位边与朝向所述气动压板的内定位边,所述外定位边与所述内定位边间形成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呈倒t型,包括立柱及由所述立柱分别向两侧折弯形成的搁置部,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相背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分别与搁置部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通过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配合固定所述待加工件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定位装置还包括多个侧定位柱,所述侧定位柱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气动夹具排列方向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工装夹具,包括工装台,沿所述工装台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定位装置与顶面定位装置;所述侧面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气动夹具,每一所述气动夹具包括一组相对的侧面定位结构,同一所述气动夹具中的侧面定位结构分别夹紧待加工件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顶面定位装置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固定柱,每一所述固定柱上包括有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固定所述待加工件的顶面。通过使用该气动工装夹具,实现待加工件的全面正面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减小变形量,保证加工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程新祥;卢洋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盖特精工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9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