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屏蔽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8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套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放射性屏蔽手套箱。



背景技术:

在放射性废液贮罐退役源项调查过程中,由于设备位于地面以下且设备的放射性水平较高,在对设备室人孔塞进行吊装、罐内放射性水平测量、罐内物项取样及转移过程中,如果直接操作将导致操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难以受控且操作安全风险很大。为降低人员个人受照剂量操作风险,根据外照射防护的要求,需要控制时间、距离、屏蔽和源项。有些过程中源项是无法进行控制的,而时间是可控的,对人员进行培训和分担剂量的方法进行控制,在屏蔽方面需设计并建立专门的屏蔽手套箱,用于工作现场高剂量作业区罐内吊测、样品取样及包装转移、爬壁机器人测量系统投放过程的辐射防护工作。

工作位置分布在厂房内不同的设备室上,但是现有的手套箱都是不带移动功能的,每一次都需要很大的劳动量才能将其移动到另一个设备室上方,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现有的手套箱门体设置不方便进行操作,且开关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性屏蔽手套箱,该手套箱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手套箱存在的不方便移动、门体不方便使用和开关速度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刹车脚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吊运装置,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电动提升门,其余三侧均设置有手套孔,所述箱体上与所述电动提升门相对一侧设置有物料箱,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电源控制箱和显示器,所述电源控制箱和显示器设置于与所述电动提升门垂直的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进风净化装置和排风净化装置,所述箱体内顶部设置有摄像头和照明灯,所述箱体外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屏蔽层,所述吊运装置、摄像头、照明灯、进风净化装置和排风净化装置均与所述电源控制箱电连接。

进一步地,箱体上还设置有穿管接头和穿线接头,所述穿管接头和穿线接头均设置于所述物料箱上部。

进一步地,箱体至少设置有3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箱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设置有万向支脚。

进一步地,箱体内壁上设置只有横梁,所述吊运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上,与所述横梁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屏蔽层为铅板,所述铅板的厚度大于10mm。

进一步地,物料箱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取样屏蔽门和送样屏蔽门,所述取样屏蔽门和送样屏蔽门设置于所述壳体相邻的两侧壁上,所述壳体和所述箱体通过所述送样屏蔽门连通。

进一步地,电动提升门包括涡轮蜗杆减速机、竖向丝杆、横杆和门体,竖向丝杆设置于箱体两侧并与箱体活动连接,门体套接于竖向丝杆上,并与竖向丝杆活动连接,横杆设置于箱体上部并通过连接板与箱体连接,横杆上设置有第一斜齿轮,竖向丝杆上设置有第二斜齿轮,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啮合连接,横杆一端设置有涡轮蜗杆减速机,涡轮蜗杆减速机与电源控制箱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手套箱的侧壁上设置有3组手套孔,3组手套孔分别设置于3个不同方向上,取样时,可同时由3个人进行取样,以提高取样的速度,减少人员接受辐射的时间;该手套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电动提升门,方便开启和关闭,缩短开关所需的时间,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2、箱体底部设置有刹车脚轮,通过刹车脚轮方便对箱体进行移动,箱体底部还设置有丝杆支脚28,用于对箱体进行固定,减少工作时刹车脚轮承受的重力,提高刹车脚轮的使用寿命,刹车脚轮和丝杆支脚28配合作用,提高该手套箱的使用效果。

3、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进风净化装置和排风净化装置,进风净化装置用于对进行箱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排风净化装置用于对箱体内需要排放的气体进行过滤,使用时可使屏蔽箱内产生一定负压,使气溶胶经过过滤后通过排风净化装置排出,减少放射性物质排放。

4、箱体的外侧至少设置有3根支撑杆,支撑杆均匀设置于箱体的外侧,支撑杆用于固定箱体,避免吊运装置工作时箱体发生倾倒,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该手套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手套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物料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动提升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动提升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刹车脚轮;3、吊运装置;4、手套孔;5、物料箱;6、电源控制箱;7、显示器;8、进风净化装置;9、排风净化装置;10、摄像头;11、照明灯;12、屏蔽层;13、穿管接头;14、穿线接头;15、支撑杆;16、万向支脚;17、横梁;18、电动提升门;19、壳体;20、取样屏蔽门;21、送样屏蔽门;22、涡轮蜗杆减速机;23、竖向丝杆;24、门体;25、导向槽;26、导向轮;27、固定座;28、丝杆支脚;29、横杆;3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了一种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包括箱体1、设置于箱体1底部的刹车脚轮2以及设置于箱体1内部的吊运装置3,箱体1一侧设置有电动提升门18,其余三侧均设置有手套孔4,箱体1上与电动提升门18对应一侧设置有物料箱5,箱体1上还设置有电源控制箱6和显示器7,电源控制箱6和显示器7设置于与电动提升门18垂直的箱体1上,箱体1顶部设置有进风净化装置8和排风净化装置9,箱体1内顶部设置有摄像头10和照明灯11,箱体1外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屏蔽层12,吊运装置3、摄像头10、照明灯11、进风净化装置8和排风净化装置9均与电源控制箱6电连接。

刹车脚轮2通过固定座27与箱体1连接,固定座27的截面为u形,刹车脚轮2、固定座27和箱体1之间依次为固定连接,固定座27上还活动连接有丝杆支脚28,丝杆支脚28与固定座27为螺纹连接,使用时,将丝杆支脚28相对于固定座27上下旋转移动,当手套箱需要固定时,只需将丝杆支脚28向下旋转移动,使得丝杆支脚28与地面接触,承受手套箱的重力,减少刹车脚轮2的受力,以提高刹车脚轮2的使用寿命。

每个侧面均设置有两个手套孔4,使用者可双手伸入箱体1内进行作业,提高使用效果;前室用于将装有样品的转运容器转移出箱体1;电动提升门18用于物项进出箱体1,设置有电动提升门18,方便开启和关闭,提高使用效果;箱体1内顶部设置有照明灯11,主要用于箱体1内的照明,方便观察;内顶部设置有摄像头10,摄像头10和显示器7电连接,通过摄像头10对箱体1内部进行监控,然后将画面投放到显示器7上面,方便操作者查看。

进风净化装置8包括gj8010-b-f1100m3/h空气过滤器和风道,对于进入箱体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排风净化装置9也包括gj9010-v-b/t100m3/h空气过滤器和风道,用于对气溶胶进行过滤,然后排放到箱体1外。

优化地,箱体1上还设置有穿管接头13和穿线接头14,穿管接头13和穿线接头14均设置于物料箱5上部。

穿管接头13和穿线接头14均为设置于箱体1上的管状结构,用于管体和线缆进入箱体1内,提高管体和线缆的摆放的整齐度。

优化地,箱体1至少设置有3根支撑杆15,支撑杆15与箱体1活动连接,支撑杆15的自由端设置有万向支脚16。

支撑杆15与箱体1为活动连接的,支撑杆15的自由端设置有万向支脚16,万向支脚16与支撑杆15为固定连接,方便调整支撑杆15的角度,提高支撑效果。

优化地,箱体1内壁上设置只有横梁17,吊运装置3设置于横梁17上,与横梁17活动连接。

横梁17与箱体1侧壁为固定连接,吊运装置3为德马格电动葫芦,电动葫芦可在横梁17上移动,主要用于转运人孔塞和爬壁机器人测量系统。

优化地,屏蔽层12为铅板,铅板的厚度大于10mm。

屏蔽层12为铅板,铅板上设置有带密封圈的固定孔,箱体1侧壁上设置固定柱,铅板通过固定孔和固定柱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使用手套箱进行工作时,便可将铅板固定在箱体1外侧,使箱体1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避免取样过程中气溶胶溢出,起到防止辐射的作用;需要移动手套箱时,便可将铅板取下,减轻手套箱的重量,方便进行移动。

优化地,物料箱5包括壳体19、设置于壳体19上的取样屏蔽门20和送样屏蔽门21,取样屏蔽门20和送样屏蔽门21分别设置于壳体19上相邻的两侧壁上,壳体19和箱体1通过送样屏蔽门21连通。

壳体与箱体1为固定连接,壳体与箱体1之间通过送样屏蔽门21连通,使用时,将转运容器从箱体1内通过送样屏蔽门21转移至物料箱5内,然后通过取样屏蔽门20将转运容器从物料箱5内取出,即可。

优化地,电动提升门18包括涡轮蜗杆减速机22、竖向丝杆23、横杆29和门体24,竖向丝杆23设置于箱体1两侧并与箱体1活动连接,门体24套接于竖向丝杆23上,并与竖向丝杆23活动连接,横杆29设置于箱体1上部并通过连接板30与箱体1连接,横杆29上设置有第一斜齿轮31,所述竖向丝杆23上设置有第二斜齿轮32,第一斜齿轮31和第二斜齿轮32啮合连接,横杆29一端设置有涡轮蜗杆减速机22,涡轮蜗杆减速机22与电源控制箱6电连接,

竖向丝杆23通过轴承与箱体1活动连接,横杆29也通过轴承与连接板30活动连接,第一斜齿轮与横杆29为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与竖向丝杆23为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为啮合连接,门体24上设置有用于竖向丝杆23通过的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竖向丝杆23上的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使得门体24与竖向丝杆23活动连接,可在竖向丝杆23上上下移动;使用时,涡轮蜗杆减速机22带动横杆29转动,横杆29上的第一斜齿轮带动第二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竖向丝杆23转动,将门体24向上提升,实现开启的目的。

为了提高门体24移动时的稳定性,在箱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槽25,门体24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轮26,导向轮26在导向槽25内的移动,进而提高移动时的稳定性。

上述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将手套箱移动到人孔上方,人工旋转丝杆支脚28,使其与地面接触,将手套箱进行固定,并通过支撑杆15进一步将手套箱进行固定;然后,根据辐照的大小选择合适厚度的屏蔽层12,将屏蔽层12安装在箱体1的外侧,再开启照明灯11、摄像头10和电动提升门18,人员进入箱体1内,将电动葫芦的吊装扣与人孔塞上的吊装构件进行连接,控制电动葫芦提升并移动,将人孔塞从箱体1内移出,然后关闭电动提升门18,开启进风净化装置8和排风净化装置9,操作人员便可通过手套孔4进行取样操作;操作完成后,将人孔塞放回人孔内,操作者可在显示器7上观看到人孔塞的位置,然后通过调整电动葫芦的位置,将人孔塞准确的放回人孔内;用于爬壁机器人测量系统投放的过程与该过程相似。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设置于所述箱体(1)底部的刹车脚轮(2)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部的吊运装置(3),所述箱体(1)一侧设置有电动提升门(18),其余三侧均设置有手套孔(4),所述箱体(1)上与所述电动提升门(18)相对一侧设置有物料箱(5),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电源控制箱(6)和显示器(7),所述电源控制箱(6)和显示器(7)均设置于与所述电动提升门(18)垂直的所述箱体(1)上,所述箱体(1)顶部设置有进风净化装置(8)和排风净化装置(9),所述箱体(1)内顶部设置有摄像头(10)和照明灯(11),所述箱体(1)外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屏蔽层(12),所述吊运装置(3)、摄像头(10)、电动提升门(18)、照明灯(11)、进风净化装置(8)和排风净化装置(9)均与所述电源控制箱(6)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穿管接头(13)和穿线接头(14),所述穿管接头(13)和穿线接头(14)均设置于所述物料箱(5)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至少设置有3根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与所述箱体(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5)的自由端设置有万向支脚(1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上设置有横梁(17),所述吊运装置(3)设置于所述横梁(17)上,与所述横梁(17)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12)为铅板,所述铅板的厚度大于1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箱(5)包括壳体(19),所述壳体(19)上相邻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取样屏蔽门(20)和送样屏蔽门(21),所述壳体(19)和所述箱体(1)通过所述送样屏蔽门(21)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提升门(18)包括涡轮蜗杆减速机(22)、竖向丝杆(23)、横杆(29)和门体(24),所述竖向丝杆(23)设置于所述箱体(1)两侧并与所述箱体(1)活动连接,所述门体(24)套接于所述竖向丝杆(23)上,并与所述竖向丝杆(23)活动连接,所述横杆(29)设置于所述箱体(1)上部并通过连接板(30)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横杆(29)上设置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竖向丝杆(23)上设置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和所述第二斜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涡轮蜗杆减速机(22)设置在所述横杆(29)一端,所述涡轮蜗杆减速机(22)与所述电源控制箱(6)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屏蔽手套箱,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刹车脚轮以及设置于箱体内部的吊运装置,箱体一侧设置有电动提升门,其余三侧均设置有手套孔,箱体上与电动提升门相对一侧设置有物料箱,箱体上还设置有电源控制箱和显示器,电源控制箱和显示器设置于与电动提升门垂直的箱体上,箱体顶部设置有进风净化装置和排风净化装置,箱体内顶部设置有摄像头和照明灯,箱体外侧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屏蔽层,吊运装置、摄像头、照明灯、进风净化装置和排风净化装置均与电源控制箱电连接。该手套箱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手套箱存在的不方便移动、门体不方便使用和开关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田秋香;催艳敏;吴加敏;徐杰;易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8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