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收纳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87


本发明涉及防护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口罩收纳夹。



背景技术:

口罩是对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原进行防护的重要装备。在口罩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一次性口罩在日常环境下的使用并不能做到即用即弃,存在重复使用的需求。

现有对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的临时收纳方式为使用纸巾包裹,使用信封或塑料带存放等,由于使用过的口罩内外表面带有致病原,这些存放方式会使口罩触碰到其他物品,造成致病原的传播和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对已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临时收纳时存在的无法抑制口罩表面致病原传播和扩散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口罩收纳夹,使用铜金属表面作为接触面收纳口罩,利用金属铜所具有的抑制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原的特性,有效防止在收纳已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时口罩表面致病原的传播和扩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一种口罩收纳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夹合保持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矩形板状且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至少有一面为铜金属表面,所述夹合保持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保持重叠合拢,并且使所述第一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板的铜金属表面对向贴近,所述第一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之间能够夹入口罩。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板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所述第二夹板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夹合保持部为橡筋圈或捆扎绳。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两侧相对位置设有凹陷。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板设有挂耳绳扣,所述挂耳绳扣包括底盘、铰座和扣环,所述底盘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不夹入口罩一面的中部,所述铰座设于所述底盘的外沿,所述扣环铰接于所述铰座且能够套设于所述底盘的外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由一张表面覆铜的板材对折形成。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结合基材,所述结合基材为片状可折叠材料,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并排粘贴固定于所述结合基材的同一面,并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三夹板,所述第三夹板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相同,所述第三夹板的两面均为铜金属表面,所述第三夹板能够夹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第四夹板和第五夹板,所述第四夹板和第五夹板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相同,所述第四夹板和第五夹板均至少有一面为铜金属表面,所述第四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并排粘贴固定于所述结合基材的同一面,并且所述第四夹板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所述第五夹板粘贴固定于所述结合基材粘贴所述第四夹板位置的背面,并且所述第五夹板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四夹板和第五夹板由一张表面覆铜的板材对折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适用于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进行临时收纳,能够有效抑制口罩内外表面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原在收纳中的传播和扩散;

(2)外型小巧,便于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而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展开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合拢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展开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对折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收纳夹实施例一,包括:第一夹板101、第二夹板102和夹合保持部107,第一夹板101和第二夹板102均为矩形板状且大小相同,第一夹板101和第二夹板102均至少有一面为铜金属表面,夹合保持部107用于使第一夹板101和第二夹板102保持重叠合拢,并且使第一夹板101的铜金属表面与第二夹板102的铜金属表面对向贴近,第一夹板101的铜金属表面与第二夹板102的铜金属表面之间能够夹入口罩。

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夹板101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第二夹板102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

作为一种改进,夹合保持部107为橡筋圈或捆扎绳。

在使用中,第一夹板101和第二夹板102对齐合拢后,在外部绑上橡筋圈或捆扎绳可使第一夹板101和第二夹板102保持合拢状态,从而夹紧口罩。

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夹板101和第二夹板102的两侧相对位置设有凹陷103。凹陷103用于固定橡筋圈或捆扎绳,同时还能保证第一夹板101和第二夹板102合拢并绑上橡筋圈或捆扎绳后两板间不发生滑动。在每一块夹板上,均设有两对凹陷103。

参阅图2、图3,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夹板101设有挂耳绳扣,挂耳绳扣包括底盘104、铰座105和扣环106,底盘104设于第一夹板101不夹入口罩一面的中部,铰座105设于底盘104的外沿,扣环106铰接于铰座105且能够套设于底盘104的外沿。其中,底盘104可设置为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扣环106可设置为与底盘104形状相应的圆环、多边形环或其它环状。

参阅图3,在使用中,先将口罩的内面贴于与第一夹板101的铜金属表面,拉开扣环106,将口罩的挂耳绳交叠挂于底盘104处,压下扣环106可避免挂耳绳松脱,挂耳绳还可卡于第一夹板101的凹陷103处,放止松动;然后将口罩的外面贴于与第二夹板102的铜金属表面,并使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102对齐合拢;最后在凹陷103处绑上橡筋圈或捆扎绳即完成对口罩的收纳。

口罩收纳完成后,口罩的内外表面均与铜金属表面贴近接触,由于铜金属表面具有的抑制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原的特性,能够对口罩表面的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口罩收纳夹的铜金属表面本身具有抑制致病原的特性,还可防止致病原在收纳夹铜金属表面蔓延传播。

实施例二:

参阅图4、图5,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收纳夹实施例二,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2由一张表面覆铜的板材对折形成。表面覆铜的板材可在如塑胶片、木材或纤维板等物料上贴覆金属铜片层形成。第一夹板201的覆铜层背面固定有橡筋圈203。

在使用中,可将口罩平展置于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2之间,折叠收纳夹,使口罩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贴于第一夹板201及第二夹板202的金属铜表面,最后在口罩收纳夹外部套上橡筋圈203。

实施例三:

参阅图6,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收纳夹实施例三,包括结合基材303,结合基材303为片状可折叠材料,第一夹板301和第二夹板302并排粘贴固定于结合基材303的同一面,并且第一夹板301和第二夹板302均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第一夹板301可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第二夹板302可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结合基材可为塑料板、布织物或纸板等。

实施例三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二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四:

参阅图7,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收纳夹实施例四,在实例二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夹板403,第三夹板403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夹板401及第二夹板402相同,第三夹板403的两面均为铜金属表面,第三夹板403能够夹入第一夹板401与第二夹板402之间。第三夹板403可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实施例四外部尺寸为实施例二的二分之一。

在使用中,首先将第一夹板401和第二夹板402展开,使口罩的外表面贴靠于第一夹板401和第二夹板402展成的平面上,然后在口罩内表面中部竖向放入第三夹板403,夹合第一夹板401和第二夹板402使口罩对折,并使口罩的内表面贴于第三夹板403的两面金属铜表面,最后在口罩收纳夹外部套上橡筋圈。

实施例四的口罩收纳夹减小了外部尺寸,便于日常携带使用。

实施例五:

参阅图8,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收纳夹实施例五,在实例三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夹板504,第三夹板504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夹板501及第二夹板502相同,第三夹板504的两面均为铜金属表面,第三夹板504能够夹入第一夹板501与第二夹板502之间。第三夹板504可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实施例五外部尺寸为实施例三的二分之一。

实施例五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三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六:

参阅图9,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收纳夹实施例六,在实例三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第四夹板604和第五夹板605,第四夹板604和第五夹板605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夹板601及第二夹板602相同,第四夹板604和第五夹板605均至少有一面为铜金属表面,第四夹板604与第一夹板601和第二夹板602并排粘贴固定于结合基材603的同一面,并且第四夹板604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第五夹板605粘贴固定于结合基材603粘贴第四夹板604位置的背面,并且第五夹板605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通过折叠,第四夹板604和第五夹板605能够被夹于第一夹板601和第二夹板602之间。第四夹板604可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第五夹板605可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实施例六外部尺寸为实施例三的二分之一。

在使用中,首先将整个收纳夹展开,使口罩的外表面贴靠于第一夹板601和第二夹板602展成的平面上,然后将粘贴了第四夹板604和第五夹板605的结合基材603部位向内折叠,使第四夹板604贴紧口罩内表面的一半,继续折叠粘贴了第一夹板601的结合基材部位使整合收纳夹合拢,并使第五夹板605贴紧口罩内表面的另一半,最后在口罩收纳夹外部套上橡筋圈。

实施例六的口罩收纳夹在减小外部尺寸的基础上,可防止中部的夹板掉落,便于日常携带使用。

实施例七:

参阅图10,本发明提出一种口罩收纳夹实施例七,在实例六结构的基础上,第四夹板704和第五夹板705由一张表面覆铜的板材对折形成。表面覆铜的板材可在如塑胶片、木材或纤维板等物料上贴覆金属铜片层形成。

实施例七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六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多个口罩收纳夹实施例,使用铜金属表面作为接触面收纳口罩,利用金属铜所具有的抑制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原的特性,有效防止在收纳已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时口罩表面致病原的传播和扩散。口罩收纳完成后,口罩的内外表面均与铜金属表面贴近接触,由于铜金属表面具有的抑制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原的特性,能够对口罩表面的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口罩收纳夹的铜金属表面本身具有抑制致病原的特性,还可防止致病原在收纳夹铜金属表面蔓延传播。本发明提供的多个口罩收纳夹实施例还具有结构轻巧,便于日常携带使用的特点。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夹合保持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矩形板状且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至少有一面为铜金属表面,所述夹合保持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保持重叠合拢,并且使所述第一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板的铜金属表面对向贴近,所述第一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与所述第二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之间能够夹入口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所述第二夹板为铜金属板、铜合金板或表面覆铜的板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保持部为橡筋圈或捆扎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两侧相对位置设有凹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设有挂耳绳扣,所述挂耳绳扣包括底盘、铰座和扣环,所述底盘设于所述第一夹板不夹入口罩一面的中部,所述铰座设于所述底盘的外沿,所述扣环铰接于所述铰座且能够套设于所述底盘的外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由一张表面覆铜的板材对折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合基材,所述结合基材为片状可折叠材料,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并排粘贴固定于所述结合基材的同一面,并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

8.如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夹板,所述第三夹板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相同,所述第三夹板的两面均为铜金属表面,所述第三夹板能够夹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夹板和第五夹板,所述第四夹板和第五夹板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相同,所述第四夹板和第五夹板均至少有一面为铜金属表面,所述第四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并排粘贴固定于所述结合基材的同一面,并且所述第四夹板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所述第五夹板粘贴固定于所述结合基材粘贴所述第四夹板位置的背面,并且所述第五夹板有一面铜金属表面朝向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口罩收纳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夹板和第五夹板由一张表面覆铜的板材对折形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罩收纳夹,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夹合保持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矩形板状且大小相同,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至少有一面为铜金属表面,夹合保持部用于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保持重叠合拢,并且使第一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与第二夹板的铜金属表面对向贴近,第一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与第二夹板的铜金属表面之间能够夹入口罩。本发明适用于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进行临时收纳,能够有效抑制口罩内外表面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原在收纳中的传播和扩散;外型小巧,便于携带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黄嫣薇;雷浩良;韦咏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遨想科创(深圳)有限公司;奥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8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