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发明涉及,具体涉及展示盒。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是消费时不仅追求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外观、品牌也会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商家都会在产品的展示盒表面对产品的外观、产品的参数和产品的品牌进行展示。将产品放置在展示盒上,并在插牌上标注出产品的名称型号,就能给用户快速的了解产品。现有的技术的展示盒,如图1所示,包括旧款底座模块4、旧款中间层模块5、旧款顶层模块6三个模块,其中旧款底座模块4被裁切成四个模块,后续组装需要进行四次胶水糊盒,旧款中间层模块5被裁切成三个模块,后续组装需要进行两次胶水糊盒,旧款顶层模块6被裁切成四个模块,后续组装需要进行两次胶水糊盒,整套产品的模切次数需要12次,糊盒次数需要8次,在物料用量、上机印刷、裱坑次数等方面成本较高,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展示盒,加工时需要的模切次数少,糊盒次数少,能够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展示盒,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侧的n个中间层、设置在所述中间层上侧的顶层,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模切块、第二模切块,其中:

所述第一模切块上设有第一压痕线,所述第一压痕线下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痕线平行的第二压痕线、第一糊盒线、第三压痕线,所述第一压痕线上设有第一裁切部,所述第一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压痕线、第三压痕线上设有第二裁切部,所述第二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模切块上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糊盒线下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糊盒线长度相等的模切槽;

所述第二模切块上设有第二糊盒线,所述第二糊盒线下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糊盒线平行的第四压痕线,所述第四压痕线上设有第三裁切部,所述第三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匹配,所述第一糊盒线与所述第二糊盒线重叠;

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三模切块、第四模切块,其中:

所述第三模切块上设有第五压痕线、位于所述第五压痕线下侧且与所述第五压痕线平行的第六压痕线、位于所述第六压痕线下侧且与所述第六压痕线平行的第三糊盒线,所述第五压痕线上设有第四裁切部,所述第四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三凸起,所述第六压痕线上设有第五裁切部,所述第五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凸起插入所述第三凹槽内;

所述第四模切块上端边缘设有第四糊盒线,所述第四糊盒线与所述第三糊盒线重叠;

所述顶层包括第五模切块、第六模切块、插牌,其中:

所述第五模切块上设有第七压痕线、位于所述第七压痕线下侧且与所述第七压痕线平行的第八压痕线、位于所述第八压痕线下侧且与所述第八压痕线平行的第五糊盒线,所述第七压痕线上设有第六裁切部,所述第四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四凹槽,所述第八压痕线上设有第七裁切部,所述第七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五凹槽,所述第三凸起插入所述第五凹槽内;

所述第六模切块上端边缘设有第六糊盒线,所述第六糊盒线与所述第五糊盒线重叠;

所述插牌下端插入所述第四凹槽内。

具体的,所述第一模切块包括第一后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挡板两翼的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挡板上端的第一后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左侧板上下两端的第一左加强板、第一下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右侧板上下两端的第一右加强板、第二下加强板,所述第一后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后挡板折后重叠,所述左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左侧板折后重叠,所述第一右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右侧板折后重叠,所述第一糊盒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后挡板下端边缘。

具体的,所述第二模切块包括第一前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挡板两翼的左夹板、右夹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挡板上下两端的第一底板、前加强板,所述前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前挡板折后重叠,所述第二糊盒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端边缘,所述左夹板夹设于所述第一左侧板与所述第一左加强板之间,所述右夹板夹设于所述第一右侧板与所述第一右加强板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三模切块包括第二后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后挡板四个边的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后加强板、第二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左侧板上下两端的第二左加强板、第三下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右侧板上下两端的第二右加强板、第四下加强板,所述第三糊盒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下端边缘,所述第二左加强板、第二右加强板上设有可插入所述第三凹槽的第四凸起。

具体的,所述第四模切块包括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所述第四糊盒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板上端边缘,所述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边缘还连接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夹设于所述第一弯折板与所述第二弯折板之间,所述第二弯折板下端连接有第五凸起,所述第三糊盒线上设有供所述第五凸起插入的第六凹槽。

具体的,所述第五模切块包括第三后挡板、连接在所述第三后挡板四个边的第三左侧板、第三右侧板、第三后加强板、第三底板、连接在所述第三左侧板上下两端的第三左加强板、第五下加强板、连接在所述第三右侧板上下两端的第三右加强板、第六下加强板,所述第五糊盒线设置在所述第三底板下端边缘,所述第三左加强板、第三右加强板上设有可插入所述第五凹槽的第六凸起。

具体的,所述第六模切块包括第三弯折板、第四弯折板,所述第六糊盒线设置在所述第三弯折板上端边缘,所述第三左侧板、第三右侧板边缘还连接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夹设于所述第三弯折板与所述第四弯折板之间,所述第四弯折板下端连接有第七凸起,所述第五糊盒线上设有供所述第七凸起插入的第七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展示盒,相比现有的展示盒,加工时需要的模切次数从12次减少至7次,糊盒次数从8次减少至3次,在物料用量、上机印刷、裱坑次数等方面均得到改善,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旧款底座模块、旧款中间层模块、旧款顶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展示盒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座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底座摊开后的平面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中间层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中间层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中间层摊开后的平面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的顶层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顶层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顶层摊开后的平面结构图。

附图标记为:底座1、第一模切块11、第一后挡板111、第一左侧板112、第一右侧板113、第一后加强板114、第一左加强板115、第一下加强板116、第一右加强板117、第二下加强板118、第二模切块12、第一前挡板121、左夹板122、右夹板123、第一底板124、前加强板125、第一压痕线101、第二压痕线102、第一糊盒线103、第三压痕线104、第一凸起105、第一凹槽106、第二凸起107、模切槽108、第二糊盒线109、第四压痕线1010、第二凹槽1011、中间层2、第三模切块21、第二后挡板211、第二左侧板212、第二右侧板213、第二后加强板214、第二底板215、第二左加强板216、第三下加强板217、第二右加强板218、第四下加强板219、第四凸起2110、第四模切块22、第一弯折板221、第二弯折板222、第一延伸部223、第五凸起224、第六凹槽225、第五压痕线201、第六压痕线202、第三糊盒线203、第三凸起204、第三凹槽205、顶层3、第五模切块31、第三后挡板311、第三左侧板312、第三右侧板313、第三后加强板314、第三底板315、第三左加强板316、第五下加强板317、第三右加强板318、第六下加强板319、第六凸起3110、第六模切块32、第三弯折板321、第四弯折板322、第二延伸部323、第七凸起324、第七凹槽325、插牌33、第七压痕线301、第八压痕线302、第五糊盒线303、第四凹槽304、第五凹槽305、第六糊盒线306、旧款底座模块4、旧款中间层模块5、旧款顶层模块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2-11所示:

展示盒,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侧的1个中间层2、设置在中间层2上侧的顶层3,中间层2、顶层3内均可放置用于展示的产品;

底座1包括第一模切块11、第二模切块12,其中:

第一模切块11上设有第一压痕线101,第一压痕线101下侧设有与第一压痕线101平行的第二压痕线102、第一糊盒线103、第三压痕线104,第一压痕线101上设有第一裁切部,第一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一凸起105,第二压痕线102、第三压痕线104上设有第二裁切部,第二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一凹槽106,第一模切块11上端连接有与第一凹槽106相配合的第二凸起107,第一糊盒线103下侧设有与第一糊盒线103长度相等的模切槽108,第一模切块11包括第一后挡板111、连接在第一后挡板111两翼的第一左侧板112、第一右侧板113、连接在第一后挡板111上端的第一后加强板114、连接在第一左侧板112上下两端的第一左加强板115、第一下加强板116、连接在第一右侧板113上下两端的第一右加强板117、第二下加强板118,第一后加强板114与第一后挡板111折后重叠,左加强板与第一左侧板112折后重叠,第一右加强板117与第一右侧板113折后重叠,第一糊盒线103设置在第一后挡板111下端边缘。

第二模切块12上设有第二糊盒线109,第二糊盒线109下侧设有与第二糊盒线109平行的第四压痕线1010,第四压痕线1010上设有第三裁切部,第三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二凹槽1011,第二凹槽1011与第二凸起107相匹配,第一糊盒线103与第二糊盒线109重叠,第二模切块12包括第一前挡板121、连接在第一前挡板121两翼的左夹板122、右夹板123、连接在第一前挡板121上下两端的第一底板124、前加强板125,前加强板125与第一前挡板121折后重叠,第二糊盒线109设置在第一底板124上端边缘,左夹板122夹设于第一左侧板112与第一左加强板115之间,右夹板123夹设于第一右侧板113与第一右加强板117之间。

组装底座1时,将第一左侧板112、第一右侧板113弯折,使两者均与第一后挡板111呈90度,然后将第一下加强板116弯折成与第一左侧板112呈90度,将第二下加强板118弯折成与第一右侧板113呈90度,再将左夹板122、右夹板123、第一底板124弯折成均与第一前挡板121呈90度,将第一糊盒线103与第二糊盒线109重叠,将第一左加强板115、第一右加强板117向下弯折,使第二凸起107插入第一凹槽106中,使左夹板122夹设于第一左侧板112与第一左加强板115之间,右夹板123夹设于第一右侧板113与第一右加强板117之间,然后将第一后加强板114、前加强板125向下弯折,使第二凸起107插入第一凹槽106,使用胶水将第一糊盒线103与第二糊盒线109黏连即可,即可完成底座1的组装。

中间层2包括第三模切块21、第四模切块22,其中:

第三模切块21上设有第五压痕线201、位于第五压痕线201下侧且与第五压痕线201平行的第六压痕线202、位于第六压痕线202下侧且与第六压痕线202平行的第三糊盒线203,第五压痕线201上设有第四裁切部,第四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三凸起204,第六压痕线202上设有第五裁切部,第五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三凹槽205,第一凸起105插入第三凹槽205内,第三模切块21包括第二后挡板211、连接在第二后挡板211四个边的第二左侧板212、第二右侧板213、第二后加强板214、第二底板215、连接在第二左侧板212上下两端的第二左加强板216、第三下加强板217、连接在第二右侧板213上下两端的第二右加强板218、第四下加强板219,第三糊盒线203设置在第二底板215下端边缘,第二左加强板216、第二右加强板218上设有可插入第三凹槽205的第四凸起2110。

第四模切块22上端边缘设有第四糊盒线206,第四糊盒线206与第三糊盒线203重叠,第四模切块22包括第一弯折板221、第二弯折板222,第四糊盒线206设置在第一弯折板221上端边缘,第二左侧板212、第二右侧板213边缘还连接有第一延伸部223,第一延伸部223夹设于第一弯折板221与第二弯折板222之间,第二弯折板222下端连接有第五凸起224,第三糊盒线203上设有供第五凸起224插入的第六凹槽225。

组装中间层2时,先将第二左侧板212、第二右侧板213、第二底板215均弯折成与第二后挡板211成90度,再将第三下加强板217弯折成与第二左侧板212成90度,将第四下加强板219弯折成与第二右侧板213成90度,将第二底板215弯折成与第二后挡板211成90度,然后将第二左加强板216、第二右加强板218、第二后加强板214向下弯折,并使第四凸起2110插入第三凹槽205内,最后将第一弯折板221、第二弯折板222折叠,使第一延伸部223夹设于第一弯折板221与第二弯折板222之间,且第四糊盒线206与第三糊盒线203重叠,使用胶水将第四糊盒线206与第三糊盒线203黏连即可。

顶层3包括第五模切块31、第六模切块32、插牌33,其中:

第五模切块31上设有第七压痕线301、位于第七压痕线301下侧且与第七压痕线301平行的第八压痕线302、位于第八压痕线302下侧且与第八压痕线302平行的第五糊盒线303,第七压痕线301上设有第六裁切部,第四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四凹槽304,第八压痕线302上设有第七裁切部,第七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五凹槽305,第三凸起204插入第五凹槽305内,第五模切块31包括第三后挡板311、连接在第三后挡板311四个边的第三左侧板312、第三右侧板313、第三后加强板314、第三底板315、连接在第三左侧板312上下两端的第三左加强板316、第五下加强板317、连接在第三右侧板313上下两端的第三右加强板318、第六下加强板319,第五糊盒线303设置在第三底板315下端边缘,第三左加强板316、第三右加强板318上设有可插入第五凹槽305的第六凸起3110。

第六模切块32上端边缘设有第六糊盒线306,第六糊盒线306与第五糊盒线303重叠,第六模切块32包括第三弯折板321、第四弯折板322,第六糊盒线306设置在第三弯折板321上端边缘,第三左侧板312、第三右侧板313边缘还连接有第二延伸部323,第二延伸部323夹设于第三弯折板321与第四弯折板322之间,第四弯折板322下端连接有第七凸起324,第五糊盒线303上设有供第七凸起324插入的第七凹槽325。

顶层3的结构与中间层2的结构相似,组装步骤与中间层2的组装一样,最后,将插牌33下端插入第四凹槽304内,即可,而插牌33上可标准产品的名称型号等信息,方便用户了解产品信息。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展示盒,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侧的n个中间层(2)、设置在所述中间层(2)上侧的顶层(3),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包括第一模切块(11)、第二模切块(12),其中:

所述第一模切块(11)上设有第一压痕线(101),所述第一压痕线(101)下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痕线(101)平行的第二压痕线(102)、第一糊盒线(103)、第三压痕线(104),所述第一压痕线(101)上设有第一裁切部,所述第一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一凸起(105),所述第二压痕线(102)、第三压痕线(104)上设有第二裁切部,所述第二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一凹槽(106),所述第一模切块(11)上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06)相配合的第二凸起(107),所述第一糊盒线(103)下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糊盒线(103)长度相等的模切槽(108);

所述第二模切块(12)上设有第二糊盒线(109),所述第二糊盒线(109)下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糊盒线(109)平行的第四压痕线(1010),所述第四压痕线(1010)上设有第三裁切部,所述第三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二凹槽(1011),所述第二凹槽(1011)与所述第二凸起(107)相匹配,所述第一糊盒线(103)与所述第二糊盒线(109)重叠;

所述中间层(2)包括第三模切块(21)、第四模切块(22),其中:

所述第三模切块(21)上设有第五压痕线(201)、位于所述第五压痕线(201)下侧且与所述第五压痕线(201)平行的第六压痕线(202)、位于所述第六压痕线(202)下侧且与所述第六压痕线(202)平行的第三糊盒线(203),所述第五压痕线(201)上设有第四裁切部,所述第四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三凸起(204),所述第六压痕线(202)上设有第五裁切部,所述第五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三凹槽(205),所述第一凸起(105)插入所述第三凹槽(205)内;

所述第四模切块(22)上端边缘设有第四糊盒线(206),所述第四糊盒线与所述第三糊盒线(203)重叠;

所述顶层(3)包括第五模切块(31)、第六模切块(32)、插牌(33),其中:

所述第五模切块(31)上设有第七压痕线(301)、位于所述第七压痕线(301)下侧且与所述第七压痕线(301)平行的第八压痕线(302)、位于所述第八压痕线(302)下侧且与所述第八压痕线(302)平行的第五糊盒线(303),所述第七压痕线(301)上设有第六裁切部,所述第四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四凹槽(304),所述第八压痕线(302)上设有第七裁切部,所述第七裁切部经过弯折后形成第五凹槽(305),所述第三凸起(204)插入所述第五凹槽(305)内;

所述第六模切块(32)上端边缘设有第六糊盒线(306),所述第六糊盒线(306)与所述第五糊盒线(303)重叠;

所述插牌(33)下端插入所述第四凹槽(30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切块(11)包括第一后挡板(111)、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挡板(111)两翼的第一左侧板(112)、第一右侧板(113)、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挡板(111)上端的第一后加强板(114)、连接在所述第一左侧板(112)上下两端的第一左加强板(115)、第一下加强板(116)、连接在所述第一右侧板(113)上下两端的第一右加强板(117)、第二下加强板(118),所述第一后加强板(114)与所述第一后挡板(111)折后重叠,所述左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左侧板(112)折后重叠,所述第一右加强板(117)与所述第一右侧板(113)折后重叠,所述第一糊盒线(103)设置在所述第一后挡板(111)下端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展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切块(12)包括第一前挡板(121)、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挡板(121)两翼的左夹板(122)、右夹板(123)、连接在所述第一前挡板(121)上下两端的第一底板(124)、前加强板(125),所述前加强板(125)与所述第一前挡板(121)折后重叠,所述第二糊盒线(109)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24)上端边缘,所述左夹板(122)夹设于所述第一左侧板(112)与所述第一左加强板(115)之间,所述右夹板(123)夹设于所述第一右侧板(113)与所述第一右加强板(11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切块(21)包括第二后挡板(211)、连接在所述第二后挡板(211)四个边的第二左侧板(212)、第二右侧板(213)、第二后加强板(214)、第二底板(215)、连接在所述第二左侧板(212)上下两端的第二左加强板(216)、第三下加强板(217)、连接在所述第二右侧板(213)上下两端的第二右加强板(218)、第四下加强板(219),所述第三糊盒线(203)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15)下端边缘,所述第二左加强板(216)、第二右加强板(218)上设有可插入所述第三凹槽(205)的第四凸起(2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展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模切块(22)包括第一弯折板(221)、第二弯折板(222),所述第四糊盒线(206)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板(221)上端边缘,所述第二左侧板(212)、第二右侧板(213)边缘还连接有第一延伸部(223),所述第一延伸部(223)夹设于所述第一弯折板(221)与所述第二弯折板(222)之间,所述第二弯折板(222)下端连接有第五凸起(224),所述第三糊盒线(203)上设有供所述第五凸起(224)插入的第六凹槽(2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模切块(31)包括第三后挡板(311)、连接在所述第三后挡板(311)四个边的第三左侧板(312)、第三右侧板(313)、第三后加强板(314)、第三底板(315)、连接在所述第三左侧板(312)上下两端的第三左加强板(316)、第五下加强板(317)、连接在所述第三右侧板(313)上下两端的第三右加强板(318)、第六下加强板(319),所述第五糊盒线(303)设置在所述第三底板(315)下端边缘,所述第三左加强板(316)、第三右加强板(318)上设有可插入所述第五凹槽(305)的第六凸起(3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展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模切块(32)包括第三弯折板(321)、第四弯折板(322),所述第六糊盒线(306)设置在所述第三弯折板(321)上端边缘,所述第三左侧板(312)、第三右侧板(313)边缘还连接有第二延伸部(323),所述第二延伸部(323)夹设于所述第三弯折板(321)与所述第四弯折板(322)之间,所述第四弯折板(322)下端连接有第七凸起(324),所述第五糊盒线(303)上设有供所述第七凸起(324)插入的第七凹槽(32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的展示盒,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侧的n个中间层、设置在所述中间层上侧的顶层,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模切块、第二模切块,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三模切块、第四模切块,所述顶层包括第五模切块、第六模切块、插牌。本发明提供的展示盒,加工时需要的模切次数少,糊盒次数少,能够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平;汤显倦;郭相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至美环保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8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