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空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往复式空压机主要为双柱塞往复式空压机。双柱塞往复空压机虽然可以实现压力连续输出,但其换向瞬间输出压力为零,使得输出的压力产生脉动,在某些要求恒压场合不能使用,例如申请号为:201810479411.1的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压机,其在工作时,在活塞运动到位后需要停止,等待外置换向阀换向后再反向运动,这样使得输出的压力产生脉动,并且其外置换向阀所以体积较大、成本高昂;外置的换向阀油路复杂、控制复杂、结构复杂,当出现故障的时候,不但不容易排查问题,也不方便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压机,其不仅结构紧凑,整体设计高度集成,而且无需电机,避免了电气不稳定因素,可长时间工作并且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压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有至少三个左端开口的轴向孔,所述机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左端盖、右侧固定安装有右机壳;所述机体和右机壳之间形成右腔室;每个轴向孔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体,每个活塞体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内的活塞杆;所述左端盖内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有与轴向孔一一对应的泵气组件;所述泵气组件由对应的轴向孔内的活塞体驱动;所述机体的右侧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内凹球面槽,右机壳在正对机体的侧面设有第二内凹球面槽;每个轴向孔内在活塞体的右侧和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活塞腔;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活塞腔和第一内凹球面槽的油孔;所述右机壳的侧面设有与第二内凹球面槽连通的p口,以及与右腔室连通的t口;所述右机壳内在沿机体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左端设有斜面,所述转块的左端沿垂直于斜面方向设有与第二内凹球面槽连通的转槽,所述转槽内沿转槽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有配流轴;所述配流轴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的,且与p口连通的配流孔,所述配流轴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内凹球面槽内、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内凹球面槽内;所述配流孔与一个或多个油孔连通,且未与配流孔连通的油孔与右腔室连通;所述配流轴的外圆周侧面沿其径向设有凸边,每个活塞杆的右端均球铰接在凸边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向孔的个数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轴向孔、第二轴向孔、第三轴向孔,第一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体,第二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体,第三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体;第一活塞体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内的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体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内的第二活塞杆,第三活塞体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内的第三活塞杆;第一轴向孔内在第一活塞体和第一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一活塞腔,第二轴向孔内在第二活塞体和第二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活塞腔,第三轴向孔内在第三活塞体和第三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三活塞腔;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活塞腔和第一内凹球面槽的第一油孔、用于连通第二活塞腔和第一内凹球面槽的第二油孔、以及用于连通第三活塞腔和第一内凹球面槽的第三油孔;所述空压机工作时,p口通过配流孔依次循环地与第一油孔、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第二油孔、第二油孔和第三油孔、第三油孔、第三油孔和第一油孔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泵气组件包括第一泵气组件、第二泵气组件、第三泵气组件;所述第一泵气组件包括第一进气单向阀和第一出气单向阀,所述左端盖内设有与第一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一泵孔,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一泵孔内的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柱塞的左端和第一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泵腔,所述第一进气单向阀和第一出气单向阀安装在左端盖内且与第一泵腔连通;
所述第二泵气组件包括第二进气单向阀和第二出气单向阀,所述左端盖内设有与第二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二泵孔,所述第二活塞体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二泵孔内的第二柱塞,所述第二柱塞的左端和第二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二泵腔,所述第二进气单向阀和第二出气单向阀安装在左端盖内且与第二泵腔连通;
所述第三泵气组件包括第三进气单向阀和第三出气单向阀,所述左端盖内设有与第三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三泵孔,所述第三活塞体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三泵孔内的第三柱塞,所述第三柱塞的左端和第三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三泵腔,所述第三进气单向阀和第三出气单向阀安装在左端盖内且与第三泵腔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块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右机壳内;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右机壳的内侧壁之间,以及内圈与转块之间均是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配流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转槽内;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转槽的内侧壁之间,以及内圈与配流轴之间均是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配流轴的一端为滑动连接在第一内凹球面槽内的第一球面、另一端为滑动连接在第二内凹球面槽内的第二球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活塞杆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凸边上;第二活塞杆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凸边上;第三活塞杆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凸边上。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使用球铰接的方式将活塞杆与倾斜设置的凸边相配合,使得活塞杆在运动时可以带动凸边摆动,从而改带动配流轴运动,进而改变油路方向,使得结构紧凑,整体设计高度集成,节省空间和零件;
(2)通过使用配流轴运动来控制油路方向,使活塞体运行更连贯,并且不会有活塞体产生停止等待的状态,不会产生脉冲;
(3)通过配流轴改变液压油的方向,使得油路减少,控制简单;
(4)整体设计无需电控,避免了电气不稳定因素,可长时间工作并且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4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a-a方向剖视图;
图8-13为本发明在不同工作状态时图6中b-b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13所示,一种空压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有左端开口的第一轴向孔、第二轴向孔、第三轴向孔,所述机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左端盖6、右侧固定安装有右机壳2;所述机体1和右机壳2之间形成右腔室2a;第一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体5a,第二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体5b,第三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体5c;第一活塞体5a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2a内的第一活塞杆511,第二活塞体5b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2a内的第二活塞杆512,第三活塞体5c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2a内的第三活塞杆513;所述左端盖6内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有与第一轴向孔对应的由第一活塞体5a驱动的第一泵气组件、与第二轴向孔对应的由第二活塞体5b驱动的第二泵气组件、与第三轴向孔对应的由第三活塞体5c驱动的第三泵气组件;所述机体1的右侧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内凹球面槽111,右机壳2在正对机体1的侧面设有第二内凹球面槽201;第一轴向孔内在第一活塞体5a和第一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一活塞腔1a,第二轴向孔内在第二活塞体5b和第二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活塞腔1b,第三轴向孔内在第三活塞体5c和第三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三活塞腔1c;所述机体1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活塞腔1a和第一内凹球面槽111的第一油孔101、用于连通第二活塞腔1b和第一内凹球面槽111的第二油孔102、以及用于连通第三活塞腔1c和第一内凹球面槽111的第三油孔103;所述右机壳2的侧面设有与第二内凹球面槽201连通的p口,以及与右腔室2a连通的t口。
所述右机壳2内在沿机体1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有转块4,所述转块4的左端设有斜面41,所述转块4的左端沿垂直于斜面41方向设有与第二内凹球面槽201连通的转槽42,所述转槽42内沿转槽42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有配流轴3;所述配流轴3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的,且与p口连通的配流孔3a,所述配流轴3的一端为滑动连接在第一内凹球面槽111内的第一球面、另一端为滑动连接在第二内凹球面槽201内的第二球面。所述空压机工作时,p口通过配流孔3a依次循环地与第一油孔101、第一油孔101和第二油孔102、第二油孔102、第二油孔102和第三油孔103、第三油孔103、第三油孔103和第一油孔101连通,另外未与配流孔3a连通的油孔与右腔室2a连通;所述配流轴3的外圆周侧面沿其径向设有凸边3b,第一活塞杆511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一连接块31,所述第一连接块31固定安装在凸边3b上;第二活塞杆512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二连接块32,所述第二连接块32固定安装在凸边3b上;第三活塞杆513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三连接块33,所述第三连接块33固定安装在凸边3b上。
所述第一泵气组件包括第一进气单向阀8a和第一出气单向阀7a,所述左端盖6内设有与第一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一泵孔,所述第一活塞体5a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一泵孔内的第一柱塞501,所述第一柱塞501的左端和第一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泵腔6a,所述第一进气单向阀8a和第一出气单向阀7a安装在左端盖6内且与第一泵腔6a连通;所述第二泵气组件包括第二进气单向阀8b和第二出气单向阀7b,所述左端盖6内设有与第二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二泵孔,所述第二活塞体5b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二泵孔内的第二柱塞502,所述第二柱塞502的左端和第二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二泵腔6b,所述第二进气单向阀8b和第二出气单向阀7b安装在左端盖6内且与第二泵腔6b连通;所述第三泵气组件包括第三进气单向阀8c和第三出气单向阀7c,所述左端盖6内设有与第三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三泵孔,所述第三活塞体5c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三泵孔内的第三柱塞503,所述第三柱塞503的左端和第三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三泵腔6c,所述第三进气单向阀8c和第三出气单向阀7c安装在左端盖6内且与第三泵腔6c连通。
所述转块4通过第一轴承71转动连接在右机壳2内;所述第一轴承71的外圈与右机壳2的内侧壁之间,以及内圈与转块4之间均是过盈配合。所述配流轴3通过第二轴承72转动连接在转槽42内;所述第二轴承72的外圈与转槽42的内侧壁之间,以及内圈与配流轴3之间均是过盈配合。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简单构造在工作前需要将进油管与p口相连,t口与出油管相连接,第一进气单向阀8a、第二进气单向阀8b、第三进气单向阀8c处与进气管相连接,第一出气单向阀7a、第二出气单向阀7b、第三出气单向阀7c处与出气管相连接,当本发明的管路接好后,便可以给p口通入油液使其开始工作,图6位置为本发明装配的初始位置,如图8所示,由于此时第一活塞体5a处于第一轴向孔的最右端位置,所以液压油进入p口后,通过配流孔3a、第一油孔101进入第一活塞腔1a中,推动第一活塞体5a向左运动,同时通过第三油孔103进入第三活塞腔1c中,推动第三活塞体5c向左运动,由于第一活塞杆511和第三活塞杆513与凸边3b之间球铰接配合,使第一活塞体5a和第三活塞体5c在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配流轴3运动,由于第二活塞杆512与凸边3b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二活塞体5b被向右推动,第二活塞腔1b内的油液经第二油孔102流入右腔室2a中,通过t口流出空压机,此时第一泵腔6a和第三泵腔6c减小压缩增压,将其内的空气分别推出第一出气单向阀7a和第三出气单向阀7c,第二泵腔6b增大,空气经过第二进气单向阀8b进入第二泵腔6b内。
由于配流轴3的运动,第一活塞体5a继续向左运动,第三活塞体5c到达第三轴向孔的最左端位置,如图9所示,所以液压油进入p口后,通过配流孔3a、第一油孔101进入第一活塞腔1a中,推动第一活塞体5a继续向左运动,由于第一活塞杆511与凸边3b之间球铰接配合,使第一活塞体5a在向左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凸边3b带动配流轴3继续运动,由于第二活塞杆512和第三活塞杆513与凸边3b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二活塞体5b和第三活塞体5c被向右推动,第二活塞腔1b内的油液经第二油孔102流入右腔室2a中,第三活塞腔1c内的油液经第三油孔103流入右腔室2a中,并通过t口流出空压机,此时第一泵腔6a减小压缩增压,将其内的空气推出第一出气单向阀7a,第二泵腔6b和第三泵腔6c增大,空气经过分别第二进气单向阀8b和第三进气单向阀8c进入第二泵腔6b和第三泵腔6c内。
由于配流轴3的运动,第二活塞体5b到达第二轴向孔的最右端,如图10所示,液压油进入p口后,通过配流孔3a、第一油孔101进入第一活塞腔1a中,推动第一活塞体5a向左运动,同时通过第二油孔102进入第一活塞腔1b中,推动第二活塞体5b向左运动,由于第一活塞杆511和第二活塞杆512与凸边3b之间球铰接配合,使第一活塞体5a和第二活塞体5b在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配流轴3继续运动,由于第三活塞杆513与凸边3b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三活塞体5c被向右推动,第三活塞腔1c内的油液经第三油孔103流入右腔室2a中,并通过t口流出空压机,此时第一泵腔6a和第二泵腔6b减小压缩增压,将其内的空气分别推出第一出气单向阀7a和第二出气单向阀7b,第三泵腔6c增大,空气经过第三进气单向阀8c进入第三泵腔6c内。
由于配流轴3的运动,第二活塞体5b继续向左运动,第一活塞体5a到达第一轴向孔的最左端位置,如图11所示,液压油进入p口后,通过配流孔3a、第二油孔102进入第二活塞腔1b中,推动第二活塞体5b向左运动,由于第二活塞杆512与凸边3b之间球铰接配合,使第二活塞体5b在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配流轴3继续运动,由于第一活塞杆511和第三活塞杆513与凸边3b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活塞体5a和第三活塞体5c被向右推动,第一活塞腔1a内的油液经第一油孔101流入右腔室2a中,第三活塞腔1c内的油液经第三油孔103流入右腔室2a中,并通过t口流出空压机,此时第二泵腔6b减小压缩增压,将其内的空气推出第二出气单向阀7b,第一泵腔6a和第三泵腔6c增大,空气经过第一进气单向阀8a和第三进气单向阀8c分别进入第一泵腔6a和第三泵腔6c内。
由于配流轴3的运动,第三活塞体5c到达第三轴向孔的最右端位置,如图12所示,液压油进入p口后,通过配流孔3a、第二油孔102进入第二活塞腔1b中,推动第二活塞体5b向左运动,同时通过第三油孔103进入第三活塞腔1c中,推动第三活塞体5c向左运动,由于第二活塞杆512和第三活塞杆513与凸边3b之间球铰接配合,使第二活塞体5b和第三活塞体5c在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配流轴3继续运动,由于第一活塞杆511与凸边3b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活塞体5a被向右推动,第一活塞腔1a内的油液经第一油孔101流入右腔室2a中,并通过t口流出空压机,此时第二泵腔6b和第三泵腔6c减小压缩增压,将其内的空气分别推出第二出气单向阀7b和第三出气单向阀7c,第一泵腔6a增大,空气经过第一进气单向阀8a进入第一泵腔6a内。
由于配流轴3的运动,第三活塞体5c继续向左运动,第二活塞体5b到达第二轴向孔的最左端位置,如图13所示,所以液压油进入p口后,通过配流孔3a、第三油孔103进入第三活塞腔1c中,推动第三活塞体5c向左运动,由于第三活塞杆513与凸边3b之间球铰接配合,使第三活塞体5c在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配流轴3继续运动,由于第一活塞杆511和第二活塞杆512与凸边3b之间的配合,使得第一活塞体5a和第二活塞体5b被向右推动,第一活塞腔1a内的油液经第一油孔101流入右腔室2a中,第二活塞腔1b内的油液经第二油孔102流入右腔室2a中,并通过t口流出空压机,此时第三泵腔6c减小压缩增压,将其内的空气推出第三出气单向阀7c,第一泵腔6a和第二泵腔6b增大,空气经过第一进气单向阀8a和第三进气单向阀8b进入第一泵腔6a和第二泵腔6b内。
由于配流轴3的运动,第一活塞体5a再次到达第一轴向孔的最右端位置如图8所示,致此形成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空压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有至少三个左端开口的轴向孔,所述机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左端盖、右侧固定安装有右机壳;所述机体和右机壳之间形成右腔室;每个轴向孔内均滑动连接有活塞体,每个活塞体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内的活塞杆;所述左端盖内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地设有与轴向孔一一对应的泵气组件;所述泵气组件由对应的轴向孔内的活塞体驱动;所述机体的右侧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内凹球面槽,右机壳在正对机体的侧面设有第二内凹球面槽;每个轴向孔内在活塞体的右侧和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活塞腔;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活塞腔和第一内凹球面槽的油孔;所述右机壳的侧面设有与第二内凹球面槽连通的p口,以及与右腔室连通的t口;所述右机壳内在沿机体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左端设有斜面,所述转块的左端沿垂直于斜面方向设有与第二内凹球面槽连通的转槽,所述转槽内沿转槽的圆周方向转动连接有配流轴;所述配流轴内沿其轴向设有贯穿的,且与p口连通的配流孔,所述配流轴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内凹球面槽内、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内凹球面槽内;所述配流孔与一个或多个油孔连通,且未与配流孔连通的油孔与右腔室连通;所述配流轴的外圆周侧面沿其径向设有凸边,每个活塞杆的右端均球铰接在凸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孔的个数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轴向孔、第二轴向孔、第三轴向孔,第一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体,第二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体,第三轴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活塞体;第一活塞体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内的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体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内的第二活塞杆,第三活塞体的右侧均延伸设有伸入右腔室内的第三活塞杆;第一轴向孔内在第一活塞体和第一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一活塞腔,第二轴向孔内在第二活塞体和第二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二活塞腔,第三轴向孔内在第三活塞体和第三轴向孔的右端之间形成第三活塞腔;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活塞腔和第一内凹球面槽的第一油孔、用于连通第二活塞腔和第一内凹球面槽的第二油孔、以及用于连通第三活塞腔和第一内凹球面槽的第三油孔;所述空压机工作时,p口通过配流孔依次循环地与第一油孔、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第二油孔、第二油孔和第三油孔、第三油孔、第三油孔和第一油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气组件包括第一泵气组件、第二泵气组件、第三泵气组件;所述第一泵气组件包括第一进气单向阀和第一出气单向阀,所述左端盖内设有与第一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一泵孔,所述第一活塞体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一泵孔内的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柱塞的左端和第一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一泵腔,所述第一进气单向阀和第一出气单向阀安装在左端盖内且与第一泵腔连通;
所述第二泵气组件包括第二进气单向阀和第二出气单向阀,所述左端盖内设有与第二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二泵孔,所述第二活塞体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二泵孔内的第二柱塞,所述第二柱塞的左端和第二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二泵腔,所述第二进气单向阀和第二出气单向阀安装在左端盖内且与第二泵腔连通;
所述第三泵气组件包括第三进气单向阀和第三出气单向阀,所述左端盖内设有与第三轴向孔同轴且连通的第三泵孔,所述第三活塞体的左端设有伸入第三泵孔内的第三柱塞,所述第三柱塞的左端和第三泵孔的左端之间形成第三泵腔,所述第三进气单向阀和第三出气单向阀安装在左端盖内且与第三泵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右机壳内;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右机壳的内侧壁之间,以及内圈与转块之间均是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轴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转槽内;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转槽的内侧壁之间,以及内圈与配流轴之间均是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轴的一端为滑动连接在第一内凹球面槽内的第一球面、另一端为滑动连接在第二内凹球面槽内的第二球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杆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凸边上;第二活塞杆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凸边上;第三活塞杆的右端球铰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凸边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