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谐振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谐振杆是用在航天广电通信基站设备上必须的零件。又名振子、反射杆、谐振子、谐振柱等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射频滤波器成为通信基站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而在滤波器上又大量运用谐振杆产品。随着5g建设的高潮到来,滤波器上的谐振杆越来越小型化,对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车削谐振杆已经不能满足成本要求了。
现在批量生产的谐振杆大多采用冷镦或拉伸工艺,由于这两种工艺本身的技术缺陷,不可避免的需要二次加工,因为这种工艺的谐振杆二次加工时间一般很短,如果还是采取数控车床进行二次加工,即使采用机械手代替传统的人工放件也是无法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
因此采用振动盘自动进料操作,进料环节无需等待,极大的增加了加工速度,当气动元件喂料时,plc控制系统控制数控车床夹头松开,气动元件行程结束后,夹头夹紧后开始加工谐振杆待加工面,加工完成后松夹头将谐振杆吹落到半成品仓,其中限位机构是用于限制原料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仅采用简单的夹具结构对原料进行限位,在加工时,容易出现原料相对于限位机构移动而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增加了不合格产品的占有比例,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仅采用简单的夹具结构对原料进行限位,在加工时,容易出现原料相对于限位机构移动而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制机构,所述基座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加压块,所述加压块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与基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压块的右侧设置有线圈块,所述基座的正表面且位于加压块的右侧镶嵌有与线圈块配合设置的线圈板。
所述限制机构包括限制外壳和限制板,所述伸缩杆的右端与限制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限制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基座上,所述限制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钻杆,所述钻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钻头,所述钻杆的表面套设有被动齿轮,所述限制外壳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线圈块和线圈板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导向块上贯穿设置有轨道螺栓,所述基座的正表面开设有可供轨道螺栓移动的移动槽。
优选的,所述限制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谐振杆相匹配的凹槽。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通过限制机构的改良,以及伸缩杆、加压块、线圈块和线圈板等部件的配合使用,在限位时在原料表面钻两个槽口,将钻杆插入至槽口内对原料进行限位操作,同时通过控制线圈块和线圈板接通的电压大小控制两者之间的磁场力大小,从而对加压情况进行控制,保证灵活性的同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加压力度的控制难度(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控的方式控制每次的加压力度,需要一边进行加压操作一边监控,而本装置采用线圈块和线圈板通电产生磁场力的方式进行控制,在部件位置确定、线圈块和线圈板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原料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而部件位置已经通过螺栓等部件固定,因此在实际生产时无需实时监控,仅需要保证线圈块和线圈板电压不变,即可保证每次加工时原料的受力情况相同),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伸缩杆;3、限制机构;31、被动齿轮;32、主动齿轮;33、限制外壳;34、驱动机构;35、钻头;36、钻杆;37、凹槽;38、限制板;4、加压块;5、导向块;6、导向杆;7、线圈块;8、线圈板;9、轨道螺栓;10、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如图1-2所示,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伸缩杆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制机构3,基座1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加压块4,加压块4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5,导向块5上贯穿设置有轨道螺栓9,基座1的正表面开设有可供轨道螺栓9移动的移动槽10,轨道螺栓9和移动槽10用于限制导向块5的移动范围,导向块5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6,导向杆6的两端均与基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加压块4的右侧设置有线圈块7,线圈块7和线圈板8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基座1的正表面且位于加压块4的右侧镶嵌有与线圈块7配合设置的线圈板8。
限制机构3包括限制外壳33和限制板38,限制板38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谐振杆相匹配的凹槽37,伸缩杆2的右端与限制外壳33的左侧固定连接,限制板38通过螺栓固定于基座1上,限制板38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钻杆36,钻杆3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钻头35,钻杆36的表面套设有被动齿轮31,限制外壳33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34,驱动机构34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32,主动齿轮32与被动齿轮31啮合。
工作时,将原料以对应朝向放置于限制板38与加压块4之间,接通线圈块7和线圈板8的电源(接通电源电压的具体大小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而定,电压越大,线圈块7和线圈板8之间的磁场力排斥力越大,施加于原料上的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则限位情况越好,但更容易出现原料变形损坏,同时也会加快装置部件的损耗速度),从而使得加压块4挤压原料,同时控制驱动机构34转动,在主动齿轮32和被动齿轮31的作用下使得钻杆36转动,并在钻头35的作用下在原料表面钻出槽口,并使得钻杆36伸入至槽口,以此进行限位操作,加工完成后,切断线圈块7和线圈板8的电源,向右拉动产品,并使得钻杆36与槽口分离,随后取出产品,以此进行加工操作。经过大批量加工测试,本装置一小时可加工至500pcs,远远大于机械手的300pcs。
该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通过限制机构3的改良,以及伸缩杆2、加压块4、线圈块7和线圈板8等部件的配合使用,在限位时在原料表面钻两个槽口,将钻杆36插入至槽口内对原料进行限位操作,同时通过控制线圈块7和线圈板8接通的电压大小控制两者之间的磁场力大小,从而对加压情况进行控制,保证灵活性的同时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加压力度的控制难度(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控的方式控制每次的加压力度,需要一边进行加压操作一边监控,而本装置采用线圈块7和线圈板8通电产生磁场力的方式进行控制,在部件位置确定、线圈块7和线圈板8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原料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而部件位置已经通过螺栓等部件固定,因此在实际生产时无需实时监控,仅需要保证线圈块7和线圈板8电压不变,即可保证每次加工时原料的受力情况相同),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所述伸缩杆(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制机构(3),所述基座(1)正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加压块(4),所述加压块(4)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5),所述导向块(5)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两端均与基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压块(4)的右侧设置有线圈块(7),所述基座(1)的正表面且位于加压块(4)的右侧镶嵌有与线圈块(7)配合设置的线圈板(8);
所述限制机构(3)包括限制外壳(33)和限制板(38),所述伸缩杆(2)的右端与限制外壳(3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限制板(38)通过螺栓固定于基座(1)上,所述限制板(38)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设置有钻杆(36),所述钻杆(3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钻头(35),所述钻杆(36)的表面套设有被动齿轮(31),所述限制外壳(33)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34),所述驱动机构(34)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齿轮(32),所述主动齿轮(32)与被动齿轮(31)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块(7)和线圈板(8)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5)上贯穿设置有轨道螺栓(9),所述基座(1)的正表面开设有可供轨道螺栓(9)移动的移动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杆二次加工自动化设备用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板(38)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谐振杆相匹配的凹槽(37)。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