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舰船上使用的预分支电缆。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作为信息与电力能量传输的重要元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由于舰船空间有限,而且考虑到舰船的轻量化,舰船上的线路的铺设也显得更加重要。随着舰船发展趋于功能多元化和集成化,电力电缆在舰船中的应用也趋于多样化。原有的铺设方式通常是从电源直接铺设相应的线路到各个设备,该种铺设线路方式线路数量较多,铺设工作量较大,铺设较为麻烦,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增加舰船重量。考虑到节省空间和重量,现在通常采用预分支电缆进行铺设,预分支电缆是将一根主线分成两路分别连接相应的设备,也即通过一根主线连接电源,然后在靠近两台设备的地方将一根主线分成两路后分别连接相应的设备,这样能大大减少线路铺设的工作量,减少电缆的用量。电缆铺设采用预分支电缆的方式进行整体布局连接,是一种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于舰船上使用的预分支电缆。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分支电缆,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主干线电缆、分支电缆和连接接头。主干线电缆和分支电缆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电缆导体、电缆绝缘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护套层。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的截面积小于主干线电缆的电缆导体的截面积。连接接头包括导体连接金具、金具绝缘层、金具屏蔽层和金具护套层。分支电缆有两根或三根,各分支电缆通过连接接头与主干线电缆固定连接且电连接。连接接头的金具绝缘层与各电缆的电缆绝缘层连成一体。连接接头的金具屏蔽层与各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覆盖搭接。连接接头的金具护套层与各电缆的电缆护套层连成一体。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各电缆的绝缘层采用硅橡胶挤包包覆在电缆导体外。电缆屏蔽层采用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带绕包在电缆绝缘层外。电缆护套层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电缆屏蔽层外。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支电缆有两根,两根分支电缆分别称为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导体连接金具为金属一体件,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导体连接金具包括主干线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主干线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中呈y形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的一端相交处的夹角α为60,且相交处进行弧度处理。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支电缆有两根,两根分支电缆分别称为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导体连接金具为金属一体件,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导体连接金具包括主干线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中呈t形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的一端相交处的夹角α为180度,主干线连接部垂直设置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的中部上。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支电缆有三根,三根分支电缆分别称为第一分支电缆、第二分支电缆和第三分支电缆。
导体连接金具为金属一体件,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导体连接金具包括主干线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呈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呈正三角形分布。主干线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的相交处。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相交处的相互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主干线连接部与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的相交处的夹角均为120度。第三分支电缆的结构与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结构相同。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主干线连接部沿其轴向设有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的孔径与主干线电缆的导体直径相对应,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处的壁厚为2至4.5mm,主干线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且电连接在主干线连接部的导体安装盲孔中。
第一分支连接部沿其轴向设有第一导体安装盲孔,第一导体安装盲孔的孔径与第一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的直径相对应,第一导体安装盲孔处的壁厚为2至4.5mm,第一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且电连接在第一分支连接部的第一导体安装盲孔中。
第二分支连接部沿其轴向设有第二导体安装盲孔,第二导体安装盲孔的孔径与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的直径相对应,第二导体安装盲孔处的壁厚为2至4.5mm,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且电连接在第二分支连接部的第二导体安装盲孔中。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金具绝缘层采用硅橡胶包覆在导体连接金具外,且与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绝缘层连成一体。金具屏蔽层采用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带绕包在金具绝缘层外,且与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覆盖搭接。金具护套层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金具屏蔽层外,且与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护套层连成一体。
一种预分支电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1)将主干线电缆的连接端头处沿轴向依次剥离掉电缆护套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绝缘层并露出电缆导体。电缆导体、电缆绝缘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护套层呈阶梯状。
将主干线电缆的电缆导体表面涂覆导电油膏后插入导体连接金具的主干线连接部的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中,然后通过机械整体压缩将导体连接金具的主干线连接部与主干线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连接且电连接。所述机械整体压缩使用液压钳等工具对导体连接金具与导体施加径向压力,靠压应力产生的金属塑性变形,使导体和导体连接金具压缩部分紧密固定连接且构成导电通路。
2)采用主干线电缆相同的方法将第一分支电缆的连接端头处沿轴向依次剥离掉电缆护套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绝缘层并露出电缆导体。电缆导体、电缆绝缘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护套层呈阶梯状。将第一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表面涂覆导电油膏后插入第一分支连接部的第一导体安装盲孔中,然后通过机械整体压缩将导体连接金具的第一分支连接部与第一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连接且电连接。
3)采用主干线电缆相同的方法将第二分支电缆的连接端头处沿轴向依次剥离掉电缆护套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绝缘层并露出电缆导体,电缆导体、电缆绝缘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护套层呈阶梯状。将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表面涂覆导电油膏后插入第二分支连接部的第二导体安装盲孔中,然后通过机械整体压缩将导体连接金具的第二分支连接部与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连接且电连接。
4)完成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各相应电缆导体与导体连接金具的固定连接后,采用双组份液态硅胶浇注室温硫化进行导体连接金具的绝缘层包覆制作,浇注时将各电缆导体相应部分及电缆绝缘层包覆,使导体连接金具的金具绝缘层与各电缆导体的电缆绝缘层连成一体。
5)绝缘层制作完成后,采用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带绕包在相应部分的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绝缘层和导体连接金具的金具绝缘层外,将导体连接金具的金具屏蔽层与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屏蔽层的相应部分覆盖搭接,绕包结束后用金属扎带绑扎固定搭接处。
6)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导体连接金具的金具屏蔽层外,以及相应部分的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屏蔽层外,使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护套层和导体连接金具的金具护套层连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舰船用预分支电缆连接接头的导体连接金具采用电工铜压铸一体件,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能消除尖端放电。导体连接金具的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在相交处进行弧度处理,能避免电场畸化。
(2)本实用新型的舰船用预分支电缆连接接头的导体连接金具与主干线电缆和分支电缆的导体的接触面涂覆有导电油膏,取代了传统的灌锡工艺,能降低接触电阻。
(3)本实用新型的舰船用预分支电缆连接接头的电缆导体和导体连接金具连接方法采用机械整体压缩固定连接且电连接,使电缆导体与导体连接金具间取得电气传导界面,机械整体压缩塑变均匀,避免局部点压所起的电场畸变,固定连接后整体的抗拉强度下降率不大于导体抗拉强度原始值的20%。
(4)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接头的金具屏蔽层采用金属屏蔽网带绕包在金具绝缘层外,各电缆与连接接头的金具屏蔽层相连,形成整体屏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能减少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5)本实用新型的护套层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屏蔽层外,强度好,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潮性,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护套层无卤,遇火时不会释放有害气体,使用安全性高。
(6)本实用新型的舰船用预分支电缆的制造方法操作简单,将主干线路分成两路或三路,减少了主干线路的重复铺设,大大节约了空间,提高了效率。主干线电缆和分支电缆通过导体连接金具连接后具有良好的机械抗拉强度。导体连接金具与主干线电缆和分支电缆的导体的接触面涂覆有导电油膏,有利于降低接触电阻。
(7)本实用新型的舰船用预分支电缆的连接接头的导体连接金具结构的多样,能适应不同的场合需要,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分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导体连接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干线电缆连接前剥离掉电缆护套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电缆导体、电缆绝缘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护套层从下至上呈阶梯状。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分支电缆的另一种导体连接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预分支电缆的导体连接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5的仰视示意图。
图8为从图5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9为从图5的左前下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导体连接金具1,主干线连接部11,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11-1,
第一分支连接部12,第一导体安装盲孔12-1,
第二分支连接部13,第二导体安装盲孔13-1,
第三分支连接部14,第三导体安装盲孔14-1,
金具绝缘层2,金具屏蔽层3,金具护套层4,
主干线电缆10,第一分支电缆10a,第二分支电缆10b,
电缆导体10-1,电缆绝缘层10-2,电缆屏蔽层10-3,电缆护套层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预分支电缆包括主干线电缆10、分支电缆和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包括导体连接金具1、金具绝缘层2、金具屏蔽层3和金具护套层4。分支电缆有两根,两根分支电缆分别称为第一分支电缆10a何第二分支电缆10b。第一分支电缆10a和第二分支电缆10b通过连接接头与主干线电缆10固定连接且电连接。
主干线电缆10、第一分支电缆10a和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电缆导体10-1、电缆绝缘层10-2、电缆屏蔽层10-3和电缆护套层10-4。第一分支电缆10a和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导体10-1的截面积均小于主干线电缆10的电缆导体10-1的截面积。第一分支电缆10a和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导体10-1的截面积相同。
电缆绝缘层10-2采用硅橡胶挤包包覆在电缆导体10-1外。电缆屏蔽层10-3采用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带绕包在电缆绝缘层10-2外。电缆护套层10-4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电缆屏蔽层10-3外。
见图1至图3,导体连接金具1为金属一体件,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本实施例为电工铜压铸一体件。导体连接金具1包括主干线连接部11和分支连接部,分支连接部有两个或三个,本实施例为两个分支连接部,且分别称为第一分支连接部12和第二分支连接部13。主干线连接部11、第一分支连接部12和第二分支连接部13在同一平面中呈y形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12和第二分支连接部13的一端相交处的夹角α为60度,且相交处进行弧度处理,第一分支连接部12和第二分支连接部13的另一端相互平行设置。
主干线连接部11沿其轴向设有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11-1,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11-1的孔径与主干线电缆的导体直径相对应,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11-1处的壁厚为2至4.5mm,本实施例为4mm。主干线电缆10的电缆导体10-1固定且电连接在主干线连接部11的导体安装盲孔11-1中。
第一分支连接部12沿其轴向设有第一导体安装盲孔12-1,第一导体安装盲孔12-1的孔径与第一分支电缆10a的电缆导体10-1直径相对应,第一导体安装盲孔12-1处的壁厚为2至4.5mm,本实施例为4mm。第一分支电缆10a的电缆导体10-1固定且电连接在第一分支连接部12的第一导体安装盲孔12-1中。
第二分支连接部13沿其轴向设有第二导体安装盲孔13-1,第二导体安装盲孔13-1的孔径与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导体10-1的直径相对应,第二导体安装盲孔13-1处的壁厚为2至4.5mm,本实施例为4mm。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导体10-1固定且电连接在第二分支连接部13的第二导体安装盲孔13-1中。
金具绝缘层2采用硅橡胶包覆在导体连接金具1外,且与主干线电缆10、第一分支电缆10a和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绝缘层10-2连成一体。金具屏蔽层3采用金属屏蔽网带绕包在金具绝缘层2外,且与主干线电缆10、第一分支电缆10a和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屏蔽层10-3覆盖搭接。金具护套层4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金具屏蔽层3外,且与主干线电缆10、第一分支电缆10a和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护套层10-4连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预分支电缆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1)、将主干线电缆10的连接端头处沿轴向依次剥离掉电缆护套层10-4、电缆屏蔽层10-3和电缆绝缘层10-2并露出电缆导体10-1,电缆导体10-1、电缆绝缘层10-2、电缆屏蔽层10-3和电缆护套层10-4呈阶梯状。
将主干线电缆的电缆导体10-1表面涂覆导电油膏后插入导体连接金具1的主干线连接部11的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11-1中,然后通过机械整体压缩将导体连接金具1的主干线连接部11与主干线电缆10的电缆导体10-1固定连接且电连接。所述机械整体压缩使用液压钳等工具对导体连接金具与导体施加径向压力,靠压应力产生的金属塑性变形,使导体和导体连接金具压缩部分紧密固定连接且构成导电通路。
(2)、采用主干线电缆相同的方法将第一分支电缆10a的连接端头处沿轴向依次剥离掉电缆护套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绝缘层并露出电缆导体,电缆导体、电缆绝缘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护套层呈阶梯状。将第一分支电缆10a的电缆导体表面涂覆导电油膏后插入第一分支连接部12的第一导体安装盲孔12-1中,然后通过机械整体压缩将导体连接金具1的第一分支连接部12与第一分支电缆10a的电缆导体固定连接且电连接。
(3)、采用主干线电缆相同的方法将第二分支电缆10b的连接端头处沿轴向依次剥离掉电缆护套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绝缘层并露出电缆导体,电缆导体、电缆绝缘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护套层呈阶梯状。将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导体表面涂覆导电油膏后插入第二分支连接部13的第二导体安装盲孔13-1中,然后通过机械整体压缩将导体连接金具1的第二分支连接部13与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电缆导体固定连接且电连接。
(4)、完成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各相应电缆导体与导体连接金具1的固定连接后,采用双组份液态硅胶浇注室温硫化进行导体连接金具1的绝缘层包覆制作,浇注时将各电缆导体相应部分及电缆绝缘层包覆,使导体连接金具1的金具绝缘层2与各电缆导体的电缆绝缘层连成一体。
(5)、绝缘层制作完成后,采用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带绕包在相应部分的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绝缘层和导体连接金具1的金具绝缘层2外,将导体连接金具1的金具屏蔽层3与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屏蔽层的相应部分覆盖搭接,绕包结束后用金属扎带绑扎固定搭接处。
(6)、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导体连接金具1的金具屏蔽层3外,以及相应部分的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屏蔽层外,使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护套层和导体连接金具1的金具护套层4连成一体。
(实施例2)
见图4,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导体连接金具的主干线连接部11、第一分支连接部12和第二分支连接部13在同一平面中呈t形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12和第二分支连接部13呈直线设置,也即第一分支连接部12和第二分支连接部13的一端相交处的夹角α为180度,主干线连接部11垂直设置在第一分支连接部12和第二分支连接部13的中部上。
(实施例3)
见图5至图9,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第三分支电缆,第三分支电缆的结构与第一分支电缆10a和第二分支电缆10b的结构相同,第三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10-1的截面积等于第一分支电缆10a的电缆导体10-1的截面积。
导体连接金具还包括第三分支连接部14。第一分支连接部12、第二分支连接部13和第三分支连接部14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呈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12、第二分支连接部13和第三分支连接部14呈正三角形分布。主干线连接部11设置在第一分支连接部12、第二分支连接部13和第三分支连接部14的相交处。第一分支连接部12、第二分支连接部13和第三分支连接部14相交处的相互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主干线连接部11与第一分支连接部12、第二分支连接部13和第三分支连接部14的相交处的夹角均为120度至160度,本实施例为150度。
第三分支连接部14沿其轴向设有第三导体安装盲孔14-1,第三导体安装盲孔14-1的孔径与第三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直径相对应,第三导体安装盲孔14-1处的壁厚为2至4.5mm,本实施例为4mm。第三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且电连接在第三分支连接部14的第三导体安装盲孔14-1中。
金具绝缘层2采用硅橡胶包覆在导体连接金具1外,且与主干线电缆10、第一分支电缆10a、第二分支电缆10b和第三分支电缆的电缆绝缘层10-2连成一体。金具屏蔽层3采用金属屏蔽网带绕包在金具绝缘层2外,且与主干线电缆10、第一分支电缆10a、第二分支电缆10b和第三分支电缆的电缆屏蔽层10-3覆盖搭接。金具护套层4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金具屏蔽层3外,且与主干线电缆10、第一分支电缆10a、第二分支电缆10b和第三分支电缆的电缆护套层10-4连成一体。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预分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干线电缆、分支电缆和连接接头;主干线电缆和分支电缆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电缆导体、电缆绝缘层、电缆屏蔽层和电缆护套层;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的截面积小于主干线电缆的电缆导体的截面积;连接接头包括导体连接金具、金具绝缘层、金具屏蔽层和金具护套层;分支电缆有两根或三根,各分支电缆通过连接接头与主干线电缆固定连接且电连接;连接接头的金具绝缘层与各电缆的电缆绝缘层连成一体;连接接头的金具屏蔽层与各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覆盖搭接;连接接头的金具护套层与各电缆的电缆护套层连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分支电缆,其特征在于:各电缆的绝缘层采用硅橡胶挤包包覆在电缆导体外;电缆屏蔽层采用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带绕包在电缆绝缘层外;电缆护套层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电缆屏蔽层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分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电缆有两根,两根分支电缆分别称为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导体连接金具为金属一体件,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导体连接金具包括主干线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主干线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中呈y形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的一端相交处的夹角α为60,且相交处进行弧度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分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电缆有两根,两根分支电缆分别称为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导体连接金具为金属一体件,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导体连接金具包括主干线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中呈t形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的一端相交处的夹角α为180度,主干线连接部垂直设置在第一分支连接部和第二分支连接部的中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分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电缆有三根,三根分支电缆分别称为第一分支电缆、第二分支电缆和第三分支电缆;
导体连接金具为金属一体件,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导体连接金具包括主干线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呈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呈正三角形分布;主干线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的相交处;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相交处的相互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主干线连接部与第一分支连接部、第二分支连接部和第三分支连接部的相交处的夹角均为120度至160度;第三分支电缆的结构与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预分支电缆,其特征在于:主干线连接部沿其轴向设有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的孔径与主干线电缆的导体直径相对应,主干线导体安装盲孔处的壁厚为2至4.5mm,主干线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且电连接在主干线连接部的导体安装盲孔中;
第一分支连接部沿其轴向设有第一导体安装盲孔,第一导体安装盲孔的孔径与第一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的直径相对应,第一导体安装盲孔处的壁厚为2至4.5mm,第一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且电连接在第一分支连接部的第一导体安装盲孔中;
第二分支连接部沿其轴向设有第二导体安装盲孔,第二导体安装盲孔的孔径与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的直径相对应,第二导体安装盲孔处的壁厚为2至4.5mm,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导体固定且电连接在第二分支连接部的第二导体安装盲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分支电缆,其特征在于:金具绝缘层采用硅橡胶包覆在导体连接金具外,且与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绝缘层连成一体;金具屏蔽层采用金属屏蔽网或金属屏蔽带绕包在金具绝缘层外,且与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屏蔽层覆盖搭接;金具护套层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护套料注塑在金具屏蔽层外,且与主干线电缆、第一分支电缆和第二分支电缆的电缆护套层连成一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