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阀。
背景技术:
真空阀应用在抽真空设备中,在抽真空时,真空阀处于关闭状态,以避免外部气体进入真空设备中,而当不需抽真空时,真空阀开启,以供介质流通,现有的真空阀在关闭状态时,阀芯与阀座之间由于结构设计的缺陷,导致密封性较差,且常规真空阀的结构多为:阀体的底部和侧部开设介质流通的进出腔,阀体内的底部设置有阀座,阀体上方的油缸驱使阀芯从阀体内的顶部下降到底部的阀座形成接触密封,使阀门形成关闭状态,打开时,油缸则带动阀芯从阀体底部向上升到阀体内顶部,阀芯的运动行程较大,无法保证阀芯与阀座的精准对接,且阀体的高度较高,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且整体占用空间较小的真空阀。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真空阀,包括阀体,阀体的一端为进入腔室、另一端为排出腔室,阀体内中部通过隔断形成上下布置的上腔室、下腔室,进入腔室与上腔室形成连通,排出腔室与下腔室形成连通,上腔室、下腔室之间设置有阀座,上腔室中设置有阀芯,以及上端穿过阀体、下端处于阀体中与阀芯固定连接的阀杆,阀体上装配有与阀杆上端连接的液压缸,在阀座上固定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下部为燕尾型,阀座上表面开设有供密封圈下部置入的燕尾槽,密封圈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在阀芯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插入容置槽中的密封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阀体内布置为上下腔室,上腔室与进入腔室连通,排出腔室与下腔室连通,阀座处于上腔室、下腔室之间,使用时,液压缸驱使阀杆,带动阀芯只要下降到阀体内的一半高度,便可以与阀座形成接触密封,避免下降行程过大,而导致阀芯与阀座的错位,影响阀的关闭精准性;由于阀杆的下降行程只为阀体内高度的一半,从而减少阀体高度上的占用空间;通过阀芯与阀座之间密封环、容置槽的配合,能够提升阀座与阀芯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阀座上固定设置有将密封圈下部压在燕尾槽中的压块,密封环的大小与容置槽的大小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下表面外周低于阀芯下表面,形成环形下沉面,所述密封环固定设置在下沉面处。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处于上腔室上方装配有阀盖,阀盖上固定装配有轴套,轴套内供阀杆穿过,在轴套内与阀杆外之间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第一隔环、第二填料、第二隔环、第三填料,以及下端插入轴套内顶住第三填料上方的填料压套。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上空套有处于填料压套上方的压板,该压板通过螺栓装配在轴套上端,压板与填料压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固定设置有支架,液压缸固定装配在支架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阀杆上端通过连接器形成固定连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之间形成供液压缸活塞杆下端、阀杆上端插入的装配空间,以及穿过连接两连接块将活塞杆、阀杆形成锁定的锁定螺杆;所述支架内固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板,在连接器上装配有分处导向板两侧的导向轮,导向轮与导向板的侧面形成滚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连通进入腔室、排出腔室的泄压旁通管,在该泄压旁通管上装配有泄压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c处放大图;
附图中,1为阀体,2为进入腔室,3为排出腔室,4为上腔室,5为下腔室,6为第一斜支撑板,7为第二斜支撑板,8为阀座,9为阀芯,10为阀杆,11为液压缸,12为密封圈,13为燕尾槽,14为容置槽,15为密封环,16为压块,17为下沉面,18为阀盖,19为清灰口,20为清灰盖,21为镂空支板,22为轴套,23为第一填料,24为第一隔环,25为第二填料,26为第二隔环,27为第三填料,28为填料压套,29为压板,30为螺栓,31为弹性件,32为支架,33为第一连接块,34为第二连接块,35为螺杆,36为装配空间,37为锁定螺杆,38为导向板,39为导向轮,40为销轴,41为泄压旁通管,42为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真空阀,包括阀体1,阀体的一端为进入腔室2、另一端为排出腔室3,阀体内中部通过隔断形成上下布置的上腔室4、下腔室5,进入腔室与上腔室形成连通,排出腔室与下腔室形成连通,阀体内的左下方固定有第一斜支撑板6,右上方固定有第二斜支撑板7,这里的固定有及下面所要提及的固定设置、装配有等技术词语,可以从焊接、螺钉、螺栓连接等常用的固定方式中来选用。
在上腔室、下腔室之间设置有阀座8,阀座的左端固定在第一斜支撑板的上端,阀座的右端固定在第二斜支撑板的下端,为了更好的对阀座形成支撑,在阀座上方及下方焊接有镂空支板21进行支撑。上腔室中设置有阀芯9,以及上端穿过阀体、下端处于阀体中与阀芯固定连接的阀杆10,阀体上装配有与阀杆上端连接的液压缸11,在阀座上固定设置有密封圈12,密封圈下部为燕尾型,阀座上表面开设有供密封圈下部置入的燕尾槽13,密封圈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14,在阀芯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插入容置槽中的密封环15,密封环插入容置槽中,使阀座与阀芯之间形成密封。
阀座上固定焊接有将密封圈下部压在燕尾槽中的压块16,密封环的大小与容置槽的大小相适应,密封环插入容置槽后,容置槽的底壁及两侧内壁,分别与密封环下端面及两侧面接触,形成三重密封,确保阀芯与阀座的密封能力。
为了更好的使密封环插入容置槽中,使二者更好的结合,阀芯下表面外周低于阀芯下表面,形成环形下沉面17,密封环固定设置在下沉面处。
阀体处于上腔室上方装配有阀盖18,阀体下腔室的下方开有清灰口19,以及安装在清灰口下方对清灰口形成封盖的清灰盖20,当需要清理时,打开清灰盖即可将沉积在阀体内的灰排出;阀盖上固定装配有轴套22,轴套内供阀杆穿过,在轴套内与阀杆外之间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23、第一隔环24、第二填料25、第二隔环26、第三填料27,以及下端插入轴套内顶住第三填料上方的填料压套28。轴套内的底部为台阶式,以对填料形成挡位。通过多个填料,保证轴与轴套之间的动密封,填料采用石墨填料。
阀杆上空套有处于填料压套上方的压板29,该压板通过螺栓30装配在轴套上端,压板与填料压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1,弹性件使用碟簧。通过螺栓的锁紧程度,可以调整碟簧对压板的压力,从而调整填料及隔环之间的锁紧程度。
阀体上固定设置有支架32,液压缸固定装配在支架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阀杆上端通过连接器形成固定连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块33、第二连接块34,两个链接块之间通过螺杆35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之间形成供液压缸活塞杆下端、阀杆上端插入的装配空间36,以及穿过连接两连接块将活塞杆、阀杆形成锁定的锁定螺杆37,即锁定螺杆顶在阀杆外壁形成锁定,或在阀杆上开设供锁定螺杆插入的盲孔;支架内固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两个导向板38,两个导向板分处连接器的两侧,第一连接块两端、第二连接块两端分别安装有导向轮39,导向轮通过销轴40装配在对应的连接块上。导向轮处于导向板的一侧,与导向板的侧面形成滚动式接触,这样当液压缸带动阀杆上下运动过程中,通过导向轮与导向板的配合,形成竖直方向的导向,保证阀杆及下方阀芯运动的精准度。
阀体上设置有连通进入腔室、排出腔室的泄压旁通管41,在该泄压旁通管上装配有泄压阀42。当需要泄压时,开启泄压阀,使进入腔室与排除腔室直接形成连通。
1.真空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的一端为进入腔室、另一端为排出腔室,阀体内中部通过隔断形成上下布置的上腔室、下腔室,进入腔室与上腔室形成连通,排出腔室与下腔室形成连通,
上腔室、下腔室之间设置有阀座,上腔室中设置有阀芯,以及上端穿过阀体、下端处于阀体中与阀芯固定连接的阀杆,阀体上装配有与阀杆上端连接的液压缸,
在阀座上固定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下部为燕尾型,阀座上表面开设有供密封圈下部置入的燕尾槽,密封圈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在阀芯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插入容置槽中的密封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固定设置有将密封圈下部压在燕尾槽中的压块,密封环的大小与容置槽的大小相适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下表面外周低于阀芯下表面,形成环形下沉面,所述密封环固定设置在下沉面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处于上腔室上方装配有阀盖,阀盖上固定装配有轴套,轴套内供阀杆穿过,在轴套内与阀杆外之间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第一隔环、第二填料、第二隔环、第三填料,以及下端插入轴套内顶住第三填料上方的填料压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上空套有处于填料压套上方的压板,该压板通过螺栓装配在轴套上端,压板与填料压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固定设置有支架,液压缸固定装配在支架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阀杆上端通过连接器形成固定连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之间形成供液压缸活塞杆下端、阀杆上端插入的装配空间,以及穿过连接两连接块将活塞杆、阀杆形成锁定的锁定螺杆;
所述支架内固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导向板,在连接器上装配有分处导向板两侧的导向轮,导向轮与导向板的侧面形成滚动接触。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连通进入腔室、排出腔室的泄压旁通管,在该泄压旁通管上装配有泄压阀。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