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4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弱土地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提出开展“疏浚土有益利用”研究,1996年,“伦敦公约”的“疏浚土评价体系”中阐明了疏浚土是一种资源而不是废弃物,并明确提出在对疏浚土发放海上处置证明之前,必须充分考虑疏浚土有益利用的可能性。在传统的填筑材料供应不足及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疏浚土作为填筑材料已成为大面积填筑的必然趋势。利用清理航道和港池疏浚的大量淤泥形成陆域,既解决了疏浚弃土的堆场问题,又缓解了陆域形成过程中所需砂石资源紧缺的矛盾,而且不会造成回淤及污染等问题,使疏浚土达到有益利用,经济又环保。

但是该类土,含水量高达80%以上,强度和承载力极低,其中广泛分布着深厚软粘土层,该土层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及承载力低等特点,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之后才能使用。

一般的情况,先进行浅表层的快速处理,然后上机械设备根据场地后续的使用要求进行深层处理。在这类超软弱土经过浅表层处理后,其承载力如何,在其场地上进行施工是否安全可靠,这就需要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但是,传统的测试装置,有的装置是现场条件不能正常试验,有的装置实施其成本也非常巨大。这样亟待设计一种新的承载力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性能可靠、实施成本小,能够在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进行地基静载荷试验。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包括土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第一底板、灌水筒第一底板和两个观测装置;

土压力计均匀设置在第一底板和地基表面之间,用于测量每次加载的情况和检测维持恒载时是否存在有偏心的情况;

孔隙水压力计均匀设置在第一底板下方位置的超软弱土地基中,用于测量超软弱土地基随着加载过程中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灌水筒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灌水筒前后两侧的位置上分别可拆卸安装有刻度尺;

两个观测装置分别设置在灌水筒前后两侧的位置上;

任一观测装置包括两个支架、铟钢丝和两个吊锤,两个支架分别设置在灌水筒左右两侧的位置上,任一支架上设有滑轮,铟钢丝一端与任一吊锤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支架上的滑轮后与另一吊锤连接,中部与刻度尺接触。

相比于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通过往灌水筒中灌水模拟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可通过观测铟钢丝与灌水筒上刻度尺之间的相对位移得到第一底板的沉降量、通过土压力计得到加载量以及通过孔隙水压力计得到超软弱土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分析得到超软弱土地基进行浅表层处理后地基允许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性能可靠、实施成本小,能够在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进行地基静载荷试验。

进一步地,灌水筒包括框架、薄膜和箍筋带,刻度尺可拆卸安装在框架上,框架由若干第一可伸缩杆组成,薄膜覆盖在支架侧部和支架底部外,箍筋带位于框架侧部位置且套设在薄膜上。框架由第一可伸缩杆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缩放框架的大小,在利用抽水泵向灌水筒中进行定量加水模拟加载,框架可以通过第一可伸缩杆调整大小,从而可以根据施工机械调整灌水筒的大小,保证在进行加载时,灌水筒可以达到施工机械荷载的2倍。箍筋带将薄膜紧固在框架上,并可以加强框架中部受力,使得灌水筒成型后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第一底板为方形硬木板。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可伸缩杆和支撑柱,第二可伸缩杆设置在第二底板上,支撑柱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底板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可伸缩杆上,滑轮设置在第二可伸缩杆上。支架采用第二可伸缩杆,拼装方便,现场人员能根据实际场地的情况,可以分别通过两个支架中的第二伸缩杆来调整滑轮距离地基表面的高度,使得铟钢丝保持水平状态,同时适应现场的高度,保证铟钢丝的高度适应测量。

进一步地,第二底板为方形钢板,支撑柱的数量为四,四个支撑柱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底板的四角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可伸缩杆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中灌水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灌水筒,11-框架,12-薄膜,13-箍筋带,2-铟钢丝,3-支架,31-第二可伸缩杆,32-支撑柱,33-第二底板,4-滑轮,5-吊锤,6-浅表层,7-孔隙水压力计,8-土压力计,9-第一底板,10-超软弱土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包括土压力计8、孔隙水压力计7、第一底板9、灌水筒1、和两个观测装置;

土压力计8均匀设置在第一底板9和地基表面之间,用于测量每次加载的情况和检测维持恒载时是否存在有偏心的情况;

孔隙水压力计7均匀设置在第一底板9下方位置的超软弱土地基10中,用于测量超软弱土地基10随着加载过程中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灌水筒1设置在第一底板9上,灌水筒1前后两侧的位置上分别可拆卸安装有刻度尺;

两个观测装置分别设置在灌水筒1前后两侧的位置上;任一观测装置包括两个支架3、铟钢丝2和两个吊锤5,两个支架3分别设置在灌水筒1左右两侧的位置上,任一支架3上设有滑轮4,铟钢丝2一端与任一吊锤5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支架3上的滑轮4后与另一吊锤5连接,中部与刻度尺接触。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承载力测试时,先确定好拟试验的场地位置,清理超软弱土地基10浅表层6处理后的场地表面,将孔隙水压力计7放置在超软弱土地基10中,将土压力计8放置在场地表面,然后在场地上依次放置好第一底板9、灌水筒1、观测装置中的支架3、铟钢丝2和吊锤5等,并在灌水筒1前后两侧的位置上安装好刻度尺。具体地,为了更方便地读取第一底板9的沉降量,可以在灌水筒1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上分别安装刻度尺,通过4个刻度尺来读取第一底板9的沉降量。优选地,第一底板9为方形硬木板。然后利用抽水泵向灌水筒1中进行定量加水模拟加载,并按照拟进行施工机械的荷载的1/8,进行逐级加载,直至施工机械荷载的2倍或者出现不稳定现象时,停止试验并收拾好。不稳定现象为如下之一:场地出现较大的贯穿裂纹;铟钢丝2与灌水筒1间的距离在某一级加载过程中不能收敛。

相比于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通过往灌水筒1中灌水模拟加载,在加载过程中,通过观测铟钢丝2与灌水筒1上刻度尺之间的相对位移得到第一底板9的沉降量、通过土压力计8得到加载量以及通过孔隙水压力计7得到超软弱土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分析得到超软弱土地基10进行浅表层6处理后地基允许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性能可靠、实施成本小,能够在超软弱土地基10浅表层6处理后进行地基静载荷试验。

进一步地,灌水筒1包括框架11、薄膜12和箍筋带13,刻度尺可拆卸安装在框架11上,框架11由若干第一可伸缩杆组成,薄膜12覆盖在支架3侧部和支架3底部外,箍筋带13位于框架11侧部位置且套设在薄膜12上。框架11由第一可伸缩杆组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缩放框架的大小,在利用抽水泵向灌水筒1中进行定量加水模拟加载,框架11可以通过第一可伸缩杆调整大小,从而可以根据施工机械调整灌水筒1的大小,保证在进行加载时,灌水筒1可以达到施工机械荷载的2倍。箍筋带13将高强度的薄膜12紧固在框架11上,并可以加强框架11中部受力,使得灌水筒1成型后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支架3包括第二底板33、第二可伸缩杆31和支撑柱32,第二可伸缩杆31设置在第二底板33上,支撑柱32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底板33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可伸缩杆31上,滑轮4设置在第二可伸缩杆31的伸缩端上。优选地,第二底板33为方形钢板,支撑柱32的数量为四,四个支撑柱3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底板33的四角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可伸缩杆31上。现场人员能根据实际场地的情况,可以分别通过两个支架3中的第二伸缩杆来调整滑轮4距离地基表面的高度,使得铟钢丝2保持水平状态,同时适应现场的高度,保证铟钢丝2的高度适应测量。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第一底板、灌水筒和两个观测装置;

所述土压力计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和地基表面之间,用于测量每次加载的情况和检测维持恒载时是否存在有偏心的情况;

所述孔隙水压力计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下方位置的超软弱土地基中,用于测量超软弱土地基随着加载过程中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所述灌水筒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灌水筒前后两侧的位置上分别可拆卸安装有刻度尺;

所述两个观测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灌水筒前后两侧的位置上;

任一所述观测装置包括两个支架、铟钢丝和两个吊锤,所述两个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灌水筒左右两侧的位置上,任一所述支架上设有滑轮,所述铟钢丝一端与任一所述吊锤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两个支架上的所述滑轮后与另一所述吊锤连接,中部与所述刻度尺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筒包括框架、薄膜和箍筋带,所述刻度尺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由若干第一可伸缩杆组成,所述薄膜覆盖在所述支架侧部和所述支架底部外,所述箍筋带位于所述框架侧部位置且套设在薄膜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为方形硬木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可伸缩杆和支撑柱,所述第二可伸缩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可伸缩杆上,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可伸缩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为方形钢板,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四,四个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四角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可伸缩杆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承载力试验装置,土压力计均匀设置在第一底板和地基表面之间;孔隙水压力计均匀设置在第一底板下方位置的超软弱土地基中;灌水筒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灌水筒前后两侧的位置上分别可拆卸安装有刻度尺;两个观测装置分别设置在灌水筒前后两侧的位置上;任一观测装置包括两个支架、铟钢丝和两个吊锤,两个支架分别设置在灌水筒左右两侧的位置上,任一支架上设有滑轮,铟钢丝一端与任一吊锤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支架上的滑轮后与另一吊锤连接,中部与刻度尺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性能可靠、实施成本小,能够在超软弱土地基浅表层处理后进行地基静载荷试验。

技术研发人员:曾子明;牛飞;周红星;王婧;鲍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