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图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更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3

本发明涉及地图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标记点数据采集更新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地图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地图进行规划路径。其中,地图上的标记点(道路两侧的分布单位,又称为热门点,包括吃、住、游及购物各方面,例如饭店、酒店、超市、加油站等)是电子地图的重要组成因素,标记点的变动往往使得地图信息不准确,需要进行更新。

然而,电子地图的道路信息往往是比较固定的,无需频繁更新;而道路两侧的标记点往往存在频繁变更的情形,尤其是作为非干道的微路网标记点变动更是频繁。因此,电子地图往往需要对标记点进行频繁更新,以适应导航的精确度需求。

现有的更新方式往往需要人工驾驶地图采集车进行实地实景,采集车上配置相应的采集设备(例如,照相机、摄像机等),采集标记点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以便于后期对服务器存储的信息进行更正。例如cn109859611提供一种地图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车辆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采集指令;所述车辆根据所述采集指令,通过该车辆的多个传感器对当前位置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后的制图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其中服务器可以对多个车辆发送采集指令,并对接收到的多个车辆发送的制图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制图。

尽管存在多种高精度测量手段,但是对于大量的微循环路网,由于绿化等各种遮挡或机动车不便通行,无法做到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和及时采集更新。而由采集员手持采集设备步行采集再将数据带回进行处理,无法区别哪些标记点发生变动,因此降低了采集效率,增加了工作量,且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对于公众上传的标记点图像,尽管能获得更快的更新速度,但是由于公众提供的采集图像清晰度、定位数据不够准确等问题,使得采集的数据质量不高,往往需要再次核实或再次采集,实质上并没有降低工作量。

为了提高标记点的采集效率,现有技术也进行了相应尝试。例如cn106845470公开了地图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目标照片,该目标照片包括可交换图像文件exif信息;获取该目标照片的exif信息中的拍摄位置信息;对该目标照片进行文字识别,并根据文字识别的识别结果确定与该目标照片对应的地理名称信息;将该拍摄位置信息和地理名称信息作为地图数据并输出该地图数据,从而提高地图数据采集的效率。该发明中,地图数据采集方法运行于其上的电子设备可以本地或者远程地从与电子设备网络连接的其他电子设备获取目标照片exif信息,目前存在大量的带有exif信息的照片,获取带有exif信息的照片非常方便、容易,因此获取带有exif信息的目标照片的经济成本、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低。

然而,该发明尽管可以快速地获取标记点目标的图像及位置数据,但是并不能解决哪些标记点需要更新的问题,另外由于照片exif信息的参数限制,其定位数据并不精确,无法将附近的几个相邻标记点进行区分开来,反而造成后续工作的处理难度。

申请号cn201610195364公开了一种单位点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在本方案中,终端可以和服务器交互实时获取地点信息,并由终端获取针对未验证信息,并将所述验证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所述验证信息中包括表示所述该单位点的名称与其所处地理范围是否匹配的匹配结果信息。进一步的,服务器还可以根据终端上传的门面图像、定位位置和方向角,确定位置。

然而,该发明全程依赖程序判断操作,需要单对单的逐一验证单位点是否存在于服务器中,效率不高,准确度不够精确,且无法进行快速批量处理。尤其是面临道路两侧含有较多的标记点时,终端程序无法快速获取哪些地点未进行采集。另外,根据定位位置和方向角进行定位,不仅无法准确获取诸如步行街这种商铺密集的单位点信息,且需要较专业的方向角测量或位置定位才能保证信息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因此,该发明不能保证信息采集的效率和准确率尤其是批量操作的情况下,其仅仅适合于采集密度不高的较少单位点信息。

因此,对于电子地图关键要素之一的标记点单位,现有技术往往无法批量地进行变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高效采集。因此,提供一种高准确度、快速高效的标记点更新信息的判断方法及有针对性的采集方法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尤其是涉及微路网的标记点数据采集,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中,对于电子地图中的可标记点单位尤其是微路网中的可标记点,往往无法批量地进行变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高效采集。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微路网地图的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更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所述方法利用带有测距装置(例如车轮测距装置、激光测距装置等)的自行车或助力车(例如电动车、轻便摩托车等)上携带的便携式数据采集智能终端进行信息采集,且所述智能终端与布置在附近的地图采集车上的服务器进行通讯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微路网为支路及以下的非干道型道路,尤其包括城市中宽度较窄的胡同类或步行街等街道,或者不适合机动车通行但非机动车道可以通行的道路(例如含有天桥、地下通道连接点的道路或含有固定路障、台阶等障碍的道路),以及连接市政道路节点的居住社区/学校等单位的内部道路,又称为微循环系统道路。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标记点为在地图上具有标记意义的各种单位,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商店/超市、加油站、饭店、宾馆/酒店、景点、银行、停车场、车站、充电桩/充电站、药店、公厕、医院以及各类大小店铺等任意的具有可标记性的地图兴趣点。

通常,标记点可指在地图上显示的那些;而未在地图上标记的那些,例如待标记或为验证的标记点也可称为可标记点或待标记点。

在现有技术中,干道道路标记点信息可以采用地图采集车进行信息采集。然而,微路网道路不同于干道,其标记点特点为分布密集,道路狭窄,往往无法通行用于信息采集的机动车;另外,由于标记点分布过于密集,采用通常的gps定位无法有效进行精确的位置定位,从而不利于众多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及更新。

因此,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不完全依赖gps的用于微路网地图的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更新方法。

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微路网地图的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更新方法,包括利用带有测距装置的自行车或助力车车载的便携智能终端和微路网已有的至少两个标记点,对微路网道路标记点进行信息数据采集。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图像数据采集模块(例如全景相机、高清摄像机)、图像文字识别模块、处理模块(微处理器)、显示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文字编辑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以及可选的位置定位模块。

其中,定位模块用于采集终端所在的定位数据,并与采集车定位系统之间进行校准;图像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标记点图像数据;比对处理模块用于处理采集的标记点数据与获取的已有标记点数据,网络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分别用于数据传输或数据存储。

本发明所述的布置在附近的地图采集车配置的中央处理服务器,在通讯传输模块协助下用于与智能终端进行数据的互相传输、处理。

其中,所述地图采集车和所述便携智能终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采集过程中的智能终端位置数据、采集的标记点数据可实时传输到采集车服务器。

具体地,本发明详细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微路网地图的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更新方法,其步骤如下:

s1:选择微路网上的一条道路为作业区域,车载便携智能终端进行自身定位并上传位置数据至服务器。

具体地,利用自行车或助力车车载的智能终端对自身位置进行定位,并上传至服务器;优选地,所述位置为道路的中间点、端点或端点附近。

其中,所述的自行车或助力车可以单独作业,也可以为两辆或以上进行协同作业,以便通过设置在不同可标记点处的车载距离测量装置协同作业,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两个可标记点之间的距离。

s2: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上传的位置数据信息后,根据位置数据确定智能终端在预存的地图上的位置,并以该位置为基准获取较近的已预存标记点并将相应标记点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

其中,所述标记点信息包括该标记点的位置信息、名称信息及图像信息(如果存在的话)。

s3:确定第一基准标记点: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最近的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该标记点,并根据接收的标记点名称、图像等信息与现场信息进行核验比对,核实该标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进一步对智能终端与该标记点的位置数据进行比较,确认二者相匹配,如二者显示的位置数据误差较大则进行gps等位置数据的矫正。将该标记点定义为第一基准标记点a1。

其中,若标记点不存在时重新获取选择附近的其余标记点,直至获取得到确定的预存标记点。

s4:确定第二基准标记点:

智能终端沿特定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之后再次进行定位并上传第二位置数据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位置数据获取较近的已预存标记点并将相应标记点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该标记点并人工核实该标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将该标记点定义为第二基准标记点a2。

可选地,根据所选路段长度或标记点的密集程度,基于相同的方法选择第三、第四……第n基准标记点。

优选地,所述的基准标记点选自固定性比较强的单位,例如医院、学校、社区、超市等。

s5:便携智能终端对上述两个预存标记点之间的可标记点进行信息采集,包括:图像、名称,还可以包括任选的gps等位置数据;然后将获取的标记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其中,可标记点图像可以利用视频进行连续的图像采集,也可以利用高清相机采集单张图片。

其中,所述可标记点名称获取可以采取手动输入方式,也可以利用所拍图像的自动文字识别。

优选地,所述可标记点名称可以为关键字或全名,优选关键字。

s6:服务器接收终端传送的上述可标记点数据后,依据获取的名称和/或图像,将其与地图上基准标记点a1、a2之间相应方向上预存的所有标记点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将终端上传的可标记点归类为已标记、未标记、疑似标记三种类别;进一步地,将属于未标记和疑似标记类别的可标记点信息反馈给智能终端并显示。

其中,服务器返回至终端的疑似标记点信息还附加地包括地图数据库中预存的疑似标记点的图像、名称和/或位置信息。

其中,所述疑似标记为无法通过比对确定的情形,例如由于名称有所变更、位置不匹配、图片清晰度等因素导致无法进行精确自动比对,进而导致无法确定终端上传的标记点是否预存。

其中,所述的信息比对可以通过文字比对模块和/或图像比对模块,以及可选的位置数据比对模块进行。所述的文字比对可以为关键字模糊比对,也可以为名称全文精确比对;所述的图像比对通过设置一定的相似度进行进一步精确比对或确认,所述的相似度可以设置50%、60%、70%、80%、90%等。

优选地,上述未标记和疑似标记信息以列表详情方式反馈给智能终端并予以在终端显示,便于工作人员现场确认。

s7: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比对结果之后,在显示屏上予以显示,由工作人员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补充采集地图上未预存的可标记点相对基准标记点a1和/或a2的距离信息,然后进行存储或上传至服务器;从而便于后续地图定位处理。

其中,所述采集某可标记点相对a1和/或a2的相对距离优选为至少采集标记点相对a1和a2的相对距离。

例如,未标记(即地图上未预存)的某可标记点与a1标记点的相对距离可记为s1;与a2标记点的相对距离为s2,从而根据已标记的a1、a2标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即可确定该标记点的准确位置,无需借助gps定位数据。

同理,借助车载测距装置给出的相对位置,也可确定a1、a2基准标记点之间的其他任意未标记的标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相对位置信息还包括方向角或相对方向信息,例如面对地图a1、a2方向,可以标记为a1-(a1标记点左侧),a1 (a1标记点右侧),a2-(a2标记点左侧),a2 (a2标记点右侧);进一步地,还包括距离参数信息,例如a1-xx米(a1标记点左侧xx米),a1 xx米(a1标记点右侧xx米)。

s8:对于服务器返回的疑似标记点信息,由工作人员将服务器反馈的地图预存信息与现场信息进行验证比对,确认该疑似标记点是否实际存在,并将验证结果及准确标记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便于后续的更正处理,从而实现批量更新。

其中,对于验证结果为正确的情形,即该疑似标记点在地图中已预存但实际现场由于名称更改或外观/外貌改变等原因导致的变动情形,将现场采集的该标记点正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以实现该标记点信息的更新。优选地,点击地图上的该标记点时,可以弹出相应的图片/图像。

对于验证结果为错误的情形,即该疑似标记点在地图中已预存但现场不存在或被拆除/替代导致的变动情形,将预存的标记点信息标记为不存在,并将现场采集的该位置处正确的标记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以实现更新。

进一步地,后续工作中,服务器接收各作业区域的数据包后根据标记点的新增、变更、消失等类别分类存储,便于在后续的地图编辑流程工作中将已消失的预存标记点删除、增加未标记或变更的新标记点,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地图标记点信息数据的快速批量更新。

其中,所述上传至服务器的标记点信息除了包括名称、图像信息和任选的gps等位置信息等数据外,还包括与a1、a2或者其他基准标记点的相对方向及相对距离。

可选地,上述步骤s5-s8也可以被下列步骤代替,以用于标记点分布过于密集(例如商业街、步行街等)或过于稀疏(例如两侧分布有大型社区、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大型单位)等较极端情形的非干道作业区域。

s5-1:由便携智能终端和服务器确定道路上已预存的第一、第二……第n(n为大于2的正整数)基准标记点之后,服务器依次将相邻基准标记点之间的所有已预存标记点信息按照某一方向顺序全部推送至智能终端并予以显示。

其中,相邻基准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标记点分布密度的高低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100m、300m、500m等;其中相邻基准标记点之间的已预存标记点可以为10个、20个、30个等,其合适的数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其中,示例性地,所述方向可以是由第一标记点移动至第二标记点方向,也可以是由第二标记点移动至第一标记点方向。

s6-1:现场工作人员获取服务器推送的该相邻标记点之间的所有已预存标记点之后,由其中一端开始根据方向顺序依次与现场实际的可标记点信息进行人工核验,从而批量获得未标记的可标记点、已不存在的地图标记点或有所变更的标记点等信息。

进一步地,将已不存在的地图预存标记点或有所变更的预存标记点信息进行筛选、标注,并反馈至服务器以待后续流程加工处理。

将推送的标记点预存信息与现场信息依次进行比对审核,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工工作量,但是提高了比对的准确率,通过直接的批量人工筛选,避免了系统自动比对容易出现疑似标记点的情形,实现了高效率的标记点采集更新。

s7-1:对于地图上未标记的可标记点,由智能终端现场补充采集未标记的可标记点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的可标记点信息除了名称、图像信息以及任选的位置数据之外,还至少包括其相对基准标记点的距离信息,从而便于后续地图编辑的准确定位。

对于实际已不存在的地图预存标记点或实际有所变更的预存标记点信息,进行标注后上传至服务器;同时,对于实际有所变更的预存标记点信息,将现场采集的该标记点最新信息(例如新的名称或门面图像、变动后的位置等)上传至服务器以便实现更新。

该步骤s5-1至s7-1中,仅需人工对信息进行现场核验和信息的采集、分类、上传,无需现场进行地图编辑操作,处理速度较快,受过简单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也可以进行操作;另外,有效避免了智能终端距离标记点较远时容易被灯杆、广告牌、绿化等外在障碍的干扰,采集数据的精确度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更新处理的步骤,具体如下。

以本发明智能终端采用的地图为初始地图,通过获取的新标记点数据、已变更的标记点数据等当前作业区域实际标记点信息,结合基准标记点即可对初始地图进行标记点的添加、更新和/或删除等处理,从而及时获得更新的地图标记点。

可选地,当作业区域较大或需要编辑的数据量较大时,可以将采集的标记点数据存储到存储模块中,待全部作业完毕后汇总志服务器一并更新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干道相比,微路网的标记点的更新较为频繁,且彼此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分布密度较大,尤其是步行街或商业街等道路商铺分布过于密集,无法通过gps等定位数据进行获取相互独立的位置信息。本发明通过可标记点相对基准标记点的距离信息,有利于后续的精确地图定位。

2)本发明方法仅需非机动车车载的便携设备即可由人工在现场进行核实验证,数据采集速度较快,克服了地图采集车采集道路两侧标记点信息时容易被灯杆、广告牌、绿化树等外在因素干扰的缺陷,采集的数据精确度极高,时效性较强。

3)便携智能终端采集的数据基于预存的地图数据,仅对标记点进行信息采集更新,高效便捷,可实时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在终端设备上进行标记点信息的编辑操作,有利于数据更新更加及时、全面和丰富,并大幅降低高精度地图的制作成本。

4)本发明通过人工进行现场信息核验和信息的采集、分类、上传,无需现场进行地图编辑操作,处理速度较快,受过简单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也可以进行操作,且通过直接的批量人工筛选,避免了系统自动比对容易出现疑似标记点的情形,实现了高效率的标记点采集更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提及的是,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述标记点包括但不限于:超市/商店、加油站、市场、饭店、宾馆/酒店、景点、银行、停车场、车站、充电桩/充电站、药店、医院以及各类大小商铺/店铺等各种可标记性单位。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支架设置在自行车或助力车上,且至少包括地图数据采集模块(全景相机或高清摄像机)、距离测量传装置(车轮测距装置或激光测距装置)、定位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信息编辑模块和显示模块。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地图采集车配置有中央处理服务器,用于及时接受和处理智能终端传送的数据。

实施方式1

s1:选择非机动车通行的支路巷道为作业区域,由通过支架安装在电动车上的智能终端设备在道路中间点处进行自身定位并上传位置数据至服务器。

s2:分布在附近的地图采集车的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上传的位置数据信息后,调用预存的地图数据,根据终端位置数据确定智能终端在地图上的位置,并以该位置为基准搜索附近的已预存标记点并传送至终端。

s3: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最近的标记点(示例性地,为xx超市),并根据接收的标记点名称、图像等信息与现场信息进行核验比对,核实该标记点实际存在;并根据智能终端显示的位置数据与该标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数据,进而校准智能终端gps数据。

将该标记点xx超市定义为第一基准标记点a1。

s4:智能终端向前方路口方向移动约200m之后再次进行定位并上传第二位置数据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位置数据搜索最近的已预存标记点(xx加油站)并将相应标记点信息(名称、图像)传送至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该标记点并核实该标记点实际存在,记为第二基准标记点a2。

s5:便携智能终端对上述两个预存标记点之间的可标记点(例如,共10家商铺)进行信息采集,包括:高清图像、名称(关键字及全文名称);然后将获取的上述标记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s6:服务器接收终端传送的上述可标记点数据后,依据获取的名称和/或图像,将其与地图上基准标记点a1、a2之间相应方向上预存的所有标记点信息分别进行名称比对和图像比对,将结果进行分类。

示例性地,根据比对结果将终端上传的可标记点归类为已标记6家、未标记2家、疑似标记2家(分别为名称有所变动、图像相似度低于50%);进一步地,将来自终端的属于未标记和疑似标记类别的可标记点信息以列表详情方式反馈给智能终端并显示。

其中,服务器返回至终端的疑似标记点信息还附加地包括地图数据库中预存的疑似标记点的图像、名称和位置信息。

s7: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比对结果之后,在显示屏上予以显示,由工作人员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补充采集地图上未预存的2家可标记点分别相对基准标记点a1和/或a2的距离信息,然后进行存储并上传至服务器;根据已标记的a1、a2标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即可确定相应标记点的准确位置,无需借助gps定位数据,从而便于后续地图定位。

示例性地,根据车轮测距装置显示,其中一家未预存的标记点(xx花店)相对基准标记点a1和a2的相对距离分别为32m、75m。

在后续的地图定位时,根据地图上a1或a2位置即可准确确定该标记点的位置,而无需利用该点的定位位置数据。

s8:对于服务器返回的2家疑似标记点信息,由工作人员将服务器反馈的地图预存信息与现场信息进行验证比对,确认该疑似标记点已由于门面装修发生变更,将准确的装修后图像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便于后续的更正处理。

实施方式2

s1:选择某不允许机动车通行的商业街为作业区域,由通过支架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智能终端设备在道路其中一端起点处进行自身定位并上传位置数据至服务器。

s2:分布在附近的地图采集车的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上传的位置数据信息后,调用预存的地图数据,根据终端位置数据确定智能终端在地图上的位置,并以该位置为基准搜索附近的已预存标记点并传送至终端。

s3: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最近的标记点(例如,基于移动方向,选择道路右侧的kfc),并根据接收的标记点名称、图像等信息与现场信息进行核验比对,核实该标记点实际存在;并根据智能终端显示的位置数据与该标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数据,进而校准智能终端gps数据。

将该标记点定义为第一基准标记点a1。

s4:智能终端向前方路口方向至商业街中间位置处再次进行定位并上传该位置数据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位置数据搜索附近的已预存标记点(例如,道路右侧的优衣库商铺)并将相应信息(名称、图像)传送至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标记点信息后,移动至该标记点并核实该标记点实际存在。

将该标记点定义为第二基准标记点a2。

s5:确定上述基准标记点之后,服务器依次将相邻基准标记点之间的道路右侧的所有已预存标记点信息(地图上所有收录的商铺)全部推送至智能终端并予以显示。

s6:现场工作人员获取服务器推送的所有已预存商铺信息之后,按照推送的方向顺序依次与现场实际的所有商铺信息逐一进行人工核验、采集,从而批量获得地图上未标记的可标记点、已不存在的地图标记点以及有所变更的标记点等信息。

将已不存在的地图预存标记点或有所变更的预存标记点信息进行标注后反馈至服务器,并同时采集相应位置处的新标记点信息一并上传至服务器,以待后续流程加工处理。

s7:对于地图上未标记的可标记点,由智能终端现场补充采集未标记的可标记点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的可标记点信息除了名称、图像信息之外,还至少包括其相对基准标记点a1或a2的距离信息,从而便于后续地图编辑时进行准确定位。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微路网地图的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微路网上的一条道路为作业区域,利用车载便携智能终端进行自身定位并上传位置数据至服务器;

其中,所述车载便携智能终端为自行车或助力车车载的智能终端;

其中,所述自行车或助力车至少带有一种测距装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位置为道路的中间点、端点或端点附近;

s2: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上传的位置数据信息后,根据位置数据确定智能终端在预存的地图上的位置,并以该位置为基准获取较近的已预存标记点并将相应标记点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

s3:确定第一基准标记点:

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最近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该标记点,并根据所接收的标记点信息与现场信息进行核验比对,核实该标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将该标记点定义为第一基准标记点a1;

其中,若标记点不存在时重新选择附近的其余标记点,直至获取得到确定的预存标记点;

s4:确定第二基准标记点:

智能终端沿特定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之后再次进行定位并上传第二位置数据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位置数据获取较近的已预存标记点并将相应标记点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该标记点并人工核实该标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将该标记点定义为第二基准标记点a2;

s5:便携智能终端对上述两个预存标记点之间的可标记点进行信息采集,包括:图像、名称,以及可选的位置数据,然后将获取的标记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s6:服务器接收终端传送的上述可标记点数据后,依据获取的名称和/或图像,将其与地图上基准标记点a1、a2之间相应方向上预存的所有标记点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将终端上传的可标记点归类为已标记、未标记、疑似标记三种类别;

进一步地,将属于未标记和疑似标记类别的可标记点信息反馈给智能终端;

其中,所述的信息比对通过文字比对模块和/或图像比对模块进行;

s7: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比对结果之后,在显示屏上予以显示,由工作人员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补充采集地图上未预存的可标记点相对于基准标记点a1和/或a2的距离信息,然后进行存储或上传至服务器;

对于服务器返回的疑似标记点信息,由工作人员将服务器反馈的地图预存信息与现场信息进行验证比对,确认该疑似标记点是否实际存在,并将验证结果及准确标记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从而实现数据的批量更新。

2.一种用于微路网地图的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微路网上的一条道路为作业区域,利用车载便携智能终端进行自身定位并上传位置数据至服务器;

其中,所述车载便携智能终端为自行车或助力车车载的智能终端;

其中,所述自行车或助力车至少带有一种测距装置;

s2: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上传的位置数据信息后,根据位置数据确定智能终端在预存的地图上的位置,并以该位置为基准获取较近的已预存标记点并将相应标记点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

s3:确定第一基准标记点:

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最近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该标记点,并根据所接收的标记点信息与现场信息进行核验比对,核实该标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将该标记点定义为第一基准标记点a1;

s4:确定第二基准标记点:

智能终端沿特定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之后再次进行定位并上传第二位置数据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位置数据获取较近的已预存标记点并将相应标记点信息传送至智能终端,车载智能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标记点信息后,依据位置信息移动至该标记点并人工核实该标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将该标记点定义为第二基准标记点a2;

s5:由便携智能终端和服务器确定基准标记点之后,服务器依次将相邻基准标记点之间的所有已预存标记点信息按照方向顺序全部推送至智能终端并予以显示;

s6:现场工作人员获取服务器推送的该相邻标记点之间的所有已预存标记点之后,由其中一端方向开始,根据方向顺序依次与现场实际的可标记点信息进行人工核验,从而批量获得未标记的可标记点、已不存在的地图标记点或有所变更的标记点等信息;

其中,将已不存在的地图预存标记点或有所变更的预存标记点信息进行筛选、标注,并反馈至服务器;

s7:对于地图上未标记的可标记点,由智能终端现场补充采集未标记的可标记点信息并上传至服务器;所述的可标记点信息除了名称、图像信息以及任选的位置数据之外,还至少包括其相对基准标记点的距离信息,从而便于后续地图编辑的准确定位;

对于实际已不存在的地图预存标记点或实际有所变更的预存标记点信息,进行标注后上传至服务器;

优选地,对于实际变更的预存标记点信息,将现场采集的该标记点最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至少包括图像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文字编辑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还可包括可选的位置定位模块及图像文字识别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所述标记点信息包括该标记点的位置信息、名称信息及图像信息;

步骤s3中,进一步对智能终端与该标记点的位置数据进行比较,确认二者相匹配,若误差较大则进行定位数据的矫正;

步骤s4中,所述的基准标记点选自固定性比较强的单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可标记点名称获取可以采取手动输入方式,也可以利用图像的自动文字识别;

优选地,所述可标记点输入名称为关键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服务器返回终端的疑似标记点信息还附加地包括地图数据库中预存的疑似标记点的图像、名称和/或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的信息比对还包括利用位置数据比对模块进行的位置比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采集相对a1和/或a2的相对距离为采集标记点相对a1和a2的相对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对于验证结果为正确的情形,即该疑似标记点在地图中已预存但实际现场由于名称更改或外观/外貌改变等原因导致的变动情形,将现场采集的该标记点正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以实现该标记点信息的更新;对于验证结果为错误的情形,即该疑似标记点在地图中已预存但现场不存在的情形,将预存的标记点信息标记为不存在,并将现场该位置处正确的标记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路网地图的标记点信息的快速采集更新方法,包括利用带有测距装置的自行车或助力车车载的便携智能终端和微路网已有的至少两个标记点,对微路网道路标记点进行信息数据采集。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批量地进行标记点的预存性判断和信息采集,无需专业的位置定位即可保证标记点信息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甚至在不采集标记点的GPS等位置数据前提下即可在地图准确定位,降低数据采集的劳动强度,从而低成本、高效且准确地提供高精度地图所需的标记点更新数据。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朱必亮;陈洛群;徐云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速度时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6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