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扁平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扁平线缆。
背景技术:
扁平电缆作为一种多芯电缆首先被应用在电子计算机及电子仪器中,由于它易弯曲、布线空间小等优点,所以在电话机、录音机等民用电器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要求,正在不断地开发一些新型扁平电缆。绝缘移位连接器的应用使扁平电缆的端接极为方便可靠,同时也对扁平电缆的线间中心距公差、中心距累积误差及绝缘厚度等几何尺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而使扁平电缆的制造增加了难度。
现有的扁平线缆大多为用粘合剂去实现,然而,因粘合剂在后期容易受到环境温度,例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粘性会损失比较大,甚至出现扁平线缆散开影响客户的加工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扁平线缆,避免高温时出现芯线散乱的问题,保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正常使用,提高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高温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扁平线缆,包括:热压包覆组件及信号单元组件,所述热压包覆组件包覆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外;
所述热压包覆组件包括热压膜及承托膜,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分别包覆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的上下两侧面上,并且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压合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端部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单元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信号单元,两个所述信号单元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分别纵向包覆于两个所述信号单元的上下两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膜上具有多个第一容置槽,所述热压膜上具有多个第二容置槽,每一所述第一容置槽分别对应罩设于一所述第二容置槽上,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共同围成包覆腔体,所述信号单元嵌置于所述包覆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所述信号单元中,所述信号单元包括外层包带、地线组及传输线单体,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所述传输线单体外,所述外层包带的内侧壁贴附于所述地线组的外侧壁和所述传输线单体的外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包带包括绝缘层及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所述传输线单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线组包括第一地线和第二地线,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分别设置于所述传输线单体的两侧边上,所述外层包带的内侧壁贴附于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的外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单体包括两根中心芯线,两根所述中心芯线平行设置,在一根所述中心芯线中,所述中心芯线包括导体及绝缘包套,所述绝缘包套包覆于所述导体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芯线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地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地线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单元还包括屏蔽包带,所述屏蔽包带包覆于两根所述中心芯线外,并且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屏蔽包带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扁平线缆,通过将热压膜和承托膜分别包覆于信号单元组件的上下两侧面上,并且热压膜和承托膜压合于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端部位置处,从而可以避免高温时出现芯线散乱的问题,保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正常使用,提高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高温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扁平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扁平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信号单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信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扁平线缆,包括:热压包覆组件100及信号单元组件200,所述热压包覆组件100包覆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200外。所述热压包覆组件100用于包覆在信号单元组件200外,避免其因高温而散乱的情况;所述信号单元组件200用于传输信号或者数据。
请参阅图2,所述热压包覆组件100包括热压膜110及承托膜120,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分别包覆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的上下两侧面上,并且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压合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端部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压膜110用于覆盖在信号单元组件的上方,并且,将承托膜120覆盖在信号单元组件的下方从而可以包覆整个信号单元组件。当然热压膜也可以是覆盖在信号单元组件的下方,承托膜也可以是覆盖在信号单元组件的上方。然后在通过经过高温热压的方式将热压膜和承托膜粘接在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分别纵向包覆于两个所述信号单元的上下两侧面上。
如此,通过将热压膜和承托膜分别包覆于信号单元组件的上下两侧面上,并且热压膜和承托膜压合于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端部位置处,从而可以避免高温时出现芯线散乱的问题,保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正常使用,提高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高温能力。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在加工的过程中,将热压膜和承托膜撕扯开来,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压膜和所述热压膜均为耐高温的塑料片,并且两片塑料片的包覆方向与信号单元组件的延伸的方向相同,即纵向包覆在信号单元组件上,用上下二片塑料片纵向放置,再经过热压在信号单元组件的二端压接粘合。如此,通过将压接端设置在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边位置处,可以方便在加工的过程中,将热压膜和承托膜撕扯开来,还可以保证两根塑料片不会因高温而出现信号单元组件散开的现象。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信号单元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信号单元,两个所述信号单元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所述信号单元中,所述信号单元包括外层包带210、地线组220及传输线单体230,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所述传输线单体外,所述外层包带的内侧壁贴附于所述地线组的外侧壁和所述传输线单体的外侧壁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层包带210用于保护地线组和传输线单体;所述地线组220用于实现接地的作用;所述传输线单体230用于实现数据和信号的传输。
所述信号单元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信号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单元组件通过多根信号单元平行并联组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并且平行设置的信号单元既可以保证线材的平整性,又方便进行包装及包覆。
进一步地,把间距排列或邻近排列的信号单元,用上下二片塑料片纵向放置经过热压在二端压接。压接后的扁平线材在温度为60~100度,温度为90°的环境里放置100~500小时后,塑料片则不会有散开的现象,从而可以避免高温时出现芯线散乱的问题,保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正常使用,提高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高温能力。
本实用新型突破性采用上下二片塑料片纵向放置经过热压在二端压接,让线材在高温的环境中贴合更紧密,高温的环境下不会散开的现象,从而实现方便对线材进行加工,提高了实用性,具有极大的提高推广性。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承托膜120上具有多个第一容置槽121,所述热压膜110上具有多个第二容置槽111,每一所述第一容置槽分别对应罩设于一所述第二容置槽上,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共同围成包覆腔体130,所述信号单元嵌置于所述包覆腔体内。如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容置槽和多个第二容置槽,可以容置多个信号单元,实现线材的信号和数据的高速传输。
请参阅图3,所述地线组220包括第一地线221和第二地线222,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分别设置于所述传输线单体的两侧边上,所述外层包带的内侧壁贴附于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的外侧壁上。如此,通过设置两个地线,可以保证线材的对称性,保证线材的结构稳定性能,进而提高线材的传输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输线单体230包括两根中心芯线,两根所述中心芯线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芯线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地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地线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如此,可以保证线材的平整性和扁平型,进而可以提高扁平线缆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请参阅图3,在一根所述中心芯线中,所述中心芯线包括导体231及绝缘包套232,所述绝缘包套包覆于所述导体外。如此,通过设置绝缘包套包覆在导体外,可以起到对导体的保护作用。所述导体用于传输信号和数据。
请参阅图3,所述外层包带210包括绝缘层211及金属屏蔽层212,所述金属屏蔽层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所述传输线单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绝缘层211用于加强对地线组和传输线单体的结构强度,并且还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金属屏蔽层212用于起到对传输线单体的传输时的屏蔽效果,保证了线材可以在高频的信号中进行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可以是一层绝缘层,也可以是两层的绝缘层,而为了起到更强的保护效果和更好的结构强度,当然可以使用两层的绝缘层。另外,所述金属屏蔽层可以纵向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所述传输线单体外,也可以是以绕包的方式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传输线单体外,而采用纵包包覆的方式,则可以提高对两个中心芯线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使得线材包覆后的平整度更高;而采用绕包的方式进行包覆,则可以提高对中心芯线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线材的高频传输效果,传输性能可以满足高频率的要求。所述金属屏蔽层为铝箔、铜箔或金属塑胶复合层。
可以理解,这里的所述绝缘层可以纵向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外。如此,可以保证线材的平整度,保证线材的高频传输特性。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可以以绕包方式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外。如此,可以保证线材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线材的高频传输有效性,使得线材的传输频率达到32ghz或者以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为热熔pet带。
为了方便将热压膜从承托膜撕开,方便对线材进行加工,例如,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位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端部位置处的所述热压膜漏出于所述承托膜,即所述热压膜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承托膜的截面宽度。如此,通过设置热压膜大于承托膜的宽度,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夹住漏出在承托膜外的热压膜的部分,然后以向上拉扯的方式,就可以将热压膜与承托膜进行分离,从而可以将热压膜从承托膜撕开,方便对线材进行加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所述信号单元中,所述信号单元包括外层包带、地线组及传输线单体,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所述传输线单体外,所述外层包带的内侧壁贴附于所述地线组的外侧壁和所述传输线单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地线组包括第一地线和第二地线,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分别设置于所述传输线单体的两侧边上,所述外层包带的内侧壁贴附于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的外侧壁上。所述传输线单体包括两根中心芯线,两根所述中心芯线平行设置,在一根所述中心芯线中,所述中心芯线包括导体及绝缘包套,所述绝缘包套包覆于所述导体外。所述中心芯线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地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地线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上。上述的技术特征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但是唯一不同的是,请参阅图4,所述信号单元还包括屏蔽包带240,所述屏蔽包带包覆于两根所述中心芯线外,并且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屏蔽包带的外侧壁上。如此,可以保证金属屏蔽层的屏蔽效果,提高线材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现有的扁平线缆采用绕包在线芯对及两根地线外,这样的结构容易使得线芯对和地线的绕线结构错乱,从而导致传输数据不稳定,同时由于结构容易错乱,也降低了结构稳定性,降低了扁平线材的数据传输能力以及结构衰减频率最多到24ghz。而通过本方案先将屏蔽包带纵包在两根中心芯线外,再将两地线平行设置在屏蔽包带外的两侧边缘位置处,从而既可以避免中心芯线和地线的结构错乱,保证扁平线缆传输稳定的数据,进而保证扁平线缆的结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扁平线缆的数据传输能力,使得线材结构衰减频率达到32ghz或者32ghz以上。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纵向包覆于线芯对外的屏蔽包带,可以提高传输线单体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将地线设置在屏蔽包带的外侧上,可以避免地线和传输线单体相互交错缠绕,同时还可以保证扁平线缆的结构衰减频率达到32ghz或者32ghz以上,与现有的扁平线缆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频率及更强的结构稳定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屏蔽包带为铝箔、铜箔或金属塑胶复合层,所述铝箔或铜箔纵向包覆于两根中心芯线外。如此,通过设置铝箔或铜箔,进一步使得提高线材的屏蔽效果,使得线材传输的频率达到32ghz或者32ghz以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扁平线缆,通过将热压膜和承托膜分别包覆于信号单元组件的上下两侧面上,并且热压膜和承托膜压合于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端部位置处,从而可以避免高温时出现芯线散乱的问题,保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正常使用,提高电缆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高温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压包覆组件及信号单元组件,所述热压包覆组件包覆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外;
所述热压包覆组件包括热压膜及承托膜,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分别包覆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的上下两侧面上,并且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压合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的两侧端部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单元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信号单元,两个所述信号单元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膜和所述承托膜分别纵向包覆于两个所述信号单元的上下两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膜上具有多个第一容置槽,所述热压膜上具有多个第二容置槽,每一所述第一容置槽分别对应罩设于一所述第二容置槽上,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共同围成包覆腔体,所述信号单元嵌置于所述包覆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信号单元中,所述信号单元包括外层包带、地线组及传输线单体,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所述传输线单体外,所述外层包带的内侧壁贴附于所述地线组的外侧壁和所述传输线单体的外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带包括绝缘层及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包覆于所述地线组和所述传输线单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组包括第一地线和第二地线,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分别设置于所述传输线单体的两侧边上,所述外层包带的内侧壁贴附于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的外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单体包括两根中心芯线,两根所述中心芯线平行设置,在一根所述中心芯线中,所述中心芯线包括导体及绝缘包套,所述绝缘包套包覆于所述导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芯线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地线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地线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扁平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单元还包括屏蔽包带,所述屏蔽包带包覆于两根所述中心芯线外,并且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屏蔽包带的外侧壁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