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喷雾装置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2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及其制备领域,涉及一种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喷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康唑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使用的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耳道常见病,常见的致病菌有念珠菌、曲霉菌、芽生菌、酵母菌、毛霉菌、放线菌、青霉菌等,患者会出现耳痛、耳痒、耳内流脓,而且常合并细菌感染,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外耳道真菌病的治疗一般不需要全身进行抗真菌病治疗,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目前,临床上针对耳真菌病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使用硼酸酒精、水杨酸酒精等滴耳:对耳部的刺激较大,滴上会出现刺痛感,而且具有不易制备、保存或疗效不理想等缺点,目前已被限制使用。(2)使用酮康唑粉、制霉菌素粉等粉剂喷布:存在容易结块、不易清理等缺点,而且操作比较麻烦,需要特制喷布等器具。(3)使用唑类软膏进行涂布,外耳道涂抹药膏,常因外耳道生理性弯曲及狭窄,患者很难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到外耳道的各个部位。(4)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注射液进行滴耳治疗,氟康唑(fluconazole,fcz)是一种可通过竞争性抑制真菌中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或杀灭真菌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虽然对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特别是白念珠菌及新型隐球菌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氟康唑滴耳剂具有对滴耳液温度较为严格,且刺激性大,给药操作难度大等明显缺陷。另外,由于耳道转小且深,给药治疗普遍成为难题。常见的普通喷雾剂是利用机械或电子装置制成的手动泵进行喷雾给药,大多是对口腔、鼻部进行喷雾治疗的装置,专用于耳道的喷雾装置较少,由于耳道转小且深、以及耳道内有薄层耳膜,现有的喷雾装置喷出药液力量大,容易损伤耳道和耳膜,不适用于耳道喷雾。因此,为了解决当前治疗方式和治疗装置带来的诸多不便,急需开发一种新型耳道真菌制剂及治疗装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效果好、给药方便简单、可喷涂均匀、对耳部刺激小、容易保存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还相应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能调节药液流量的喷雾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氟康唑0.05%~1%,泊洛沙姆0.05%~4%,乙醇30%~60%,纯化水35%~70%;所述抗耳道真菌喷雾剂采用喷雾装置进行装载。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优选的,按质量分数计,氟康唑0.4%~0.6%,泊洛沙姆0.05%~2%,乙醇40%~60%,纯化水35%~70%。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优选的,所述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ph值控制在5.5~6.5。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优选的,所述乙醇的体积占乙醇和纯化水总体积的40%~70%。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优选的,所述抗耳道真菌喷雾剂还包括等渗剂、增溶剂和防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按质量分数计(组分质量占喷雾剂总质量的比重),等渗剂为5%~15%,增溶剂为0.8%~1.2%,防腐剂为0.03%~0.1%。以上方案中,抗耳道真菌喷雾剂所含原料的总质量分数为100%。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优选的,所述等渗剂为山梨醇、甘露醇、甘油和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溶剂为聚山梨酯和/或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苯甲酸盐、山梨酸和山梨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所述聚山梨酯包括聚山梨酯80,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羊毛醇醚或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所述防腐剂更优选苯甲酸盐,所述苯甲酸盐优选苯甲酸钠和/或苯甲酸钾,苯甲酸钠性质稳定、易溶解水,对多种细菌、霉菌及酵母菌都具有防腐作用,且属于酸性防腐剂,在酸性条件下防腐效果较好,更适用于本发明。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优选的,所述喷雾装置为耳道喷雾装置,所述耳道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瓶、以及盖合于所述储药瓶瓶口的喷雾头,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伸入耳道的伸入管,所述伸入管出口端设有喷雾嘴,所述喷雾头上设有用于调节进入所述伸入管内药液流量的调节阀。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优选的,所述喷雾嘴包括布设在所述伸入管出口端端壁和周壁上的喷雾孔;所述伸入管的出口端套装有用于调节所述伸入管端壁上喷雾孔开口大小的调节端盖,所述调节端盖上布设有端部调节孔,所述伸入管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调节端盖上装设有第一调节螺栓,当拧紧所述第一调节螺栓时,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的端部压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槽底;所述伸入管上套设有用于调节其周壁上喷雾孔开口大小的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周壁上布设有周向调节孔,所述伸入管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调节套管上装设有第二调节螺栓,当拧紧所述第二调节螺栓时,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的端部压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槽底。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优选的,所述喷雾头内设有压电泵、抽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喷雾头上装设有控制所述压电泵启闭的按压开关,所述压电泵通过所述抽液管连通于所述储药瓶,所述压电泵通过所述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伸入管和所述出液管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设有贯通套孔,所述连接螺栓通过所述贯通套孔滑套于所述伸入管外周壁,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设有螺纹沉孔,所述连接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沉孔并压紧所述伸入管的端部使所述伸入管连接于所述出液管;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铰接有连接套环,所述连接套环设有螺纹内孔,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螺纹内孔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螺纹内孔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沉孔。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乙醇与纯化水混合形成乙醇溶液,然后将氟康唑加入所得乙醇溶液中,搅拌溶解后过滤,取滤液待用,再将其它原料组分加入到所得滤液中,混匀溶解,将所得混合液装入喷雾装置中,即获得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优选的,在混匀溶解后,先调节ph值至5.5~6.5,再将所得混合液装入喷雾装置中。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为耳道喷雾装置,所述耳道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瓶、以及盖合于所述储药瓶瓶口的喷雾头,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伸入耳道的伸入管,所述伸入管出口端设有喷雾嘴,所述喷雾头上设有用于调节进入所述伸入管内药液流量的调节阀。上述的喷雾装置中,优选的,所述喷雾嘴包括布设在所述伸入管出口端端壁和周壁上的喷雾孔;所述伸入管的出口端套装有用于调节所述伸入管端壁上喷雾孔开口大小的调节端盖,所述调节端盖上布设有端部调节孔,所述伸入管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调节端盖上装设有第一调节螺栓,当拧紧所述第一调节螺栓时,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的端部压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槽底;所述伸入管上套设有用于调节其周壁上喷雾孔开口大小的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周壁上布设有周向调节孔,所述伸入管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调节套管上装设有第二调节螺栓,当拧紧所述第二调节螺栓时,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的端部压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槽底。上述的喷雾装置中,优选的,所述喷雾头内设有压电泵、抽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喷雾头上装设有控制所述压电泵启闭的按压开关,所述压电泵通过所述抽液管连通于所述储药瓶,所述压电泵通过所述出液管连接于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伸入管和所述出液管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设有贯通套孔,所述连接螺栓通过所述贯通套孔滑套于所述伸入管外周壁,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设有螺纹沉孔,所述连接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沉孔并压紧所述伸入管的端部使所述伸入管连接于所述出液管;所述喷雾头的出口处铰接有连接套环,所述连接套环设有螺纹内孔,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螺纹内孔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螺纹内孔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沉孔。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ph值采用ph调节剂进行调节,ph调节剂可采用mes缓冲液(2-(n-吗啡啉)乙磺酸),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中,泊洛沙姆作为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方面可作为增溶剂,增加氟康唑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另一方面还可增加耳道皮肤通透性,促进氟康唑药物的吸收。甘油、丙二醇、乙醇还同时可作为潜溶剂,与水分子以氢键结合,改变溶剂极性,降低溶剂的介电常数,进一步增加氟康唑的溶解度。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优选针对的菌种为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菌株。动物实验证明,本发明采用三唑类广谱抗菌药物氟康唑,辅以泊洛沙姆、酒精、等渗剂、增溶剂和防腐剂等无机物和有机物,制成液体溶液,以喷雾剂的形式用于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具有很好的效果。适应症及用法用量: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适用于念珠菌、曲霉菌、芽生菌、酵母菌等真菌、霉菌引起的外耳道炎症及其引起的耳痛,耳痒,耳内流脓等症状。本发明可以通过外耳道喷雾的方式,施加于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推荐的使用方法为首天早晚各喷两次,之后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喷耳时两耳依次进行,药物制剂需在外耳道内保留至少5分钟;使用过程中,应向医师报告使用情况和症状。本发明采用喷雾剂的形式,将抗耳道真菌液体填充于喷雾装置中,使用时将内容物呈雾状物释出,直接喷至外耳道中,适宜于局部给药。喷雾剂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药物密闭于容器内可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使用方便,一揿即可;且价格经济,不加抛射剂即对大气环境无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以唑类广谱抗菌药物-氟康唑为主要药物成分,以其溶于乙醇及微溶于水溶液的特性制成临床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酶,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长繁殖。可以起到促进外耳道皮肤黏膜收敛、抑制致病菌生长、阻止耵聍粘连、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现有技术大多通过增加乙醇体积比提高氟康唑药物的渗透性,延长药物有效期并强化抗菌效果,而过高的乙醇含量会加大药剂刺激性,使患者痛苦不堪,影响患者使用感和依从性。而本发明并非直接采用常规体积浓度的乙醇溶液,而是将乙醇和纯化水混合配成较低体积浓度(优选40%~70%)的乙醇溶液来溶解氟康唑,以泊洛沙姆、等渗剂、增溶剂和防腐剂等无机物和有机物作为辅助溶剂和介质,加入泊洛沙姆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促进耳道皮肤黏膜对药物的吸收;加入等渗剂调节制剂渗透压,缓解刺激;加入增溶剂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加入防腐剂,保证制剂质量,延长有效期,另外,除等渗剂外,甘油、丙二醇、乙醇同时可作为潜溶剂,与水分子以氢键结合,改变溶剂极性,降低溶剂的介电常数,进一步增加氟康唑的溶解度。这样,可在保证药物稳定及作用效果的情况下,减少乙醇的用量,增加药物在外耳局部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的作用,减轻药物对外耳道皮肤黏膜等部位的刺激性。且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呈弱酸性,ph值为5.5-6.5,适应人体外耳道的酸碱环境,可以抑制外耳道内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的可能性。2、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无刺激性、治疗效果显著、成本较低,大大增加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配制简单,质量可控。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廉。4、本发明的喷雾装置在其喷雾头上设有调节阀,调节阀可用于调节进入伸入管中药物的流量大小,以控制喷雾嘴喷出药雾的冲击力,特别当伸入管中药物的流量过大时,通过调节阀调小进入伸入管中的药量,防止耳道和耳膜受至药雾冲击力的伤害。该耳道喷雾装置的喷雾头处设有调节端盖和调节套管,可以用于调节喷雾孔的开口大小,进一步控制喷雾嘴喷出药雾的冲击力,以保护耳道和耳膜。该耳道喷雾装置的伸入管和出液管通过连接螺栓实现了可拆卸的连接,同时,伸入管和出液管通过铰接于喷雾头的连接套环使得伸入管可随着连接套环向下拆收,方便下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喷雾装置中调节端盖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喷雾装置中调节端盖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储药瓶;2、喷雾头;21、压电泵;22、抽液管;23、出液管;24、按压开关;25、连接机构;251、连接螺栓;252、贯通套孔;26、螺纹沉孔;27、连接套环;271、螺纹内孔;3、伸入管;31、第一环形槽;32、第二环形槽;4、喷雾嘴;41、喷雾孔;5、调节阀;6、调节端盖;61、端部调节孔;7、第一调节螺栓;8、调节套管;81、周向调节孔;9、第二调节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材料和仪器均为市售。实施例1:一种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该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ph值采用mes缓冲液调节至5.8,喷雾剂的ph值控制在5.5~6.5为最佳ph范围,ph调节剂用量极少,且不限于mes缓冲液,调节前的ph值为6.7。该抗耳道真菌喷雾剂是采用喷雾装置进行装载,通过喷雾装置喷入外耳道,用于外耳道给药治疗。一种上述本实施例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乙醇与纯化水混合,得到乙醇溶液,然后将氟康唑加入到乙醇溶液中,搅拌溶解后过滤,取滤液待用,再将甘油、泊洛沙姆、聚山梨酯80和苯甲酸钠依次加入到上述滤液中,混匀溶解,此时ph值为6.7,采用mes缓冲液调节ph值至5.8,将所得混合液装入喷雾装置中,即获得抗耳道真菌喷雾剂。一种上述本实施例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的喷雾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该喷雾装为耳道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瓶1、以及盖合于储药瓶1瓶口的喷雾头2,喷雾头2的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伸入耳道的伸入管3,伸入管3出口端设有喷雾嘴4,喷雾头2上设有用于调节进入伸入管3内药液流量的调节阀5。该结构中,喷雾头2的出口处连接有一条细长形的伸入管3,伸入管3可伸入耳内,伸入管3出口端的喷雾嘴4用来喷出并雾化药物,喷雾头2上的调节阀5用于调节进入伸入管3中药物的流量大小,以控制喷雾嘴4喷出药雾的冲击力,特别当伸入管3中药物的流量过大时,通过调节阀5调小进入伸入管3中的药量,防止耳道和耳膜受至药雾冲击力的伤害。本实施例中,喷雾嘴4包括布设在伸入管3出口端端壁和周壁上的喷雾孔41。该结构中,各喷雾孔41之间间隔有序的布设于伸入管3出口端端壁和周壁上,喷雾孔41的大小很小,以致实现雾化药液的效果。伸入管3的出口端套装有用于调节伸入管3端壁上喷雾孔41开口大小的调节端盖6,调节端盖6上布设有端部调节孔61。该结构中,调节端盖6套装于伸入管3以封盖伸入管3的端壁,调节端盖6的端部调节孔61相应于伸入管3端壁上的喷雾孔41设置,即当调节端盖6正对着伸入管3的端壁时,调节端盖6的端部调节孔61与伸入管3端壁的喷雾孔41一一对应且大小相当,当旋转调节端盖6一定角度时,可以调节端盖6的端部调节孔61使其与伸入管3端壁的喷雾孔41错位以缩小伸入管3端壁的喷雾孔41的开口大小,达到进一步雾化流经伸入管3出口端端壁的药雾,减小对耳膜冲击力,也可旋转调节端盖6使其端部调节孔61与伸入管3端壁的喷雾孔41完全错位,以致调节端盖6完全遮挡住伸入管3端壁的喷雾孔41,使伸入管3端壁的喷雾孔41无药雾流出。伸入管3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31,调节端盖6上装设有第一调节螺栓7,当拧紧第一调节螺栓7时,第一调节螺栓7的端部压于第一环形槽31的槽底。该结构中,调节端盖6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栓7使其端部插入第一环形槽31的方式轴向固定于伸入管3,同时,第一调节螺栓7可沿着第一环形槽31周向滑动,以使调节端盖6可周向旋转,第一调节螺栓7螺纹连接于调节端盖6,当拧紧第一调节螺栓7至其端部抵压于第一环形槽31的槽底时,可以锁定调节端盖6于伸入管3的第一环形槽31,达到相对定位的效果。伸入管3上套设有用于调节其周壁上喷雾孔41开口大小的调节套管8,调节套管8周壁上布设有周向调节孔81。该结构中,调节套管8套盖住伸入管3上具有喷雾孔41段的外周壁,调节套管8的周向调节孔81与伸入管3周壁上的喷雾孔41一一对应且大小相同,同时,调节套管8上的周向调节孔81与伸入管3周壁上的喷雾孔41都均匀间隔分布,旋转调节套管8,调节套管8的周向调节孔81可正对或者错开于伸入管3周壁上的喷雾孔41,以至调节伸入管3周壁上的喷雾孔41的开口大小,达到增大或减小流经伸入管3周壁喷雾孔41的药雾冲击力的效果。伸入管3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32,调节套管8上装设有第二调节螺栓9,当拧紧第二调节螺栓9时,第二调节螺栓9的端部压于第二环形槽32的槽底。该结构中,旋转第二调节螺栓9,可使其端部插入第二环形槽32,此时第二调节螺栓9可沿着第二环形槽32周向滑动,以使调节套管8可旋转调整位置,同时,调节套管8轴向固定于伸入管3,进一步拧紧第二调节螺栓9,可使第二调节螺栓9的端部压于第二环形槽32的槽底,以固定调节套管8于第二调节螺栓9,达到定位调节套管8于伸入管3上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喷雾头2内设有压电泵21、抽液管22和出液管23,喷雾头2上装设有控制压电泵21启闭的按压开关24,压电泵21通过抽液管22连通于储药瓶1,压电泵21通过出液管23连接于喷雾头2的出口处。喷雾头2的出口处设有用于连接伸入管3和出液管23的连接机构25。该结构中,伸入管3和出液管23之间通过连接机构25连接,使两者为分离体,当一方损坏时,更换损坏的一方即可,节省后期更换成本。连接机构25包括连接螺栓251,连接螺栓251设有贯通套孔252,连接螺栓251通过贯通套孔252滑套于伸入管3外周壁,喷雾头2的出口处设有螺纹沉孔26,连接螺栓251螺纹连接于螺纹沉孔26并压紧伸入管3的端部使伸入管3连接于出液管23。该结构中,伸入管3远离喷雾嘴4的一端具有端部凸环,出液管23于喷雾头2的出口处的一端也具有端部凸环,出液管23的端部凸环套固在螺纹沉孔26的孔底,伸入管3通过连接螺栓251可拆卸的连接于喷雾头2,拧紧连接螺栓251,可使伸入管3的端部凸环压紧对接于出液管23的端部凸环,以此,实现伸入管3与出液管23的紧密连接。喷雾头2的出口处铰接有连接套环27,连接套环27设有螺纹内孔271,连接螺栓251与螺纹内孔271螺纹连接并穿过螺纹内孔271螺纹连接于螺纹沉孔26。该结构中,连接螺栓251与喷雾头2之间设有连接套环27,连接套环27铰接于喷雾头2的出口处,连接螺栓251先螺纹连接于连接套环27,再螺纹连接于喷雾头2,当使用完成后,可将连接螺栓251旋出喷雾头2的螺纹沉孔26,但保持螺纹连接于连接套环27的螺纹内孔271,以致伸入管3可随着连接套环27向下折收,方便下次使用。实施例2:一种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该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ph值为6.2,调ph值之前为6.8。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采用的喷雾装置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该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ph值为6.0,调ph值之前为6.9。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采用的喷雾装置同实施例1。实施例4:一种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该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ph值为5.8,调ph值之前为6.7。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采用的喷雾装置同实施例1。实施例5:一种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该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ph值为5.9,调ph值之前为6.8。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和采用的喷雾装置同实施例1。体外试验: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药理、毒理学实验研究。(1)体外抑菌实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并与无菌纯水(空白对照)进行对比。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保存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活化后分别制成菌悬液,菌悬液浓度调整至106cfu/ml,采用涂布法制备抑菌平板,涂布均匀,菌液不可过多,以平板上无液体流淌为宜,制成后用牛津杯抑菌圈法比较各实施例处方制剂的抑菌效果。即先将灭菌牛津杯在酒精灯火焰上迅速过火后,垂直放置在抑菌平板培养基表面,轻轻按压至杯底与培养基间无缝隙。每个平板放置6个牛津杯(包括5个实施例处方及无菌纯水对照),每个牛津杯中注入200微升药液或无菌纯水。每种抑菌平板做3次重复,37℃培养24h,观察,测量并记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抗菌药物体外药敏判断标准:抑菌环直径﹥20mm为高度敏感,抑菌环直径10~20mm为中度敏感,抑菌环直径<10mm为耐药或无效。因此,由表1可知,本发明中5个实施例处方制剂均有强力的抗曲霉菌、白色念珠菌效果,药敏为高度敏感。表1各实施例与无菌纯水体外抑菌试验抑菌环直径单位:毫米(mm)(2)完整皮肤刺激性实验选择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在试验前25h,用脱毛剂将sd大鼠背部脊柱两侧的毛去掉,不得损伤皮肤。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次日将实验试剂(5个实施例各处理3只大鼠)直接滴于面积为2.5cm×2.5cm的3层纱布上并敷贴在一侧去毛皮肤表面,然后用一层无刺激塑料膜或油纸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固定。另一侧去毛皮肤作为空白对照,敷贴时间为4h。试验结束后,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除去残留受试物。分别于去除受试物后0.5小时、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观察皮肤局部反应。(3)破损皮肤刺激性实验涂受试物前,在3cm×3cm的去毛皮肤上,用75%酒精清洁、消毒暴露皮肤,待酒精挥发后,用灭菌刀片或注射针头在皮区内划一个“井”形的破损伤口,并在该破损皮区内染毒。注意皮肤破损仅达表皮,不要伤及真皮。次日将实验试剂(5个实施例各处理3只大鼠)直接滴于面积为2.5cm×2.5cm的3层纱布上并敷贴在一侧去毛破损皮肤上,另一侧去毛破损皮肤作为空白对照,敷贴时间为4h。试验结束后,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除去残留受试物。分别于去除受试物后0.5小时、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观察皮肤局部反应。结果两组sd大鼠皮肤均无红斑及水肿,说明该药对皮肤无刺激。试验结果见表2。表2各实施例皮肤刺激试验注:“-”表示症状阴性,无红斑与水肿。发明人采用实施例1配方制剂,对30个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让患者头部微向一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便于喷入,首天早晚各喷两次,之后每天早晚各1次,滴入后稍事休息5分钟,更换另耳。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一般当日见效,1-3日即可治愈。30个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后治疗效果如表3。表3实施例1药物治疗30例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效果统计治疗日期总治愈数总治愈率总有效数总无效数总有效率1天2583.33%28293.33%2天2790%28293.33%3天2893.33%29196.67%注:设定疗效评定标准为: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症状体征较前减轻;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善。由以上结果可知,本发明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抗真菌、霉菌效果好而且对耳道刺激小,作用迅速,治愈率高。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氟康唑0.05%~1%,泊洛沙姆0.05%~4%,乙醇30%~60%,纯化水35%~70%;所述抗耳道真菌喷雾剂采用喷雾装置进行装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氟康唑0.4%~0.6%,泊洛沙姆0.05%~2%,乙醇40%~60%,纯化水35%~70%;

和/或,所述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ph值控制在5.5~6.5;

和/或,所述乙醇的体积占乙醇和纯化水总体积的4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耳道真菌喷雾剂还包括等渗剂、增溶剂和防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按质量分数计,等渗剂为5%~15%,增溶剂为0.8%~1.2%,防腐剂为0.0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渗剂为山梨醇、甘露醇、甘油和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溶剂为聚山梨酯和/或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苯甲酸盐、山梨酸和山梨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聚山梨酯包括聚山梨酯80,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羊毛醇醚和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苯甲酸盐包括苯甲酸钠和/或苯甲酸钾。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为耳道喷雾装置,所述耳道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瓶(1)、以及盖合于所述储药瓶(1)瓶口的喷雾头(2),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伸入耳道的伸入管(3),所述伸入管(3)出口端设有喷雾嘴(4),所述喷雾头(2)上设有用于调节进入所述伸入管(3)内药液流量的调节阀(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嘴(4)包括布设在所述伸入管(3)出口端端壁和周壁上的喷雾孔(41);

所述伸入管(3)的出口端套装有用于调节所述伸入管(3)端壁上喷雾孔(41)开口大小的调节端盖(6),所述调节端盖(6)上布设有端部调节孔(61),所述伸入管(3)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31),所述调节端盖(6)上装设有第一调节螺栓(7),当拧紧所述第一调节螺栓(7)时,所述第一调节螺栓(7)的端部压于所述第一环形槽(31)的槽底;

所述伸入管(3)上套设有用于调节其周壁上喷雾孔(41)开口大小的调节套管(8),所述调节套管(8)周壁上布设有周向调节孔(81),所述伸入管(3)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32),所述调节套管(8)上装设有第二调节螺栓(9),当拧紧所述第二调节螺栓(9)时,所述第二调节螺栓(9)的端部压于所述第二环形槽(32)的槽底;

和/或,所述喷雾头(2)内设有压电泵(21)、抽液管(22)和出液管(23),所述喷雾头(2)上装设有控制所述压电泵(21)启闭的按压开关(24),所述压电泵(21)通过所述抽液管(22)连通于所述储药瓶(1),所述压电泵(21)通过所述出液管(23)连接于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

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伸入管(3)和所述出液管(23)的连接机构(25),所述连接机构(25)包括连接螺栓(251),所述连接螺栓(251)设有贯通套孔(252),所述连接螺栓(251)通过所述贯通套孔(252)滑套于所述伸入管(3)外周壁,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设有螺纹沉孔(26),所述连接螺栓(25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沉孔(26)并压紧所述伸入管(3)的端部使所述伸入管(3)连接于所述出液管(23);

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铰接有连接套环(27),所述连接套环(27)设有螺纹内孔(271),所述连接螺栓(251)与所述螺纹内孔(271)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螺纹内孔(27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沉孔(26)。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耳道真菌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将乙醇与纯化水混合形成乙醇溶液,然后将氟康唑加入所得乙醇溶液中,搅拌溶解后过滤,取滤液待用,再将其它原料组分加入到所得滤液中,混匀溶解,将所得混合液装入喷雾装置中,即获得抗耳道真菌喷雾剂。

8.一种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为耳道喷雾装置,所述耳道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瓶(1)、以及盖合于所述储药瓶(1)瓶口的喷雾头(2),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伸入耳道的伸入管(3),所述伸入管(3)出口端设有喷雾嘴(4),所述喷雾头(2)上设有用于调节进入所述伸入管(3)内药液流量的调节阀(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嘴(4)包括布设在所述伸入管(3)出口端端壁和周壁上的喷雾孔(41);

所述伸入管(3)的出口端套装有用于调节所述伸入管(3)端壁上喷雾孔(41)开口大小的调节端盖(6),所述调节端盖(6)上布设有端部调节孔(61),所述伸入管(3)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31),所述调节端盖(6)上装设有第一调节螺栓(7),当拧紧所述第一调节螺栓(7)时,所述第一调节螺栓(7)的端部压于所述第一环形槽(31)的槽底;

所述伸入管(3)上套设有用于调节其周壁上喷雾孔(41)开口大小的调节套管(8),所述调节套管(8)周壁上布设有周向调节孔(81),所述伸入管(3)的周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32),所述调节套管(8)上装设有第二调节螺栓(9),当拧紧所述第二调节螺栓(9)时,所述第二调节螺栓(9)的端部压于所述第二环形槽(32)的槽底。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头(2)内设有压电泵(21)、抽液管(22)和出液管(23),所述喷雾头(2)上装设有控制所述压电泵(21)启闭的按压开关(24),所述压电泵(21)通过所述抽液管(22)连通于所述储药瓶(1),所述压电泵(21)通过所述出液管(23)连接于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

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伸入管(3)和所述出液管(23)的连接机构(25),所述连接机构(25)包括连接螺栓(251),所述连接螺栓(251)设有贯通套孔(252),所述连接螺栓(251)通过所述贯通套孔(252)滑套于所述伸入管(3)外周壁,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设有螺纹沉孔(26),所述连接螺栓(25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沉孔(26)并压紧所述伸入管(3)的端部使所述伸入管(3)连接于所述出液管(23);

所述喷雾头(2)的出口处铰接有连接套环(27),所述连接套环(27)设有螺纹内孔(271),所述连接螺栓(251)与所述螺纹内孔(271)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螺纹内孔(271)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沉孔(26)。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喷雾装置,该抗耳道真菌喷雾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氟康唑0.05%~1%,泊洛沙姆0.05%~4%,乙醇30%~60%,纯化水35%~70%。制备方法包括将氟康唑加入乙醇溶液中,搅拌过滤取滤液,将其它组分加入到滤液中混匀,装入喷雾装置中即得。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瓶以及盖合于储药瓶瓶口的喷雾头,喷雾头的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伸入耳道的伸入管,伸入管出口端设有喷雾嘴,喷雾头上设有用于调节进入伸入管内药液流量的调节阀。本发明的喷雾剂具有抗菌效果好、给药方便简单、对耳部刺激小等优点,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喷雾装置结构简单、能调节药液流量。

技术研发人员:阳国平;李维;谢金莲;曾韵;刘亚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6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