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移动的交通工具,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电缆需要承受不同环境下的各种环境,但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线缆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时候外部线材易断裂,从而内部线缆受到压力从而变形,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通过结构与功能性的改进,以解决线材受到压力易变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中,具体包括:一种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外层线圈、第一填充层、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和第四线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填充层填充设置在外层线圈的内部,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和第四线缆均嵌入设置在线缆内部中间,呈“十”字排列嵌入,第一填充层的下方固定填充有第二填充层,第二填充层的下方固定嵌入有防护层,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和第四线缆的四周套入连接有中心分离层。

进一步,外层线圈设置为pvc线材,且外层线圈的内部顶端表面均匀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空心槽,空心槽呈内凹状。

进一步,第二填充层设置为阻燃发泡层,且设置在外层线圈与防护层之间。

进一步,防护层设置为环状pvc软层,且防护层的表面均匀凸出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空心槽,空心槽的设置位置与其内部填充的线缆位置相对。

进一步,中心分离层设置在线缆的内部中间,中心分离层设置为“十”字状pvc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通过设置有第二填充层和外侧线圈,使得外部压力减小,达到防止碾压的效果。

其次,防护层与中心分离层的设置,使得内部线缆之间避免接触,从而达到防止碾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分离层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外层线圈-1,第一填充层-2,第二填充层-3,防护层-4,第一线缆-5,第二线缆-6,第三线缆-7,第四线缆-8,中心分离层-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外层线圈1、第一填充层2、第一线缆5、第二线缆6、第三线缆7和第四线缆8,第一填充层2填充设置在外层线圈1的内部,第一线缆5、第二线缆6、第三线缆7和第四线缆8均嵌入设置在线缆内部中间,呈“十”字排列嵌入,第一填充层2的下方固定填充有第二填充层3,第二填充层3的下方固定嵌入有防护层4,第一线缆5、第二线缆6、第三线缆7和第四线缆8的四周套入连接有中心分离层9。

其中,外层线圈1设置为pvc线材,且外层线圈1的内部顶端表面均匀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空心槽,空心槽呈内凹状,在线材受到外部挤压的时候,由于其内部顶端表面均匀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空心槽,从而达到分散外部压力的效果,减小外部线材给予内层的压力,从而达到防碾压的效果。

其中,第二填充层3设置为阻燃发泡层,且设置在外层线圈1与防护层4之间,通过第二填充层3达到减小外层线圈1给予内层压力的效果,且具有发泡层具有良好的回弹,从而达到防碾压的效果。

其中,防护层4设置为环状pvc软层,且防护层4的表面均匀凸出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空心槽,空心槽的设置位置与其内部填充的线缆位置相对,通过且表面均匀凸出设置有呈半圆状空心槽的防护层4,使得在外层线圈1受到压力的时候可以将由外部传入内部的压力减小,使得线材之间接触压力减小,从而达到防碾压的效果。

其中,中心分离层9设置在线缆的内部中间,中心分离层9设置为“十”字状pvc管,通过设置为“十”字状的中心分离层9达到固定内部线缆的效果,同时防止线缆之间接触,减小线缆之间的压力,从而达到防碾压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实用新型中,在线缆受到外部碾压的时候,外层线圈1现将受到的压力减小,随后设置为发泡层的第二填充层3受到压力收缩,减小传向内部的压力,最后防护层4与中心分离层9避免内部镶嵌线缆之间的接触,从而达到防碾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外层线圈(1)、第一填充层(2)、第一线缆(5)、第二线缆(6)、第三线缆(7)和第四线缆(8),其特征在于:第一填充层(2)填充设置在外层线圈(1)的内部,第一线缆(5)、第二线缆(6)、第三线缆(7)和第四线缆(8)均嵌入设置在线缆内部中间,呈“十”字排列嵌入,第一填充层(2)的下方固定填充有第二填充层(3),第二填充层(3)的下方固定嵌入有防护层(4),第一线缆(5)、第二线缆(6)、第三线缆(7)和第四线缆(8)的四周套入连接有中心分离层(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线圈(1)设置为pvc线材,且外层线圈(1)的内部顶端表面均匀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空心槽,空心槽呈内凹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层(3)设置为阻燃发泡层,且设置在外层线圈(1)与防护层(4)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4)设置为环状pvc软层,且防护层(4)的表面均匀凸出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空心槽,空心槽的设置位置与其内部填充的线缆位置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分离层(9)设置在线缆的内部中间,中心分离层(9)设置为“十”字状pvc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碾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包括外层线圈、第一填充层、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和第四线缆,第一填充层填充设置在外层线圈的内部,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和第四线缆均嵌入设置在线缆内部中间,呈“十”字排列嵌入,第一填充层的下方固定填充有第二填充层,第二填充层的下方固定嵌入有防护层,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和第四线缆的四周套入连接有中心分离层。通过设置有第二填充层和外侧线圈,使得外部压力减小,达到防止碾压的效果,防护层与中心分离层的设置,使得内部线缆之间避免接触,从而达到防止碾压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云南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5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