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
背景技术:
常见的水龙头手柄,下面以手轮为例进行说明,手轮通常包括外壳主体和配重块体,外壳主体的主体为带有筒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壳主体的主体的轴向两端相应为操作端,以及用于与阀体安装在一起的安装端。外壳主体的主体包括一体化连接的筒底壁和筒侧壁,筒底壁和筒侧壁共同形成空腔体,通过筒开口将配重块体嵌装于空腔体内,所述筒开口位于安装端,所述筒底壁位于操作端。为了使配重块体固定于空腔体内,外壳主体的筒开口装配有铁盖。使用铁盖的主要原因是其成本较低,且其硬度较大,耐压能力好,可保证配重块体装配的稳定性。常规状态下,手轮沿竖直方向安装使用,以手轮常规使用状态的方位为参考方位,传统的手轮筒开口朝下,当手轮与阀体安装后,铁盖位于外壳主体的下端,用于供水的阀体位于铁盖的下方,使用时,铁盖沾水容易发生生锈现象,导致缩短水龙头手轮的使用寿命。并且,常规状态下筒开口朝下,受重力因素的影响,配重块体的安装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生锈的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包括外壳主体、盖体和配重块体,所述外壳主体的主体为带有筒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壳主体的主体的轴向两端相应为操作端,以及用于与阀体安装在一起的安装端,所述外壳主体的主体包括一体化连接的筒底壁和筒侧壁,所述筒底壁和所述筒侧壁共同形成空腔体,所述筒开口位于所述操作端,所述筒底壁位于所述安装端,所述配重块体通过所述筒开口沿所述操作端往所述安装端的方向嵌装于所述空腔体内,所述盖体对应装配于所述筒开口,所述盖体与所述外壳主体的筒状结构构成密闭空间,所述配重块体位于该密闭空间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常规状态下,手柄沿竖直方向安装使用,以手柄常规使用状态的方位为参考方位,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筒开口朝上,从上往下装配配重块比较方便。当手轮与阀体安装后,使用时,筒底壁沾水也不会发生铁生锈现象,水龙头手轮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并且,将外壳主体和盖体分体设计,改变配重块体的嵌装方向,简单实用。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中部设有便于将手柄与阀体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柱,所述第一安装孔柱装配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钉帽,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孔周壁对应于所述钉帽的位置设有沿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体呈闭环状,所述筒底壁的中部凸设有第二安装孔柱,第一安装孔柱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柱相对位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柱的顶端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外周壁凸设有沿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第二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盖面对应于钉帽设有水龙头贴标。
优选地,所述外壳主体和/或盖体为电镀体,或者,所述外壳主体和/或盖体为塑料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镀壳体与盖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外壳主体-1;筒开口-11;
筒底壁-12;筒侧壁-13;
空腔体-14;第二安装孔柱-15;
盖体-2;冷标识区-21;
热标识区-22;第一安装孔柱-23;
第一防滑纹-24;第二防滑纹-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如图1-4所示,包括外壳主体1、盖体2和配重块体(图中未示出),外壳主体1的主体为带有筒开口11的筒状结构,外壳主体1的主体的轴向两端相应为操作端,以及用于与阀体安装在一起的安装端,其中操作端方便在使用时进行旋转操作等。外壳主体1的主体包括一体化连接的筒底壁12和筒侧壁13,筒底壁12和筒侧壁13共同形成空腔体14,筒开口11位于所述操作端,筒底壁12位于所述安装端。所述配重块体通过筒开口11沿所述操作端往所述安装端的方向嵌装于空腔体14内,盖体2对应装配于筒开口11,盖体2与外壳主体1的筒状结构构成密闭空间,所述配重块体位于该密闭空间内。
具体地,水龙头手柄为手轮。常规状态下,手轮沿竖直方向安装使用,以手轮常规使用状态的方位为参考方位(如图2所示方位),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筒开口11朝上,从上往下装配配重块比较方便。当手轮与阀体安装后,使用时,筒底壁12沾水也不会发生铁生锈的问题,水龙头手轮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并且,将电镀壳体和盖体2分体设计,改变配重块体的嵌装方向,简单实用。
优选地,盖体2的中部设有便于将手柄与阀体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柱23,第一安装孔柱23装配有锁紧件(图中未示出),所述锁紧件具有钉帽,第一安装孔柱23的孔内周壁对应于所述钉帽的位置设有沿第一安装孔柱23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防滑纹24。第一防滑纹24可增加钉帽与第一安装孔柱23之间的摩擦力以增加二者之间的紧密性。具体地,所述锁紧件为柳钉或螺钉。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体呈闭环状,其中部形成安装孔。筒底壁12的中部凸设有第二安装孔柱15,第一安装孔柱23与第二安装孔柱15相对位设置,并且第一安装孔柱15的底端与第二安装孔柱15的顶端相接触。第一安装孔柱15与第二安装孔柱15共同构成支撑导柱,具体地,所述支撑导柱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所述配重块体的安装孔相紧配,增加配重块体安装的稳定性。并且,所述支撑导柱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锁紧件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优选地,第一安装孔柱23的外周壁凸设有沿第一安装孔柱23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第二防滑纹25。第二防滑纹25可增加第一安装孔柱23与所述配重块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增加二者之间的紧密性。
优选地,盖体2的盖面对应于钉帽贴设有水龙头贴标,使得本实用新型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的外型美观。
优选地,所述外壳主体和/或盖体为电镀体,或者所述外壳主体和/或盖体为塑料体。具体地,外壳主体1为由塑料壳体经电镀处理后形成的电镀壳体。盖体2为塑料盖。塑料盖可根据实际需要呈现色彩,比如红色或蓝色等,使得本实用新型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的外型美观,款式新颖。更重要的是,手轮用于角阀中,角阀为单流道阀门,若要配套冷、热水,通常需要配套使用两个角阀,即用到两个手轮,而当两个以上的手轮同时配有的时候,使用者通常无法从外形上直接辨认出冷、热水。而本发明的设计,以使用两个手轮为例,一个手轮的盖体2设计为红色,代表热水,另一个手轮的盖体2设计为蓝色,代表冷水,这样,使用者可通过手轮上盖体2的不同颜色而快速区分出冷、热水,防止浪费水或烫伤。
此外,盖体2在使用过程中还可更换,方便实用。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1.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盖体和配重块体,所述外壳主体的主体为带有筒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壳主体的主体的轴向两端相应为操作端,以及用于与阀体安装在一起的安装端,所述外壳主体的主体包括一体化连接的筒底壁和筒侧壁,所述筒底壁和所述筒侧壁共同形成空腔体,所述筒开口位于所述操作端,所述筒底壁位于所述安装端,所述配重块体通过所述筒开口沿所述操作端往所述安装端的方向嵌装于所述空腔体内,所述盖体对应装配于所述筒开口,所述盖体与所述外壳主体的筒状结构构成密闭空间,所述配重块体位于该密闭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中部设有便于将手柄与阀体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柱,所述第一安装孔柱装配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钉帽,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孔周壁对应于所述钉帽的位置设有沿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防滑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体呈闭环状,所述筒底壁的中部凸设有第二安装孔柱,第一安装孔柱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柱相对位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柱的顶端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外周壁凸设有沿所述第一安装孔柱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第二防滑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盖面对应于钉帽设有水龙头贴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防锈水龙头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和/或盖体为电镀体,或者,所述外壳主体和/或盖体为塑料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