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周回填夯实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87


本实用新型设计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井周回填夯实结构。



背景技术:

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不可避免涉及到排水工程雨污水管道的建设以及检查井圆形井周回填,传统的蛙夯(蹦蹦夯)夯实效率低下,机械振动厉害,人工处理难以确保质量,长时间作业容易引发诸如振动臂职业病。目前市场上也有机械设备可以用于回填夯实,但是无法与圆形井周形状契合,适应性较差,难以满足圆形井周回填的工作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周回填夯实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包括夯实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夯实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挖掘机的小臂固定连接,所述夯实板的至少一侧具有向内弯的弧形边沿。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外侧,所述缓冲机构的底部与所述夯实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下端同心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下端设置有缓冲底座,所述固定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缓冲底座与所述夯实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固定环安装孔,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环安装孔相配合的连接杆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夯实板之间还设置有旋转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固定块和下旋转块,所述上固定块沿其周向开设有旋转槽,所述下旋转块为“凹型”结构,所述下旋转块的开口处具有向内延伸的滑动边沿,所述滑动边沿与所述旋转槽配合设置,所述上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缓冲机构的底部,所述下旋转块的底部连接所述夯实板。

进一步地,所述下旋转块底部具有一连接板,所述夯实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夯实板的底部具有多个防滑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夯实板的至少一侧具有向内弯的弧形边沿,可与圆形井周形状完美契合,提高了圆形井周回填的夯实效率和效果;缓冲机构与连接杆为可拆卸式连接,夯实板与旋转机构也为可拆卸式连接,可通过更换具有不同直径弧形边沿的夯实板来适应不同直径圆形井周的回填夯实工作,提高了适应性;通过设置旋转机构,实现了夯实板的角度调节,提高了夯实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夯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100、夯实板;110、弧形边沿;120、直线边沿;130、防滑凸起;200、连接杆;300、小臂;410、固定环;420、缓冲弹簧;430、缓冲底座;500、旋转机构;510、上固定块;511、旋转槽;520、下旋转块;521、滑动边沿;522、连接板;600、圆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包括夯实板100和连接杆200,连接杆200的一端与夯实板100连接,连接杆200的另一端与挖掘机的小臂300固定连接,夯实板100的底部具有多个防滑凸起130,夯实板100的至少一侧具有向内弯的弧形边沿110。

在一个较佳地实施例中,夯实板100的两侧具有两个不同直径的弧形边沿110,另两侧为直线边沿120,两个不同直径的弧形边沿110可用于不同直径的圆形井周,直线边沿120可用于沟槽、方形井周等的夯实作业。当然地,夯实板100也可只具有一个弧形边沿110,或具有三个不同直径的弧形边沿110,或具有四个不同直径的弧形边沿110。

为了提高使用寿命,连接杆200与夯实板100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置于连接杆200的外侧,缓冲机构的底部与夯实板100连接。

具体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环410,固定环410下端同心设置有缓冲弹簧420,缓冲弹簧420下端设置有缓冲底座430,固定环410与连接杆200连接,缓冲底座430与夯实板100连接。

为了便于更换缓冲机构,固定环410上设置有固定环安装孔,连接杆200上开设有与固定环安装孔相配合的连接杆安装孔,通过螺杆、销钉等现有连接件即可完成固定环410与连接杆200的可拆卸式连接。

为了便于旋转夯实板100,缓冲机构与夯实板100之间还设置有旋转机构500。

具体地,旋转机构500包括上固定块510和下旋转块520,上固定块510沿其周向开设有旋转槽511,下旋转块520为“凹型”结构,下旋转块520的开口处具有向内延伸的滑动边沿521,滑动边沿521与旋转槽511配合设置,上固定块510固定设置在缓冲机构的底部,下旋转块520的底部连接夯实板100。

为了便于更换夯实板100,下旋转块520底部具有一连接板522,夯实板100可拆卸地连接在连接板522的下端,通过螺杆、销钉等现有连接件即可完成夯实板100与连接板522的可拆卸式连接,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未限定夯实板100与连接板522的具体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因此,现有技术中满足夯实板100与连接板522可拆卸式连接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工作原理:

工作时,如图4所示,先选取具有与待夯实圆井直径相同的弧形边沿110的夯实板100,将夯实板100安装至旋转机构500上,再将缓冲机构安装至连接杆200上,之后移动夯实板100使之与井周接触,利用井周对夯实板100的反作用力,通过旋转机构500实现夯实板100的旋转,直至弧形边沿110与井周贴合,之后开始夯实作业。待夯实作业完成后,调整夯实板100至下一待夯实区域,重复上述步骤使得夯实板100的弧形边沿110与井周贴合,从而实现夯实板100的弧形边沿110与圆形井周不同边缘位置的贴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夯实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夯实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挖掘机的小臂固定连接,所述夯实板的至少一侧具有向内弯的弧形边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外侧,所述缓冲机构的底部与所述夯实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下端同心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下端设置有缓冲底座,所述固定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缓冲底座与所述夯实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固定环安装孔,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环安装孔相配合的连接杆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夯实板之间还设置有旋转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固定块和下旋转块,所述上固定块沿其周向开设有旋转槽,所述下旋转块为“凹型”结构,所述下旋转块的开口处具有向内延伸的滑动边沿,所述滑动边沿与所述旋转槽配合设置,所述上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缓冲机构的底部,所述下旋转块的底部连接所述夯实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转块底部具有一连接板,所述夯实板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板的底部具有多个防滑凸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周回填夯实结构,包括夯实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夯实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挖掘机的小臂固定连接,所述夯实板的至少一侧具有向内弯的弧形边沿。本实用新型中夯实板的至少一侧具有向内弯的弧形边沿,可与圆形井周形状完美契合,提高了圆形井周回填的夯实效率和效果;缓冲机构与连接杆为可拆卸式连接,夯实板与旋转机构也为可拆卸式连接,可通过更换具有不同直径弧形边沿的夯实板来适应不同直径圆形井周的回填夯实工作,提高了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勇;冯志新;何玉龙;郭振志;强安鹏;陶城;陈刚;赵立影;汪钲东;沈悦;吴建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四公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