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带飞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2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供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面胶带飞达。



背景技术:

现代自动化生产领域,胶带供料一般采用如下方式:手动将卷状或带状的胶带物料固定在滚筒上,使用时,手动扯出需要的长度后,将剪断备用。这种操作方式过程繁琐,耗时长,尺寸把控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胶带飞达,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保证尺寸。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胶带飞达,包括:

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的滑座、连接所述滑座的平移件、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一端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平移件的一侧;所述平移件还连接有压块;及

切料组件,所述切料组件连接所述位移组件;所述切料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平移件的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升降元件、连接于所述升降元件一端的顶块、连接所述平移件的推动元件、及连接于所述推动元件一端的裁刀;所述升降元件远离所述升降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平移件;所述顶块与所述压块相对应设置;所述裁刀位于所述压块的一侧。

上述双面胶带飞达,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利用位移组件带动平移件移动,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安装于平移件上的切料组件动作进行裁切,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保证尺寸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移件包括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一侧的装载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滑座,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装载部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一端;所述压块连接于所述装载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于所述装载部的中部,所述升降元件远离所述升降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元件为气缸;所述升降元件设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元件为气缸;所述推动元件设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连接所述裁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带飞达还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连接所述位移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载板、安装于所述载板上的上料轮、安装于所述上料轮一侧的第一回收轮、安装于所述上料轮另一侧的第二回收轮、安装于所述第一回收轮一侧的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回收轮一侧的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上料轮一侧的定位辊、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定位辊一侧的调节辊;所述载板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上料轮及所述第一回收轮,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回收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辊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辊及第二定位辊;所述调节辊的滑行轨迹的延长线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辊与所述第二定位辊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辊一侧的压紧元件;所述压紧元件的一端用于对应所述第二定位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带飞达还包括取料组件,所述取料组件连接所述位移取件;所述取料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一端处的支撑座、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抬升元件、及连接于所述抬升元件一端的取料板;所述取料板位于所述压块的一侧,所述裁刀位于所述取料板与所述压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抬升元件为气缸;所述抬升元件设有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连接所述取料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双面胶带飞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面胶带飞达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双面胶带飞达中的位移组件、切料组件及取料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双面胶带飞达中的位移组件、切料组件及取料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双面胶带飞达中的位移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上料组件,11-载板,12-上料轮,13-第一回收轮,14-第二回收轮,15-定位辊,151-第一定位辊,152-第二定位辊,16-调节辊;

20-位移组件,21-底座,22-滑轨,23-滑座,24-平移件,241-连接部,242-承载部,25-直线电机,26-压块,27-传动辊;

30-切料组件,31-升降板,32-升降元件,33-顶块,34-推动元件,35-裁刀;

40-取料组件,41-支撑座,42-抬升元件,43-取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双面胶带飞达,用于输送双面胶带,该双面胶带飞达包括上料组件10、连接上料组件10的位移组件20、及连接位移组件20的切料组件30与取料组件40;切料组件30与位移组件40间隔设置。双面胶带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及夹设于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之间的粘贴层。

所述上料组件10包括载板11、安装于载板11上的上料轮12、安装于上料轮12一侧的第一回收轮13、安装于上料轮12另一侧的第二回收轮14、安装于第一回收轮13一侧的第一电机、安装于第二回收轮14一侧的第二电机、安装于上料轮12一侧的定位辊15、及滑动连接于定位辊15一侧的调节辊16。第一电机通过同步带同时驱动上料轮12与第一回收轮13转动,第二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第二回收轮13转动。上料轮12用于收纳双面胶带,第一保护层从上料轮12出来后直接收卷于第一回收轮13上,第二保护层与粘贴层通过定位辊15与调节辊16进入切料组件30,其中,第二保护层在通过切料组件30后收卷于第二回收轮14上。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辊15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辊151及第二定位辊152;调节辊16的滑行轨迹的延长线穿设于第一定位辊151与第二定位辊152之间。进一步地,上料组件10还包括安装于第二定位辊152一侧的压紧元件17,压紧元件17的一端用于对应第二定位辊152,以压紧通过第二定位辊152上的第二保护层与粘贴层。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压紧元件17为气缸,压紧元件17的一端可伸长用于抵接第二定位辊152。

所述位移组件20包括连接载板11的底座21、安装于底座21上的滑轨22、滑动连接滑轨22的滑座23、连接滑座23的平移件24、及安装于底座21一端的直线电机25;直线电机25的一端连接平移件24的一侧,使得直线电机25可驱动平移件24与滑座23可沿着滑轨22做直线运动。平移件24包括连接部241、及连接于连接部241一侧的装载部242。连接部241连接滑座23,连接部241远离装载部242的一侧用于连接直线电机25的一端。进一步地,装载部242连接有压块26、及与压块26间隔设置的传动辊27。压块26朝向连接部241的一面用于抵接第二保护层及粘贴层,第二保护层通过压块26后反向绕到压块26背向连接部241的一面后缠绕于传动辊27上进而收卷于第二回收轮14。

所述切料组件30包括滑动连接于平移件24的中部的升降板31、连接升降板31的升降元件32、连接于升降板32一端的顶块33、连接平移件24的推动元件34、及连接于推动元件34一端的裁刀35。顶块33与压块26相对应设置;顶块33用于抵接第二保护层及粘贴层,裁切时将第二保护层及粘贴层夹紧于顶块33与压块2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板31滑动连接于装载部242的中部,升降元件32远离升降板31的一端连接连接部241。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元件32为气缸,升降元件32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连接升降板31,用于驱动升降板32做升降运动,进而带动顶块33靠近或远离压块26。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元件34为气缸,推动元件34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连接裁刀35,以驱动裁刀35裁剪粘贴层。裁刀35位于压块26的一侧。

所述取料组件40包括连接于底座31远离载板11的一端处的支撑座41、安装于支撑座41上的抬升元件42、及连接于抬升元件42一端的取料板43;取料板43用于连接粘贴层。取料板43位于压块26远离载板11的一侧,裁刀35位于取料板43与压块26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抬升元件42为气缸,抬升元件42设有第三活塞杆,第三活塞杆连接取料板43,以驱动取料板43带动被裁切好的粘贴层运向下一工序待用,与传统的人工裁切相比较,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时间,同时,也能保证尺寸的准确性。

实际使用时,需要先将双面胶带的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及粘贴层分离开,第一保护层直接收卷于第一回收轮13上,第二保护层与粘贴层进入切料组件30中,并在经过压块26后,第二保护层与粘贴层分离,第二保护层收卷于第二回收轮14上,粘贴层连接于取料板43上。裁切时,顶块33与压块26夹紧粘贴层与第二保护层,裁刀35裁切粘贴层完毕后,直线电机25动作,带动顶块33与压块26朝向取料板43方向运动,顶块33与压块26将粘贴层带向取料板43备用。

上述双面胶带飞达,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利用位移组件20带动平移件24移动,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安装于平移件24上的切料组件30动作进行裁切,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保证尺寸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的滑座、连接所述滑座的平移件、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一端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平移件的一侧;所述平移件还连接有压块;及

切料组件,所述切料组件连接所述位移组件;所述切料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平移件的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升降元件、连接于所述升降元件一端的顶块、连接所述平移件的推动元件、及连接于所述推动元件一端的裁刀;所述升降元件远离所述升降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平移件;所述顶块与所述压块相对应设置;所述裁刀位于所述压块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件包括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一侧的装载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滑座,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装载部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一端;所述压块连接于所述装载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于所述装载部的中部,所述升降元件远离所述升降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元件为气缸;所述升降元件设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元件为气缸;所述推动元件设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连接所述裁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连接所述位移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载板、安装于所述载板上的上料轮、安装于所述上料轮一侧的第一回收轮、安装于所述上料轮另一侧的第二回收轮、安装于所述第一回收轮一侧的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回收轮一侧的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上料轮一侧的定位辊、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定位辊一侧的调节辊;所述载板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上料轮及所述第一回收轮,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回收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辊包括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辊及第二定位辊;所述调节辊的滑行轨迹的延长线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辊与所述第二定位辊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辊一侧的压紧元件;所述压紧元件的一端用于对应所述第二定位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料组件,所述取料组件连接所述位移取件;所述取料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一端处的支撑座、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抬升元件、及连接于所述抬升元件一端的取料板;所述取料板位于所述压块的一侧,所述裁刀位于所述取料板与所述压块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胶带飞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元件为气缸;所述抬升元件设有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活塞杆连接所述取料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胶带飞达,包括:位移组件,包括底座、滑轨、滑座、平移件、及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一端连接平移件的一侧;平移件还连接有压块;及切料组件,包括升降板、升降元件、顶块、推动元件、及裁刀;升降元件远离升降板的一端连接平移件;顶块与压块相对应设置;裁刀位于压块的一侧。上述双面胶带飞达,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利用位移组件带动平移件移动,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安装于平移件上的切料组件动作进行裁切,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保证尺寸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群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4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