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



背景技术:

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埋管操作,目前使用的埋管设备很多采用机械手将管道抓起运送到指定的位置处,机械手的抓取很容易导致管道发生损坏,很多采用单一的装置这样在使用时还需要借助其他的平板车辆进行携带运输,有的需要有专门携带管道的车辆对管道进行跟随运输,比较麻烦,效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具备效率高,自身可携带管道并进行运输,埋管时不会对管道造成损坏的优点,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管道,所述车体的侧面活动安装有履带轮,所述车体的顶部位于放置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贯穿支撑座并延伸至支撑座的内部且固定套装有大齿轮,所述支撑座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的外表面与大齿轮的外表面啮合传动连接,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一机械臂,所述支撑杆的右侧面活动铰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部与第一机械臂的右侧面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机械臂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的右侧面位于第一液压缸的上方活动铰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部与第二机械臂的侧面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机械臂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三机械臂,所述第二机械臂的底部活动铰接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第三机械臂的侧面活动铰接,所述第三机械臂的底部活动铰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底部活动铰接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内侧面活动铰接有第四液压缸,所述第四液压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板的内侧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内侧面活动安装有从动夹持辊。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活动板的内部且固定套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下方固定套装有主动夹持辊,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内部位于主动夹持辊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装有主动夹持辊,所述第二皮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与两个所述转动杆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大齿轮的直径值为小齿轮直径值的三倍。

优选的,所述转动盘的底部通过圆形卡轨与支撑座活动卡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通过履带轮和放置腔使得该装置无需借助其他车辆即可进行自行走,而且可以自带管道,无需再进行埋管时再跟随一辆专门运输管道的车辆,通过第一机械臂和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机械臂以及第二液压缸的配合使得该装置的灵活度更好,便于进行拉管和埋管的操作。

2、该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通过第四液压缸和主动夹持辊以及从动夹持辊的配合可以保证管道在进行夹持运输时不会受到损伤,而且管道的受力面积较大不会发生断裂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铰接座侧视图。

图中:1、车体;2、小齿轮;3、支撑座;4、减速电机;5、大齿轮;6、第三机械臂;7、第三液压缸;8、第二机械臂;9、第二液压缸;10、第一液压缸;11、第一机械臂;12、支撑杆;13、转动盘;14、转轴;15、管道;16、放置腔;17、履带轮;18、铰接座;19、第二皮带轮;20、第四液压缸;21、第一活动板;22、转动杆;23、主动夹持辊;24、皮带;25、第一皮带轮;26、伺服电机;27、第二活动板;28、从动夹持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腔16,放置腔16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管道15,车体1的侧面活动安装有履带轮17,履带轮17使得该装置的运行可适应不同的地形,通过履带轮17和放置腔16使得该装置无需借助其他车辆即可进行自行走,而且可以自带管道15,无需再进行埋管时再跟随一辆专门运输管道的车辆,车体1的顶部位于放置腔1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3,支撑座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动盘13,转动盘13的底部通过圆形卡轨与支撑座3活动卡接,使得转动盘13的运行无卡滞,转动盘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4,转轴14的底部贯穿支撑座3并延伸至支撑座3的内部且固定套装有大齿轮5,支撑座3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小齿轮2,小齿轮2的外表面与大齿轮5的外表面啮合传动连接,大齿轮5的直径值为小齿轮2直径值的三倍,转动盘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一机械臂11,支撑杆12的右侧面活动铰接有第一液压缸10,第一液压缸10的顶部与第一机械臂11的右侧面活动铰接,第一机械臂11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二机械臂8,第一机械臂11的右侧面位于第一液压缸10的上方活动铰接有第二液压缸9,第二液压缸9的顶部与第二机械臂8的侧面活动铰接,第二机械臂8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三机械臂6,第二机械臂8的底部活动铰接有第三液压缸7,第三液压缸7的另一端与第三机械臂6的侧面活动铰接,通过第一机械臂11和第一液压缸10以及第二机械臂8以及第二液压缸9的配合使得该装置的灵活度更好,便于进行拉管和埋管的操作,第三机械臂6的底部活动铰接有铰接座18,铰接座18的底部活动铰接有第一活动板21和第二活动板27,第二活动板27的内侧面活动铰接有第四液压缸20,第四液压缸20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板21的内侧活动铰接,第二活动板27的内侧面活动安装有从动夹持辊28,第一活动板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6,伺服电机26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活动板21的内部且固定套装有第一皮带轮25,伺服电机26的输出端位于第一皮带轮25的下方固定套装有主动夹持辊23,第一活动板21的内部位于主动夹持辊23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转动杆22,转动杆22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第二皮带轮19,第一皮带轮25通过皮带24与第二皮带轮19传动连接,转动杆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杆22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装有主动夹持辊23,第二皮带轮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皮带轮19与两个转动杆22相对应,通过第四液压缸20和主动夹持辊23以及从动夹持辊28的配合可以保证管道15在进行夹持运输时不会受到损伤,而且管道15的受力面积较大不会发生断裂等情况。

工作原理,在进行工作之前首先将管道15放置在放置腔16内,然后该装置进行运行到沟渠的两边,此时减速电机4带动小齿轮2进行转动,小齿轮2带动大齿轮5进行转动进而通过转轴14带动转动盘1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动板21在第一机械臂11和第二机械臂8等的带动下运行到放置腔的侧面,此时伺服电机26带动第一皮带轮25进行转动,同时带动主动夹持辊23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一皮带轮25通过皮带24带动第二皮带轮19进行转动,进而通过转动杆22带动其他的两个主动夹持辊23进行转动,当第一活动板21到达管道15处时,第四液压缸20进行动作使得从动夹持辊28和主动夹持辊23夹住管道15并将管道15从放置腔16内抽出,此时转动盘13进行转动使得管道15到达水渠上方然后伺服电机26反转使得管道15逐渐脱离主动夹持辊23和从动夹持辊28,此时该装置继续往前移动重复以上步骤对下一个管道15进行操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腔(16),所述放置腔(16)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管道(15),所述车体(1)的侧面活动安装有履带轮(17),所述车体(1)的顶部位于放置腔(1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3),所述支撑座(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动盘(13),所述转动盘(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底部贯穿支撑座(3)并延伸至支撑座(3)的内部且固定套装有大齿轮(5),所述支撑座(3)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小齿轮(2),所述小齿轮(2)的外表面与大齿轮(5)的外表面啮合传动连接,所述转动盘(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一机械臂(11),所述支撑杆(12)的右侧面活动铰接有第一液压缸(10),所述第一液压缸(10)的顶部与第一机械臂(11)的右侧面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机械臂(11)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二机械臂(8),所述第一机械臂(11)的右侧面位于第一液压缸(10)的上方活动铰接有第二液压缸(9),所述第二液压缸(9)的顶部与第二机械臂(8)的侧面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机械臂(8)的顶部活动铰接有第三机械臂(6),所述第二机械臂(8)的底部活动铰接有第三液压缸(7),所述第三液压缸(7)的另一端与第三机械臂(6)的侧面活动铰接,所述第三机械臂(6)的底部活动铰接有铰接座(18),所述铰接座(18)的底部活动铰接有第一活动板(21)和第二活动板(27),所述第二活动板(27)的内侧面活动铰接有第四液压缸(20),所述第四液压缸(20)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板(21)的内侧活动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板(27)的内侧面活动安装有从动夹持辊(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6),所述伺服电机(26)的输出端延伸至第一活动板(21)的内部且固定套装有第一皮带轮(25),所述伺服电机(26)的输出端位于第一皮带轮(25)的下方固定套装有主动夹持辊(23),所述第一活动板(21)的内部位于主动夹持辊(23)的右侧活动安装有转动杆(22),所述转动杆(22)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第二皮带轮(19),所述第一皮带轮(25)通过皮带(24)与第二皮带轮(19)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杆(22)的外表面均固定套装有主动夹持辊(23),所述第二皮带轮(1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19)与两个所述转动杆(22)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5)的直径值为小齿轮(2)直径值的三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13)的底部通过圆形卡轨与支撑座(3)活动卡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辅助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内部活动放置有管道,所述车体的侧面活动安装有履带轮,所述车体的顶部位于放置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该水利水电工程用埋管装置,通过履带轮和放置腔使得该装置无需借助其他车辆即可进行自行走,而且可以自带管道,无需再进行埋管时再跟随一辆专门运输管道的车辆,通过第一机械臂和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机械臂以及第二液压缸的配合使得该装置的灵活度更好,便于进行拉管和埋管的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崔强;刘鹏航;洪文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崔强;刘鹏航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2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