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管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地面空间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发展与运用越发受到青睐,目前,地铁出入口人行通道越来越多的采用顶管机等设备进行施工,其主要原理为通过后背千斤顶将预制钢筋混凝土管节顶入地层中,进而形成建设所需的隧道,但是现有的管节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具体存在如下问题;
1、此类钢筋混凝土管节大多重量较重,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存在受力不均的现象;
2、在施工中,相邻的管节间对接连接,容易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对管节的端面产生磨损;
1、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管节之间不具备密封机构,管节对接处容易产生漏水的问题;
2、此类钢筋混凝土自身的结构强度与抗压性能不佳,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管节制造成本高、端面容易磨损、密封性不佳以及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包括管节主体、密封机构、连接管和碳钢加强层,所述管节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前管板,且管节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后管板,所述后管板与前管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前管板与后管板远离连接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前管板与后管板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碳钢加强层,且前管板与后管板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氨酯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管节主体一侧的前管板上均匀设置有凸块,且管节主体另一侧的后管板上均匀设置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凸块有凹槽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滑垫片。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加固钢板,且加固钢板的外侧包裹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前管板与后管板均呈大小相同的“回”型结构,所述连接管沿前管板与后管板的边缘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碳钢加强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均呈“x”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碳钢加强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刚性弹簧套,且刚性弹簧套等间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通过安装有管节主体、前管板、后管板以及连接管,管节主体包括前管板与后管板,前管板与后管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管,能够减轻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其制造成本,而且当管节主体不同部位受力不均时,能够较好地进行纠偏,以保证传递至混凝土管节端面的力更加均匀。
(2)该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通过在前管节上均匀设置有凸块,后管节上均匀设置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使得相邻的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对接时,一个钢筋混凝土管节上的凸块插入到另一个钢筋混凝土管节的凹槽内,可快速定位两个混凝土管节的对接位置,在在对接后,能够防止两个管节间产生旋转,避免了相邻的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间相对转动,避免对管节的端面产生磨损。
(3)该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通过在前管板与后管板远离连接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采用加固钢板外包橡胶套的结构形式,不仅可以增加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连接时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泄漏,同时也增加了密封机构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4)该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通过在前管板与后管板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碳钢加强层、加强筋以及刚性弹簧套,加强筋呈“x”型结构,便于提高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刚性弹簧套便于提高装置的抗压性能,使其不容易损坏,前管板与后管板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氨酯防水层,能避免外界侵蚀介质和水通过裂缝进入混凝土管节内部造成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机构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管板侧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节主体;2、密封机构;201、橡胶套;202、加固钢板;3、凸块;4、前管板;5、连接管;6、后管板;7、凹槽;8、聚氨酯防水层;9、刚性弹簧套;10、碳钢加强层;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包括管节主体1、密封机构2、连接管5和碳钢加强层10,管节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前管板4,且管节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后管板6,管节主体1一侧的前管板4上均匀设置有凸块3,且管节主体1另一侧的后管板6上均匀设置有与凸块3相匹配的凹槽7,凸块3有凹槽7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滑垫片;
在对相邻的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对接时,将后一个钢筋混凝土管节上前管板4上的凸块3插入到前一个钢筋混凝土管节后管板6的凹槽7内,快速定位两个混凝土管节的对接位置,同时,凹槽7和凸块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滑垫片,能够防止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间产生旋转,避免对钢筋混凝土管节的端面产生磨损;
后管板6与前管板4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管5,前管板4与后管板6均呈大小相同的“回”型结构,连接管5沿前管板4与后管板6的边缘均匀分布;
能够减轻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其制造成本,而且当管节主体1不同部位受力不均时,能够较好地进行纠偏,以保证传递至混凝土管节端面的力更加均匀;
前管板4与后管板6远离连接管5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机构2,密封机构2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加固钢板202,且加固钢板202的外侧包裹有橡胶套201;
不仅可以增加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连接时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泄漏,同时也增加了密封机构2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前管板4与后管板6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碳钢加强层10,碳钢加强层10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11,且加强筋11均呈“x”型结构,碳钢加强层10的两侧均设置有刚性弹簧套9,且刚性弹簧套9等间距分布,便于提高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压性能,使其不容易损坏,且前管板4与后管板6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氨酯防水层8。
工作原理:该管节主体1包括前管板4与后管板6,前管板4与后管板6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管5,能够减轻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其制造成本,而且当管节主体1不同部位受力不均时,能够较好地进行纠偏,以保证传递至混凝土管节端面的力更加均匀,在对相邻的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对接时,将后一个钢筋混凝土管节上前管板4上的凸块3插入到前一个钢筋混凝土管节后管板6的凹槽7内,快速定位两个混凝土管节的对接位置,同时,凹槽7和凸块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滑垫片,能够防止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间产生旋转,避免对钢筋混凝土管节的端面产生磨损,通过在前管板4与后管板6远离连接管5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机构2,密封机构2采用加固钢板202外包橡胶套201的结构形式,不仅可以增加两个钢筋混凝土管节连接时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泄漏,同时也增加了密封机构2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前管板4与后管板6侧壁的内部设置有碳钢加强层10,碳钢加强层10内均匀设置有加强筋11,加强筋11均呈“x”型结构,便于提高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碳钢加强层10的两侧均匀设置有刚性弹簧套9,便于提高装置的抗压性能,使其不容易损坏,前管板4与后管板6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氨酯防水层8,能避免外界侵蚀介质和水通过裂缝进入混凝土管节内部造成腐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包括管节主体(1)、密封机构(2)、连接管(5)和碳钢加强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节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前管板(4),且管节主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后管板(6),所述后管板(6)与前管板(4)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管(5),所述前管板(4)与后管板(6)远离连接管(5)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机构(2),所述前管板(4)与后管板(6)侧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碳钢加强层(10),且前管板(4)与后管板(6)的外侧均匀涂覆有聚氨酯防水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节主体(1)一侧的前管板(4)上均匀设置有凸块(3),且管节主体(1)另一侧的后管板(6)上均匀设置有与凸块(3)相匹配的凹槽(7),所述凸块(3)有凹槽(7)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防滑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2)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加固钢板(202),且加固钢板(202)的外侧包裹有橡胶套(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板(4)与后管板(6)均呈大小相同的“回”型结构,所述连接管(5)沿前管板(4)与后管板(6)的边缘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钢加强层(10)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11),且加强筋(11)均呈“x”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通道钢筋混凝土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钢加强层(10)的两侧均设置有刚性弹簧套(9),且刚性弹簧套(9)等间距分布。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