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放线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线绕线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线放线架。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变压器绕线机是用来绕制变压器线圈的专用设备,其中放线架是绕线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绕线机多为半自动绕线机,采用手工排线,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导线受力不均匀等问题。现有的放线架通常由支架和放线轴组成。通过绕线机的绕线拉力带动放线轴旋转。使用过程中,放线轴的转动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一方面,绕线过程中导线无法连续收紧,容易出现线圈外径尺寸偏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放线轴会在绕线机停止转动时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导致线圈上的线回松、导线张力不均匀等问题,造成绕制质量差、线圈外形控制准确率低、变压器负载损耗偏差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使导线连续收紧,导线受力均匀并且在转动停止时依然能保持导线收紧与均匀受力的电磁线放线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包括:

线盘装置,其包括:线盘底座、垂直于线盘底座的线盘支架及放置在线盘支架上的电磁线;

放线架本体,其设置在线盘装置一侧,包括:

放线架底座;

立柱,其垂直于放线架底座,立柱侧边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道;

传导支架,其与立柱远离放线架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垂直于立柱;传导支架上设置若干导向轮;

张紧导轮,其与立柱沿滑道滑动连接,张紧导轮沿竖直方向两侧连接拉伸弹簧;

其中,电磁线在相邻导向轮及张紧导轮之间传导时为上下交叉传导,传导路径呈s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拉伸弹簧两端通过固定架与立柱固定连接,张紧导轮在电磁线和拉伸弹簧作用下沿滑道上下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向轮外周环形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导向轮上电磁线经过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限定电磁线周向自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限位装置为小导轮,与导向轮外周环形端面相贴合,导向轮带动小导轮同步转动,导向轮与小导轮之间构成电磁线传导路径的一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张紧导轮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设置在立柱相对应的两侧边的第一张紧导轮与第二张紧导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向轮数量为三个,导向轮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分别为位于传导支架两端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及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三导向轮,传导支架中心位置为与立柱固定连接位置;其中,电磁线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第一张紧导轮、第三导向轮、第二张紧导轮、第二导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向轮数量为七个,导向轮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导向轮与第三导向轮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两个第四导向轮,第三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两个第五导向轮;其中,电磁线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第一张紧导轮、第三导向轮、第二张紧导轮、第五导向轮、第二导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传导支架靠近线盘装置一端底部设置有与传导支架垂直的导向套,电磁线从线盘装置引出,穿过导向套,引向导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的轮径相同且均大于其余导向轮及张紧导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电磁线放线架通过设置若干的导向轮、张紧导轮及拉伸弹簧,使电磁线能够连续收紧,并且绕线机带动电磁线运动时,拉伸弹簧可带动张紧导轮上下移动,进而使电磁线受力均匀,避免因放线速度过快而导致电磁线变形或直径变小,提高绕制质量,精准控制线圈外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线盘装置;110、线盘底座;120、线盘支架;130、电磁线;200、放线架本体;210、放线架底座;220、立柱;230、传导支架;240、导向套;251、第一导向轮;252、第二导向轮;253、第三导向轮;254、第四导向轮;255、第五导向轮;256、小导轮;261、第一张紧导轮;262、第二张紧导轮;270、拉伸弹簧;280、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线130放线架,包括:线盘装置100、放线架本体200。

线盘装置100包括:线盘底座110及线盘支架120。

放线架本体200包括:放线架底座210、立柱220、传导支架230、导向套240、导向轮、张紧导轮、拉伸弹簧270。

线盘装置100用于放置电磁线130线盘,对于大线盘可直接套接在于线盘底座110垂直的线盘支架120上,实现大线盘立放的要求;而对于小线盘可在线盘装置100上增加横放装置,实现小线盘横放的要求,以此方便两种模式切换。

放线架本体200主要包括放线架底座210、立柱220与传导支架230,放线架底座210与传导支架230分别固定设置在立柱220两端,放线架本体200呈倒置的工字型。放线架本体200设置在线盘装置100一侧,电磁线130从线盘装置100中引出,通过传导支架230进行传递。

传导支架230上设置若干导向轮,用于引导电磁线130的传递。优选的,导向轮为尼龙材质,而非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材质,尼龙材质使导向轮表面更加柔软,以此确保电磁线130在运行中不会损伤漆膜。

进一步的,传导支架230靠近线盘装置100一端底部设置有与传导支架230垂直的导向套240,限定电磁线130的周向自由度,保护电磁线130避免不必要的损坏。

电磁线130的传导路径是从线盘装置100引出,穿过导向套240,再进一步引向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设置了张紧导轮,立柱220侧边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道,张紧导轮与立柱220沿滑道滑动连接,张紧导轮沿竖直方向两侧连接拉伸弹簧270。优选的,拉伸弹簧270两端通过固定架280与立柱220固定连接,张紧导轮在电磁线130和拉伸弹簧270作用下沿滑道上下滑动。电磁线130穿过导向轮和张紧导轮。当绕线机带动电磁线130运动时,电磁线130不同位置受力不同,容易因受力不均而导致电磁线130变形或线径变小,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130穿过张紧导轮,连接张紧导轮的拉伸弹簧270起缓冲作用,当受力发生变化时,拉伸弹簧270相应上下运动,使电磁线130受力均匀。

本实施例中,张紧导轮设置在立柱220上,而导向轮设置在传导支架230上,张紧导轮与导向轮设置位置的差别为拉伸弹簧270的缓冲提供了足够的范围,同时也进一步起到使电磁线130始终保持连续收紧的效果。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没有任何缓冲装置而导致的线圈上的线回松、导线张力不均匀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张紧导轮与拉伸弹簧270的设置能够提高绕线速率与绕线质量,精准控制线圈外形。

进一步的,张紧导轮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设置在立柱220相对应的两侧边的第一张紧导轮261与第二张紧导轮262。电磁线130在传导时,第一张紧导轮261与第二张紧导轮262之间需穿过导向轮。如此方能充分实现张紧导轮与拉伸弹簧270的张紧与缓冲作用。

导向轮外周环形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导向轮上电磁线130经过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电磁线130的传导均限定在环形凹槽内。优选的,限位装置为u型板,其两侧分设导向轮两侧,限定了电磁线130的周向自由度,避免电磁线130传递过程中脱离预设的传导路径。

进一步的,导向轮上电磁线130经过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优选的,限位装置为小导轮256,与导向轮外周环形端面相贴合,将电磁线130传导路径限定在导向轮与小导轮256之间。导向轮转动时带动小导轮256同步转动,进一步限定电磁线130的周向自由度,却道电磁线130只能在预设的传导路径中行进。

更进一步的,导向轮数量为三个,导向轮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分别为位于传导支架230两端的第一导向轮251、第二导向轮252及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三导向轮253,传导支架230中心位置为与立柱220固定连接位置;其中,电磁线130从线盘装置100引出,穿过导向套240,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251、第一张紧导轮261、第三导向轮253、第二张紧导轮262、第二导向轮252。电磁线130在导向轮与张紧导轮间隔传递,增大了电磁线130的传导路径,有利于电磁线130的连续收紧;张紧导轮与拉伸弹簧270的配合能够有效缓冲电磁线130传导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电磁线130受力均匀,避免电磁线130变形或线径变小。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案,导向轮数量为七个,如图2所示,导向轮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导向轮251与第三导向轮253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两个第四导向轮254,第三导向轮253与第二导向轮252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两个第五导向轮255;其中,电磁线130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251、第四导向轮254第一张紧导轮261、第三导向轮253、第二张紧导轮262、第五导向轮255、第二导向轮252。导向轮数量的增加也进一步增加并限定了电磁线130的传导路径,使电磁线130的传导控制更加精确,避免电磁线130在传导过程中脱离放线架。

进一步,电磁线130在相邻导向轮及张紧导轮之间传导时均为上下交叉传导,传导路径呈s型,以此提高张紧力并且增加传导路径。

进一步的,第一导向轮251与第二导向轮252的轮径相同且均大于其余导向轮及张紧导轮。电磁线130引入和引出的端点采用大轮径的第一导向轮251和第二导向轮252,可以提高电磁线130传导的张紧力,内部导向轮及张紧导轮轮径略小,可降低传导阻力,使电磁线130在传导过程中更加顺畅。

值得注意的是,导向轮的数量可以为多种情形,包括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列举情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盘装置,其包括:线盘底座、垂直于线盘底座的线盘支架及放置在线盘支架上的电磁线;

放线架本体,其设置在线盘装置一侧,包括:

放线架底座;

立柱,其垂直于放线架底座,立柱侧边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道;

传导支架,其与立柱远离放线架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垂直于立柱;传导支架上设置若干导向轮;

张紧导轮,其与立柱沿滑道滑动连接,张紧导轮沿竖直方向两侧连接拉伸弹簧;

其中,电磁线在相邻导向轮及张紧导轮之间传导时为上下交叉传导,传导路径呈s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拉伸弹簧两端通过固定架与立柱固定连接,张紧导轮在电磁线和拉伸弹簧作用下沿滑道上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导向轮外周环形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导向轮上电磁线经过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限定电磁线周向自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限位装置为小导轮,与导向轮外周环形端面相贴合,导向轮带动小导轮同步转动,导向轮与小导轮之间构成电磁线传导路径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张紧导轮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设置在立柱相对应的两侧边的第一张紧导轮与第二张紧导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导向轮数量为三个,导向轮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分别为位于传导支架两端的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及位于中心位置的第三导向轮,传导支架中心位置为与立柱固定连接位置;其中,电磁线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第一张紧导轮、第三导向轮、第二张紧导轮、第二导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导向轮数量为七个,导向轮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导向轮与第三导向轮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两个第四导向轮,第三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之间等间距设置有两个第五导向轮;其中,电磁线依次经过第一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第一张紧导轮、第三导向轮、第二张紧导轮、第五导向轮、第二导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传导支架靠近线盘装置一端底部设置有与传导支架垂直的导向套,电磁线从线盘装置引出,穿过导向套,引向导向轮。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电磁线放线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的轮径相同且均大于其余导向轮及张紧导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磁线放线架,涉及电磁线绕线机技术领域。电磁线放线架包括:线盘装置;放线架本体,其设置在线盘装置一侧,包括:放线架底座;立柱,其垂直于放线架底座,立柱侧边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道;传导支架,其与立柱远离放线架底座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垂直于立柱;传导支架上设置若干导向轮;张紧导轮,其与立柱沿滑道滑动连接,张紧导轮沿竖直方向两侧连接拉伸弹簧;其中,电磁线在相邻导向轮及张紧导轮之间传导时为上下交叉传导,传导路径呈S型。上述设置使电磁线能够连续收紧,并且拉伸弹簧可带动张紧导轮上下移动,进而使电磁线受力均匀,避免因放线速度过快而导致电磁线变形或直径变小,提高绕制质量,精准控制线圈外形。

技术研发人员:肖勇;田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甬嘉变压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1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