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9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现场电缆放线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场施工中,有时会用到20芯以上的电缆,这种电缆大部分都是铜芯的,量大的情况下,发货时经常是大工字轮绞成一盘,体积大,重量大。这种线的放线时经常是需要3人以上同时配合放线,有时甚至需要用小拖车拖行放线,几十人配合拉线,很浪费时间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代替人工自动放线,省时省力。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包括支架、转轴、支撑块、压块和电机,支撑块和压块均有两个,两支撑块对称安装于支架上,两支撑块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半圆形槽,两压块上分别设有第二半圆形槽,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的半径相等,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第一半圆形槽上,两压块分别位于两支撑块上,两压块分别与两支撑块通过可拆卸地方式连接,各第一半圆形槽与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围成的空间为轴孔,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轴孔过盈配合,电机安装于支架上。

还包括两限位件,限位件包括限位块和套筒,套筒上设有螺纹孔,限位块呈圆台状,限位块中央设有中心孔,套筒的一端面与限位块的大端面连接,且套筒与限位块的轴线相同,套筒内径、中心孔直径均与转轴的直径相等,两限位件分别套装于转轴上,且两限位块的小端面正相对,两限位件分别通过防松螺栓固定于旋转轴上。

所述的压块包括耳板和压板,压板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压板围成的空间为第二半圆形槽,各压板外表面靠近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开口的一侧与对应的支撑块铰接,各压板外表面靠近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开口的另一侧与对应的耳板连接,两支撑块的顶面均为平面,两耳板分别与两支撑块的顶面平行,且两耳板分别位于两支撑块顶面上,两耳板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两支撑块上。

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套装有防滑套和两限位圆盘,防滑套位于两限位圆盘之间。

所述的支架包括第一支撑平台、第一立柱、第二支撑平台、第二立柱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均呈方形,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对称设置,支撑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有两个,两第一立柱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平台位于外侧的两个角连接,两第二立柱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平台位于外侧的两个角连接,两第一立柱和两第二立柱呈方形分布,两支撑横梁位于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之间,两支撑横梁相互平行,两支撑横梁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平台连接,两支撑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横梁连接,两支撑块对称安装于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上。

所述的支架还包括电机固定板和两竖杆,电机支撑板呈方形,电机支撑板平行于支撑横梁,且电机支撑板位于支撑横梁的正下方,两竖杆的上端分别与两支撑横梁连接,电机支撑板的其中两个角分别与两第一立柱连接,电机支撑板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与两竖杆的下端连接,电机安装于电机固定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自动放线,且能通过设置电机的转速来控制放线的速度,提高了施工现场的施工效率,省时省力,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其中,1-转轴、2-支撑块、3-第一半圆形槽、4-压板、5-耳板、6-限位块、7-套筒、8-防松螺栓、9-防滑套、10-限位圆盘、11-第一支撑平台、12-第一立柱、13-支撑横梁、14-第二支撑平台、15-第二立柱、16-电机固定板、17-竖杆、1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支架、转轴1、支撑块2、压块、电机18和限位件。

支架包括第一支撑平台11、第一立柱12、第二支撑平台14、第二立柱15、支撑横梁13、电机固定板16和竖杆17,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5、支撑横梁13和竖杆17均有两个。

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4均呈方形,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4对称设置。两第一立柱12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平台11位于外侧的两个角连接,两第二立柱15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平台14位于外侧的两个角连接,两第一立柱12和两第二立柱15呈方形分布。两支撑横梁13位于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4之间,两支撑横梁13相互平行,两支撑横梁1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平台11连接,两支撑横梁1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横梁14连接。

电机支撑板16呈方形,电机支撑板16平行于支撑横梁13,且电机支撑板16位于支撑横梁13的正下方。两竖杆17的上端分别与两支撑横梁13连接,电机支撑板16的其中两个角分别与两第一立柱12连接,电机支撑板16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与两竖杆17的下端连接。

两支撑块2对称安装于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4上,两支撑块2的顶面为平面,两支撑块2顶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半圆形槽3。

压块包括耳板5和压板4,压板4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压板4围成的空间为第二半圆形槽,第一半圆形槽3和第二半圆形槽的半径相等。转轴1的两端分别置于两第一半圆形槽3上,各压板4外表面靠近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开口的一侧与对应的支撑块2铰接,各压板4外表面靠近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开口的一侧与对应的耳板5连接,两耳板5分别与两支撑块2的顶面平行,两耳板5分别位于两支撑块2顶面上,两耳板5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两支撑块2上。各第一半圆形槽3与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围成的空间为轴孔,转轴1的两端分别与两轴孔过盈配合。

限位件有两个,限位件包括限位块6、套筒7和防松螺栓8,套筒7上设有螺纹孔,限位块6呈圆台状,限位块6中央设有中心孔,套筒7的一端面与限位块6的大端面连接,且套筒7与限位块6的轴线相同,套筒7内径、中心孔直径均与转轴1的直径相等。两限位件分别套装于转轴上,且两限位块6的小端面正相对,两限位件分别通过防松螺栓8固定于旋转轴上。

电机18安装于电机固定板16上,电机18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套装有防滑套9和两限位圆盘10,防滑套9位于两限位圆盘10之间。

上述的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电缆缠绕在工字轮上,工字轮包括空心轴和两限位挡板,空心轴的两端分别与两限位挡板连接,将空心轴套装于转轴上,空心轴的内径略大于转轴的直径,将两限位件分别套装在转轴上,使两限位块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两限位挡板之间的距离,将两限位块分别固定于转轴上,翻转两压板,将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支撑块的第一半圆形凹槽中,再将两压板翻转过来,将两耳板通过防松螺栓分别在两支撑块上;

2、先人工拉出一段电缆线,将电缆线拉紧并缠绕在防滑套上,电缆线的线头人由工人拿着,开启电机,电机拉动工字轮转动,工字轮一边转动一边放线,电机一边卷线,工人一边拉线,从而达到放线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转轴、支撑块、压块和电机,支撑块和压块均有两个,两支撑块对称安装于支架上,两支撑块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半圆形槽,两压块上分别设有第二半圆形槽,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的半径相等,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第一半圆形槽上,两压块分别位于两支撑块上,两压块分别与两支撑块通过可拆卸地方式连接,各第一半圆形槽与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围成的空间为轴孔,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轴孔过盈配合,电机安装于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限位件,限位件包括限位块和套筒,套筒上设有螺纹孔,限位块呈圆台状,限位块中央设有中心孔,套筒的一端面与限位块的大端面连接,且套筒与限位块的轴线相同,套筒内径、中心孔直径均与转轴的直径相等,两限位件分别套装于转轴上,且两限位块的小端面正相对,两限位件分别通过防松螺栓固定于旋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块包括耳板和压板,压板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压板围成的空间为第二半圆形槽,各压板外表面靠近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开口的一侧与对应的支撑块铰接,各压板外表面靠近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开口的另一侧与对应的耳板连接,两支撑块的顶面均为平面,两耳板分别与两支撑块的顶面平行,且两耳板分别位于两支撑块顶面上,两耳板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两支撑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套装有防滑套和两限位圆盘,防滑套位于两限位圆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第一支撑平台、第一立柱、第二支撑平台、第二立柱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均呈方形,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对称设置,支撑横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有两个,两第一立柱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平台位于外侧的两个角连接,两第二立柱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平台位于外侧的两个角连接,两第一立柱和两第二立柱呈方形分布,两支撑横梁位于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之间,两支撑横梁相互平行,两支撑横梁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平台连接,两支撑横梁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横梁连接,两支撑块对称安装于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还包括电机固定板和两竖杆,电机支撑板呈方形,电机支撑板平行于支撑横梁,且电机支撑板位于支撑横梁的正下方,两竖杆的上端分别与两支撑横梁连接,电机支撑板的其中两个角分别与两第一立柱连接,电机支撑板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与两竖杆的下端连接,电机安装于电机固定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的自动放线装置,包括支架、转轴、支撑块、压块和电机,支撑块和压块均有两个,两支撑块对称安装于支架上,两支撑块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半圆形槽,两压块上分别设有第二半圆形槽,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二半圆形槽的半径相等,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第一半圆形槽上,两压块分别位于两支撑块上,两压块分别与两支撑块通过可拆卸地方式连接,各第一半圆形槽与对应的第二半圆形槽围成的空间为轴孔,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轴孔过盈配合,电机安装于支架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代替人工自动放线,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郝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绿运寰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51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