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膜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9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预压的出膜密封装置,属于软地基处理中的真空预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预压法是加固软黏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在我国沿海地区的软基处理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地表密封膜的有效密封是获得持久、稳定真空度的必要条件。对于可以适应地表沉降、且不会因沉降影响密封效果的出膜管线(如射流泵的主管、孔压线),直接在膜上开小孔,出膜后用密封膜剪成的柔性条带将孔周膜紧贴管壁或数据线束扎紧,必要时用胶水密封其间孔隙。对于后期会与地表发生较大差异沉降、且会因此影响出膜处密封的管子(分层沉降管、水位管)出膜,须采取措施,既要保证有效密封,又要允许这种差异沉降的发生。然而埋设的出膜监测管通常不会下沉,从而在地表密封膜和出膜监测管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如果两者之间的密封措施没有做好,地表密封膜将会被拉坏,进而漏气,严重影响膜下真空度,真空预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预压的出膜密封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地表沉降导致地表密封膜与出膜监测管发生相对位移,影响膜下真空度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出膜密封装置,包括地表密封膜、可伸缩套管、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和垫片;所述可伸缩套管的内径大于出膜监测管的外径,所述地表密封膜上开设有供出膜监测管通过的监测孔;

所述下密封圈与地表密封膜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且与所述可伸缩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密封圈与可伸缩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使用状态下,所述下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滑动连接,上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垫片与地表密封膜的下表面密封连接,与下密封圈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可伸缩套管包括塑料伸缩管。

优选地,所述可伸缩套管的最大可伸长长度不小于1米。

优选地,所述上密封圈和或下密封圈和或垫片采用橡胶材料。

优选地,所述下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之间涂有润滑脂。

优选地,所述上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通过密封胶固定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密封圈包括环形座和环形凸台,环形座的外径大于环形凸台的外径;所述环形凸台垂直连接于环形座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可伸缩套管的下端连接下密封圈,上端连接上密封圈,使用状态下,下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滑动连接,上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固定密封连接,当地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上密封圈可促使可伸缩套管变形实现与出膜监测管同步沉降,即便地表密封膜与出膜监测管发生相对位移,由于上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固定密封连接,依然不影响膜下真空度,能够适应地表不均匀沉降,充分保证真空预压质量;上密封圈和或下密封圈和或垫片采用橡胶材料,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且上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之间仅密封胶固定密封连接即可,施工简单、快捷,后期维护时,仅需将上密封圈下移至需要高度重新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即可,维护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预压出膜密封装置(不含地表密封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预压出膜密封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片,2、下密封圈,3、可伸缩套管,4、上密封圈,5、砂垫层,6、地表密封膜,7、出膜监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预压出膜密封装置(不含地表密封膜6)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可伸缩套管3、上密封圈4、下密封圈2、垫片1和地表密封膜6(图中未示出)。

上密封圈4和下密封圈2采用相同形状和结构,呈上下对称结构,下面以下密封圈2为例对两密封圈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下密封圈2包括:环形座和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垂直连接于环形座的上表面,环形座的内径与环形凸台内径相一致,环形座的外径大于环形凸台的外径。对于下密封圈2而言,设置环形座有助于增加下密封圈2与地表密封膜6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性能。对于上密封圈4而言,环形座的设计结构则更有利于抓取,便于后期维护。

可伸缩套管3的上下端两端分别与上密封圈4的环形凸台、下密封圈2的环形凸台紧密连接,并用密封胶粘接牢固,保证粘结处密封良好。应当理解,为了使出膜监测管7能够从可伸缩套管3中顺利穿过,可伸缩套管3的内径、上密封圈4内径以及下密封圈2的内径均应大于出膜监测管7的外径。

垫片1设置于下密封圈2下方,其形状、大小均与下密封圈2的环形座相同,垫片1置于待出膜位置处的砂垫层5上表面。地表密封膜6从下密封圈2与垫片1之间穿过,分别与下密封圈2、垫片1保持黏紧密封。

为降低生产成本,可伸缩套管3选用塑料伸缩管,要求最大可伸长长度不小于1米。上密封圈4、下密封圈2、垫片1可选用橡胶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预压出膜密封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装配时,将垫片1置于待出膜位置处,采用地表密封膜6进行覆盖,于待出膜位置处开孔,以使出膜监测管7能够顺利通过地表密封膜6;将装配好上密封圈4和下密封圈2的可伸缩套管3置于垫片1上方,使下密封圈2的环形座与垫片1相对准,保证地表密封圈与下密封圈2的环形座与垫片1黏紧密封;下密封圈2内部涂抹润滑脂,当地表沉降时,以使下密封圈2与出膜监测管7之间能够实现自由滑动连接。上密封圈4与出膜监测管7之间采用密封胶固定密封。当地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上密封圈4可促使可伸缩套管3变形实现与出膜监测管7同步沉降,即便地表密封膜6与出膜监测管7发生相对位移,由于上密封圈4与出膜监测管7固定密封连接,依然不影响膜下真空度,能够适应地表不均匀沉降,充分保证真空预压质量。当差异沉降发生时,只需将上密封圈4定期下移并重新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即可实现长期监测,后期维护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出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表密封膜、可伸缩套管、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和垫片;所述可伸缩套管的内径大于出膜监测管的外径,所述地表密封膜上开设有供出膜监测管通过的监测孔;

所述下密封圈与地表密封膜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且与所述可伸缩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密封圈与可伸缩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使用状态下,所述下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滑动连接,上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垫片与地表密封膜的下表面密封连接,与下密封圈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套管包括塑料伸缩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套管的最大可伸长长度不小于1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圈和或下密封圈和或垫片采用橡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之间涂有润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通过密封胶固定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膜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圈包括环形座和环形凸台,环形座的外径大于环形凸台的外径;所述环形凸台垂直连接于环形座的上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出膜密封装置,包括地表密封膜、可伸缩套管、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和垫片;可伸缩套管的内径大于出膜监测管的外径,地表密封膜上开设有供出膜监测管通过的监测孔;下密封圈与地表密封膜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且与可伸缩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上密封圈与可伸缩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使用状态下,下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滑动连接,上密封圈与出膜监测管固定密封连接;垫片与地表密封膜的下表面密封连接,与下密封圈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地表密封膜和出膜监测管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地表密封膜将会被拉坏,进而漏气,严重影响膜下真空度,真空预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沈达;吴跃东;郭旺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海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