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止血压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桡动脉止血压迫都是靠人工按压,这种止血方式医护人员无法控制按压的力度,且按压时间长短不一长时间按压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疲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外壁的四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带刹滚轮,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风口,且通风口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网,所述工作台靠近过滤网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面板,所述工作台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组,且两个滑槽组的两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止血机构,所述止血机构包括安装板,且安装板顶部外壁的一侧通过螺栓有束带,所述束带的一侧外壁粘接有气囊,且气囊的一侧外壁粘接有止血的纱布,所述气囊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束带远离气囊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阀门,且阀门通过软管连接在气囊的排气口上,所述安装板顶部外壁开设有弧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隔板,且隔板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储气罐,所述储气罐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气压传感器,且第二气压传感器和第一气压传感器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微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储气罐的一侧外壁开设进气口,且进气口的内壁套接有第一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泵,且气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电磁阀上。
优选的,所述储气罐顶部外壁设置排气口,且排气口的内壁套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两个输出口均套接有第二电磁阀。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在两个气囊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气泵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微处理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通过在工作台顶部设置两个可移动的止血机构,通过止血机构内的气囊来代替人工进行压迫止血,又通过气囊内的第一气压传感器监测气囊内的气压情况,避免气压过高导致止血部位出现淤青,解决了现有的止血压迫都是人工操作的问题。
2.本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通过在工作台内设置储气罐,通过储气罐储存备用的气体,预防紧急情况发生,通过在工作台顶部设置两个止血机构,便于两个病人同时使用,通过在气囊外设置可更换的纱布,既避免血渍沾染在气囊上,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的工作台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带刹滚轮、3过滤网、4控制面板、5止血机构、6滑槽组、7第一电磁阀、8安装板、9束带、10气囊、11纱布、12阀门、13气泵、14隔板、15储气罐、16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底部外壁的四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带刹滚轮2,工作台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风口,且通风口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网3,工作台1靠近过滤网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面板4,工作台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组6,且两个滑槽组6的两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止血机构5,止血机构5包括安装板8,且安装板8顶部外壁的一侧通过螺栓有束带9,束带9的一侧外壁粘接有气囊10,且气囊10的一侧外壁粘接有止血的纱布11,气囊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束带9远离气囊10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阀门12,且阀门12通过软管连接在气囊10的排气口上,安装板8顶部外壁开设有弧形凹槽,工作台1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隔板14,且隔板14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储气罐15,储气罐15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气压传感器,且第二气压传感器和第一气压传感器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微处理器,储气罐15的一侧外壁开设进气口,且进气口的内壁套接有第一电磁阀7,工作台1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泵13,且气泵13的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电磁阀7上,储气罐15顶部外壁设置排气口,且排气口的内壁套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两个输出口均套接有第二电磁阀16,两个第二电磁阀16的一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在两个气囊10上,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16和气泵13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微处理器相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在工作台1顶部设置两个可移动的止血机构5,通过止血机构5内的气囊10来代替人工进行压迫止血,先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安装板8上,然后通过束带9将患者的手臂固定在安装板8上,固定时确认位置使纱布11刚好压在患者的出血部位,再向气囊10内充气通过气囊10的膨胀来压迫出血的部位,通过在气囊10外壁设置纱布11避免气囊10沾染血渍,且纱布11是可更换的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进而实现止血压迫,又通过气囊10内的第一气压传感器监测气囊10内的气压情况,避免气压过高导致止血部位出现淤青,通过在工作台内设置储气罐15,通过储气罐15储存备用的气体,预防紧急情况发生,通过在工作台1顶部设置两个止血机构5,便于两个病人同时使用,储气罐15内壁设置第二气压传感器监测储气罐15的储存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部外壁的四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带刹滚轮(2),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风口,且通风口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网(3),所述工作台(1)靠近过滤网(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控制面板(4),所述工作台(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组(6),且两个滑槽组(6)的两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止血机构(5),所述止血机构(5)包括安装板(8),且安装板(8)顶部外壁的一侧通过螺栓有束带(9),所述束带(9)的一侧外壁粘接有气囊(10),且气囊(10)的一侧外壁粘接有止血的纱布(11),所述气囊(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束带(9)远离气囊(10)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阀门(12),且阀门(12)通过软管连接在气囊(10)的排气口上,所述安装板(8)顶部外壁开设有弧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两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隔板(14),且隔板(14)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储气罐(15),所述储气罐(15)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气压传感器,且第二气压传感器和第一气压传感器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微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15)的一侧外壁开设进气口,且进气口的内壁套接有第一电磁阀(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气泵(13),且气泵(13)的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电磁阀(7)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15)顶部外壁设置排气口,且排气口的内壁套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两个输出口均套接有第二电磁阀(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电磁阀(16)的一端分别通过软管连接在两个气囊(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止血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16)和气泵(13)均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和微处理器相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