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99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现在有很多益智类的早教智能机器人,对应学龄前和较低年纪的学生,外观新颖且能容丰富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现有的智能机器人是电池提供电量来进行支撑的,当电量过低后就需要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方式大多数都是采用电源线插接智能机器人和充电接口进行充电,当在插接时失误或者不当,容易出现漏电对人身造成危害,所以需要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其具有能够让机器人自动连接,导向定位充电的效果,避免拿取智能机器人手动插接充电接口充电,触碰电线,造成人身危害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墙体,墙体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转动槽,多个转动槽的内壁设置有转动导向装置,转动导向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多个第一轴承的外圈分别与多个转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安装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两侧表面均呈斜坡形状,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有触发轴,墙体的表面设置有充电接口。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多个转动轴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两个导向块的相对表面分别与固定块的两侧表面滑动插接,两个导向块的相对表面分别与固定块的两侧表面相适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智能机器人在充电使用时,向充电接口移动通过两侧的导向块导向定位,使插接充电接口充电的效果。

进一步地,两个导向块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扭簧,扭簧的内壁与转动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扭簧的另一端与转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设置扭簧在定位解除后,通过扭力控制导向块的表面挤压安装槽的内壁,控制两个导向块打开的效果。

进一步地,两个导向块的相对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两个导向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安装块,多个轴承安装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导向轴。

进一步地,导向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轮,导向轮的表面与智能机器人的表面滑动插接,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呈斜坡形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智能机器人在自动向充电接口移动时,通过两侧的导向轮导向定位,辅助智能机器人精准定位充电的效果。

进一步地,固定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与触发轴的表面固定连接,触发轴的一端中心表面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壁与手轮的表面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便于使用时拿取手轮螺纹连接触发轴转动触发打开的效果。

进一步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触发腔,触发轴的一端延伸至触发腔的内部,触发轴的另一端表面螺纹连接有锥形管,锥形管的表面与触发腔的内壁滑动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触发轴转动带动锥齿管移动的效果,来达到自动调节两侧的导向块打开或者关闭的效果。

进一步地,固定块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壁与触发腔的内壁固定连通,两个滑槽的内壁均滑动插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呈半球形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导向块在不使用时,通过定位杆插接定位孔定位锁紧的效果。

进一步地,两个定位杆的相对表面均与锥形管的表面滑动插接,两个定位杆的相斥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的内壁与定位杆的表面活动套接,定位杆的一端与定位孔的内壁滑动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在使用充电时,触发轴转动带动锥形管向后移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定位杆回拉移动,离开定位孔,在扭簧的作用下打开两侧的导向块使用。

进一步地,步骤一、当需要操作使用充电时,拿取手轮螺纹连接触发轴,带动触发轴转动,控制锥形管移动,使锥形管的大锥一端远离定位杆的一端;

步骤二、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控制定位杆向触发腔内部一端,从而控制定位杆的半球一端离开定位孔;

步骤三、当离开定位孔后,在扭簧的作用下给转动轴提供扭力,控制两个导向块的表面向安装槽的两侧内壁移动,使之挤压安装槽的内壁;

步骤四、控制智能机器人向充电接口移动,通过两侧导向块表面的导向轮导向定位,智能机器人定位移动到充电接口,插接充电。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多个转动槽的内壁设置有转动导向装置,转动导向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多个第一轴承的外圈分别与多个转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具有导向定位,控制智能机器人自动连接充电的效果,避免拿取智能机器人手动插接充电接口充电,触碰电线,造成人身危害的特点。

2、通过设置安装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两侧表面均呈斜坡形状,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有触发轴,从而达到了在不使用充电时,收取起来,防止房子里儿童玩耍触碰跌倒,使用时又便于操作打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向块结构使用中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向块结构使用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槽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导向块结构立体图。

图中:1、墙体;2、安装槽;3、转动槽;4、第一轴承;41、转动轴;42、导向块;43、扭簧;44、定位孔;45、轴承安装块;46、第二轴承;47、导向轴;48、导向轮;5、固定块;6、触发轴;61、第三轴承;62、螺纹孔;63、触发腔;64、锥形管;65、滑槽;66、定位杆;67、弹簧;7、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墙体1,墙体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转动槽3,多个转动槽3的内壁设置有转动导向装置,转动导向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4,多个第一轴承4的外圈分别与多个转动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多个第一轴承4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1,多个转动轴4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42,两个导向块42的相对表面分别与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滑动插接,两个导向块42的相对表面分别与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相适配,达到了智能机器人在充电使用时,向充电接口移动通过两侧的导向块导向定位,使插接充电接口充电的效果;

两个导向块42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扭簧43,扭簧43的内壁与转动轴41的表面活动套接,扭簧43的另一端与转动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达到了设置扭簧在定位解除后,通过扭力控制导向块的表面挤压安装槽的内壁,控制两个导向块打开的效果;

两个导向块42的相对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44,两个导向块4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安装块45,多个轴承安装块45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6,第二轴承46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导向轴47;导向轴4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轮48,导向轮48的表面与智能机器人的表面滑动插接,安装槽2的一侧内壁呈斜坡形状,达到了智能机器人在自动向充电接口移动时,通过两侧的导向轮导向定位,辅助智能机器人精准定位充电的效果;通过设置多个转动槽3的内壁设置有转动导向装置,转动导向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4,多个第一轴承4的外圈分别与多个转动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具有导向定位,控制智能机器人自动连接充电的效果,避免拿取智能机器人手动插接充电接口充电,触碰电线,造成人身危害的特点;

安装槽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均呈斜坡形状,固定块5的内部设置有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有触发轴6,墙体1的表面设置有充电接口7;

如图3-图4所示,固定块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61,第三轴承61的内圈与触发轴6的表面固定连接,触发轴6的一端中心表面开设有螺纹孔62,螺纹孔62的内壁与手轮的表面螺纹连接,达到了便于使用时拿取手轮螺纹连接触发轴转动触发打开的效果;

固定块5的内部开设有触发腔63,触发轴6的一端延伸至触发腔63的内部,触发轴6的另一端表面螺纹连接有锥形管64,锥形管64的表面与触发腔63的内壁滑动插接,达到了触发轴转动带动锥齿管移动的效果,来达到自动调节两侧的导向块打开或者关闭的效果;

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65,两个滑槽65的内壁与触发腔63的内壁固定连通,两个滑槽65的内壁均滑动插接有定位杆66,定位杆66的一端呈半球形状,达到了导向块在不使用时,通过定位杆插接定位孔定位锁紧的效果;

两个定位杆66的相对表面均与锥形管64的表面滑动插接,两个定位杆66的相斥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67,弹簧67的一端与滑槽65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67的内壁与定位杆66的表面活动套接,定位杆66的一端与定位孔44的内壁滑动插接,达到了在使用充电时,触发轴转动带动锥形管向后移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定位杆回拉移动,离开定位孔,在扭簧的作用下打开两侧的导向块使用;通过设置安装槽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均呈斜坡形状,固定块5的内部设置有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有触发轴6,从而达到了在不使用充电时,收取起来,防止房子里儿童玩耍触碰跌倒,使用时又便于操作打开的效果;

步骤一、当需要操作使用充电时,拿取手轮螺纹连接触发轴6,带动触发轴6转动,控制锥形管64移动,使锥形管64的大锥一端远离定位杆66的一端;

步骤二、在弹簧67的弹力作用下,控制定位杆66向触发腔63内部一端,从而控制定位杆66的半球一端离开定位孔44;

步骤三、当离开定位孔44后,在扭簧43的作用下给转动轴41提供扭力,控制两个导向块42的表面向安装槽2的两侧内壁移动,使之挤压安装槽2的内壁;

步骤四、控制智能机器人向充电接口7移动,通过两侧导向块42表面的导向轮48导向定位,智能机器人定位移动到充电接口7,插接充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转动槽(3),多个所述转动槽(3)的内壁设置有转动导向装置,所述转动导向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4),多个所述第一轴承(4)的外圈分别与多个所述转动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槽(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均呈斜坡形状,所述固定块(5)的内部设置有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包括有触发轴(6),所述墙体(1)的表面设置有充电接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1),多个所述转动轴(4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42),两个所述导向块(42)的相对表面分别与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滑动插接,两个所述导向块(42)的相对表面分别与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块(42)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扭簧(43),所述扭簧(43)的内壁与转动轴(41)的表面活动套接,所述扭簧(43)的另一端与转动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块(42)的相对表面均开设有定位孔(44),两个所述导向块(4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安装块(45),多个所述轴承安装块(45)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46),所述第二轴承(46)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导向轴(4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4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轮(48),所述导向轮(48)的表面与智能机器人的表面滑动插接,所述安装槽(2)的一侧内壁呈斜坡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61),所述第三轴承(61)的内圈与触发轴(6)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触发轴(6)的一端中心表面开设有螺纹孔(62),所述螺纹孔(62)的内壁与手轮的表面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5)的内部开设有触发腔(63),所述触发轴(6)的一端延伸至触发腔(63)的内部,所述触发轴(6)的另一端表面螺纹连接有锥形管(64),所述锥形管(64)的表面与触发腔(63)的内壁滑动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5)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滑槽(65),两个所述滑槽(65)的内壁与触发腔(63)的内壁固定连通,两个所述滑槽(65)的内壁均滑动插接有定位杆(66),所述定位杆(66)的一端呈半球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杆(66)的相对表面均与锥形管(64)的表面滑动插接,两个所述定位杆(66)的相斥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67),所述弹簧(67)的一端与滑槽(6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7)的内壁与定位杆(66)的表面活动套接,所述定位杆(66)的一端与定位孔(44)的内壁滑动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步骤一、当需要操作使用充电时,拿取手轮螺纹连接触发轴(6),带动触发轴(6)转动,控制锥形管(64)移动,使锥形管(64)的大锥一端远离定位杆(66)的一端;

步骤二、在弹簧(67)的弹力作用下,控制定位杆(66)向触发腔(63)内部一端,从而控制定位杆(66)的半球一端离开定位孔(44);

步骤三、当离开定位孔(44)后,在扭簧(43)的作用下给转动轴(41)提供扭力,控制两个导向块(42)的表面向安装槽(2)的两侧内壁移动,使之挤压安装槽(2)的内壁;

步骤四、控制智能机器人向充电接口(7)移动,通过两侧导向块(42)表面的导向轮(48)导向定位,智能机器人定位移动到充电接口(7),插接充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墙体,墙体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转动槽,多个转动槽的内壁设置有转动导向装置,转动导向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多个第一轴承的外圈分别与多个转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两侧表面均呈斜坡形状。该智能机器人充电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设置多个转动槽的内壁设置有转动导向装置,转动导向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多个第一轴承的外圈分别与多个转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具有导向定位,控制智能机器人自动连接充电的效果,避免拿取智能机器人手动插接充电接口充电,触碰电线,造成人身危害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师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8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