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胫骨高位截骨矫形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截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一般用于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常可伴有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并产生关节内的持重应力分布的改变。在膝关节内翻时,应力集中在膝关节的内侧部分,并使发生在膝内侧的退行性改变进展加速。相反,如膝关节畸形呈外翻位,则这些变化均发生在膝关节的外侧部分。截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矫正膝关节轴线和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以改善膝关节功能。

现有临床上常用的胫骨高位截骨的方法,是在胫骨近端截出一个断面,然后撑开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再使用接骨板固定。这种胫骨高位截骨方法,需要将大部分胫骨截断,现有截骨用的医疗器械,大多重视截骨面的精确,却没有考虑骨刀对胫骨周围神经、血管及软组织有可能造成的损伤,软组织一旦被骨刀截伤,对于病患的恢复较为不利,且增添了病患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医疗器械没有考虑骨刀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软组织有可能造成的损伤的,一旦软组织被骨刀截伤,对于病患恢复不利,且增加病患痛苦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截骨时能够保护胫骨周围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预防并发症的截骨保护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截骨保护装置,包括:截骨部,具有截骨导向槽和克氏针导向槽,所述截骨导向槽所在平面与所述克氏针导向槽所在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截骨导向槽用于插入摆锯,所述克氏针导向槽用于套入克氏针;

阻挡部,与所述截骨部相对设置;

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截骨部和所述阻挡部,并形成容纳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克氏针导向槽为两个,平行设置在所述截骨导向槽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沿所述摆锯插入方向,所述截骨导向槽和所述克氏针导向槽所在平面相互贴近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截骨导向槽沿所述截骨部至所述阻挡部的方向设置,所述克氏针导向槽向所述截骨导向槽倾斜一定角度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连接底面,连接所述截骨部和所述阻挡部;

侧壁,至少为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底面的侧边上,形成容置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手柄,包括手持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手持部和所述截骨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连接所述手柄和所述截骨部,以让出摆锯的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截骨保护装置,包括截骨部、阻挡部和第一连接部,截骨部具有截骨导向槽和克氏针导向槽,截骨导向槽所在平面与克氏针导向槽所在平面平行设置,截骨导向槽用于插入摆锯,并对摆锯的行进方向进行导向,克氏针导向槽用于套入克氏针以限定截骨位置,阻挡部与截骨部相对设置,用于阻挡摆锯,第一连接部连接截骨部和阻挡部,并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容置待截肢体的骨骼(如胫骨),摆锯通过截骨导向槽,根据克氏针限定的截骨位置向前行进,进行截骨,当摆锯伸出所截骨骼时,阻挡部能够阻挡摆锯继续行进,防止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软组织造成损伤,防止并发症,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截骨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立体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手柄;11、手持部;12、第二连接部;2、截骨部;21、截骨导向槽;22、克氏针导向槽;3、阻挡部;4、第一连接部;41、连接底面;42、侧壁;5、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截骨保护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截骨部2,具有截骨导向槽21和克氏针导向槽22,所述截骨导向槽21所在平面与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所在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截骨导向槽21用于插入摆锯,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用于套入克氏针;阻挡部3,与所述截骨部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4,连接所述截骨部2和所述阻挡部3,并形成容纳空间。

本实施的截骨保护装置,截骨导向槽21对摆锯的行进方向进行导向,克氏针导向槽22用于限定截骨位置,将待截肢体的骨骼(如胫骨)置于容纳空间,摆锯通过截骨导向槽21,根据克氏针限定的截骨位置向前行进,进行截骨,当摆锯伸出所截骨骼时,阻挡部3能够阻挡摆锯继续行进,防止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软组织造成损伤,防止并发症,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为两个,平行设置在所述截骨导向槽21的两侧。本实施例的截骨保护装置中截骨导向槽21的双侧设计,可根据截骨需要,选择不同的克氏针导向槽22套入克氏针,实现从克氏针的近端或远端的截骨;另外,由于所截骨骼可能位于身体左侧,也可能位于身体右侧,设置两个克氏针导向槽22,也方便对位于身体不同侧的肢体进行截骨操作,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沿所述摆锯插入方向,所述截骨导向槽21和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所在平面相互贴近设置。本实施的截骨保护装置中截骨导向槽21与克氏针导向槽22的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从截骨导向槽21插入的摆锯能够紧贴套入克氏针导向槽22的克氏针截骨,保证了截骨的准确性。

所述截骨导向槽21沿所述截骨部2至所述阻挡部3的方向设置,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向所述截骨导向槽21倾斜一定角度设置。本实施例的截骨保护装置中截骨导向槽21和克氏针导向槽22倾斜一定角度的设置,同样可以保证截骨时摆锯与克氏针的紧密接触,保证截骨的准确性。

所述第一连接部4包括:连接底面41,连接所述截骨部2和所述阻挡部3;侧壁42,至少为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底面41的侧边上,形成容置槽5。在截骨过程中,摆锯经常会发生振颤,容置槽限定了一个保护空间,保证摆锯只能在容置槽内部振颤,而不会向外伸出,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神经、血管及软组织不易受到损伤。

还包括手柄1,包括手持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2连接所述手持部11和所述截骨部2。所述第二连接部12弯折连接所述手柄1和所述截骨部2,以让出摆锯的操作空间。截骨时手持截骨保护装置的手柄,操作方便。

使用本实施例的截骨保护装置进行截骨操作的步骤如下:

预先将克氏针插入待截肢体的骨骼(如胫骨),手持截骨保护装置的手柄1,克氏针导向槽22套入克氏针,将待截肢体的骨骼置于容纳空间,摆锯插入截骨导向槽21,紧贴克氏针向前行进,进行截骨,当摆锯将待截肢体的骨骼截透,伸出所截骨骼时,阻挡部3能够阻挡摆锯继续行进,完成截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截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截骨部(2),具有截骨导向槽(21)和克氏针导向槽(22),所述截骨导向槽(21)所在平面与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所在平面平行设置,所述截骨导向槽(21)用于插入摆锯,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用于套入克氏针;

阻挡部(3),与所述截骨部(2)相对设置;

第一连接部(4),连接所述截骨部(2)和所述阻挡部(3),并形成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为两个,平行设置在所述截骨导向槽(2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摆锯插入方向,所述截骨导向槽(21)和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所在平面相互贴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导向槽(21)沿所述截骨部(2)至所述阻挡部(3)的方向设置,所述克氏针导向槽(22)向所述截骨导向槽(21)倾斜一定角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包括:

连接底面(41),连接所述截骨部(2)和所述阻挡部(3);

侧壁(42),至少为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底面(41)的侧边上,形成容置槽(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手柄(1),包括手持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2)连接所述手持部(11)和所述截骨部(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截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弯折连接所述手柄(1)和所述截骨部(2),以让出摆锯的操作空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截骨保护装置,包括:截骨部,具有截骨导向槽和克氏针导向槽,截骨导向槽所在平面与克氏针导向槽所在平面平行设置,截骨导向槽用于插入摆锯,克氏针导向槽用于套入克氏针;阻挡部,与截骨部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截骨部和所述阻挡部,并形成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截骨保护装置,将所截骨骼置于容纳空间,摆锯通过截骨导向槽,根据克氏针限定的截骨位置向前行进,进行截骨,当摆锯伸出所截骨骼时,阻挡部阻挡摆锯继续行进,防止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软组织造成损伤,防止并发症,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纪伟;孔杰;张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技术研发日:2019.06.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8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