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2


本发明涉及石油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与同属于陆上运输方式的铁路和公路输油相比,管道输油具有运量大、密闭性好、成本低和安全系数高等特点,目前输油管道已经成为石油的主要输送工具之一,且在未来依旧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管道通常是离地铺设的,因此在管道铺设过程中,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设置支撑装置来对管道进行支撑。现有管道多为汽车集中运输到指定地点后,再由人工将管道和支撑装置搬运到指定位置,组装后固定从而完成管道的铺设。而在搬运过程中常会发生管道和支撑装置跌落砸伤搬运工人,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支撑装置,能够提高管道铺设的安全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支撑装置,该管道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夹紧组件。固定支架包括支撑架和水平柱,水平柱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架上;夹紧组件包括两个夹紧臂,每个夹紧臂的第一端与支撑架连接,且两个夹紧臂的第一端在水平柱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水平柱的两侧,两个夹紧臂的第二端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固定支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水平柱,多个水平柱的轴线平行且共面,多个水平柱与夹紧组件构成管道容置腔。

可选地,水平柱包括水平柱主体和两个第一支撑柱,水平柱主体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每个第一支撑柱分别位于一个端面上,第一支撑柱的轴线与水平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支撑柱的直径小于水平柱主体的直径,每个支撑架上具有一个与第一支撑柱相匹配的安装孔。

可选地,每个第一支撑柱还具有一个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柱的直径,两个限位凸缘沿水平柱轴线方向的最大距离等于两个支撑架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每个夹紧臂包括侧支柱和弯板,侧支柱的一端与支撑架连接,侧支柱的另一端与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弯板的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

可选地,侧支柱与支撑架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轴线与侧支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支撑柱上具有连接柱,第二支撑柱的轴线与连接柱的轴线垂直,支撑架与侧支柱连接的一端具有凹槽,凹槽具有相对的连接面,连接面上具有与连接柱匹配的连接孔。

可选地,侧支柱的外表面、水平柱的外表面和弯板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弹性体。

可选地,支撑架包括至少一对间隔布置的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支撑杆。

可选地,固定支架还包括底板和固定钉,支撑架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具有固定孔,固定钉穿过固定孔。

可选地,底板上具有定位槽,固定支架远离水平柱的一端插入定位槽,并焊接在定位槽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夹紧组件包括两个夹紧臂,每个夹紧臂的第一端与支撑架连接,且两个夹紧臂的第一端在水平柱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水平柱的两侧,两个夹紧臂的第二端通过螺栓连接。因此,通过调节螺栓能够调节夹紧臂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夹紧臂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在实际使用时,先在地面上沿管道铺设路径固定管道支撑装置,将管道的一端放置在水平柱上,调节螺栓使得夹紧臂与管道之间的有较大的空隙,推动管道的另一端,使得管道可以依靠水平柱的转动而在管道支撑装置之间滑动,从而无需人工搬运,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待管道滑动到预定位置时,通过调节螺栓,夹紧臂夹紧管道固定,对管道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平柱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支撑装置的右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板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支柱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钉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支撑装置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该管道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00和夹紧组件200。

固定支架100包括支撑架110和水平柱120,水平柱120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架110上;夹紧组件200包括两个夹紧臂210,每个夹紧臂210的第一端与支撑架110连接,且两个夹紧臂的第一端在水平柱120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水平柱120的两侧,两个夹紧臂210的第二端通过螺栓220连接。

通过调节螺栓220能够调节夹紧臂210之间的间距,进而调整夹紧臂210与管道之间的空隙。在实际使用时,先在地面上沿管道铺设路径固定管道支撑装置,将管道的一端放置在水平柱120上,调节螺栓220使得夹紧臂210与管道之间的有较大的空隙,推动管道的另一端,使得管道可以依靠水平柱120的转动而在管道支撑装置之间滑动,从而无需人工搬运,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待管道滑动到预定位置时,通过调节螺栓220,夹紧臂210夹紧管道固定,对管道进行支撑。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可选地,固定支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水平柱120,多个水平柱120的轴线平行且共面,多个水平柱120与夹紧组件200构成管道容置腔,多个水平柱120可以对管道实现多点支撑,使得管道在滑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可选地,综合成本、安装便捷性及平稳性的考虑,管道支撑装置可以包括三个水平柱120。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110包括至少一对间隔布置的支撑板111。支撑板111可以是单独的小的支撑板或支撑柱,每个水平柱120单独固定在一对小的支撑板或支撑柱上。支撑板111也可以是一个大的支撑板,多个水平柱120的一端固定在一个大的支撑板上。

可选地,每个固定支架100还包括支撑杆112,支撑杆112连接在间隔布置的支撑板111之间,以增加固定支架100的稳定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平柱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水平柱120包括水平柱主体121和两个第一支撑柱122,水平柱主体121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每个第一支撑柱122分别位于一个端面上,第一支撑柱122的轴线与水平柱12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支撑柱122的直径小于水平柱主体121的直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每个支撑架110上具有一个与第一支撑柱122相匹配的安装孔1111。通过第一支撑柱122和安装孔1111的配合,能够使水平柱120的绕轴线平稳旋转,有效减少管道滑动的阻力。

参见图3,可选地,每个第一支撑柱122上还具有一个限位凸缘123,限位凸缘123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柱122的直径,两个限位凸缘123沿水平柱120轴线方向的最大距离h等于两个支撑架110之间的间距。由于限位凸缘123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柱122的直径,而支撑架110上的安装孔1111是和第一支撑柱122的直径匹配地,因此,限位凸缘123可以防止水平柱120在转动过程中出现轴向位移,从而避免水平柱120在转动的过程中松脱失效。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支撑装置的右视图,如图1和图5所示,在第一支撑柱122插入支撑架110的安装孔1111后,还可以通过挡板124对第一支撑柱122进行进一步固定,从而提高保证水平柱120转动的可靠性。示例性地,挡板124可以是螺母,对应的第一支撑柱122的端部可以设置有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将螺母固定在第一支撑柱122的端部,防止水平柱120的松脱。

进一步地,每个夹紧臂210包括侧支柱211和弯板212,侧支柱211的一端与支撑架110连接,侧支柱211的另一端与弯板2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弯板212的另一侧通过螺栓220连接。

可选地,弯板212的两端具有连接法兰2121,两个弯板212的连接法兰2121相对布置,通过螺栓220连接。

可选地,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板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弯板212为弧形弯板,以便于更好的与管道的外表面配合。

可选地,夹紧臂210还包括连板230,连板230的一侧与侧支柱211连接,连板230的另一侧与弯板212的连接法兰2121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固定螺栓2122可拆卸连接,从而减小零件的体积,方便运输和更换。

可选地,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支柱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侧支柱211与支撑架110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柱2111,第二支撑柱2111的轴线与侧支柱21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支撑柱2111上具有连接柱2112,第二支撑柱2111的轴线与连接柱2112的轴线垂直。对应地,支撑架110与侧支柱211连接的一端具有凹槽1112,凹槽1112具有相对的连接面,连接面上具有与连接柱2112匹配的连接孔1113。

可选地,侧支柱211的外表面、水平柱120的外表面和弯板212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弹性体240。示例性地,弹性体240可以是带背胶的泡棉或橡胶垫,弹性件可以为管道提供一定的空间,以适应管道的热胀冷缩和流体冲击带来的管道摆动。

参见图1,可选地,固定支架100还包括底板130和固定钉140。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支撑架110可以固定在底板130上,底板130上具有固定孔131,固定钉140通过固定孔131插入土壤,从而将固定支架100固定在地面上。

可选地,底板130上具有定位槽132,支撑架110远离水平柱120的一端插入定位槽132,并焊接在定位槽132内。定位槽132可以有效限制支撑架110的移动,使得支撑架110的焊接变形更小,避免由于支撑架110的变形对水平柱120转动的影响。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钉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固定钉140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持部141、螺纹柱142、尖头143,螺纹柱142的上端与手持部141连接,下端与尖头143连接,尖头143便于固定钉140插入土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支撑装置包括:

固定支架(100),所述固定支架(100)包括支撑架(110)和水平柱(120),所述水平柱(120)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10)上;

夹紧组件(200),所述夹紧组件(200)包括两个夹紧臂(210),每个所述夹紧臂(210)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10)连接,且两个所述夹紧臂(210)的第一端在所述水平柱(120)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水平柱(120)的两侧,两个所述夹紧臂(210)的第二端通过螺栓(22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0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水平柱(120),多个所述水平柱(120)的轴线平行且共面,多个所述水平柱(120)与所述夹紧组件(200)构成管道容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柱(120)包括水平柱主体(121)和两个第一支撑柱(122),所述水平柱主体(121)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22)分别位于一个所述端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柱(122)的轴线与所述水平柱(12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柱(122)的直径小于所述水平柱主体(121)的直径,每个所述支撑架(110)上具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22)相匹配的安装孔(1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22)具有一个限位凸缘(123),所述限位凸缘(12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22)的直径,两个所述限位凸缘(123)沿所述水平柱(120)轴线方向的最大距离(h)等于两个所述支撑架(110)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紧臂(210)包括侧支柱(211)和弯板(212),所述侧支柱(21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10)连接,所述侧支柱(211)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板(21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弯板(212)的另一侧通过螺栓(2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柱(211)与所述支撑架(110)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支撑柱(2111),所述第二支撑柱(2111)的轴线与所述侧支柱(21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柱(2111)上具有连接柱(2112),所述第二支撑柱(2111)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柱(2112)的轴线垂直,所述支撑架(110)与所述侧支柱(211)连接的一端具有凹槽(1112),所述凹槽(1112)具有相对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具有与所述连接柱(2112)匹配的连接孔(11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柱(211)的外表面、所述水平柱(120)的外表面和所述弯板(212)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弹性体(240)。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0)包括至少一对间隔布置的支撑板(111)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11)之间的支撑杆(112)。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00)还包括底板(130)和固定钉(140),所述支撑架(110)固定在所述底板(130)上,所述底板(130)上具有固定孔(131),所述固定钉(140)穿过所述固定孔(1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0)上具有定位槽(132),所述固定支架(100)远离所述水平柱(120)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132),并焊接在所述定位槽(132)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支撑装置,涉及石油运输领域,该管道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夹紧组件。该管道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夹紧组件。固定支架包括支撑架和水平柱,水平柱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架上;夹紧组件包括两个夹紧臂,每个夹紧臂的第一端与支撑架连接,且两个夹紧臂的第一端在水平柱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水平柱的两侧,两个夹紧臂的第二端通过螺栓连接。将管道的一端放置在水平柱上,调节螺栓使得夹紧臂与管道之间的有较大的空隙,推动管道的另一端,使得管道可以依靠水平柱的转动而在管道支撑装置之间滑动,从而无需人工搬运,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待管道滑动到预定位置时,通过调节螺栓,夹紧臂夹紧管道固定,对管道进行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涛;刘雨波;王强;单从云;宋昌雨;汤迎文;杨祥祥;杨帅;王一斌;范小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8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