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月板反咬篮钳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6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月板反咬蓝钳。



背景技术:

在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叫半月板,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可以自行修复外,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半月板切除后,可由滑膜再生一个纤维软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且半月板在切除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辅助工具的配合完成手术,例如:半月板反咬蓝钳。

然而现有的半月板反咬蓝钳咬合的位置在咬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尖锐,且在对半月板进行切除的过程中,由于肌肉存在一定的松弛度,容易对半月板反咬蓝钳进行挤压,当尖锐部接触到肌肉时,容易对肌肉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且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且现有的半月板反咬蓝钳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较为费力,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使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半月板反咬蓝钳咬合的位置在咬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尖锐,且在对半月板进行切除的过程中,由于肌肉存在一定的松弛度,容易对半月板反咬蓝钳进行挤压,当尖锐部接触到肌肉时,容易对肌肉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且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且现有的半月板反咬蓝钳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较为费力,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使用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半月板反咬蓝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月板反咬蓝钳,包括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靠近第二把手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把手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销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靠近第一支撑杆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靠近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贯穿至套筒内部一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第一滚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销轴,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把手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靠近第二支撑杆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靠近第二支撑杆一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四销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上方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五销轴,所述第五销轴远离第二滚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部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靠近第二支撑杆一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压板靠近第四转轴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第二支撑杆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弹簧,且弹簧靠近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六销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二销轴和第一销轴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把手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杆以第二销轴和第一销轴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把手分别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与第一把手转动连接,且第一滚轮和第二把手分别以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与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杆以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优选地,所述压板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卡齿,所述套筒靠近卡齿的一端均匀设置有多组卡槽,所述卡齿与卡槽相互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杆通过第五销轴与第二滚轮转动连接,且第三支撑杆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压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板的一侧设置橡胶垫,当压板进行翻转的同时对橡胶垫进行挤压,从而避免了压板在翻转的过程中出现尖锐部分,且通过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二滚轮皆安装在套筒的内部,从而避免了在对半月板进行切除的过程中肌肉对半月板反咬蓝钳造成一定的挤压影响,从而避免了对肌肉造成一定的损伤,且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且通过以第一转轴为基点转动第二把手,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杆逆时针转动,且带动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压板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卡齿和卡槽分离,当松开第二把手时,通过弹簧对第二把手产生一定的弹力,从而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压板复位,从而使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更为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提高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的放大图。

图中:1、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第一转轴;4、第一支撑杆;5、第一销轴;6、第一滚轮;7、第二转轴;8、套筒;9、第二支撑杆;10、第二销轴;11、第三销轴;12、第二滚轮;13、第三转轴;14、第四销轴;15、第三支撑杆;16、第五销轴;17、压板;18、第四转轴;19、橡胶垫;20、弹簧;21、第六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销轴5、第二销轴10、第四销轴14、第五销轴16、橡胶垫19、第六销轴21和弹簧20均可在市场或者私人订购所得。

请参阅图1-3,一种半月板反咬蓝钳,包括第一把手1,第一把手1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2,第一把手1靠近第二把手2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套筒8,第二把手2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第一转轴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5,第一支撑杆4远离第一销轴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6,第一滚轮6靠近第一支撑杆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靠近第一支撑杆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销轴10,第二转轴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贯穿至套筒8内部一侧的第二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9靠近第一滚轮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销轴11,第二支撑杆9远离第一把手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12,第二滚轮12靠近第二支撑杆9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3,第三转轴13靠近第二支撑杆9一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四销轴14,第三转轴13的上方远离第二支撑杆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五销轴16,第五销轴16远离第二滚轮1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5,第三支撑杆15的底部固定有压板17,压板17靠近第二支撑杆9一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18,压板17靠近第四转轴18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19,第一支撑杆4靠近第二支撑杆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弹簧20,且弹簧20靠近第一支撑杆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六销轴21。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杆4顺时针转动时,通过第六销轴21对弹簧20产生移动的压力,且压力大于弹力,当松开第二把手2时,对弹簧20产生的压力消失,且弹力大于压力,从而弹簧20复位,通过弹簧20复位带动第一支撑杆4复位,从而将压板17复位,且通过在压板17的一侧设置橡胶垫19,当压板17进行翻转的同时对橡胶垫19进行挤压,避免了压板17在翻转的过程中出现尖锐部分,从而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且提高了使用率。

请着重参阅图1和2,第一支撑杆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二销轴10和第一销轴5与第一滚轮6和第二把手2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杆4以第二销轴10和第一销轴5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通过以第二销轴10和第一销轴5为基点,使第一支撑杆4分别与第一滚轮6和第二把手2转动连接,从而更好的通过第二把手2推动第一支撑杆4顺时针转动,从而推动第一滚轮6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一滚轮6转动的效果更好,且转动更为省力。

请着重参阅图1和2,第一滚轮6和第二把手2分别通过第二转轴7和第一转轴3与第一把手1转动连接,且第一滚轮6和第二把手2分别以第二转轴7和第一转轴3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通过以第二转轴7和第一转轴3为基点,使第一滚轮6和第二把手2与第一把手1转动连接,从而使第二把手2转动的效果更好,且转动更为省力。

请着重参阅图1、2和3,第二支撑杆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4与第一滚轮6和第二滚轮12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杆9以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4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通过以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4为基点,使第二支撑杆9分别与第一滚轮6和第二滚轮12转动连接,从而更好的通过第一滚轮6推动第二支撑杆9顺时针转动,从而推动第二滚轮12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二滚轮12转动的效果更好,且转动更为省力。

请着重参阅图1和3,压板17靠近第二支撑杆9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卡齿,套筒8靠近卡齿的一端均匀设置有多组卡槽,卡齿与卡槽相互啮合。

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通过卡齿与卡槽相互啮合,从而使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对半月板的切除效果更好,从而实现了对半月板的咬合,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1和3,第三支撑杆15通过第五销轴16与第二滚轮12转动连接,且第三支撑杆15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压板17固定连接。

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通过螺栓,使第三支撑杆15与压板17固定连接,从而更好的通过第三支撑杆15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压板17逆时针转动,从而更好的实现了压板17与套筒8的咬合,从而使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的使用更为省力。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拇指插在第一把手1上的通孔上,然后将食指放置插在第二把手2上的通孔内,然后将套筒8的末端位于患者需要切除的位置,然后以第一转轴3为基点向第一把手1的一侧挤压第二把手2,使第二把手2以第一转轴3为基点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杆4和第一销轴5顺时针转动,且在第二销轴10的配合下与第一滚轮6转动连接,直至第一销轴5移动至第一转轴3的右上角,同时第一支撑杆4推动第一滚轮6以第二转轴7为基点顺时针转动,从而使第二销轴10和第三销轴11顺时针转动至第二转轴7的右上角,推动第二支撑杆9向右移动,从而使第二支撑杆9推动第二滚轮12在第三转轴13的配合下顺时针转动,使第二滚轮12带动第五销轴16顺时针转动至第三转轴13的右下角,从而使第三支撑杆15推动压板17以第四转轴18为基点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卡槽和卡齿分别,然后通过松开第二把手2在弹簧20的作用下,使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15和压板17复位,从而使卡槽和卡齿相互咬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半月板反咬篮钳,包括第一把手(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2),所述第一把手(1)靠近第二把手(2)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套筒(8),所述第二把手(2)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5),所述第一支撑杆(4)远离第一销轴(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6),所述第一滚轮(6)靠近第一支撑杆(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所述第二转轴(7)靠近第一支撑杆(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销轴(10),所述第二转轴(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贯穿至套筒(8)内部一侧的第二支撑杆(9),所述第二支撑杆(9)靠近第一滚轮(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销轴(11),所述第二支撑杆(9)远离第一把手(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12),所述第二滚轮(12)靠近第二支撑杆(9)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3),所述第三转轴(13)靠近第二支撑杆(9)一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四销轴(14),所述第三转轴(13)的上方远离第二支撑杆(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五销轴(16),所述第五销轴(16)远离第二滚轮(1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5),所述第三支撑杆(15)的底部固定有压板(17),所述压板(17)靠近第二支撑杆(9)一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18),所述压板(17)靠近第四转轴(18)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19),所述第一支撑杆(4)靠近第二支撑杆(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弹簧(20),且弹簧(20)靠近第一支撑杆(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六销轴(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月板反咬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二销轴(10)和第一销轴(5)与第一滚轮(6)和第二把手(2)转动连接,且第一支撑杆(4)以第二销轴(10)和第一销轴(5)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月板反咬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6)和第二把手(2)分别通过第二转轴(7)和第一转轴(3)与第一把手(1)转动连接,且第一滚轮(6)和第二把手(2)分别以第二转轴(7)和第一转轴(3)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月板反咬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4)与第一滚轮(6)和第二滚轮(12)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杆(9)以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4)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月板反咬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7)靠近第二支撑杆(9)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组卡齿,所述套筒(8)靠近卡齿的一端均匀设置有多组卡槽,所述卡齿与卡槽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月板反咬篮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15)通过第五销轴(16)与第二滚轮(12)转动连接,且第三支撑杆(15)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压板(17)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月板反咬篮钳,包括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靠近第二把手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把手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销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第一转轴为基点转动第二把手,且带动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卡齿和卡槽分离,且当松开第二把手时,通过弹簧对第二把手产生一定的弹力,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压板复位,从而使该种半月板反咬蓝钳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更为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苗;吴斌武;张云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南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7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