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7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俗称乙肝,是指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患有乙肝的患者常常伴有乏力、畏食、恶心、腹胀、失眠、黄疸、肝脾肿大、肝纤维化的症状。反复的转氨酶升高、高载量的乙肝病毒水平、长期的抗原阳性状态会使乙肝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重大疾病,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乙肝作为一种流传极广的传染病,在我国又有青壮年发病多的特点,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对于乙肝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关系到国计民生。肝病主要是通过病毒传染进入,损害肝功能,在我国呈发病率高、难以控制的特点,是公认地难以治愈的顽症。该病还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肝病患者普遍先看西医,西医见效快,但西医的缺点是易反复发作,效果不理想,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乙肝,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花费高。中医方面,由于治疗乙肝积累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现有的治疗乙肝的中药也有很多,但效果并不理想,缺点是大多属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组方药物名贵,竣猛有毒,不利长期服用,或组方庞大,药味太多,体质差的患者无法服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标本兼治、疗效显著的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包括第一除毒方剂、第二除毒方剂和扶正方剂,所述第一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白菊花16-20g、木通3-8g、茯苓12-18g、决明子9-15g、紫罗兰14-18g,所述第二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黄菊花16-20g、木通3-8g、茯苓12-18g、决明子9-15g、紫罗兰14-18g,所述扶正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党参12-16g、山药9-12g、红花8-10g、枸杞12-15g、大枣12-16g、当归10-16g。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白菊花18g、木通6g、茯苓15g、决明子12g、紫罗兰15g,所述第二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黄菊花18g、木通6g、茯苓15g、决明子12g、紫罗兰15g,所述扶正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党参15g、山药12g、红花9g、枸杞15g、大枣12g、当归15g。

上述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所述第一除毒方剂和第二除毒方剂均采用如下方法制得:按配方称取所有原料,将除紫罗兰外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重新加水,前两次煎煮停火前1分钟放入紫罗兰,停火后取出紫罗兰将药汁滤出,第三次煎煮停火前5分钟放入紫罗兰,停火后将药汁滤出,将三次滤出的药汁混合得到除毒方剂;所述除毒方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按配方称取所有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停火后将药汁滤出得到扶正方剂。

作为优选,所述扶正方剂制备前山药预先浸泡或研碎。

上述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的服用方法如下:

服用周期为三天,第一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第一除毒方剂,第二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第二除毒方剂,第三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扶正方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乙肝中药治疗方案,通过除毒方剂 扶正方剂的组合制剂,先解毒除黄,清热化瘀,祛邪正气,再疏通百脉,温养五脏,活泛气血,不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而且对气血、经脉和脏器进行全方位的扶正温补,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整体药理清晰,剂量明确,不良反应少,副作用低,安全可靠,配方简单,制备容易,成本低廉,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经大量实践证明,对治疗乙肝具有显著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包括第一除毒方剂、第二除毒方剂和扶正方剂,第一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白菊花18g、木通6g、茯苓15g、决明子12g、紫罗兰15g,第二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黄菊花18g、木通6g、茯苓15g、决明子12g、紫罗兰15g,扶正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党参15g、山药12g、红花9g、枸杞15g、大枣12g、当归15g。

第一除毒方剂和第二除毒方剂均采用如下方法制得:按配方称取所有原料,将除紫罗兰外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重新加水400-500ml,熬至药汁剩余100-150ml停火,前两次煎煮停火前1分钟放入紫罗兰,停火后取出紫罗兰将药汁滤出,第三次煎煮停火前5分钟放入紫罗兰,停火后将药汁滤出,将三次滤出的药汁混合得到除毒方剂;除毒方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按配方称取所有原料,山药预先浸泡或研碎,混合后加水1000-1500ml煎煮,煎至药汁剩余300-450ml停火,停火后将药汁滤出得到扶正方剂。

服用方法如下:

服用周期为三天,服用九次,每次剂量为100-150ml,第一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第一除毒方剂,第二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第二除毒方剂,第三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扶正方剂,服药期间务必忌酒忌辣,孕妇和经期妇女忌服。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用现代提取方法和制剂技术,采用其他的方法提取,并加入药学上允许的药用辅料制成其他的剂型,如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为证明本发明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王某,男,56岁,苏州吴江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容易疲劳,四肢乏力,经常右腹不适,右肋胀痛,还伴有头晕目眩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1个月后,患者治愈。

病例二:

周某,女,40岁,嘉兴海宁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面部常年蜡黄,肝区疼痛,恶心厌油,腹胀持续且明显,还伴有月经不调等症状。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40天后,患者治愈。

病例三:

叶某,男,28岁,衢州江山人,睡眠不好,饮食减少,无端暴怒,右胁胀痛,尿黄,身发酸软,遂到医院做肝功能检查,诊断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2个月后,患者治愈。

病例四:

童某,61岁,女,杭州萧山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面色晦暗,食欲不振,厌油厌食,失眠尿黄,易腹泻,时发肝部疼痛。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2个月后,患者治愈。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除毒方剂、第二除毒方剂和扶正方剂,所述第一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白菊花16-20g、木通3-8g、茯苓12-18g、决明子9-15g、紫罗兰14-18g,所述第二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黄菊花16-20g、木通3-8g、茯苓12-18g、决明子9-15g、紫罗兰14-18g,所述扶正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党参12-16g、山药9-12g、红花8-10g、枸杞12-15g、大枣12-16g、当归10-16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白菊花18g、木通6g、茯苓15g、决明子12g、紫罗兰15g,所述第二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黄菊花18g、木通6g、茯苓15g、决明子12g、紫罗兰15g,所述扶正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党参15g、山药12g、红花9g、枸杞15g、大枣12g、当归15g。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毒方剂和第二除毒方剂均采用如下方法制得:按配方称取所有原料,将除紫罗兰外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重新加水,前两次煎煮停火前1分钟放入紫罗兰,停火后取出紫罗兰将药汁滤出,第三次煎煮停火前5分钟放入紫罗兰,停火后将药汁滤出,将三次滤出的药汁混合得到除毒方剂;所述除毒方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按配方称取所有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停火后将药汁滤出得到扶正方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方剂制备前山药预先浸泡或研碎。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的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服用周期为三天,第一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第一除毒方剂,第二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第二除毒方剂,第三天早、中、晚分三次口服扶正方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组合制剂,包括第一除毒方剂、第二除毒方剂和扶正方剂,所述第一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白菊花18g、木通6g、茯苓15g、决明子12g、紫罗兰15g,所述第二除毒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黄菊花18g、木通6g、茯苓15g、决明子12g、紫罗兰15g,所述扶正方剂由以下组分制成:党参15g、山药12g、红花9g、枸杞15g、大枣12g、当归15g,通过除毒方剂 扶正方剂的组合制剂,先解毒除黄,清热化瘀,祛邪正气,再疏通百脉,温养五脏,活泛气血,不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而且对气血、经脉和脏器进行全方位的扶正温补,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经大量实践证明,对治疗乙肝具有显著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奇
技术研发日:2020.04.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7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