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流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转移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流转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零件加工质量要求的提高,加工中心越来越普及,机加工生产线通常由若干台加工中心组成,每台加工中心根据设定的程序完成相应的工序,“各司其职”,按序流转,从而完成零件的加工。

现有技术中,待加工零件在各加工中心之间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采用行车吊装,借助行车将完成一道加工工序后的零件转移至下一台加工中心,另一种方式为使用手推小车,将零件置于小车上,通过小车往返于各加工中心从而完成零件的转移。第一种方式需要配置相应的行车,设置行车轨道,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吊装转移过程容易掉落,安全性差;第二种方式小车无固定轨迹,依赖于操作者控制方向,且由于加工中心通常具有台阶,小车无法靠近加工中心中零件上下料位置,给操作者带来了许多不便。另外,小车的零件放置托盘一般极为简单,无沥水和沥渣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如何在成本尽可能低的前提下设计出一套简单、方便、输送效率高的输送流转机构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同时,如何对整个输送流转机构进行优化,使其具备防倾倒、沥水、沥渣的功能,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为了方便铁屑车等工作装置自由进出,输送流转机构中的零部件该如何排布,更是需要解决的。

因此,根据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性强、输送效率高且带有沥水和沥渣功能的输送流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输送流转机构,包括若干台依次排列的加工中心、设置在若干台加工中心一侧的输送小车和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导轨,所述各加工中心具有成阶梯状设置的第一踏台和第二踏台,所述输送小车设置在所述输送导轨上,所述输送导轨可限制所述输送小车的输送路线,以尽可能提高其输送效率。

为了方便操作者使用,使得所述输送小车尽可能靠近加工中心中零件上下料位置,从而减少待加工零件的转移行程,所述第一踏台设置在所述两条输送导轨之间且位于所述输送小车下方,所述输送小车下方具有踏台避让空间,可保证所述输送小车顺利通过所述第一踏台并可在所述输送导轨上自由移动以依次经过各加工中心。

为了实现该输送流转机构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沥水和沥渣的功能,所述输送小车具有载料台,所述载料台为双层结构,所述载料台下层设有接水盘,所述载料台上层为镂空结构,具有若干圆柱状支撑圆钢,由于圆钢表面为曲面,可有助于零件上的加工废渣滑落,从而实现沥渣功能。

为了确保小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所述输送小车底部设有防倾倒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防倾倒装置为l型钢板,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形式的防倾倒装置。

为了方便及时处理废液和废渣,所述接水盘为可拆卸结构。

为了方便拆装维护和铁屑车等其它工作装置自由进出,所述导轨为分段可拆装结构。

为了防止零件磕伤碰毛,所述支撑圆钢表面具有尼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输送流转机构,通过在加工中心踏台上设置连接于各加工中心之间的轨道以及对输送小车底部结构进行了优化,巧妙利用了加工中心周围的空间,实现了零件在两台加工中心之间的快速、高效转移,使用安全,通过设计双层结构的小车载料台实现了输送流转机构的沥水和沥渣功能,通过设计防倾倒装置和可拆卸的导轨增强了机构的输送稳定性和灵活便利性,此外,该输送流转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流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小车上的支撑圆钢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输送流转机构,包括若干台依次排列的加工中心1、设置在若干台加工中心1一侧的输送小车2和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导轨3,所述输送导轨3为分段可拆装结构,以便于随时拆装维护以及其它工作装置通行,所述各加工中心1具有成阶梯状设置的第一踏台11和第二踏台12,所述输送小车2设置在所述输送导轨3上,所述第一踏台11设置在所述两条输送导轨3之间且位于所述输送小车2下方。

如图2所示,所述输送小车2下方具有踏台避让空间21,所述输送小车2可通过所述第一踏台11并可在所述输送导轨3上自由移动以依次经过各加工中心1,所述输送小车2具有载料台22,所述载料台22为双层结构,所述载料台22下层设有可拆卸的接水盘221,所述载料台22上层为镂空结构,具有若干圆柱状支撑圆钢222,所述输送小车2底部设有防倾倒装置23,所述防倾倒装置23为焊在小车底部的l型钢板。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圆钢222表面具有可防止零件磕伤的尼龙层2221。

使用该输送流转机构进行零件流转作业时,由于输送导轨3设置在加工中心1的第一踏台11边,可限制输送小车2在第一踏台11附近移动,踏台为操作者的作业区域,所以零件加工完成后,可以十分便捷地将零件转移至输送小车2的载料台22上,载料台22上层为具有若干圆柱状支撑圆钢222的镂空结构,因此附着在零件上的切削液和加工废渣可直接掉落入下层的接水盘221中,且支撑圆钢222表面的尼龙层2221可以较好地保护零件。

随后将输送小车2推至下一台加工中心1进行后续的加工作业即可。接水盘221可随时拆卸、倾倒再利用,输送小车2可以自由地在若干台加工中心1之间沿输送导轨3移动。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无需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设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输送流转机构,包括若干台依次排列的加工中心(1)、设置在若干台加工中心(1)一侧的输送小车(2)和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导轨(3),所述各加工中心(1)具有成阶梯状设置的第一踏台(11)和第二踏台(12),所述输送小车(2)设置在所述输送导轨(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台(11)设置在所述两条输送导轨(3)之间且位于所述输送小车(2)下方,所述输送小车(2)下方具有踏台避让空间(21),所述输送小车(2)可通过所述第一踏台(11)并可在所述输送导轨(3)上自由移动以依次经过各加工中心(1),所述输送小车(2)具有载料台(22),所述载料台(22)为双层结构,所述载料台(22)下层设有接水盘(221),所述载料台(22)上层为镂空结构,具有若干圆柱状支撑圆钢(222),所述输送小车(2)底部设有防倾倒装置(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流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221)为可拆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流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装置(23)为l型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流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轨(3)为分段可拆装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流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圆钢(222)表面具有尼龙层(22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流转机构,包括若干台依次排列的加工中心和设置在若干台加工中心一侧的输送小车、两条平行设置的输送导轨,所述各加工中心具有成阶梯状设置的第一踏台和第二踏台,所述输送小车设置在所述输送导轨上,所述第一踏台设置在所述两条输送导轨之间且位于所述输送小车下方,所述输送小车下方具有踏台避让空间,所述输送小车具有载料台,所述载料台为双层结构,所述输送小车底部设有防倾倒装置,该输送流转机构,实现了零件在两台加工中心之间的快速、高效转移,具有沥水和沥渣功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华;李金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钜苓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7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