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线固定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气体可以为焊接作业提供保护气体、为打磨风动工具提供高压气体,管道气体终端通过高压风包(即管道气体出气口)与焊接和打磨工具等相连,高压风包出气口多设计为多接头并排排列方式,当多种作业同时进行时,多个橡胶风管同时插入高压风出气口,风管拖拽易导致风管与高压风出气口连接处风管抬起过高,施工人员在来回走动时,如果不注意脚下极易被管道绊倒,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管线在使用时因拖拽过高而使人员走动磕绊受伤,保证生产安全的管线导向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及导向组件,所述底座固定在基材上,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上下两层固定板及两层固定板之间并排设置的多个导向套管,所述固定板与底座固定连接,多根管线分别穿过导向套管。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u形,由底板及两侧的侧板组成,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上。
进一步,所述底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基材上,或焊接固定在基材上。
进一步,所述导向组件为分体结构,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由一层固定板及多个半圆形的套管组成,上半部分为可活动安装部分,下半部分为固定部分与底座固定连接,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相互扣合形成完整的导向组件。
进一步,所述导向组件上半部分的一端与底座之间铰接,另一端与底座之间通过锁扣结构固定。
进一步,在所述导向套管上安装有用于顶紧内部管线的管线顶紧结构。
进一步,所述管线顶紧结构为安装在导向套管内壁上的至少一个顶紧凸起,所述顶紧凸起活动安装或可伸缩安装在导向套管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顶紧凸起为防滑橡胶。
进一步,上下两层所述固定板均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导向套管与基材平面平行设置或呈一定夹角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利用并排安装的多个导向套管将多根管线进行导向固定,使多根管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紧贴地面,解决了多根管线在同是使用时因拖拽过高而使人员走动磕绊受伤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底板1a,侧板1b,安装孔1c,上层固定板2,下层固定板3,导向套管4,铰链5,锁扣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及导向组件,底座1固定在基材(图中未示出)上,导向组件用于固定管线(图中未示出),管线可以是水管、气管和电线管等软管。
本实施例中,底座1整体为u形结构,由底板1a及两侧的侧板1b拼接焊接而成,底板1a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c,通过两个螺栓将底板1a固定在基材上。基材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车间内用于固定管线接口的支架等,在基材上预埋固定件,将底座1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在基材的预埋固定件上,当然如果安装位置固定,也可以直接将底座1焊接固定在基材上。
导向组件包括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形成夹层的结构,在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之间并排设置多个导向套管4,导向套管4与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之间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多个导向套管4之间也焊接连接在一起,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与底座1的两侧侧板1b直接焊接固定连接,导向组件与底座1之间形成完整的一体结构。导向套管4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与需要固定的管线数量相匹配,多根管线分别穿过导向套管4。导向套管4的直径大于管线的外径,以方便管线穿过。导向套管4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的宽度。
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可以采用平板的结构,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导向套管4呈一字形并排排列。本实施例中,优选,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均采用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多个导向套管4也整体呈弧形排列,不但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美观度,又有利于减少占用空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导向套管4的轴线与基材平面平行设置。导向套管4的轴线也可以设置成与基材平面呈一定夹角,该夹角为0-90°,呈夹角设置更有利于引导管线向地面方面走线,使穿过的管线更加贴近地面。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层固定板2、下层固定板3及导向套管4均采用铝或铝合金材料,且在导向套管4的两端做圆滑倒角处理,同时,在导向套管4及底座1、上层固定板2、下层固定板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喷涂金属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线与导向套管4之间的摩擦,减少对管线的磨损,增加装置的美感。
使用时,每根管线各自穿过一个导向套管4,将下部的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等基材上,利用导向套管4的走向引导管线的走线,使管线在穿过导向套管4后紧贴地面。该装置结构简单,整个装置高度较小,且安装方便,解决了多根管线在同是使用时因拖拽过高而使人员走动磕绊受伤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向组件采用分体结构,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中,上半部分为可活动安装的部分,下半部分为固定的部分,下半部分与底座1固定连接,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相互扣合形成完整的导向组件。
每个导向套管4被为分成上下两个半圆形,导向组件的上半部分由上层固定板2及并排的多个半圆形的导向套管4组成,下半部分由下层固定板3及并排的多个另外的半圆形的导向套管4组成。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相互扣合就形成完整的与实施例一所述相同的导向组件。
上半部分可以整体取下移走,管线安装完成后再整体扣合,为了使操作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优选,导向组件上半部分的一端与底座1的侧板1b之间通过铰链5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侧板1b之间通过锁扣结构6锁定。
本实施例中,上层固定板2和下层固定板3可以与实施例一所述相同,采用平板的结构或弧形的结构,多个导向套管4的轴线与基材平面平行设置或呈一定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装置,可以在管线的任意位置进行安装,管线无需从头穿过,只需要在安装位置,将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基材上,再将导向组件的上半部分取下或翻转打开,将管线分别安装在各个导向套管4内,再将导向组件的上半部分扣合锁定即可。
实施例三: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管线在导向套管4内窜动,以保证管线在接口位置的弯曲角度,在导向套管上安装有用于顶紧内部管线的管线顶紧结构(图中未示出)。
管线顶紧结构为安装在导向套管4内壁上的至少一个顶紧凸起,顶紧凸起向轴中心方向凸出,顶紧凸起通过螺钉活动安装在导向套管4的内壁上,可以根据管线的外径选择不同厚度的顶紧凸起。为了避免磨损管线,顶紧凸起选用防滑橡胶。
使用时,管线穿过导向套管4或扣合在导向套管4内后,利用顶紧凸起顶紧管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管线在导向套管4内窜动,进而有效控制该固定点与管线接口之间管线的长度,保证管线具有足够的弯曲角度,对管线起到保护的作用。
实施例四:
与上述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顶紧凸起采用可伸缩的方式安装在导向套管4的内壁上,顶紧凸起通过弹簧或弹性件安装在导向套管4的内壁上,这样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通用性,不需要根据管线的直径更换顶紧凸起。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导向组件,所述底座固定在基材上,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上下两层固定板及两层固定板之间并排设置的多个导向套管,所述固定板与底座固定连接,多根管线分别穿过导向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u形,由底板及两侧的侧板组成,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基材上,或焊接固定在基材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为分体结构,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由一层固定板及多个半圆形的套管组成,上半部分为可活动安装部分,下半部分为固定部分与底座固定连接,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相互扣合形成完整的导向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上半部分的一端与底座之间铰接,另一端与底座之间通过锁扣结构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套管上安装有用于顶紧内部管线的管线顶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顶紧结构为安装在导向套管内壁上的至少一个顶紧凸起,所述顶紧凸起活动安装或可伸缩安装在导向套管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凸起为防滑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所述固定板均为弧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线导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管与基材平面平行设置或呈一定夹角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