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减震管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重减震管夹。



背景技术:

现目前使用的线束减震管夹,在夹持线束的同时,减震胶垫由于没有固定限位,容易独自脱落,且管夹与减震胶垫之间紧联结装配也比较困难,即使装配好以后,也不便于拆开,拆装麻烦;另外,与车身接触的管夹位置容易受振动冲击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便于拆换,又不易受损的双重减震管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包括第一卡槽体,在所述第一卡槽体上设有两个第一卡槽,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之间设有安装凸台,在所述第一卡槽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卡槽体,在所述第二卡槽体上对应第一卡槽的位置处设有两个第二卡槽,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之间设有固定凹槽,每个所述卡槽内均可拆式设有减震体;在所述第一卡槽体的下端面可拆式设有减震垫,在所述第一卡槽体的非铰接端设有固定凸台,该固定凸台的一侧设有拨片,所述第二卡槽体在对应固定凸台的位置处设有挂钩,翻转第二卡槽体,使得安装凸台与固定凹槽卡接固定,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扣合形成一个通孔,且所述挂钩与固定凸台挂接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卡槽体上铰接有第二卡槽体,两个卡槽体上对应位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能扣合形成通孔,安装凸台与固定凹槽卡接固定,挂钩与固定凸台挂接固定,可拆式设置的减震体和减震垫都为了便于拆换,减震垫位置还能使与车身接触的管夹位置避免受振动冲击而损坏;拨片的设置则是便于使挂钩与固定凸台脱离,以使拆开的操作更顺畅,需要拆换的时候,能转动第二卡槽体,并露出套设在内的减震体,然后进行简单的抽取操作即可完成减震体和垫块的拆换,能适配不同的管路尺寸,通用性好,拆装轻松,降低了工作强度。

为了保证减震体的安装稳定性,以便更好地固定线束,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卡槽体和第二卡槽体的两端槽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与槽底形成一个开口槽,在每个所述卡槽的槽底均设有导向块;所述减震体的一侧为一个梯形结构,另一侧设有一个半圆形开口的凹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凹槽重合形成一个圆形通孔,在所述减震体的梯形结构一侧固设有垫块,在所述垫块的非固定端设有限位槽,该垫块的平面与减震体的梯形结构两侧形成两个槽口形状,所述垫块伸入开口槽的同时,两端的所述限位块套接在对应端的槽口形状内,并使所述导向块移动到限位槽中,以便装配到位。

为了保证减震垫的安装稳定性,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卡槽体的下部对应开口槽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定位槽,该第一卡槽体的下端面设有三个相互连通的圆形凹槽,对应定位槽位置处的所述圆形凹槽的一侧设有导向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导向槽与定位槽相互连通;三个相互连通的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相适配的减震垫,在所述减震垫上对应导向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块,在所述导向块上设有第二连接块,当第一连接块移动进入导向槽时,第二连接块则移动进入定位槽中,保证减震垫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生产,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卡槽体的非铰接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撑板,在所述撑板的延伸端的一侧设有固定凸台,另一侧设有斜向上伸出的拨片。

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提高受力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凸台的外侧壁设有两段水平方向冒出的台阶面,每个该台阶面在均斜向下延伸且为圆角状设置;所述固定凹槽的槽壁上,对应安装凸台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水平伸出的卡块,所述卡块的上端面也为圆角状设置,下端面也斜向下延伸,倾斜角度与安装凸台上的台阶面一致。

为了提高对线束的夹持力,并减小对线束的损伤,作为优选,在每个所述减震体的凹槽内均设置有齿轮状突起。

为了降低成本,作为优选,所述减震体、减震垫和撑板均由tpe材料制成。

为了降低成本,作为优选,所述卡块由tpe材料制成。

为了提高缓冲减震的效果,并提高安装位置的受力强度,作为优选,所述垫块和导向块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卡槽内设置减震体,在第一卡槽体设置减震垫和拨片,便于拆换并能防损坏,安装效果稳定,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作强度,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卡槽体11等组成,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上设有两个第一卡槽15,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15之间设有安装凸台71,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卡槽体12,在所述第二卡槽体12上对应第一卡槽15的位置处设有两个第二卡槽16,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16之间设有固定凹槽72,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卡槽15和第二卡槽16扣合形成一个通孔。

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和第二卡槽体12的两端槽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21,两个所述限位块21与槽底形成一个开口槽13,在每个所述卡槽的槽底均设有导向块14;所述减震体31的一侧为一个梯形结构,另一侧设有一个半圆形开口的凹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凹槽重合形成一个圆形通孔,在所述减震体31的梯形结构一侧固设有垫块32,在所述垫块32的非固定端设有限位槽33,该垫块32的平面与减震体31的梯形结构两侧形成两个槽口形状,所述垫块32伸入开口槽13的同时,两端的所述限位块21套接在对应端的槽口形状内,并使所述导向块14移动到限位槽33中,以便装配到位。

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下端面设有减震垫5,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下部对应开口槽13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定位槽17,该第一卡槽体11的下端面设有三个相互连通的圆形凹槽,对应定位槽17位置处的所述圆形凹槽的一侧设有导向槽18,对应位置的所述导向槽18与定位槽17相互连通;三个相互连通的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相适配的减震垫5,在所述减震垫5上对应导向槽18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块51,在所述导向块51上设有第二连接块52,当第一连接块51移动进入导向槽18时,第二连接块52则移动进入定位槽17中,保证减震垫5的安装稳定性。

所述安装凸台71的外侧壁设有两段水平方向冒出的台阶面,每个该台阶面在均斜向下延伸且为圆角状设置;所述固定凹槽72的槽壁上,对应安装凸台71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水平伸出的卡块73,所述卡块73的上端面也为圆角状设置,下端面也斜向下延伸,倾斜角度与安装凸台71上的台阶面一致;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非铰接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撑板61,在所述撑板61的延伸端的一侧设有固定凸台41,另一侧设有斜向上伸出的拨片6;所述第二卡槽体12在对应固定凸台41的位置处设有挂钩42,翻转第二卡槽体12,安装凸台71与固定凹槽72卡接固定,并能使所述挂钩42与固定凸台41挂接固定。

在每个所述减震体31的凹槽内均设置有齿轮状突起;所述减震体31、减震垫5、撑板61和卡块73均由tpe材料制成;所述垫块32和导向块14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3所示,在第一卡槽15和第二卡槽16内设置限位块21,一方面能给减震体31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同时,限位块21套接在减震体31和垫块32之间形成的槽口内,又能防止减震体31的松脱掉落,便于安装固定;同时,减震体31的移动,使导向块14进入限位槽33,也能对垫块32及减震体31同时限位和安装导向,由于减震体31和垫块32是连接在一起的,且是作为一个整体由限位块21套接在对应位置的卡槽内,在两个卡槽扣合的时候能保证不掉落。

安装时,第一卡槽体11上铰接有第二卡槽体12,翻转第二卡槽体12,两个卡槽体上对应位置的第一卡槽15和第二卡槽16能扣合形成通孔,同时,对应位置两个卡槽内的减震体31上的半圆形齿状凹槽则形成一个圆形通孔,由于安装凸台71的斜向台阶面与卡块73的下端面卡接,第二卡槽体12上的挂钩42能与固定支架41挂接,固齿状的圆形通孔能夹持住相适配尺寸的线束。

同时,减震垫5一侧是与车体抵接接触的位置,减震垫5与三个相互连通的圆形凹槽相适配,当第一连接块51移动进入导向槽18时,第二连接块52则移动进入定位槽17中,保证减震垫5的安装稳定性,这就使得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与车身接触的管夹位置能避免受振动冲击而损坏的情况发生,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需要拆换时,顺时针方向拨动拨片6,使得撑板61的上部也随之产生同向的弯折,并带动固定凸台41也作顺时针方向的翻转,当翻转到一定位置(如图3所示),能使挂钩42与固定凸台41脱离,再继续翻转,安装凸台71斜向台阶面与卡块73的下端面之间脱离,台阶面以及卡块73上端面的圆角状设置,主要是避免安装和拆件时的干涉,使拆装顺畅,由于撑板61是tpe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待第一卡槽体11与第二卡槽体12分开后,不再拨动拨片6,撑板61的上部在材料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到竖直位置,以便于再次装夹时,挂钩42能与固定凸台41顺利挂接固定;此时,卡槽内露出套设在内的减震体31,然后进行简单的抽取操作即可完成减震体31和垫块32的拆换,能适配不同的管路尺寸,通用性好,拆装轻松,降低了工作强度。

另外,为了降低成本,减震体31和减震垫5均由tpe材料制成;为了提高缓冲减震的效果,并提高安装位置的受力强度,所述垫块32和导向块14由聚丙烯材料制成;同时,利用tpe材料与聚丙烯材料之间相互黏附极性高、不易剥离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槽体(11),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上设有两个第一卡槽(15),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15)之间设有安装凸台(71),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卡槽体(12),在所述第二卡槽体(12)上对应第一卡槽(15)的位置处设有两个第二卡槽(16),在两个所述第二卡槽(16)之间设有固定凹槽(72),每个所述卡槽内均可拆式设有减震体(31);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下端面可拆式设有减震垫(5),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非铰接端设有固定凸台(41),该固定凸台(41)的一侧设有拨片(6),所述第二卡槽体(12)在对应固定凸台(41)的位置处设有挂钩(42),翻转第二卡槽体(12),使得安装凸台(71)与固定凹槽(72)卡接固定,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卡槽(15)和第二卡槽(16)扣合形成一个通孔,且所述挂钩(42)与固定凸台(41)挂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和第二卡槽体(12)的两端槽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21),两个所述限位块(21)与槽底形成一个开口槽(13),在每个所述卡槽的槽底均设有导向块(14);所述减震体(31)的一侧为一个梯形结构,另一侧设有一个半圆形开口的凹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凹槽重合形成一个圆形通孔,在所述减震体(31)的梯形结构一侧固设有垫块(32),在所述垫块(32)的非固定端设有限位槽(33),该垫块(32)的平面与减震体(31)的梯形结构两侧形成两个槽口形状,所述垫块(32)伸入开口槽(13)的同时,两端的所述限位块(21)套接在对应端的槽口形状内,并使所述导向块(14)移动到限位槽(33)中,以便装配到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下部对应开口槽(13)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定位槽(17),该第一卡槽体(11)的下端面设有三个相互连通的圆形凹槽,对应定位槽(17)位置处的所述圆形凹槽的一侧设有导向槽(18),对应位置的所述导向槽(18)与定位槽(17)相互连通;三个相互连通的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相适配的减震垫(5),在所述减震垫(5)上对应导向槽(18)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块(51),在所述导向块(14)上设有第二连接块(52),当第一连接块(51)移动进入导向槽(18)时,第二连接块(52)则移动进入定位槽(17)中,保证减震垫(5)的安装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非铰接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撑板(61),在所述撑板(61)的延伸端的一侧设有固定凸台(41),另一侧设有斜向上伸出的拨片(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71)的外侧壁设有两段水平方向冒出的台阶面,每个该台阶面在均斜向下延伸且为圆角状设置;所述固定凹槽(72)的槽壁上,对应安装凸台(71)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水平伸出的卡块(73),所述卡块(73)的上端面也为圆角状设置,下端面也斜向下延伸,倾斜角度与安装凸台(71)上的台阶面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减震体(31)的凹槽内均设置有齿轮状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31)、减震垫(5)和撑板(61)均由tpe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73)由tpe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32)和导向块(14)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重减震管夹,包括相互铰接连接的第一卡槽体(11)和第二卡槽体(12),在每个所述卡槽体上均设有卡槽,每个所述卡槽内均可拆式设有减震体(31);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下端面可拆式设有减震垫(5),在所述第一卡槽体(11)的非铰接端设有固定凸台(41),该固定凸台(41)的一侧设有拨片(6),在所述第二卡槽体(12)上设有挂钩(42)。本实用新型在卡槽内设置减震体,在第一卡槽体设置减震垫和拨片,便于拆换并能防损坏,安装效果稳定,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作强度,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贺林利;曹树林;杨毅;徐梓净;韩宗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溯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7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