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态金属抛光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主要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目前常用的抛光方法有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等。
液态金属液态金属是指一种不定型金属,液态金属可看作由正离子流体和自由电子气组成的混合物。液态金属也是一种不定型、可流动液体的金属。液态金属抛光是指在变化的磁场和电场下混有磨粒的液态金属混合液对工件进行抛光工作。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目前对于3d打印产品的通孔加工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打磨加工,无法实现通孔的自动化抛光,加工效率不高,并且加工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对于工件弯曲通孔的抛光,无法采用传统的机械,化学抛光技术,因此一般会采取磨粒流抛光和液态金属抛光,但是单纯的磨粒流和液态金属抛光可能效率较低,抛光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3d打印工件弯曲内孔抛光效率低,周期长,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抛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能够自动实现3d打印工件弯曲内孔的抛光,抛光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工件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
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水平直线模组、联轴器、电机座和活动板,所述水平直线模组水平安装在工作台面上,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的一端,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水平直线模组,所述活动板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的滑块上,驱动电机运动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的滑块和活动板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工件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右侧双向连接座、左活塞管、右活塞管、左活塞杆、右活塞杆、左侧充气活塞盖、右侧充气活塞盖、左侧工件夹持头、右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固定座,所述右侧固定座固定在工作台面上,右侧双向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固定座上,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
所述左活塞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双向连接座的一端,左侧双向连接座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塞管的另一端套装有左侧充气活塞盖,左活塞设置在左活塞管内,左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左活塞,左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左侧充气活塞盖伸出到左侧充气活塞盖外,所述左侧充气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左活塞管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左侧充气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左侧充气活塞盖的充气口通过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充气装置;
所述右活塞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双向连接座的一端,右侧双向连接座与右侧工件夹持头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塞管的另一端套装有右侧充气活塞盖,右活塞设置在右活塞管内,右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右活塞,右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右侧充气活塞盖伸出到右侧充气活塞盖外,所述右侧充气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右活塞管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右侧充气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右侧充气活塞盖的充气口通过量另一根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右侧双向连接座、左侧工件夹持头、右侧工件夹持头、左活塞管和右活塞管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分别夹持在待加工工件的左右两端,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一端通过左侧工件夹持头与左活塞管相连通,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另一端通过右侧工件夹持头与右活塞管相连通;
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上还固定有六角形磨粒流接头,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通过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磨粒流控制阀的磨粒流发生装置,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与右活塞管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活塞腔相连通;
所述定子线圈组件包括三相定子线圈和定子线圈固定座,所述定子线圈固定座呈环形设置,定子线圈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右侧工件夹持头,三相定子线圈固定在定子线圈固定座并且环绕待加工工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左活塞管与左侧工件夹持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右活塞管与右侧工件夹持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左活塞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活塞管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左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右活塞管的一端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活塞管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右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均包括圆柱状的固定端和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端,左侧工件夹持头的固定端上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侧工件夹持头的固定端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的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固定连接,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固定端上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固定端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的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安装端采用仿形设计,针对不同的工件设计不同的仿形端,使待加工工件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安装端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安装端上均设置有导电铜环,两个导电铜环通过两根导线连接外置方波交流电源的两根输出线。
基于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加工工件的一端固定在右侧工件夹持头内,开启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水平直线模组的滑块和活动板组成的整体沿着直线运动,使左侧工件夹持头逐渐靠近待加工工件的另一端,直到加待加工工件夹紧在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之间,待加工工件两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之间完全密封,此时停止驱动电机,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内部连通;
步骤二:利用与六角形磨粒流接头通过管道连接的磨粒流发生装置通过六角形磨粒流接头向整个装置内部注入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直到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内部充满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时停止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的注入;
步骤三:将右侧充气活塞盖和左侧充气活塞盖的充气口分别连上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合来对右侧充气活塞盖和左侧充气活塞盖内的充气腔进行间隔性供气,当右侧充气活塞盖连接的控制阀打开时左侧充气活塞盖连接的控制阀关闭,当左侧充气活塞盖连接的控制阀打开时右侧充气活塞盖连接的控制阀关闭,从而推动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连接的活塞不断的左右运动,推动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内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左右往复运动;
步骤四:为三相定子线圈接通三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使三相定子线圈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开始转动,从而带动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流无序的来回撞击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加工表面;
步骤五:经过一定时间加工后,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加工完成,断开三相交流电,启动驱动电机使左侧工件夹持头往回运动,取下待加工工件,倒出整个装置内部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完成整个弯曲内孔抛光过程。
进一步的,当待加工工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时,在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内部分别设置可以与待加工工件贴合的铜环,为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上的铜环接通方波交流电,由于待加工工件为金属材料,方便交流电最终能作用到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的液态金属中,使液态金属发生轴向的波动,进一步使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发生轴向振动,使其在来回抛光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时过程变得更加无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液态金属可以实现对3d打印出来的加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进行抛光,实现了弯曲内孔抛光的自动化,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通过自动化加工,可以获得更高的抛光精度,效率大幅得到提升。
2、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态金属中混有磨粒对工件内孔进行抛光,可以获得更高的抛光精度,并且可以一定程度的控制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使得抛光更加的充分。
3、本实用新型在加工工件外部装配三相定子线圈,然后接通三相交流电产生一个旋转磁场,通过三相定子线圈施加的旋转磁场,带动加工工件内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发生旋转,使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不断抛光工件内孔。
4、本实用新型通过施加方波交流电,在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形成一个轴向变化的电场,使得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抛光过程中更加无序,紊乱,再结合旋转磁场,实现了工件弯曲内孔的无死角抛光,同时也保证了抛光质量。
5、在本实用新型的变化的磁场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能够带动混在其中的磨粒更好更充分的加工工件内孔,比传统的活塞运动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件夹持头组件的一侧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工件夹持头或左侧工件夹持头的第一种实施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工件夹持头或左侧工件夹持头的第二种实施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工件夹持头或左侧工件夹持头的第三种实施例图。
图中,1-联轴器、2-水平直线模组、3-活动板、4--定子线圈固定座、5-六角形磨粒流接头、6-右活塞管、7-右活塞杆、8-右侧充气活塞盖、9-右侧双向连接座、10-右侧工件夹持头、11-三相定子线圈、12-左侧工件夹持头、13-左侧双向连接座、14-左活塞管、15-左侧充气活塞盖、16-左活塞杆、17-驱动电机、18-左活塞、19-电机座、20-右侧固定座、21-充气腔、22-充气口、23-固定端、24-安装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工件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
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7、水平直线模组2、联轴器1、电机座19和活动板3,所述水平直线模组2水平安装在工作台面上,驱动电机17通过电机座19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2的一端,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连接水平直线模组2,所述活动板3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2的滑块上,驱动电机17运动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2的滑块和活动板3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工件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13、右侧双向连接座9、左活塞管14、右活塞管6、左活塞杆16、右活塞杆7、左侧充气活塞盖15、右侧充气活塞盖8、左侧工件夹持头12、右侧工件夹持头10和右侧固定座20,所述右侧固定座20固定在工作台面上,右侧双向连接座9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固定座20上,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3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3上。
所述左活塞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双向连接座13的一端,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与左侧工件夹持头12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塞管14的另一端套装有左侧充气活塞盖15,左活塞18设置在左活塞管14内,左活塞杆16的一端连接左活塞18,左活塞杆16的另一端穿过左侧充气活塞盖15伸出到左侧充气活塞盖15外,所述左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左活塞管14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21,左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充气腔21相连通的充气口22,左侧充气活塞盖15的充气口22通过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充气装置。
所述右活塞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双向连接座9的一端,右侧双向连接座9与右侧工件夹持头10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塞管6的另一端套装有右侧充气活塞盖8,右活塞设置在右活塞管6内,右活塞杆7的一端连接右活塞,右活塞杆7的另一端穿过右侧充气活塞盖8伸出到右侧充气活塞盖8外,所述右侧充气活塞盖8上设置有与右活塞管6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右侧充气活塞盖8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右侧充气活塞盖8的充气口通过另一根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3、右侧双向连接座9、左侧工件夹持头12、右侧工件夹持头10、左活塞管14和右活塞管6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分别夹持在待加工工件的左右两端,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一端通过左侧工件夹持头12与左活塞管14相连通,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另一端通过右侧工件夹持头10与右活塞管6相连通。
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还固定有六角形磨粒流接头5,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5通过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磨粒流控制阀的磨粒流发生装置,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5与右活塞管6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活塞腔相连通。
所述定子线圈组件包括三相定子线圈11和定子线圈固定座4,所述定子线圈固定座4呈环形设置,定子线圈固定座4固定安装在右侧工件夹持头10,三相定子线圈11固定在定子线圈固定座4并且环绕待加工工件设置。
所述左活塞管14与左侧工件夹持头12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右活塞管6与右侧工件夹持头10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3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左活塞管14的一端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活塞管14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上的左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9设置有右侧螺纹接头和左侧螺纹接头,右活塞管6的一端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活塞管6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的右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固定连接。
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均包括圆柱状的固定端23和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端24,左侧工件夹持头12的固定端23上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侧工件夹持头12的固定端23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上右侧螺纹接头的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固定连接,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固定端23上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固定端23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的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固定连接。
如图5~7所示,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安装端24采用仿形设计,针对不同的工件设计不同的仿形端,不仅可以根据待加工工件两端的形状设计成圆形、三角形、方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任意的仿形形状,只需要保证安装后密封即可,使待加工工件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安装端24密封连接。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安装端24上均设置有密封槽,通过密封圈将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安装端24与待加工工件的两端进行密封。
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安装端24上均设置有导电铜环,两个导电铜环通过两根导线连接外置方波交流电源的两根输出线。
基于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加工工件的一端固定在右侧工件夹持头10内,开启驱动电机17,通过联轴器1带动水平直线模组2的滑块和活动板3组成的整体沿着直线运动,使左侧工件夹持头12逐渐靠近待加工工件的另一端,直到加待加工工件夹紧在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之间,待加工工件两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之间完全密封,此时停止驱动电机17,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内部连通;
步骤二:利用与六角形磨粒流接头5通过管道连接的磨粒流发生装置通过六角形磨粒流接头5向整个装置内部注入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直到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内部充满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时停止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的注入;
步骤三:将右侧充气活塞盖8和左侧充气活塞盖15的充气口分别连上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合来对右侧充气活塞盖8和左侧充气活塞盖15内的充气腔进行间隔性供气,当右侧充气活塞盖8连接的控制阀打开时左侧充气活塞盖15连接的控制阀关闭,当左侧充气活塞盖15连接的控制阀打开时右侧充气活塞盖8连接的控制阀关闭,从而推动左活塞杆16和右活塞杆7连接的活塞不断的左右运动,推动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内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左右往复运动;
步骤四:为三相定子线圈11接通三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使三相定子线圈11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开始转动,从而带动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流无序的来回撞击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加工表面;
步骤五:经过一定时间加工后,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加工完成,断开三相交流电,启动驱动电机17使左侧工件夹持头12往回运动,取下待加工工件,倒出整个装置内部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完成整个弯曲内孔抛光过程。
当待加工工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时,在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内部分别设置可以与待加工工件贴合的铜环,为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上的铜环接通方波交流电,由于待加工工件为金属材料,方便交流电最终能作用到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的液态金属中,使液态金属发生轴向的波动,进一步使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发生轴向振动,使其在来回抛光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时过程变得更加无序。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工件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
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7)、水平直线模组(2)、联轴器(1)、电机座(19)和活动板(3),所述水平直线模组(2)水平安装在工作台面上,驱动电机(17)通过电机座(19)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2)的一端,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连接水平直线模组(2),所述活动板(3)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2)的滑块上,驱动电机(17)运动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2)的滑块和活动板(3)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工件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13)、右侧双向连接座(9)、左活塞管(14)、右活塞管(6)、左活塞杆(16)、右活塞杆(7)、左侧充气活塞盖(15)、右侧充气活塞盖(8)、左侧工件夹持头(12)、右侧工件夹持头(10)和右侧固定座(20),所述右侧固定座(20)固定在工作台面上,右侧双向连接座(9)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固定座(20)上,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3)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3)上;
所述左活塞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双向连接座(13)的一端,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与左侧工件夹持头(12)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塞管(14)的另一端套装有左侧充气活塞盖(15),左活塞(18)设置在左活塞管(14)内,左活塞杆(16)的一端连接左活塞(18),左活塞杆(16)的另一端穿过左侧充气活塞盖(15)伸出到左侧充气活塞盖(15)外,所述左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左活塞管(14)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21),左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充气腔(21)相连通的充气口(22),左侧充气活塞盖(15)的充气口(22)通过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充气装置;
所述右活塞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双向连接座(9)的一端,右侧双向连接座(9)与右侧工件夹持头(10)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塞管(6)的另一端套装有右侧充气活塞盖(8),右活塞设置在右活塞管(6)内,右活塞杆(7)的一端连接右活塞,右活塞杆(7)的另一端穿过右侧充气活塞盖(8)伸出到右侧充气活塞盖(8)外,所述右侧充气活塞盖(8)上设置有与右活塞管(6)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右侧充气活塞盖(8)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右侧充气活塞盖(8)的充气口通过另一根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3)、右侧双向连接座(9)、左侧工件夹持头(12)、右侧工件夹持头(10)、左活塞管(14)和右活塞管(6)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分别夹持在待加工工件的左右两端,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一端通过左侧工件夹持头(12)与左活塞管(14)相连通,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另一端通过右侧工件夹持头(10)与右活塞管(6)相连通;
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还固定有六角形磨粒流接头(5),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5)通过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磨粒流控制阀的磨粒流发生装置,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5)与右活塞管(6)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活塞腔相连通;
所述定子线圈组件包括三相定子线圈(11)和定子线圈固定座(4),所述定子线圈固定座(4)呈环形设置,定子线圈固定座(4)固定安装在右侧工件夹持头(10),三相定子线圈(11)固定在定子线圈固定座(4)并且环绕待加工工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活塞管(14)与左侧工件夹持头(12)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右活塞管(6)与右侧工件夹持头(10)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3)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左活塞管(14)的一端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活塞管(14)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上的左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9)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右活塞管(6)的一端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活塞管(6)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的右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均包括圆柱状的固定端(23)和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端(24),左侧工件夹持头(12)的固定端(23)上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侧工件夹持头(12)的固定端(23)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的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3)固定连接,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固定端(23)上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固定端(23)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的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安装端(24)采用仿形设计,针对不同的工件设计不同的仿形端,使待加工工件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安装端(24)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旋转磁场进行通孔抛光的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12)和右侧工件夹持头(10)的安装端(24)上均设置有导电铜环,两个导电铜环通过两根导线连接外置方波交流电源的两根输出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