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剥离与切割功能的内镜经鼻蝶手术用剥离刀铲。
背景技术: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严重者需要手术切除,目前采用较多的手术方式为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在经鼻蝶手术中,往往需要剥离并切割一些结构组织。例如当打开硬脑膜,从而暴露并剥离垂体腺瘤时,一般的做法是予以尖刀挑开一缺口,从而用显微剪剪开,再用常规铲形剥离子剥离,操作较为繁琐,耗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剥离与切割功能、一器多用、操作简便、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高、结构简单的内镜经鼻蝶手术用剥离刀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镜经鼻蝶手术用剥离刀铲,包括柱状的防滑手柄,特征是:在防滑手柄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在下连接杆的顶端设有剥离铲,在上连接杆的顶端设有弧形剥离刀,在弧形剥离刀的顶端设有小圆球。
弧形剥离刀的朝外端为刀背,朝内端为刀刃。
剥离铲的形状为勺形的短片状,长为4-6mm,宽为3-5mm。
小圆球的直径为2-3mm。
本实用新型由不锈钢制成的防滑手柄、上连接杆、剥离铲、下连接杆、弧形剥离刀和小圆球组成,剥离铲构成铲形剥离端,钝性的小圆球和带刀刃的弧形剥离刀构成球形剥离端。带有刀刃的弧形剥离刀正好解决了普通铲形剥离子缺乏切割功能的缺陷,能够替代尖刀及显微剪的作用。小圆球起着钝性分离的作用,确保在切割前的安全性。剥离铲起着剥离手术中各个层次的作用,常用于剥离垂体腺瘤与周边结构组织的关系。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较常规的铲形剥离子在剥离组织的基础上增加了切割功能,使本实用新型在剥离各种组织(如疏松结缔组织、硬脑膜等)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切割,一器多用,操作方便;
2、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
3、安全性高、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形剥离端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的用途仅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定技术方案。
一种内镜经鼻蝶手术用剥离刀铲,包括防滑手柄1,在柱状的防滑手柄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防滑手柄1在同一直线上的上连接杆3和下连接杆2,上连接杆3为圆台状,下连接杆2为圆锥状,在下连接杆2的顶端设有剥离铲5,在上连接杆3的顶端设有弧形剥离刀4,在弧形剥离刀4的顶端设有钝性的小圆球6,小圆球的直径为2-3mm。
弧形剥离刀4的朝外端为刀背,朝内端为刀刃7。
剥离铲5的形状为勺形的短片状,长为4-6mm,宽为3-5mm。
使用方法:当行内镜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在需要切割硬脑膜并暴露、垂体腺瘤时,先以尖刀挑开硬脑膜得到一切口,再将钝性的小圆球6插入垂体腺瘤与硬脑膜的间隙中,确认是在两者的间隙中后,进一步插入上连接杆3,然后用带有刀刃7的弧形剥离刀4进行切割,从而暴露垂体腺瘤,再将本实用新型旋转180度,以剥离铲5将垂体腺瘤从周边组织剥离出来,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
1.一种内镜经鼻蝶手术用剥离刀铲,包括柱状的防滑手柄,其特征在于:在防滑手柄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在下连接杆的顶端设有剥离铲,在上连接杆的顶端设有弧形剥离刀,在弧形剥离刀的顶端设有小圆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经鼻蝶手术用剥离刀铲,其特征在于:弧形剥离刀的朝外端为刀背,朝内端为刀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镜经鼻蝶手术用剥离刀铲,其特征在于:剥离铲的形状为勺形的短片状,长为4-6mm,宽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镜经鼻蝶手术用剥离刀铲,其特征在于:小圆球的直径为2-3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