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管线防水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当有管道穿过地下结构的墙板时,由于受管道与周边混凝土的粘结能力、管道的伸缩、结构变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管道周边与混凝土两者之间的接缝就成为防水的薄弱环节,应根据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的大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水设防,穿墙管道的水构造可分为固定式防水法和套管式防水法两大类,但现行建筑多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年限达一定时间后,管道或多或少会产生伸缩量,采用固定式防水法势必会增加后续的维修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3585579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其包含预留穿墙套管、建筑物墙体、外防水层、管线外皮保温层和穿墙管线,建筑物墙体内设有预留穿墙套管,直径与穿墙管线相匹配,穿墙管线外层设有管线外皮保温层,并置于预留穿墙套管内,外防水层设在穿墙管线和建筑物墙体交叉处外侧且为一体结构。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现场施工,在实现建筑物防水的同时实现了穿墙管线的防腐,延长穿墙管线使用年限,降低了维修成本。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穿墙套管和穿墙管线之间为刚性连接,穿墙管线发生径向伸缩时,穿墙套管会破坏穿墙管线的整体强度,若穿墙管线与穿墙套管之间过盈配合时,穿墙管线与穿墙套管之间的缝隙密封不牢又容易产生渗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密封的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墙体上的套管,所述套管中部的外周壁同轴固接有止水环,所述套管内穿设有穿管,所述套管内壁同轴固接有分列所述套管长度方向两端的外墙挡圈和内墙挡圈,所述外墙挡圈和所述内墙挡圈与所述穿管均过盈配合,所述外墙挡圈靠近墙体外侧,所述外墙挡圈与所述穿管外壁、所述套管内壁围合形成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填充有填充材料,所述套管靠近墙体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压实所述填充材料的压实组件,所述穿管靠近墙体内侧一端的外周壁套设有多个橡胶密封圈,所述套管靠近墙体内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橡胶密封圈抵紧在所述内墙挡圈上的调节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墙体时,将套管放置在墙体需要预留管道的部位,墙体凝固后将穿管穿设在套管中,使多个橡胶密封圈套设在套管外周壁并通过调节装置将橡胶密封圈抵紧在内墙挡圈上,同时在填充腔内塞填填充材料对穿管与套管之间位于外墙一端的缝隙进行密封,橡胶密封圈受压后沿其径向发生膨胀对套管与穿管之间位于内墙一端的缝隙进行弹性密封,进而实现防水结构对墙体内、外侧的有效防水,并且穿管与套管的两端之间通过橡胶密封圈和填充材料连接,使得穿管在伸缩或发生振动时仍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性且不会受损。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实组件包括与所述套管同轴的且嵌设在所述套管内侧壁的环状的压板,所述压板横截面呈拐角呈为直角的“z”字形,所述套管于墙体外侧的一端同轴固接有翼环,所述压板包括第一水平板、竖直板和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翼环贴合,所述第二水平板与所述填充材料贴合,所述竖直板与所述套管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水平板的内径大于所述穿管外径,所述第一水平板上穿设有多个与所述翼环螺纹连接的压实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材料填充完成后,将压板套设在套管位于墙体外侧的一端,使多个压实螺栓贯穿第一水平板后与翼环螺纹连接,并旋转压实螺栓将第一水平板抵紧在翼环远离墙体的一侧,第一水平板推动竖直板将第二水平板压紧在填充材料上,从而将填充材料压实,进一步提高了填充材料对穿管和套管之间的防水保护。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墙挡圈与所述填充材料之间还设置有缠绕在所述穿管周壁的遇水膨胀止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遇水膨胀止水条对外墙挡圈和穿管之间缝隙进行遮挡,尽可能避免压板在压实填充材料时填充材料自外墙挡圈和穿管之间的缝隙渗出,尽可能保证了填充材料对穿管和套管之间缝隙的有效密封;同时当有雨水渗入至穿管和套管之间时,遇水膨胀止水条接触雨水后迅速膨胀并对穿管和套管之间的缝隙进行二次密封,以防止渗入的雨水漫过外墙挡圈,进一步提高了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水平板远离所述外墙挡圈的一侧与所述穿管外周壁的结合部涂覆有建筑密封胶层,所述翼环外周壁与墙体之间也涂覆有所述建筑密封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密封胶层对第二水平板朝向迎水面的一侧与穿管外周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尽可能防止雨水通过该缝隙渗入填充材料中,进一步加强了防水结构在墙体外侧的防水性;同时建筑密封胶层还对翼环外周壁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以尽可能防止雨水自该缝隙处渗入墙体中,导致墙体受潮膨胀而对套管造成损伤。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同轴固接在所述套管靠近墙体内侧一端的翼盘,所述穿管外周壁与所述套管内侧壁之间于所述橡胶密封圈远离所述内墙挡圈的一侧设置有顶管,所述翼盘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顶管抵紧所述橡胶密封圈的抵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翼盘对套管与墙体内侧的结合部进行防护通过抵紧装置将顶管抵紧在橡胶密封圈上,使得橡胶密封圈受力更加均匀,故而其受压膨胀后的轴向形变也较为均匀,能更好地对套管和穿管之间的缝隙进行完全密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装置包括同轴固接在所述顶管远离所述内墙挡圈一端的法兰盘,所述翼盘上栓接固定有多个贯穿所述法兰盘穿孔的螺杆,所述螺杆远离所述翼盘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螺杆栓接连接在翼盘上后,再将法兰盘套设在多个螺杆上,旋转螺母,螺母在螺杆上朝靠近翼盘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法兰盘将顶管抵紧在橡胶密封圈上,从而实现橡胶密封圈对穿管和套管之间缝隙的稳定密封。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管与所述穿管之间和所述顶管与所述套管之间于靠近所述翼盘的一端均填充有密封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膏对顶管和穿管靠近翼盘一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同时密封膏也对顶管和套管靠近翼盘一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防水结构在墙体内侧的防水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套管和穿管两端之间的缝隙分别通过填充材料和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防水,而填充材料和橡胶密封圈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建筑年限较长后穿管发生伸缩或建筑结构发生晃动时,防水结构仍能对墙体内侧和外侧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并且不至于对穿管造成损伤;
2.压板将填充材料压紧后,进一步提高了填充材料对穿管和套管之间缝隙的密封性;
3.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后,即使有雨水渗过填充材料,渗入的雨水与遇水膨胀止水条节接触时,遇水膨胀止水条能迅速膨胀对套管和穿管之间的缝隙进行二次密封,进一步提高了防水结构对墙体外侧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套管;2、止水环;3、穿管;4、外墙挡圈;5、内墙挡圈;6、填充腔;7、填充材料;8、橡胶密封圈;9、压板;10、翼环;11、第一水平板;12、竖直板;13、第二水平板;14、压实螺栓;15、遇水膨胀止水条;16、建筑密封胶层;17、翼盘;18、顶管;19、法兰盘;20、螺杆;21、螺母;22、密封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墙体上且与墙体壁厚等长的套管1,套管1中部的外周壁同轴满焊焊接有止水环2,止水环2的横截面为内圆外方状,套管1内穿设有穿管3,套管1两端的内壁分别同轴固接有外墙挡圈4和内墙挡圈5,外墙挡圈4和内墙挡圈5与穿管3均过盈配合,外墙挡圈4靠近墙体外侧的迎水面,外墙挡圈4与穿管3外壁、套管1内壁围合形成填充腔6,填充腔6内填充有填充材料7,填充材料7为沥青麻丝,套管1靠近迎水面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压实填充材料7的压实组件,压实组件包括与套管1同轴的且嵌设在套管1内侧壁的环状的压板9,压板9横截面呈拐角呈为直角的“z”字形,套管1于墙体外侧的一端同轴固接有翼环10,压板9包括第一水平板11、竖直板12和第二水平板13,第一水平板11与翼环10远离墙体的一侧贴合,第二水平板13与填充材料7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贴合,竖直板12靠近墙体的一侧与套管1内侧壁贴合,第二水平板13的内径大于穿管3外径,第一水平板11上穿设有多个与翼环10螺纹连接的压实螺栓14,压实螺栓14优选为四个且以套管1轴线呈等间距圆周阵列分布。
在浇筑墙体时,将套管1放置在墙体需要预留管道的部位,墙体凝固后将穿管3穿设在套管1中,在填充腔6内塞填填充材料7对穿管3与套管1位于迎水面一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随后将压板9套设在套管1位于迎水面的一端,使多个压实螺栓14贯穿第一水平板11后与翼环10螺纹连接,并旋转压实螺栓14将第一水平板11抵紧在翼环10远离墙体的一侧,第一水平板11则推动竖直板12将第二水平板13压紧在填充材料7上,从而将填充材料7压实,实现了填充材料7对穿管3和套管1之间缝隙的有效防水保护。
外墙挡圈4与填充材料7之间还设置有缠绕在穿管3周壁的遇水膨胀止水条15,遇水膨胀止水条15为市售常见的腻子型止水条,第二水平板13远离外墙挡圈4的一侧与穿管3外周壁的结合部涂覆有建筑密封胶层16,翼环10外周壁与墙体之间也涂覆有建筑密封胶层16,建筑密封胶层16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遇水膨胀止水条15对外墙挡圈4和穿管3之间缝隙进行遮挡,尽可能避免压板9在压实填充材料7时填充材料7自外墙挡圈4和穿管3之间的缝隙渗出,尽可能保证了填充材料7对穿管3和套管1之间缝隙的有效密封;同时当有雨水渗入至穿管3和套管1之间时,遇水膨胀止水条15接触雨水后迅速膨胀并对穿管3和套管1之间的缝隙进行二次密封,以防止渗入的雨水漫过外墙挡圈4,进一步提高了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建筑密封胶层16对第二水平板13朝向迎水面的一侧与穿管3外周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尽可能防止雨水通过该缝隙渗入填充材料7中,进一步加强了防水结构在墙体外侧的防水性;同时建筑密封胶层16还对翼环10外周壁与墙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以尽可能防止雨水自该缝隙处渗入墙体中,导致墙体受潮膨胀而对套管1造成损伤。
参照图1,穿管3靠近墙体内侧一端的外周壁套设有多个橡胶密封圈8,套管1靠近墙体内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橡胶密封圈8抵紧在内墙挡圈5上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同轴固接在套管1靠近墙体内侧一端的翼盘17,穿管3外周壁与套管1内侧壁之间于橡胶密封圈8远离内墙挡圈5的一侧设置有顶管18,翼盘1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顶管18抵紧橡胶密封圈8的抵紧装置,抵紧装置包括同轴固接在顶管18远离内墙挡圈5一端的法兰盘19,翼盘17上栓接固定有多个贯穿法兰盘19上穿孔的螺杆20,螺杆20远离翼盘1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21,螺杆20优选为四个且以套管1轴线呈等间距圆周分布。
迎水面的防水结构完成后,使多个橡胶密封圈8套设在套管1外周壁,将多个螺杆20栓接连接在翼盘17上后,再将法兰盘19套设在多个螺杆20上,旋转螺母21,螺母21在螺杆20上朝靠近翼盘17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法兰盘19将顶管18抵紧在橡胶密封圈8上,橡胶密封圈8受压后沿其径向发生膨胀对套管1与穿管3之间位于内墙一端的缝隙进行弹性密封,从而实现防水结构对墙体内的有效防水,并且穿管3与套管1的两端之间通过橡胶密封圈8和填充材料7连接,使得穿管3在伸缩或发生振动时仍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性且不会受损;设置顶管18后使得顶管18压紧橡胶密封圈8时橡胶密封圈8的受力更加均匀,故而其受压膨胀后的轴向形变也较为均匀,能更好地对套管1和穿管3之间的缝隙进行完全密封。
橡胶密封圈8被抵紧在内墙挡圈5上后,在顶管18与穿管3靠近翼盘17一端之间的缝隙和顶管18与套管1靠近翼盘17一端之间的缝隙均填充密封膏22,密封膏22为聚硫密封膏。密封膏22对顶管18和穿管3靠近翼盘17一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同时密封膏22也对顶管18和套管1靠近翼盘17一端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从而提高了防水结构在墙体内侧的防水性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浇筑墙体时,将套管1放置在墙体需要预留管道的部位,墙体凝固后将穿管3穿设在套管1中,使多个橡胶密封圈8套设在套管1外周壁并通过顶管18将橡胶密封圈8抵紧在内墙挡圈5上,同时在填充腔6内塞填填充材料7对穿管3与套管1之间位于外墙一端的缝隙进行密封,橡胶密封圈8受压后沿其径向发生膨胀对套管1与穿管3之间位于内墙一端的缝隙进行弹性密封,进而实现防水结构对墙体内、外侧的有效防水;并且穿管3与套管1的两端之间通过橡胶密封圈8和填充材料7连接,使得穿管3在伸缩或发生振动时仍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性且不会受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墙体上的套管(1),所述套管(1)中部的外周壁同轴固接有止水环(2),所述套管(1)内穿设有穿管(3),所述套管(1)内壁同轴固接有分列所述套管(1)长度方向两端的外墙挡圈(4)和内墙挡圈(5),所述外墙挡圈(4)和所述内墙挡圈(5)与所述穿管(3)均过盈配合,所述外墙挡圈(4)靠近墙体外侧,所述外墙挡圈(4)与所述穿管(3)外壁、所述套管(1)内壁围合形成填充腔(6),所述填充腔(6)内填充有填充材料(7),所述套管(1)靠近墙体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压实所述填充材料(7)的压实组件,所述穿管(3)靠近墙体内侧一端的外周壁套设有多个橡胶密封圈(8),所述套管(1)靠近墙体内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橡胶密封圈(8)抵紧在所述内墙挡圈(5)上的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组件包括与所述套管(1)同轴的且嵌设在所述套管(1)内侧壁的环状的压板(9),所述压板(9)横截面呈拐角呈为直角的“z”字形,所述套管(1)于墙体外侧的一端同轴固接有翼环(10),所述压板(9)包括第一水平板(11)、竖直板(12)和第二水平板(13),所述第一水平板(11)与所述翼环(10)贴合,所述第二水平板(13)与所述填充材料(7)贴合,所述竖直板(12)与所述套管(1)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水平板(13)的内径大于所述穿管(3)外径,所述第一水平板(11)上穿设有多个与所述翼环(10)螺纹连接的压实螺栓(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挡圈(4)与所述填充材料(7)之间还设置有缠绕在所述穿管(3)周壁的遇水膨胀止水条(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板(13)远离所述外墙挡圈(4)的一侧与所述穿管(3)外周壁的结合部涂覆有建筑密封胶层(16),所述翼环(10)外周壁与墙体之间也涂覆有所述建筑密封胶层(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同轴固接在所述套管(1)靠近墙体内侧一端的翼盘(17),所述穿管(3)外周壁与所述套管(1)内侧壁之间于所述橡胶密封圈(8)远离所述内墙挡圈(5)的一侧设置有顶管(18),所述翼盘(1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顶管(18)抵紧所述橡胶密封圈(8)的抵紧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装置包括同轴固接在所述顶管(18)远离所述内墙挡圈(5)一端的法兰盘(19),所述翼盘(17)上栓接固定有多个贯穿所述法兰盘(19)穿孔的螺杆(20),所述螺杆(20)远离所述翼盘(1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穿墙管线外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18)与所述穿管(3)之间和所述顶管(18)与所述套管(1)之间于靠近所述翼盘(17)的一端均填充有密封膏(2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