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艾绒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胃肠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入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胃肠病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之证,一旦得病,应及时治疗、长期服药,才能控制或治愈。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它制备方法简单,可以在睡眠期内缓解胃神经作用并起到护胃养胃功效。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取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按照质量比为4∶1∶3∶4∶4∶2的比例均匀混合,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均选择储存2-3年的陈年药材,陈皮、白术、白芷可起到缓解胃神经作用,有镇静止痛之功效;地龙、党参、蚕沙可以起到护胃养胃功效。
将选取的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放置于碾磨机中反复碾磨至粉末的粉碎度为80-100目,在粉碎碾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与粉末重量份比值为2∶1的医用白凡士林,医用白凡士林的保温发热之效提高了药物的经皮吸收率,促进了药物吸收。
将上述粉碎得到粉末放置于温度为55-65℃的热水中均匀搅拌至冷却,热水与粉末的质量比为1∶1,再将水浴后冷却的混合物待用,水浴的功效是将中药的药性更好扩散开,提高疗效。
将上述得到的混合物与艾绒按照质量比为1∶4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艾绒包,将艾绒包填充至被芯中,即完成成品的包装,放置艾绒包时,将艾绒包放置于被芯的中部位置,可以在被子使用的过程中,艾绒包可以完整的覆盖腹部,从而对肠胃部起到保健养护作用。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采用的中药材均为2-3年陈年药材,药材储存年份过久和储存年份过少,都会降低药材的医疗效果。
(2)加入了医用白凡士林,可以利用医用白凡士林的保温发热之效提高了药物的经皮吸收率,促进了药物吸收。
(3)制作过程中,所有中药材的质量数配比均为本公司上千次反复实验得到的最佳配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取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按照质量比为4∶1∶3∶4∶4∶2的比例均匀混合,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均选择储存2-3年的陈年药材,陈皮、白术、白芷可起到缓解胃神经作用,有镇静止痛之功效;地龙、党参、蚕沙可以起到护胃养胃功效。
将选取的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放置于碾磨机中反复碾磨至粉末的粉碎度为80目,在粉碎碾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与粉末重量份比值为2∶1的医用白凡士林,医用白凡士林的保温发热之效提高了药物的经皮吸收率,促进了药物吸收。
将上述粉碎得到粉末放置于温度为55-65℃的热水中均匀搅拌至冷却,热水与粉末的质量比为1∶1,再将水浴后冷却的混合物待用,水浴的功效是将中药的药性更好扩散开,提高疗效。
将上述得到的混合物与艾绒按照质量比为1∶4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艾绒包,将艾绒包填充至被芯中,即完成成品的包装,放置艾绒包时,将艾绒包放置于被芯的中部位置,可以在被子使用的过程中,艾绒包可以完整的覆盖腹部。
实施例2:
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取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按照质量比为4∶1∶3∶4∶4∶2的比例均匀混合,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均选择储存2-3年的陈年药材,陈皮、白术、白芷可起到缓解胃神经作用,有镇静止痛之功效;地龙、党参、蚕沙可以起到护胃养胃功效。
将选取的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放置于碾磨机中反复碾磨至粉末的粉碎度为90目,在粉碎碾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与粉末重量份比值为2∶1的医用白凡士林,医用白凡士林的保温发热之效提高了药物的经皮吸收率,促进了药物吸收。
将上述粉碎得到粉末放置于温度为55-65℃的热水中均匀搅拌至冷却,热水与粉末的质量比为1∶1,再将水浴后冷却的混合物待用,水浴的功效是将中药的药性更好扩散开,提高疗效。
将上述得到的混合物与艾绒按照质量比为1∶4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艾绒包,将艾绒包填充至被芯中,即完成成品的包装,放置艾绒包时,将艾绒包放置于被芯的中部位置,可以在被子使用的过程中,艾绒包可以完整的覆盖腹部。
实施例3:
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取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按照质量比为4∶1∶3∶4∶4∶2的比例均匀混合,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均选择储存2-3年的陈年药材,陈皮、白术、白芷可起到缓解胃神经作用,有镇静止痛之功效;地龙、党参、蚕沙可以起到护胃养胃功效。
将选取的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放置于碾磨机中反复碾磨至粉末的粉碎度为100目,在粉碎碾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与粉末重量份比值为2∶1的医用白凡士林,医用白凡士林的保温发热之效提高了药物的经皮吸收率,促进了药物吸收。
将上述粉碎得到粉末放置于温度为55-65℃的热水中均匀搅拌至冷却,热水与粉末的质量比为1∶1,再将水浴后冷却的混合物待用,水浴的功效是将中药的药性更好扩散开,提高疗效。
将上述得到的混合物与艾绒按照质量比为1∶4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艾绒包,将艾绒包填充至被芯中,即完成成品的包装,放置艾绒包时,将艾绒包放置于被芯的中部位置,可以在被子使用的过程中,艾绒包可以完整的覆盖腹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取材:选取适量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
b)捣碎:将上述中药材按比例混合,并反复碾磨捣碎至粉;
c)水浴:将捣碎得到的中药粉加入适量医用白凡士林,并添加热水并均匀搅拌得到混合物;
d)包装:将上述得到的混合物与艾绒按照质量比为1∶4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艾绒包,将艾绒包填充至被芯中即完成成品包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按照质量比为4∶1∶3∶4∶4∶2的比例均匀混合,所述的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均选择陈年药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将选取的陈皮、白术、白芷、地龙、党参、蚕沙放置于碾磨机中反复碾磨至粉末的粉碎度为80-100目,在粉碎碾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入与粉末重量份比值为2∶1的医用白凡士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将上述粉碎得到粉末放置于温度为55-65℃的热水中均匀搅拌至冷却,热水与粉末的质量比为1∶1,再将水浴后冷却的混合物待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胃保健用艾绒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将上述得到的混合物与艾绒按照质量比为1∶4的比例均匀混合制成艾绒包,将艾绒包填充至被芯中,即完成成品的包装,放置艾绒包时,将艾绒包放置于被芯的中部位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