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辅夹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9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辅夹机构。



背景技术:

线束加工时,需要将连接线与端子进行压接连接,由于连接线的初始长度较长,在与端子连接时,需将较长的连接线裁剪为合适长度的连接线,并对裁剪后连接线进行缠绕,以备与端子压接。

在对裁剪后连接线进行缠绕时,通常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缠绕,缠绕的过程中,连接线的尾部容易在牵引力作用下甩动,造成连接线的尾部损坏,甚至伤及生产人员。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研发出解决所述问题的双辅夹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辅夹机构,以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从而防止连接线的尾部受到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辅夹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

第一夹组包括转动件、转动夹杆和固定夹杆,固定夹杆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件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夹杆设置在转动件的转动端,转动件能够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

第二夹组包括夹持动力件、上夹杆和下夹杆;夹持动力件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持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夹持动力件控制上夹杆和下夹杆相互靠近或分离,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辅夹机构,由于第一夹组的转动件能够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同时,第二夹组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使得在缠绕连接线时,连接线的尾部被夹持在第一夹持空间和第二夹持空间中,有效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从而防止连接线的尾部受到损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辅夹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转动件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与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相交设置。

进一步,转动件为旋转气缸,转动夹杆设置在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

进一步,夹持动力件为夹爪气缸,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爪气缸的夹爪上。

进一步,上夹杆和下夹杆其中一夹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片。

进一步,还包括导向杆,该导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夹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上夹杆和下夹杆的前端,而导向杆位于上夹杆和下夹杆的后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辅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辅夹机构的分解图。

标号说明

连接座1第一夹组2

转动件21转动夹杆22

固定夹杆23第一夹持空间24

第二夹组3夹持动力件31

上夹杆32下夹杆33

第二夹持空间34限位片35

导向杆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辅夹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第一夹组包括转动件、转动夹杆和固定夹杆,固定夹杆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件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夹杆设置在转动件的转动,转动件能够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第二夹组包括夹持动力件、上夹杆和下夹杆;夹持动力件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持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夹持动力件控制上夹杆和下夹杆相互靠近或分离,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从而防止连接线的尾部受到损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双辅夹机构,包括连接座1、第一夹组2和第二夹组3,第一夹组2和第二夹组3分别设置在连接座1上。

第一夹组2包括转动件21、转动夹杆22和固定夹杆23,固定夹杆23设置在连接座1上,转动件21设置在连接座1上,转动夹杆22设置在转动件21的转动端,转动件21能够驱使转动夹杆22转动至与固定夹杆23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24。

第二夹组3包括夹持动力件31、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夹持动力件31设置在连接座1上,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分别设置在夹持动力件31的动力输出端,夹持动力件31控制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相互靠近或分离,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34。

由于第一夹组2的转动件21能够驱使转动夹杆22转动至与固定夹杆23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24,同时,第二夹组3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34,使得在缠绕连接线时,连接线的尾部被夹持在第一夹持空间24和第二夹持空间34中,有效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从而防止连接线的尾部受到损坏。

在一些示例中,转动件21驱使转动夹杆22转动至与固定夹杆23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24与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34相交设置。在缠绕连接线时,连接线穿过相交设置的第一夹持空间24和第二夹持空间34,第一夹持空间24对连接线形成第一次限制,第二夹持空间34对连接线形成第二次限制,第一次限制和第二次限制有效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

在一些示例中,转动件21为旋转气缸,转动夹杆22设置在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旋转气缸能够驱使转动夹杆22转动,从而可以将连接线夹持于第一夹持空间24,便于连接线夹持于第一夹持空间24。

在一些示例中,夹持动力件31为夹爪气缸,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分别设置在夹爪气缸的夹爪上。夹爪气缸能够控制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相互靠近或分离,当连接线的线径较小时,夹爪气缸控制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相互靠近,当连接线的线径较大时,夹爪气缸控制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相互分离,夹爪气缸方便调整第二夹持空间34的大小,使之能够适用不同线径的连接线。

在一些示例中,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其中一夹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片35。如图1和图2所示,本示例中,下夹杆33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片35,限位片35有效防止位于第二夹持空间34的连接线脱离第二夹持空间34。

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导向杆4,该导向杆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连接座1上,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夹杆23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的前端,而导向杆4位于上夹杆32和下夹杆33的后端。在缠绕连接线时,导向杆4有效防止连接线甩至夹持动力件31后面的零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

第一夹组包括转动件、转动夹杆和固定夹杆,固定夹杆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件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夹杆设置在转动件的转动端,转动件能够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

第二夹组包括夹持动力件、上夹杆和下夹杆;夹持动力件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持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夹持动力件控制上夹杆和下夹杆相互靠近或分离,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件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与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相交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动件为旋转气缸,转动夹杆设置在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夹持动力件为夹爪气缸,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爪气缸的夹爪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上夹杆和下夹杆其中一夹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杆,该导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固定夹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位于上夹杆和下夹杆的前端,而导向杆位于上夹杆和下夹杆的后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辅夹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第一夹组和第二夹组分别设置在连接座上;第一夹组包括转动件、转动夹杆和固定夹杆,固定夹杆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件设置在连接座上,转动夹杆设置在转动件的转动端,转动件能够驱使转动夹杆转动至与固定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一夹持空间;第二夹组包括夹持动力件、上夹杆和下夹杆;夹持动力件设置在连接座上,上夹杆和下夹杆分别设置在夹持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夹持动力件控制上夹杆和下夹杆相互靠近或分离,上夹杆和下夹杆之间形成夹持连接线的第二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防止连接线缠绕时其尾部在牵引力作用下而甩动,从而防止连接线的尾部受到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李普天;李稳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4549.html

最新回复(0)